簡體版

第五百八十五章 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

「駕……駕!」

「砰砰砰——」

五月,在林丹汗西遷的同時,他也派出了一些哨騎密切關注明軍動態。

在夏季的尹犁河谷外圍,雙方展開了小範圍的接觸戰。

雙方以幾十人為規模,不斷接觸,不斷撤退、追擊。

不過能發生這種局面,也說明明軍距離蒙軍的距離不遠了。

事實也證明,他們確實距離不遠了。

「嗶——」

哨聲響起,所有明軍勒馬,坐視遠處數十蒙古游騎奔逃退去。

「別追了,參將說過,不能追的太緊,把他們驅趕到碎葉水以西就足夠。」

明軍騎兵小隊的隊正吹哨同時勒止了手下兄弟的追擊行為,也說出了上面的軍令。

一眾明軍騎兵聞言也不敢抱怨,只能在碎葉水以西的戈壁灘游弋,直到酉時才返回了碎葉水以東。

數十支小隊返回,他們的歸途則是一座盤踞在碎葉水以東的城池。

若是跟隨他們走進城池,那在進城池之前便能看到城門甬道之上的木匾。

「這就是大唐的碎葉城,只可惜我們是看不到一點漢唐風采了……」

站在碎葉城的城樓前,曹變蛟雙手扶著沙化嚴重的夯土女牆,身後跟著剛剛抵達此地的李定國。

一個多月的時間,雖然沒有經歷較大的戰事,但沿途趕路的風沙還是給李定國的臉上帶來了一絲成熟的痕跡。

听著曹變蛟感嘆,李定國百感交集。

他轉頭看向城內,卻見城中游蕩著一些高鼻深目的回回人,城中顯目的建築也基本是回回之風。

他們的數量並不多,不過這並不是在此地居住的人少,而是林丹汗在三年前攻陷這里後,便已經對當地的百姓屠戮一番。

這次他西遷,又帶走了沒能藏起來的絕大多數回回人。

眼下整個碎葉城雖大,但城中百姓不過四百余人。

相比較下,曹變蛟他們帶來的一營兵馬或許是碎葉城自高仙芝兵敗怛羅斯之後,這城中所經歷最多一次漢人的時候。

「這地方不錯,夾在夷播海(巴爾喀什湖)和熱海(尹塞克湖)之間,又有碎葉水提供水源,河西還有一片沙海作為屏障,若是好好開發,養民數萬不成問題。」

曹變蛟的話把李定國拉回了現實,他聞言頷首道︰

「城外還有之前北虜開墾的九千余畝地,養兵三千應該不成問題。」

「算算時間,眼下拖拉機應該已經從嘉峪關運出。」

「這次國朝暫停了南北各省的拖拉機發放,專門供應了三萬六千台拖拉機前來。」

「除了播種、收割的時候需要用人多些,犁地僅需不到十一萬人,便能輕松開犁千萬畝耕地。」

「呵呵……」曹變蛟笑了笑︰「眼下的西域可沒有那麼多熟地供播種。」

「我們一路走下來,這西域之地的土地也就百萬畝,北虜不依賴米麥,少量吃些便足夠,但我們不同。」

「眼下河西已經組織了三萬多移民前來,不過大抵是不會移民到碎葉城的。」

「碎葉城在鐵路未能修通前,恐怕還是以軍鎮為主。」說到這里,曹變蛟看向李定國︰

「你小子,肩上的擔子不輕。」

曹變蛟的話似乎是在告訴李定國,這碎葉城將是他日後的轄區。

對此,李定國有心反駁,無力開口。

他知道這事情是齊王殿下定下的,但他也知道能為國駐守碎葉邊塞是榮耀。

