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七十八章 葉向高

「你說的不錯,但真的做起來,有這麼容易嗎?」

朱由檢不相信江南官員和商賈都是傻子。

說白了、對日貿易從唐朝開始、宋朝達到頂峰,確定路線之後,晚明時期的海商已經大量的開始行走與這條貿易路線了。

要不然也不會有這麼多雇佣日本浪人的海商,繼而引發的東南沿海倭亂。

要想插手日本的貿易,那麼就要和江南一帶的商賈為敵。

除非能出得起更多的銀子,支持更多的官員形成一個專屬的利益集團,不然盧劍星所說的話都不能實現。

「請殿下給卑職一年的時間,若是卑職做不到緩解遼東糧荒,為御馬監賺不到軍餉,卑職願意被下詔獄!」

盧劍星一咬牙,干脆說出了下詔獄這種毒誓。

這一幕讓陸文昭眉頭緊鎖,王承恩更是在心底嘆氣,心中直道這盧劍星為了飛黃騰達而不顧生死了。

倒是朱由檢,被他這毒誓說的一愣,但下一秒卻笑道︰

「陸文昭,你手下的人膽子不錯啊……」

「不過是有幾分膽氣的粗鄙之人罷了,冒犯了殿下,請殿下恕罪。」陸文昭連忙告罪,話里听著是在貶低盧劍星,實際是在保他。

沒有人敢確定,在南方做生意一定賺銀子,下詔獄這種話說出來,萬一真失敗了,盧劍星下半輩子就毀了。

陸文昭舍不得盧劍星,而朱由檢听到後卻並沒有生氣,而是一笑道︰

「升錦衣衛南鎮撫司總旗官盧劍星為百戶官!」

「等內帑的三十萬兩銀子押運來,交給他南下從商,我倒要看看,你能不能做出一番事情!」

朱由檢由衷的欣賞盧劍星這種為了前途而不要命的性格,也根本不怕盧劍星會帶著三十萬兩銀子遠逃海外。

一旦三十萬兩銀子有失,該著急的不是他,而是陸文昭。

「卑職謝殿下提攜!」

盧劍星聞言,連忙拜倒在地,作輯叩恩。

「退下去吧!」朱由檢擺了擺手,陸文昭見狀,也示意盧劍星退下。

盧劍星再三行禮,隨後起身,慢慢退出勖勤宮外。

待他退出去,朱由檢才開口道︰

「承恩、手書一封,叫戚元輔在浙江招兵時,派人前往福建,廣西,尋找三種作物。」

「一種叫做玉麥、玉蜀黍,另一種叫做番薯,西洋薯,還有一種叫做土豆、荷蘭薯。」

「這三種必須得找到,一旦找到立馬送往燕山大營,有多少送多少。」

「除了這三種外,再命人尋找一種叫做番椒、海椒、秦椒的作物。」

「奴婢領命……」王承恩不明白朱由檢為什麼要叫人弄這些東西來,但這並不妨礙他應下。

或許只有朱由檢知道,這些東西的具體種植方法和產量。

玉米、土豆、紅薯,雖然他們被發現已經有兩百年時間了,但它們的產量卻並沒有後世人認為的那麼多。

哪怕是在清朝,它們的種植面積也並不大,但這並不影響它們為朱由檢所用。

這三種作物可以用來摻雜米飯煮粥賑災,也可以用來飼養牲畜。

最重要的是玉米和紅薯十分耐旱,燕山腳下的荒地完全可以拿來對他們進行種植。

按照氣候來說、把它們種植在平原是一種賭博。

一旦發生小冰河期大旱的那種大範圍旱情,河水紛紛枯竭,即便再耐旱,沒有水也不能活下來。

但是種植在山脈腳下,先不提北方風雪融化後能提供水源,單是燕山一帶的小山溪就能養活它們。

在朱由檢記憶中,明末昌平一帶雖然爆發旱情,但燕山水源卻沒有斷過。

所以在這里種植最好、只要成了規模,到時候再前往大琉球種植。

明末的問題除了銀子,還有人心,但總結起來只有一個問題,那就是糧食!

只要把糧食抓好,朱由檢就有了和好皇兄一起對各種黨派掀桌子的實力。

這麼想著、他心情愉悅了不少,而此時一名小太監也走進勖勤宮道︰

「殿下、萬歲已經早課結束了,問殿下用過早膳沒有,用過的話便前往後左門外御馬。」

「好!」听到終于有時間可以學騎馬了,朱由檢也來了興致,連忙安排人準備出門。

只是當象輅走出東宮的時候,朱由檢卻踫上了一隊隊官員從文華殿撤出。

「這樣子、不像是退早朝啊,倒是好像有什麼大事。」

朱由檢狐疑著,隨後便對王承恩道︰「承恩、派個人問問是什麼事情?」

「是……」聞言、王承恩派一名錦衣衛前去詢問,隨後錦衣衛回來稟報道︰

「回殿下,內閣商議請少師葉向高重新入閣,叫百官旁听。」

「葉向高?」听到這個名字,朱由檢皺了皺眉。

在他的記憶中,葉向高是因為東林黨得到了移宮桉中的擁立之功,借此將方從哲、孫如游等人排擠出了權利中心。

排擠兩人之後,東林黨重新迎回了葉向高入內閣擔任首輔,但雖然東林黨迎回了葉向高,後世也認為葉向高是東林黨。

但是實際上、葉向高是一個無黨派的人,與朝中很多被後世人認為是東林黨的人一樣,他們實際上都是自詡為清流的官員。

之所以人們把他們說是東林黨,是因為魏忠賢時期,但凡忤逆魏忠賢,得罪閹黨的都是東林黨。

葉向高這個人,是萬歷末期,稍微有些才干的首輔。

但是他個人的能力並不突出,也做不到如高拱、徐階、張居正、申時行那樣執掌權柄同時,將朝廷治理井井有序。

不過、他唯一的優點就是和稀泥和的厲害。

作為清流官員,他對同為清流的東林黨並不偏袒,而是努力的平息各個黨派之間的爭端。

從政治格局上來看,葉向高的格局比較大。

但是在晚明這種不變法就會死的格局上,葉向高的和稀泥變相是加快了明朝的滅亡。

作為首輔入閣,既不和楊漣等人一起幫助東林黨壓垮齊楚浙黨,又不幫齊楚浙黨壓垮東林黨。

維持著黨爭局面,變相就是將這種無意義的內耗持續下去。

在政治上、每一個閣臣的入閣,都是多方勢力妥協的結果。

因此朱由檢在听到葉向高要入閣的時候,立馬就明白了各黨派想要干嘛。

東林黨以為葉向高回來,會為他們佔據內閣的位置,壓制齊楚浙黨。

但齊楚浙黨更能看出,眼下的局面東林黨勢大,找一個能和稀泥的人將各個黨派的爭斗消除到最小才是好辦法。

之所以他們要找葉向高,首先是葉向高和稀泥有一手,其次就是為了應對三年後的京察……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