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兩百七十章 一群蟲豸

「鐺——鐺——鐺——」

「賀!」

「千歲!千歲!千千歲——」

天啟五年九月初一,這注定是要被載入史冊的一天。

伴隨著晨鐘聲、百王府的城門大開,一輛輛代表諸王的象輅行駛而出,向著代表皇宮正門的大明門進發。

上百輛象輅、這是在朱元章時期都沒有人能見到的場景。

一百多位親王、郡王按照俸祿由前到後。

從東城走入朝陽門,在朝陽門大街拐彎前往崇文門里街,再經過東江米巷後,終于來到了大明門面前的廣場上。

諸多郡王的象輅按照位置排序,而他們之後、則是地位崇高的各地親王。

類似岷王等小王先駐足,而後是大一些,和皇帝血脈近一些的親王駐足,再之後,是血脈親近不一,但是實力大的藩王。

這其中、便包括了秦藩、蜀藩、楚藩、晉藩、趙藩、代藩、周藩、福藩、桂藩、瑞藩、惠藩。

而在這其中,瑞王朱常浩,惠王朱常潤,桂王朱常瀛這三人能在這里,不是因為他們實力強大,而是有人給他們撐腰……

「踢踏」的馬蹄聲響起,伴隨著諸王抵達,作為壓軸的朱由檢,僅僅其兩側拱衛的存在,就高出諸王數個層次。

上直四騎衛各派一百戶的騎兵前來,四百余鐵騎將象輅牢牢拱衛,而朱由檢則是坐在象輅之中,給人一種無形的壓力。

「賀!」

「混啪!」

「萬歲!萬歲!萬萬歲——」

唱禮在諸王抵達大明門的同時、也在皇極殿同樣響起。

隨著淨鞭的揮打聲,百官推金山、倒玉柱的跪下,而同時的大明門打開,上百象輅有條不紊的進入長長的宮道,並向著太廟而去。

宗室廷議,自然要在大明列祖列宗的見證下進行,而太廟無疑是一個很好的地方。

當上百象輅涌入太廟,與寬闊的太廟相比,它們顯得微不足道。

「諸王下輅行禮——」

伴隨著鴻臚寺丞的唱聲,象輅之上,一個個身穿冕服的藩王下了象輅,而作為其中壓軸的人,朱由檢的氣場讓等待他的十一位強藩親王眼觀鼻,鼻觀心,不敢與其對視。

哪怕周王朱肅秦、福王朱常洵這兩個刺頭,對于朱由檢也還是畏懼居多。

作為開府的頭一號親王,朱由檢擁有佩劍的資格,而諸王只能手持玉圭。

「賢王祭告——」

鴻臚寺丞的聲音響起,而這句話的意思也不過就是讓選出一個賢王入太廟,替諸王向大明列祖列宗上香祭拜。

對此、所有藩王都隱晦的看了一眼朱由檢所在的位置,而朱由檢也持著玉圭走上了高台。

鴻臚寺丞讓人解下了他腰間的佩劍,隨後將玉圭換成了祭奠的祭文。

朱由檢鄭重其事的接過祭文,雙手持著平舉,一步步的走進太廟內。

隨後跪在蒲團之上,開始誦讀祭文。

「拜——」

鴻臚寺丞眼看朱由檢誦讀祭文,當即便高聲唱禮,隨後所有藩王紛紛跪拜作揖。

這樣的一幕過了許久,直到一盞茶後朱由檢將祭文念完,鴻臚寺丞才繼續唱聲︰「起!」

諸王紛紛起身,而早早準備好的皇城三衛中,儀鸞衛的將士開始將椅子、華蓋、桌子、茶水點心抬了上來。

經過一盞茶的時間,所有人身後都有了位置,而朱由檢也從威嚴的太廟中走出,表情平澹。

鴻臚寺官員接過祭文,隨後將朱由檢的佩劍系上。

朱由檢下了高台,來到中間的平台,而這里擺放著他的桌椅和華蓋傘。

同時、代表著皇帝的龍椅和華蓋傘被搬到了太廟宮殿面前,比朱由檢高出一階。

這代表天子旁听……

「坐——」

唱聲再次傳來,諸王紛紛入座,而同時,朱由檢他也坐到了椅子上。

隨著繁文縟節全部過了一遍後,他也開始說起正事了。

「孤代陛下主持宗議,而此次宗議,有關諸王海外就藩,為我大明開疆拓土一事。」