他只希望殿下慢些走,等他從碎葉城回京城後,帶他一起走。

「你好好研究一下怎麼收拾碎葉城吧,反正城內的回回,過些日子我會都帶回河西,這里可供你大展身手。」

拍了一下李定國的肩膀,曹變蛟也笑著搖頭走下了城頭。

望著他離去的背影,李定國走到了曹變蛟剛才的位置,他眺望碎葉城外西北。

然而,除了緩緩流淌的碎葉水,便只有稀疏的草地,遼闊的天穹可供他觀賞。

明明夏季的草原應該綠意盎然,但林丹汗帶著大部人馬西遷,許多草地幾乎被吃成了冬季的模樣。

好在有碎葉水在,只要建設水渠、堰堤,以碎葉水來灌既十數萬畝耕地還是不成問題的。

「三年……希望三年後殿下還在吧……」

嘆息一聲,李定國也轉身走下了城頭。

幾乎是在他走下城頭的時候,作為西征明軍北、中、南三路大軍的後勤中轉站,只是一片營地的輪台縣也在朱輔炬的治理下,有條不紊的為各部兵馬運送糧草。

五月初十,這是嘉峪關輜重隊第四輜重隊運抵輪台縣的日子。

與輜重隊一同抵達的,還有足夠三路大軍吃上一個月的糧食和一些軍需物資。

「麥子兩萬石,米七萬四千六百三十二石,水泥一千五百噸,拖拉機八百台,豆料……」

輪台縣的營地外,覆蓋了皚皚白雪的天山成為了明軍的背景板。

朱輔炬帶著軍中百余名軍需官在檢查剛剛運抵的輜重情況。

檢查過後,朱輔炬和負責運送物資的守備對了一下名錄,確定沒有問題後他又說道︰

「你們五千五百四十五人,回程就按照五千石米,豆料一千石來撥發,沒有疑問吧?」

「回參將,沒有……」護送輜重隊的守備作揖回應,朱輔炬聞言也轉頭對身邊的軍需司馬說道︰

「留五千石米,一千石豆料給他們,另外向在玄池駐扎的北路軍運送兩萬石米,五千石麥,兩千石豆料和五百石水泥。」

「向碎葉城運送五千石麥、兩萬石米,三千石豆料,五百噸水泥,八百台拖拉機。」

「剩余的物資,除去五百噸水泥,其余盡數發往疏勒鎮,交付滿都督。」

朱輔炬有序的下令,在他的命令下,駐扎在輪台縣的一些先頭輜重隊開始轉運物資,同時朱輔炬也準備起了在輪台建城的事情。

在各類工廠機械運抵西域前,西域的水泥只能靠河西供給。

想要建一座輪台城,哪怕僅僅只建造城牆,所需的水泥恐怕也需要數支輜重隊轉運才行。

好在由于時局情況不同,大明安西行省的省會極有可能設置在尹犁河谷的亦力把里,因此輪台縣只要作為一個轉運城鎮即可,不需要太大規模。

朱輔炬算了算,按照高一丈三,寬一丈,周長六里來算,那最少需要明制兩萬噸水泥。

算上城內建築,三萬噸水泥基本是可以搞定輪台城的。

以輜重隊的運力,差不多需要轉運兩次才能滿足輪台縣的需求。

不過,大明需要在西域築城的地方還有很多,需要修葺的也有很多。

例如疏勒、碎葉、玄池(也迷里)這三座城池都是夯土,需要最先重建。

之後還需要再玄池北部地區恢復唐代的一些城池,並向北一直修建城池,直到與嶺北行省的嶺北城鄰近才行。

弄完這些,西域境內的所有城池也得重新修葺,所需花費不下三百萬兩。

朱輔炬還是第一次參與這麼大投入的後勤工作,因此這份文冊他翻來覆去看了許久,確定沒有問題後,才派人送往了京城。

