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二百四十七章 皇帝的心思

出兵援朝?

賈瑛心中蹙眉,總覺得他們的皇帝陛下似乎有些飄了啊。

想想,從嘉德四年到現在的嘉德六年,兩年的時間,大乾已經經歷過幾次戰爭了,打的可都是銀子啊。

先是楚王這個二五仔的一波背刺,後又有剿滅白蓮教,僅這兩次,內耗著實不小。

匈奴人的一次南侵,少說也讓大乾損失了上千萬兩銀子,大同一鎮到現在都沒有恢復。

浙江的叛亂鬧的倒是不大,但那可是蘇杭啊,隨便一次動蕩帶來的損失,都能比得上西疆四省幾件的耗損了。

聖天子,聖天子,終究是為名所累啊。

對此,賈瑛不會去多說什麼,還是那句話,不符合切身利益的事情不做。

「陛下是想要給遼東的士兵裝備火器?」

嘉德點了點頭道︰「不錯。」

賈瑛很想問問,朝廷準備何時出兵,但猶豫再三,還是沒有問出來,他眼下要操心的是江南的倭寇,遼東,和他的關系不大。

嘉德似乎是看出了賈瑛的心思,開口說道︰「李朝覺向朕求援,朕不可能拒絕。不過朕也知道,大軍遠征,耗費的不止是那些看得見的糧草,還有國力,所以朕也沒打算出兵朝鮮。」

「陛下的意思是」

「匈奴人始終是我大乾的心月復大患,遼東的東胡人又反復不定,朝廷每年都要撥出一大批綢緞鹽鐵作為市賞和貢賞給東胡人,朕」

「不打算再繼續慣著他們了。」

語氣隨和的嘉德,說出了身為帝王才該有的最霸氣的話來。

所謂市賞和貢賞,不過是大乾朝廷為保邊境安穩,而變相給外族輸送財貨的一眾遮羞的雅稱罷了。

東胡人經常打著朝貢和互市的幌子,用一種極為文明的方式,向大乾詐取財物。

一次上貢幾張在遼東不值幾個大錢的皮毛老參,轉頭就能獲得大乾回賜的打量過冬和日常所用的物資。邊境互市,明明是你情我願的買賣,到頭來,為了獎勵遼東一次邊貿的完滿結束,大乾通常都要拿出互市近半的利潤,來賞賜給東胡人,甚至許多時候都要倒貼。

這兩項舉措不是從宣隆開始的,太祖爺定下的貢賞,高祖爺又新創了一個市賞,到宣隆帝這里,明明打了勝仗,卻又加了一個歲賜。

讀書人,慣會給自己臉上貼金了,但也有一批骨子傲氣的大乾仕人,不願意接受這種的變相的通過利益輸送而求來的和平,時不時也會發出一些比較激進的言論,試圖改變國朝的政令。

但很明顯,不希望輕啟戰端的人還是佔了大多數。

這種變相的求和,在賈瑛看來,也並非一無是處,最起碼能給大乾流出休養生息的時間,不過時移世易,一味的以軟弱示人,別人只會認為你好欺負,而不會感覺的到你的仁慈。

「朕打算讓遼東鎮守軍出兵拿下建州,以建州為跳板,將東胡各部趕回黑河以北,這樣既可以解朝鮮之困,也能斬斷匈奴人的一支臂膀,愛卿以為如何?」

圍魏救趙倒是沒什麼問題,至于東胡人

「陛下,依臣看來,拿下建州不難,將東胡人趕回黑河以北,以我大乾的實力,也能做到。」

听到賈瑛認同自己的看法,嘉德露出了笑容,上下同心,這事才好辦,怕只怕他這個皇帝一廂情願。

「只是」

「只是什麼?」嘉德話音微變。

「只是想要守住打下的土地,卻並不容易。」賈瑛說道。

嘉德陷入了沉默,目光盯著賈瑛看了好一陣,這個想法,他目前還沒有跟朝堂的百官透露,怕的就是有人反對,讓他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天子權威,再次收到折損。