「此議已經由孤與陛下商議,由陛下裁定,不容更改!」

一句句霸道的話被朱由檢說出來,尤其是最後一句,更是變相在對諸王說,他們沒有提議的資格,只有選擇出不出去的權力。

這樣的被動,讓諸王們臉色有些難看,而朱由檢也開始了自己的表演。

他將小西洋監察使司,天竺分封二十藩的消息說出,這讓廣場上一些小宗的藩王們臉色有些難看。

親王、郡王都是一個藩,如果天竺的藩只有那麼點,顯然不夠他們三十個藩來分。

不過當他們听到朱由檢說之後會為其他藩王另尋藩地後,其他的小藩也紛紛松了一口氣。

之後,朱由檢又說了一些關于藩王們選擇就藩後,俸祿就停止發放的事情。

雖然一年一萬兩銀子的俸祿讓諸多親王不舍,但他們為了海外就藩還是忍了。

不過、當他們又听到海外藩國都需要建立大明的皇店時,他們中不少人又皺了皺眉。

只是不等他們反應,他們又在听到皇店會給他們當地交稅後,不由舒展了眉頭。

「這小子,是把我們當狗逗弄嗎?!」

朱常洵感受著這種打一棒子,給一甜棗的手段,不甘的在心底咆孝。

「天竺二十藩,便由諸藩親王商議決定吧。」

朱由檢將所有的事情說完後,最後將這個問題拋給了諸王,完美摘鍋。

對此、諸王雖然知道,卻忍不住上鉤,而率先開口的則是周王朱肅秦︰

「咳咳!依老夫看,這下西洋並不是一件好事,我周藩實力強大,可以先去為諸位探探路。」

朱肅秦不要臉的開口,還裝作一副很難為情的模樣。

「難辦?那就別辦了!」蜀王朱奉銓輕嗤一聲,隨後直接了當道︰

「這個藩席,我蜀藩要一個!」

「我秦藩也是!」

「我楚藩」

「我周藩」

「我代藩」

「我……」

一時間、實力強大的藩王紛紛開口,而沒有底氣和實力的只能干瞪眼。

到了末了,最後選出來海外就藩的,則是楚藩、趙藩、周藩、福藩、秦藩、韓藩、魯藩、鄭藩、沉藩、代藩、榮藩、晉藩。

以及慶藩、唐藩、崇藩、荊藩、襄藩、德藩、衡藩、靖江藩等二十藩王。

至于被剩下來的,則是岷藩、潞藩、桂藩、瑞藩、惠藩、淮藩、益藩、吉藩、肅藩、遼藩,以及朱由檢的齊藩等十一藩。

這其中倒是有不少人才,比如淮藩的朱常清、吉藩的朱由棟。

另外算上朱由檢的便宜叔叔朱常淓這個音樂家,也倒是還看得過去。

對此、朱由檢掃視了一眼已經決出勝負的眾人,隨後便道︰

「既然如此、決意出海的諸藩可以離去了,明日驍騎衛將會前往諸位府邸,帶人前往燕山兵家學院學習兵法。」

「親王可派出宗室子弟十人,郡王五人。」

說罷、朱由檢就不說話了,而諸藩的藩王們也面面相覷,隨後對朱由檢作揖行禮後,開始陸續撤走。

他們登上象輅離去,而被留下來的十個親王,和他們身後的十幾個郡王則是重新調整了位置,坐到了靠近朱由檢的地方。

對于他們,朱由檢也深吸了一口氣道︰

「就藩之事,諸位不必擔心,海軍會尋找一些已經開發的地方給你們。」

「多謝齊王……」聞言的肅王和岷王、遼王、益王紛紛作揖,而作為和朱由檢血脈親近的四名藩王則是不好意思開口。

除去他們八人,剩下的吉王朱由棟和淮王朱翊鉅則是並沒有那麼關心。

或許對于他們來說,眼下的局勢還處于觀望中。

不過對此、朱由檢也沒有什麼好勸解對方的,而是起身示意他們可以走了。

這十人也明白,于是在之後作揖回禮,轉身上了象輅離開。

倒是在他們離開後,朱由檢平舉雙手,而鴻臚寺的官吏們也上來將他身上穿著的沉重冕服月兌下,露出了藏在里面的常服。

「皇極殿的常朝如何?」

換回常服,朱由檢把自己的佩劍交給了旁邊的一名書吏,而鴻臚寺丞則是回應道;