等這份文冊送抵京城的時候,如朱慈燃預料的一樣,朱由檢開始轉移兵權,而最先轉移的就是軍隊後勤的問題。

滿桂請求設省的奏疏和朱輔炬的《撫西域奏疏》被同時送抵東宮。

對于滿桂的奏疏,剛剛新婚不久的朱慈燃還不覺得有什麼,但對于朱輔炬的奏疏,他就有些猶豫了。

進入天啟十九年以來,北方旱情是有些消退,但它依舊存在,並且四川也遭受了旱情,南直隸依舊干旱。

由于目前還有九條鐵路在建,每條鐵路的投入都是三百萬兩左右,因此大明在錢糧上還有些窘迫。

「振武伯,您看這件事可以推後嗎?」

朱慈燃拿不定主意,最後起身親自將手中奏疏拿到了旁邊孫傳庭的位置上。

孫傳庭見狀起身接過,打開看了看後,似乎很滿意的頷首道︰

「這朱輔炬在北軍之中還是比較出名的,能打硬仗,也能治理地方。」

「他報上來的這三百萬兩,基本沒有問題。」

「要是朝廷錢糧不足,必須推後,那可以暫時推後西域內部城池的修葺,先主要把邊塞城池修葺一下。」

「殿下可以回批,讓朱輔炬再報一份邊塞城池修葺和修建的費用。」

孫傳庭記得朱輔炬,他在圍剿西套馬匪上立下了不少功勞,治理軍隊也是一把好手,不然也不會四年就從軍需官升為參將。

「那就好……」朱慈燃松了一口氣,隨後拿出滿桂的奏疏說道︰

「滿桂請求設省,這件事情齊王叔與我說過,準備將此次收復的西域地區設為安西、北庭兩個行省。」

「天山以北,除輪台縣以外,其余皆為北庭,以南則是為安西。」

「並且從設省之日起,流放的犯人分為兩等,輕者的流放北庭,重則流放嶺北。」

朱慈燃說著朱由檢的安排,這也能看出他對朱由檢的政策,確實是實打實的「蕭規曹隨」。

因此,孫傳庭對此並無異議︰「既然是殿下說的,那就按照齊王殿下說的照辦便是。」

「不過,京嘉鐵路似乎可以派人繼續勘察,按照齊王殿下所說的,在西域修建兩到三條鐵路了。」

「嗯……」朱慈燃應了一聲︰

「今年京嘉鐵路應該能修通,之後連接繼續修下去也不是問題。」

「京隴鐵路目前還有六百里修通,這兩條鐵路修通之後,只維持京嘉鐵路的延續,那應該不成問題。」

朱慈燃在算賬,畢竟大明眼下天災不斷,並且大明目前完全拿下安西、單于、北庭三省,對這三省的投入和移民也得跟上。

虧了林丹汗西遷,卷走了大部分盤踞在這些地方的蒙古人,雖然給大明留下了空落落的城池和荒廢的田地,但也帶走了絕大部分隱患。

「安西和北庭眼下只有不到二十萬人口,齊王殿下說過要內遷這些人,那二省人口幾乎從無算起。」

「即便加上單于,那三省人口也不過僅有二十六萬,過于稀少。」

孫傳庭看著手中文冊,盤算著三省的情況,最後才說道︰

「可以向北方各省招募移民前往這三省,每戶發放一台拖拉機。」

「雖說看似遷移費用高昂,但畢竟路途遙遠,會遷移而去的人始終是少數。」

「確實……」朱慈燃不可置否的點了點頭,他見識過山西百姓在天災下的模樣。

即便有遷移政策,他們大部分人也還是為了「鄉土」而不舍得離開。

從山西遷移前往東北四省如此,更別說前往更遙遠的單于、安西、北庭三省了。