今日與賈瑛說這些,只是想試探試探,官員們對于出兵遼東是什麼態度。

不過眼下看來,賈瑛的回答,似乎並不能讓他滿意。

嘉德眼底閃過一絲失望,不過還是開口問道︰「說來听听。」

「陛下,東胡各部不過是附屬匈奴的小部族,人口稀少,但他們所佔據的土地,卻十分廣袤。匈奴人因為嚴寒,而放棄了大興安嶺以東的土地,卻留給了東胡人極大的戰略縱深之地。論兵力的強大,東胡人自然不是我大乾的對手,但他們可以逃。」

「逃到北面的冰天雪地深山密林之中,暫避我大軍鋒鏑之盛。但我大軍不可能一直停留在遼東以北,一但等我大軍撤走,到時候這些東胡人便會再次出現,奪回他們失去的土地,讓我大乾的北征徒勞無功。」

「你的意思是不贊成出兵了?」相比這場戰爭的結果,嘉德似乎更在意賈瑛的態度。

賈瑛搖了搖頭道︰「臣對于出兵並不反對。」

也僅僅是不反對而已。

以大乾目前的情況來說,尚不足以開闢那片白山黑土。

倒不是國力不足,而是缺少人口。

作為兩世人的賈瑛,自然明白那片土地是何等的富饒,一但能夠拿下,大乾的國力必然更上一層,可土地,總是需要人來經營的。

北方的寒冬,其實並不算什麼大問題,東胡人能在那里生存,以漢人的適應能力,將來只會比東胡人生活的更好。

可問題的關鍵,就在適應這兩個字上面。

遼東鎮治下的漢族百姓,人丁尚不過二十萬人,相對于廣袤的遼東之地,這點人口,太不起眼了。

朝廷倒是可以強制關內百姓遷往關外,可遷徙過去的人口,在前期,大部分會因為嚴寒而死掉,只有等到第二代甚至第三代人出生之後,才算是能夠在嚴寒之地扎根下來。而這一切,都需要時間。

只能說,眼下大乾想要完全佔據遼東,是不可能的,就連設置羈縻所的條件恐怕都不滿足。

「有什麼話,就說清楚,不要遮遮掩掩。」嘉德蹙眉道,眼前的這個他最看好的臣子,什麼都好,就是說話一點都沒有年輕人的鋒芒,拐彎抹角,讓他這個皇帝听了都覺得不痛快。

賈瑛訕訕一笑道︰「陛下,臣只是覺得,僅僅靠出兵是不夠的。如果出兵的目的只是為了一塊兒隨時都可能丟掉的土地,那這場仗就不如不打,圖耗國力而已。既然要打,那就要將佔據的土地,實實在在的控制在咱們自己手中。」

「堡壘往往都是從內部攻破的,東胡的部落種族復雜,各部之間為了能夠獲得更肥美的土地,相互殘殺的例子不再少數,世代積攢下來的仇恨,讓他們無法齊心合力,否則依山而守,東胡人足以與匈奴分庭抗禮,而不是現在,變成了匈奴人的附庸。」

「臣的意思是,能否在看戰之前,拉攏幾支部落,許下重利,甚至咱們可以答應他們,幫他們統一東胡諸部。」

「這樣豈不是讓他們更強大了?」嘉德疑惑道。

賈瑛笑著說道︰「陛下,想要東胡諸部實現統一,就必須要戰爭,這個時候正是咱們的機會,消耗他們的人口,鞏固我們自己佔據的土地。再說,統一的東胡人,比雜亂分散的東胡人更容易對付,家業大了,他們想舍棄都不可能,到時候我朝廷大軍旦夕而至,他們還能往哪里跑?」

「唯一需要擔心的就是,匈奴人恐怕不會袖手旁觀。」

嘉德笑了笑道︰「這點你不用擔心,匈奴人如今是自顧不下了。」

「繡衣衛的探子來報,匈奴人先是因為天花,而折損了匈奴王庭和匈奴左部大量的族人。之後因為巴特爾之死,阿古金的兒子們開始爭奪左谷蠡王之位,也為了自己的族人能夠獲得更多的食物,而自相殘殺起來,就連阿古金本人都無法壓制。」

「此次攻掠朝鮮,匈奴左部並沒有派出太多的兵力,更多的是驅使東胡人為先鋒,替他們去掠奪。」

「誰勝了?」賈瑛好奇問道。

只听嘉德說道︰「為了結束左部的亂局,阿古金扶持了自己的小兒子塔速爾,想要讓他坐上左谷蠡王的位子,塔速爾的那些兄弟們自然不服氣,不過目前來說,塔速爾的實力還是要勝過其他幾人的。」