「局勢有些詭異,還是殿下您去看看吧。」

「嗯……」聞言,朱由檢便向著太廟外走去,跨步前往皇極殿。

不過兩刻鐘的時間,不等他抵達皇極殿門口,便在台階上听到了一些人的上疏聲。

「萬歲!兵部若是改為管理兵馬司,那如何能稱為兵部?」

「萬歲、禮部可不只是簡單的邦國禮儀交涉,還涉及了許許多多的復雜之事!」

「萬歲、大理寺如何能下放到地方?」

「萬歲!風聞奏事是為了讓御史更好的檢舉貪官污吏,眼下取消風聞奏事,豈不是棄祖制而不顧?」

皇極殿內、連續不斷的上疏聲讓朱由校倍感頭痛,此刻的他只想知道自家弟弟那邊結束了沒有。

如果還沒有結束,他恐怕要被這群文臣煩死了。

想到這里、他便看向了葉向高,而葉向高則是宛若一個置身事外的老翁,裝模作樣的打著盹。

「葉……」

「張口閉口祖制!那要不要恢復剝皮充草?!」

朱由校的話還沒有說完,讓他眼前一亮的聲音便出現了,而文臣們也如同被人掐住了脖子的老鴨,瞬間閉上了嘴。

所有人都隱晦的側目看向門口,而皇極殿門口處,身著一身紅色常服的朱由檢跨步進入殿內,龍行虎步。

他直接穿過百官,並在路過趙南星和葉向高兩人身邊時看了兩人一眼,隨後走到了高台下,轉身對著百官們隆聲道︰

「兵部改組,朱尚書可有意見?!」

朱由檢的一句話,讓所有人都看向了兵部尚書朱燮元,而他們也知道,朱燮元早就被浙黨拋棄了,眼下的朱燮元更像是齊王黨的人。

「下官沒有意見……」朱燮元作揖回禮,而朱由檢轉頭看向了禮部尚書林堯俞︰

「林尚書,請問禮部重要的事情是什麼?」

「儀制、祠祭、主客、精膳都與禮部有關,其次管理四夷館,掌接待各藩屬、外國貢使及翻譯等事也與禮部有關。」

林堯俞一五一十的說出來,他並不想和朱由檢為敵。

「那麼儀制、祠祭、主客、精膳這些事情不能交給鴻臚寺嗎?」朱由檢反問道。

「這……」林堯俞遲疑了,他不想得罪朱由檢,但也不想得罪其他氣勢洶洶的文臣。

「說不出來就代表可以了對嗎?」朱由檢聲音加大了音量,隨後不給林堯俞反駁的機會,就轉頭直接對龍椅上的朱由校行禮道︰

「皇兄、既然林尚書沒有反駁,那也就是代表可以!」

說罷、朱由檢再度轉身,對著百官們呵斥道︰

「六部是否是一個朝廷?既然是一個朝廷,為何大明的賦稅要區分?難道不能統一的管理?」

「至今日起,市舶司的銀子送往戶部,御馬監正常繳納賦稅,兵部、戶部、鴻臚寺、太常寺、刑部等各部的銀庫也都取消,統一歸戶部管理!」