在朱慈燃看來,三省人口能在二十年內各自突破百萬,就已經算是極為了不得了。

因此對于孫傳庭的建議,他沒有半點遲疑,轉身便讓李永貞寫下聖旨,昭告天下各省,對三省遷移政策透明化。

這樣的消息,自然讓天下為之歡心。

不過,百姓們的歡心是在于漢唐故土的收復,以及北虜被驅逐的高興。

對于遷移安西三省,大部分百姓,哪怕是災區的百姓,實際上他們也只是在听後笑笑,並沒有想要遷移的想法。

哪怕是距離安西、北庭最近的河西,從三月開始招募移民,至五月末也不過僅僅招募到了四萬多人。

相比較這三省的招募移民困難來說,另一處地方的招募工作卻已經是滿負荷進行中了。

「要遷移去齊國的!今天的遷移鐵牌已經發完,請明日再來吧!」

南京龍江港前,此刻的齊國移民點已經被里三重外三重的包圍。

放眼望去,想要遷移之人不下千人。

這些人有老有少,但總歸是老多少寡。

對于經歷過張居正病逝後大明衰弱的百姓們來說,齊王要就藩的消息,就如張居正即將病逝的消息一般,甚至更讓人恐懼。

張居正的一條鞭法雖然延續了大明的國運,但對百姓的負擔並沒有減輕太多。

可齊王新政不同,朱由檢的新政是實實在在的給百姓分地,給百姓工作。

現在得知他還有幾年要走,許多百姓都拖家帶口的試圖遷移齊國。

這樣的「盛況」讓朱由檢自己都猝不及防。

他本以為大明變好後,自己就算想要移民,也不會有太多百姓前往,因此只能利誘。

結果他都沒用上這些手段,遷移齊國的數量便從年初的三萬,提升到了眼下的十六萬。

這十六萬並不是全部,如果齊國能下發足夠的移民鐵牌,恐怕眼下齊國的移民人數已經多達數十萬。

這一幕令人唏噓,哪怕是站在港口圍觀的人群都不免說道︰

「都不知道齊國是什麼情況就要遷移,這群人膽子也是真夠大的……」

「畢竟齊王殿下會跟著過去,齊王殿下所居住的地方,總不至于太差吧。」

「那倒是……」

「萬歲真的要讓齊王殿下走啊?」

「不走能怎麼樣?不走難道讓殿下……反正看樣子是肯定要走的。」

一人察覺說錯了話,及時打住,轉而篤定說起了朱由檢要走的事情。

其他人听到他的話,也不免唏噓道︰「這齊王殿下走了,分下來的田不會收回去吧?」

「田地還好說,我最擔心連工都沒得做了。」

一說起這件事情,人們情緒低落了一陣子,而這些話也被旁邊站著的一行人听到了耳中。

「家主……」

身著一身常服魏忠賢小心翼翼的看向朱由校,卻發現他的眉宇皺著,似乎心事重重。

「走吧!」朱由校應了一聲,轉身便要離去。

魏忠賢見狀,連忙帶著幾名護衛護送他離開此地。

不久後,朱由校上了一輛馬車,而魏忠賢也小心翼翼的跟了上來。

朱由校坐下,看著窗外,眉宇不曾舒展。

今日之行,是他自己要求前來的。

他想看看,自家弟弟的藩國移民,為什麼能吸引到這麼多百姓。

只是到了之後,他卻發現,許多百姓都在抱怨作為皇帝的他,甚至有人大膽到小聲說皇帝為什麼不是齊王做。

古人雲,得民心者得天下,而朱由檢似乎早就已經取得了大明的民心。

他作為藩王取得了大明的民心,那作為皇帝的自己呢?