賈瑛倒是沒想到,塔速爾居然有這般際遇,這麼說來,他也算是塔速爾的貴人了。

「陛下,臣記得術勿都還被繡衣衛關著呢吧?」

嘉德聞言,看了過來,露出了只有君臣二人自己能明白的笑容。

「已經送回去了,希望他不要讓朕失望。」

塔速爾當初在偏頭關做下的事情,可都是見不得光的,賈瑛當初留了個心眼,將術勿都保了下來,他的目光當然沒這麼長遠,也只是下意識而為罷了,誰曾想如今倒是派上了用場。

賈瑛心里不禁為塔速爾感到默哀幾句,自求多福吧。

「那剩下的,就是從東胡各部中,找出合適的扶持人選了。」

嘉德心情似乎比較愉悅,笑著說道︰「遼東鎮守史鼐,前些日子送來奏報,說建州部的東胡人想要歸附,他們的地盤被蘇完、哈達、訥殷等大部落侵蝕了大半,從朝鮮搶來的牛羊奴隸,也被搶走了,他們的日子很不好過。」

東胡諸部的歸附,其實並不罕見,為了能夠積蓄實力,以圖再起,走投無路的他們會把目光轉向大乾遼東鎮守。

不過這種歸附,實在是沒有多大約束性,一但等他們重新崛起,或是匈奴人來了,反叛就跟家常便飯一樣。

怪不得嘉德會起了出兵佔據建州的心思,原來是早有打算。

賈瑛對嘉德算是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這位皇帝的進取心不是一般的大啊,悄無聲息之間,繡衣衛就已經滲透到了北方草原上,連阿古金家里的事都知道的一清二楚。

眼光也非尋常天子可比,能夠適時的看準機會,東胡人攻略朝鮮,打下大片的土地,內部自然要面臨一個如何分配的問題,正是東胡各部貌合神離的時候的。

更關鍵的是,有朝鮮王的求援奏表,讓大乾能夠出師有名。

面對這樣的皇帝,賈瑛是真的看不到自己將來有多大的勝算,心中又無限憂愁起來。

算了。

既然看不到勝算,那就安安心心的做好臣子本分,老虎都有打盹兒的時候,他最大的優勢就是比嘉德年輕。

「朕叫你來,還是為了朝鮮的事。朕既然答應了要幫助朝鮮,就不能食言。東胡這邊,他們很快就會無暇東顧,可海上的倭寇你的水師要盡快組建起來了。」

「臣明白。」賈瑛俯首道。

「去吧,別在京城窩著了,早點南下。」嘉德揮了揮手。

其實他心里還有別的心思,大乾幫助朝鮮解決了滅國之危,李氏總是要還上他這個人情的,到時候或許可以讓朝鮮出兵遼東助陣。

即便作用再小,那也是一股助力嘛,他得人情可不是那麼好受的。

賈瑛離開了皇宮,徑直回到了榮府,往夢坡齋而去,這邊還有一些瑣事沒有處理。

趙姨娘的事,還是要有個了斷的,不然家宅難安。

只是賈瑛考慮到三丫頭,所以才一直拖到了現在,不知是該將此事告訴探春,還是讓賈政自己處理的好。

猶豫再三,還是決定將此事讓賈政知曉。

賈政的性子他了解,就算再是生氣,也斷不會不顧多年情分,何況趙姨娘還給他生了一子一女。

如果告訴了探春,一邊是自己的生母,一邊是同父異母的兄弟,讓她該如何自處。

「瑛兒來了,快坐。」

待兩人坐定後,賈政方才問道︰「听說陛下召你入宮,可是又有什麼事?」

賈瑛搖了搖頭道︰「二老爺不必擔心,還是江南水師的事情,不日我就得啟程南下了。」

賈政默默點頭,也未賈瑛感到欣慰,賈家能有這麼一個優秀的子弟,也是祖宗余蔭未盡啊。

「此次來找二老爺,是有件事,佷兒覺得該告于二老爺知曉。」

「何事?」賈政問道。

賈瑛隨即將馬道婆的事情說了一遍,還將趙姨娘立下的契書拿了出來,不然空口無憑,就是親叔佷,也難免因此反目。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