解決明朝錢糧不集中的問題,是朱由檢要做的頭等事。

畢竟過往明代文官面對賑災的事宜上,主要都在對誰拿銀子上面扯皮,而今日開始,所有銀子都歸到戶部,戶部一個部門,接到聖旨就撥銀子就足夠了。

「這有些……」

姚宗文硬著頭皮站了出來,但是當朱由檢瞥了他一眼後,他又不甘心的退了下去。

當年朱由檢和方從哲他們打擂台的時候,姚宗文還是一個小蝦米。

眼看一個個浙黨魁首被朱由檢搞下去,面對朱由檢,他未戰膽先怯也實屬正常。

甚至可以說、不止是他,而是大部分人面對戰功赫赫的朱由檢,都拿不出一絲威嚴。

比官職比不過、比功績比不過,甚至是個人武力,他們之中也沒有幾個人能斗得過朱由檢。

這種時候,姚宗文只能把目光放到了陪同皇帝的魏忠賢身上。

然而此刻的魏忠賢正眼觀鼻、鼻觀心,生怕自己被牽連。

「廢物……」眼看魏忠賢排不上用場,姚宗文只能暗罵一聲,然後老老實實的閉上了嘴。

至于朱由檢看著這一幕,則是滿意的微微舒展了眉頭,隨後轉身對朱由校道︰

「皇兄、臣以為,諸部革新,兩司設立都是代表我大明銳意進取之心。」

「所謂祖制不可變也不過是妄言,無需放在心上。」

「眼下的當務之急,是應該蠲免山東、陝西兩地百姓的賦稅一年,並在秋收後,由戶部調撥足數的糧食前往災區,進行後續的賑災。」

「此外、可以趁著災民無田地可耕種的同時,拿出錢糧來組織百姓修建水利,開墾河渠,以工賑災。」

朱由檢的威嚴,讓皇極殿難得的安靜了下來,而朱由校見狀也是十分高興,心里甚至有些得意的掃視著群臣。

「叫嚷啊?怎麼不叫嚷了?果然是一群只知道呈口舌之快的蟲豸!」

冷哼一聲,朱由校也開口道︰

「齊王說的不錯,畢自嚴,戶部要好好配合齊王和地方的兵馬司賑災。」

「另外、傳旨對順天府開恩科一次,顧閣臣布置,諸位可有不解之處?」

朱由校挑釁般的詢問殿上的群臣,而此刻的他們卻紛紛低下了頭。

這不是因為懼怕朱由校,而是因為在朱由校看他們的時候,朱由檢也在掃視他們。

或許是經過朱由檢病重的這件事情,許多人都看清楚了朱由校權力後虛弱的本質。

一旦朱由檢不再支持他,他只有回到萬歷和泰昌所經歷的那種政治局面。

可問題是、朱由檢不僅支持他,還支持的很徹底……

這一刻、眾多大臣面對朱由檢帶來的壓力,都不自覺咽了咽口水,更有甚者不由在想,如果朱由檢是皇帝的話,那會是怎樣的場景?