朱由校的拳頭攥緊,這一幕也被魏忠賢看到,嚇得他連忙低下了頭。

「弟弟把五軍都督府的奏疏交給東宮了?」

朱由校忽的開口,魏忠賢聞言也連忙回應︰「回萬歲,只是一部分。」

「一部分……」朱由校眯了眯眼楮,但最終沒有說什麼。

不過過了許久,朱由校才開口道︰

「大伴,你說現在朕是不是孤家寡人了……」

「萬歲……」魏忠賢被這話嚇得一哆嗦,連忙跪下。

然而朱由校的注意力並不在他身上,而是在北京城。

眼下朝政被他弟弟和兒子掌握,按道理來說他應該高興才是。

可不知道為什麼,朱由校一點也高興不起來。

朱慈燃明明是自己的兒子,但他卻將自家弟弟的政策奉若真理。

大明朝是家天下,馭世之術才能讓大明更為長久,但自家兒子卻重經世而輕馭世。

百姓可以吃飽飯,可以安居樂業,但他們不能閑下來,閑下來就會生亂。

在朱由校看來,自家弟弟的新政有些過寬了。

只有讓百姓緊繃起來,國家才能更為長久。

原本朱由校以為,自家弟弟就藩之後,自己可以大權在握,把這些新政更改。

結果現在看來,自家弟弟顯然察覺了自己的念頭,選擇直接把權力交給自家兒子。

「……」朱由校心中多了幾分怨氣和委屈,他想不到自己弟弟會聯合自己兒子來「針對」自己。

不僅如此,從朱慈燃坐上監國之位開始,張嫣似乎是發現了朱由檢準備把權力直接過渡給朱慈燃,因此在一些事情上,張嫣也開始倒向朱由檢、朱慈燃。

朱慈燃對守舊黨的打殺也讓朱由校寒心,他不明白為什麼自己一家人都在針對自己。

他重馭世之術有什麼問題嗎?古往今來的雄主,哪個不是重馭世之術,而輕經世之道的?

這是朱由校委屈的由來,對此,他在乘坐馬車返回南京皇宮後,便氣鼓鼓的向著內廷走去。

一路上的南京皇宮已經大變樣。

曾經坍塌的宮殿被清理干淨,更有甚者已經被搭建了起來,此刻正在涂刷木漆。

外廷除了三大殿還未動工修葺,其它地方已經有了雛形。

由于皇帝在南京,因此原本只是擺設的南京皇宮也開始有南京六部的人出入,哪怕只是為了做樣子給皇帝看,但總歸讓這座皇宮有了些人氣。

「彭!」

朱由校大力推開一扇門,發出的聲響讓魏忠賢心髒直跳,十分緊張。

他跟著朱由校回到了乾清宮,不等他上前勸阻,便看到朱由校月兌下常服,僅穿著一身中衣,便拿起刨子對擺在宮內的木料用力炮制。

顯然,朱由校想把自己受到的「不公平」放在這根木料上。

他當然可以直接寫信去質問朱由檢,但他害怕自己質問過後,會讓兩兄弟之間的感情產生間隙。

因此,他只能用這種辦法來發泄自己內心中積壓的情緒。

這一幕持續了許久,等朱由校感覺自己有些累的時候,他一回頭,魏忠賢立馬端著一盤「酥山」站在了自己的身後。

「萬歲,吃口酥山消消暑吧……」

魏忠賢小心翼翼的遞上酥山,朱由校見狀不免有些感動。

他接過酥山,吃了兩口後便感覺火氣消了大半。

放下酥山後,他看著老邁的魏忠賢,不免有些唏噓︰

「大伴你也老了,不知道還能陪我多少年……」

「只要萬歲還需要奴婢,奴婢縱然萬死,也要留在萬歲身邊伺候。」魏忠賢大義凜然的說著,同時心疼的看著那根被炮制大半天的金絲楠木。

這可是一千兩銀子啊……

「唉……你先退下吧,讓我靜一靜」听到魏忠賢的話,朱由校想起了當年尚且十歲,扶持自己登上皇位的朱由檢。

當年他也以為兩兄弟可以在一起一輩子,現在看來,那不過是年少時的奢望罷了。

他們終歸只是兄弟,而不是一體。

「奴婢告退,萬歲您若是有事,便知會一聲,奴婢隨時都在……」

魏忠賢看著又多愁善感起來的朱由校,表了表忠心後便退出了養心殿。

在他退出後,養心殿內只剩下的朱由校一人。

望著空蕩蕩的宮殿,朱由校不由得鼻頭一酸。

「你這怎麼也開始欺負起我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