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124章 青燈破廟老僧

明月高懸。

而在明月的正下方,張臨的身影凌空而立,凜冽的寒風吹得他的法袍颼颼作響。

順著他的視線望去。

下方,是一個島嶼。

島嶼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百里方圓。

在島的最中心,有一座高聳的山峰,月色下顯出一片深褐色,隱約可見怪石嶙峋,其上莫說是蟲蟻動物,便是連一根雜草都不生。

山頂上,坐落著一座小小的寺廟,三五間青瓦房,窗戶中透著點點的燭光。

似乎,還有一陣又一陣低沉的木魚聲傳出。

山腳下,則是一座小城。

已是夜半時分,城內依然還是燈火通明,人影散落,不時傳出來嘈雜的說話聲與大笑聲,好不熱鬧。

張臨不知道什麼時候已經落了下來。

月華羽衣化作一身黑袍,遮掩住他的氣息,將他的身體緊緊地包裹了起來,只露出一張抿著的嘴。

「餛飩,餛飩咧,新鮮的餛飩~」

「各位老爺,走一走,瞧一瞧,好喝的豬雜粥,只剩下三碗了!」

「糖葫蘆,糖葫蘆誒~」

張臨隨著人潮,向著這條狹窄的街道深處走去,兩邊掛著鮮紅的燈籠,周圍叫賣聲不絕于耳。

好一副熱鬧的景象。

他四下里望去,除了行人外,還有不少的黃袍僧人。

有低著頭、口誦佛經向前行走著的;也有坐在路邊大快朵頤的。

呲 ~

張臨余光里,一個黃袍僧人直接將手伸進路邊一個小販的鍋里,從里面抓出來一根腸子,放到嘴邊聞了聞。

下一刻,他張開大嘴,只是一吸,腸子便被他吞了進去。

咂咂嘴。

黃袍僧人鮮紅的舌頭在嘴邊舌忝了一圈,獰笑著說道︰

「桀桀,火候差了點,才五成熟。」

聞言,旁邊的小販討好地說道︰

「僧爺爺,您不知道,這十歲小孩的腸子啊,就得五成熟才好吃呢。

不敢瞞爺爺,經過小的多次研究,發現這八歲以下的小孩腸子,三成熟最是滑女敕;十二歲以下,要五成熟方有嚼勁。再大些,腥臭不可聞,但是用來熬湯底卻是一絕。」

「哈哈哈,還是你小子會吃啊!」

黃袍僧人大笑著點點頭,贊賞地夸了一句,起身就要離開。

可誰知,小販突然快步攔住了他,小心翼翼地說道︰

「僧爺爺,您老人家吃我的腸子還沒有給錢呢!」

霎時間。

黃袍僧人止住了腳步,他身體不動,帶著黃色僧帽的頭顱直接轉了過來,陰惻惻地說道︰

「你說我沒有給錢?」

「嘿嘿,那個,是的。」

「你說我沒有給錢?」

「你說我沒有給錢?我沒有給錢?」

沒有理會小販,黃袍僧人只是在一個勁兒地念叨著,不停地重復著相同的話。

他的眼楮變得猩紅無比,似要滴出血來。

陡然間。

他的嘴張開了一個極其夸張的角度,露出了里面一圈又一圈的尖銳牙齒,以及一根猩紅的舌頭。

舌頭如離弦之箭一般暴射而出,帶著污穢的黃光,劃破空氣,向著那個小販卷去。

與此同時,小販渾身上下也長出了密密麻麻的骨刺,臉上的血肉瞬間干癟了下去。

但是頃刻間他便被黃袍僧人的舌頭抓住,卷了起來,扔進了旁邊滾著熱油的大鍋里。

呲啦一聲,而後便是一陣淒厲的慘叫。

「桀桀,我怎麼可能不給錢?關鍵是你也收不了啊。」

黃袍僧人一把撈出油鍋里被炸的焦黃酥脆的小販,放進嘴里卡啪卡啪地嚼個不停。

而周圍,來來往往的人們,似乎對這種情況早就習以為常了,完全視而不見。

陰影處。

張臨的嘴角彎出了一個冰冷的弧度。

「妖魔樂園,人間地獄,不外乎如是。這等污穢之地,焉能存于世?」

語氣中透著無盡的冷意,彷佛是來自三九寒天一般。

他的目光透過了羽衣,看向了那些小販,還有小販身前的人肉餛飩、人雜粥、人血眼球葫蘆。

物傷其類,秋鳴也悲。

死就死了,為何還要被做成血食,化為糞便?

關鍵是,這些藏在這些妖魔皮下的,全部都是人,是同類!

真是該死。

不過,還有更重要的事情……

張臨的身影瞬間消失。

下一刻,他便出現在了山間的一條小道上,一步一步地向上面走著。

錚!

伴隨著一聲劍鳴,一柄透明的小劍陡然出現,在他的身邊不停地穿梭著。只見周圍環境一陣扭曲,小劍便突兀地出現在了十丈開外的位置。

鋒利、冰冷。

而在他的腳下,則是出現了一條寒冰鑄就的道路。

片刻功夫。

張臨便站在了寺廟門前。

里面,昏暗的燭光 地一閃,而後木魚的聲音也緩緩消失。

「我佛慈悲,施主既然已經到了,不若進來飲一杯澹茶?」

簡陋的木門驀地打開。

「有意思!」張臨臉上浮現出一絲饒有興趣的笑容,隨後他收起了無形破空法劍,施施然走了進去。

佛像前,坐著一個老僧。

老僧身前,擺著一張小桌子,上面放著一個木魚,一盞燭燈。

燈光開始搖曳,讓老僧身後的影子開始劇烈地擺動起來,活活像一條蜿蜒的曲蟺。

張臨坐在了老僧對面。

「敢問老和尚,可是黃蟲禪師?」

「施主何必明知故問?」老僧笑著回答道,垂到鬢角的白眉被風吹起。

「為何?」

張臨突然沒頭沒腦地問了一句。

聞言,老僧低下了頭。

沉默了許久,他才幽幽地說道︰

「施主可否听老衲講一個故事?」

「洗耳恭听!」張臨做出了一個請的手勢。

得到應允,老僧看向了忽明忽暗的燭燈,隨即眯起了眼楮,緩緩說道︰

「老衲出身大戶,父親樂善好施,母親溫婉善良,兼之時常會開倉放糧,接濟窮苦百姓,可謂是一等一的大善之家。

然而八歲那年,天大旱,半年不見一滴雨,田地顆粒無收,百姓餓殍千里。

于是,老衲父親便毅然決然地開了倉,放了糧,全力救濟災民百姓。當時,老衲家是唯一行如此善舉的人家。只是,父親哪里會知道,這一開倉,便是噩夢。」

老僧的眼中浮現出一抹回憶的神色。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