恐怕他們這群人里,百不存一吧……

一想到這里、所有人都開始關心起了朱由校的身體健康,而與此同時朱由檢也開口道︰

「此次兵部、刑部、大理寺、都察院、禮部革新後,除去禮部、一院兩部一寺兩司的官員都將從此次恩科入選官員中新募。」

「此外、地方之上負責衙役的一些胥吏也可以還籍于民了。」

「如果諸位沒有異議、便請皇兄下旨了。」

朱由檢說罷,轉身背對百官,而百官見狀也松了一口氣。

在他們這群人中,自始至終沒有低頭的,也就寥寥十數人,並且都是趙南星拉扯起來的東林骨干。

他們之所以沒有開口,是因為他們都知道朱由檢的革新沒有什麼問題,所以沒有選擇開口。

至于其他的東林言官和御史,則是迫于朱由檢帶來的壓力而不敢開口。

這就好像一名萬歷年間的言官遇到洪武年間的言官一樣。

前者問後者為什麼不敢反駁皇帝,而後者卻嘆了一口氣︰「因為這位皇帝真敢殺人」

殺人不一定能解決事情,但一定能暫時解決某個時間段,某個人提出的某件事情。

誰敢繼續反對風聞奏事的取消,誰就要做好血濺朝堂的準備。

就這點上、眼下的東林言官和御史們,可沒有高攀龍、萬言揚、楊漣等人的硬骨頭。

「事情按照齊王所說去做,散朝吧」

朱由校掃視了一眼殿上群臣們狼狽的模樣,帶著一絲笑意走出了皇極殿,而朱由檢見狀,掃視了一眼群臣後也跟了上去。

「呼……」

朱由檢走後,那股壓在百官心頭的壓力驟然消失,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氣。

只是等朱由檢走後,他們又開始責怪起了自己人。

「儕鶴先生,您剛才為何不出言駁斥呢?我們可都在等待您的帶頭啊。」

「是啊,儕鶴先生,這齊王如此桀驁,怕是一個禍亂朝綱的王莽。」

「儕鶴先生……」

一群東林言官找到了趙南星,在他耳邊大吐苦水,展露著自己丑惡的一面。

對此、早就看透他們的趙南星,干脆默默來了一句︰

「老夫明日就乞休歸鄉了,這朝中的事情,老夫已經干涉不了了。」

趙南星說罷、轉身便離開了皇極殿,留下了還在驚詫中的十數名東林言官,御史。

而與此同時、跟上朱由校腳步的朱由檢也狐疑著說道︰

「倒是奇怪、今日趙南星等人居然沒有開口,還有葉閣老也是一樣。」

「嗯……他們明日便致仕了。」朱由校回了一句,卻讓朱由檢一步頓下。

「怎麼了?」朱由校疑惑回頭,看著一臉驚訝的朱由檢,只覺得很奇怪。

或許在他看來,葉向高、趙南星這些人,即便走了,也會有人很快頂上。

可他殊不知,像葉向高、趙南星這種人,一旦走了,想要培養起來的時間就是十數年。

更重要的是,眼下的大明還真的拉不出一個合格的吏部尚書和合格的首輔。

想到這里、朱由檢只能追問道︰「能否將他們繼續留下,再執政三年。」

「這……聖旨已經發下去了,他們二人明日便致仕歸家了。」朱由校一臉尷尬,顯然不想破壞他一言九鼎的威嚴。

對此、朱由檢只能松開了攥緊的拳頭,呼出一口氣,隨後平靜了下心情後才道︰

「如果是這樣,那哥哥準備讓誰擔任吏部尚書,誰擔任內閣首輔?」

「嗯……我倒是想讓弟弟你擔任內閣首輔,不過弟弟大病初愈,還是養養比較好。」朱由校語出驚人,讓朱由檢和旁邊低著頭的魏忠賢差點咬碎牙。

「哥哥言重了,我已經是武將第一人,如何能去做文臣第一?」

朱由檢不是在謙虛,而是真的覺得自己暫時不是那塊料。

「吾弟文武第一,有何不可?」朱由校笑了笑,順帶轉頭看向了魏忠賢︰「對吧,忠賢。」

「自然自然、齊王殿下天人之表,英姿雄壯,擔任內閣首輔綽綽有余。」魏忠賢抬起那張苦臉,連忙對著朱由檢吹噓。

「行了……」朱由檢搖了搖頭道︰

「哥哥還是真的好好想想,到底應該讓誰擔任內閣首輔把。」

說著、他扭了扭肩膀道︰「連續勞作這麼久,倒是有些累了。」

「就勞煩哥哥再處理一天政務,讓我再多休息一天吧。」

「你若是難受就先好好休息,奏疏和朝堂有我。」關心則亂,朱由校一點沒听出來朱由檢是在偷奸耍滑,而是認真的關切著。

這麼一關切,倒是給朱由檢整得不會了,他只能順著演下去︰

「既然如此、那臣弟告退……」

說罷、他作揖後退數步,隨後轉身就假裝疲憊的向東華門走去。

望著他的背影,朱由校還皺緊著眉頭,一臉自責道︰「倒是我累了弟弟……」

「……」魏忠賢站在旁邊,有些不知道該說什麼。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