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二百三十二章 倭奴

京城。

一騎快馬駛入京城,守城士兵遠遠看了一眼對方舉在手中的牙牌,便急忙放行。

「這又是哪家的?」城門官兒手里拿著一根狗尾巴草,一邊剔牙,一邊大搖大擺的走出來向小兵問道。

「是傅澄清坊那位府上的牙牌。」小兵回道。

澄清坊?

城門官回憶著京城里三品以上大員的宅邸所在坊區,點了點頭。

澄清坊,那就是傅閣老的府邸了。

「這是第幾撥了?」

小兵想了想回道︰「今日是第三撥兒了, 算上昨天的第七撥兒,都是打南面來。」

頓了頓,又好奇問道︰「頭兒,是不是南邊兒又有什麼大事發生?」

城門官兒同樣若有所思,瞥了一眼小兵道︰「不該打听的,別瞎打听, 你一個守城門的,操心那些個做什麼, 去, 站崗去!」

「唉,頭兒,該換崗了不是,這天兒怪熱的哈。」小兵腆笑著說道。

城門官兒聞言,抬頭看了看日頭,都囔道︰「這個老吳頭兒,指定又在哪兒吃酒忘了時辰,回頭扣掉他今兒的抽頭,給你們補上。」

說罷,又向小兵吩咐道︰「把爺的驢給牽來。」

小兵聞言,屁顛兒屁顛兒的跑到一邊兒,牽來一頭黑灰相間的毛驢,嘴里問道︰「頭兒,您這是打哪兒去?」

「守好你的城門, 別瞎打听,爺今兒約了李總管喝茶, 可不能遲到了。」

說罷,便騎著毛驢瀟灑而去。

「李總管?」

小兵低頭想了半天, 露出恍然之色,應該是他們頭上那位的府上的總管,不愧是頭兒,到王府都跟回自家一樣。

眼紅賈瑛能帶著紅顏知己們四處游賞的楊佑,最終還是沒能如願離京,任憑他在駕前一哭二鬧三上吊,最終換來的是嘉德冰冷的一句話。

「回府禁足一個月!」

在府中心生郁氣的楊佑,只能招來了往日跟在身邊的一眾紈褲,整日飲樂,打發時光。

前天,李小保沒來,昨天依舊不見人影。

楊佑打發人去李府詢問,原來是李恩第的浙江老家出了大事。

只是李小保也沒有具體說什麼事,楊佑這才吩咐人打听,不過也都是些零碎的消息,官方邸報還未傳入京城,不過還是打听到了一些傳聞,浙江亂了。

又想起賈瑛這廝就在江南, 還真是他走哪兒,哪兒就不太平。

同時也有些羨慕,這等大事兒,他三爺居然錯過了。

怎麼突然覺得,這親王爵位不香了呢?

好奇之下,楊佑便讓人時刻注意著江南的情況,並隨時向他匯報。

這才又了城門官兒,約了王府管事喝茶的事情。

隨著日子又過去了一天,浙江的傳聞已經愈發清晰了,朝中大員,但凡與江南有瓜葛的,都接到了南方的來信。

只是這一消息,似乎僅限在朝中百官之間流傳,在浙江布政司或是南京方面的奏章,還沒有抵京之前,無一人將此事拿到朝堂上議論。

皇宮之中,更像是對這一切,毫不知情一般。

當然,也只有那些天真的人,才會認為,當今聖天子會對此事一無所知。

楊佑听了府里管事的匯報之後,一陣長吁短嘆,同時也不禁為李小保擔心起來。

李家的事情,楊佑不關心,可身為朋友,他還是很合格的,可惜他如今還在禁足期間,不能出府。

「去一趟李府,把小保給爺請來。」

澄清坊,傅府。

嚴華松安安靜靜的坐在一旁的椅子上,一直等到傅東來將信箋看完,才將手中的茶碗放下,開口問道︰「閣老,如何了?」

這已經是南方的第二次來信了。

傅東來將手中的信封遞給了嚴華松,嘴里說道︰「叛匪已經攻下了松江、嘉興二府,杭州、湖州、蘇州也出現了叛匪大軍。」

「林如海與賈瑛,連同南京兵部侍郎呂法憲已經派出大軍征剿了。」

嚴華松看著信箋上的內容,面帶憂色道︰「未曾想這些賊人如此勢大,僅僅數日時間,就有兩府陷落。」

「居然還有倭寇?」

嚴華松輕輕放下手中的信箋,猶豫再三之後,還是小心翼翼的開口問道︰「閣老,這個代價,是不是有點大了?」

傅東來沉默不語,目光深沉,心里不知道在想寫什麼。

嚴華松只問了一句之後,也不再開口,而是靜靜的等待。

良久之後,方才听傅東來長嘆一聲道︰「唉,人力有窮時。」

「便是老夫,也未曾料到,會有如今的局面。」

他明白皇帝有一種渴望充盈國庫的執念,所以,對于改稻為桑這項政令的本身,他是不反對的,所以當日,他才會以此同李恩第做了一個默契的交易。

可他明白人心。

他的目標不是李恩第主持的桑改之政,而是李黨。

巨大的利益誘惑之下,有幾人能夠保持清醒呢?一但李黨內部,因為利益分配的原因,自亂陣腳,那他們距離覆亡也就不遠了。

他也明白,與李恩第聯手,壓著馮恆石等人,定然會放縱了下面的那些地方官員,這樣的結果,必然會引發地方的動蕩。

傅東來甚至已經做好了應對的準備,在他看來,最多是福建一省會鬧出一些民亂來,等到驚動朝廷,不得不收拾的時候,他會將那些江南官員,包括那些在背後鼓噪的世家大族,一網打盡,以平息民憤。

然而,事實卻偏離了他的預料。

明明是福建在鬧民亂,最後發生大規模死傷混亂的,居然會試浙江,而且,首當其沖的居然是嘉興府。

嘉興城已經破了,覆巢之下,嘉興的李家,自然也不服存在,偌大的李家宅院兒,被一把火燒了個干淨。

據說,就連李家的祖墳,都被那些匪盜扒了,李恩第的父母尸骸,被叛匪們挖了出來,拖到太陽下曝曬。

誰能想到,堂堂大乾首輔,連自己父母的尸骨都保護不了。

傅東來不知道李恩第此時作何感想,只是他,已經沒有了當初,對局勢把控的自信了。

「不過這樣也好!」

傅東來忽然說道︰「按照原本的計劃,第一個被哪來開刀的,是福建的地方官員和大族,如今浙江出了這麼大的事,倒省去了老夫許多麻煩。」

嚴華松擔心道︰「閣老就不怕局面失控,引得江南半壁江山震動嗎?」

傅東來冷笑一聲道︰「區區幾個叛匪,還想翻天不成?正好,老夫早有心思整治海疆頹政了。」

「想我大乾,自太祖年間,一直到宣隆初年,海貿之利,是何等盛況,大乾一年中有半數的財稅,便是來自海貿。」

「可你再看如今呢?」

「區區幾個海盜,就能逼著朝廷,停了運轉多年的海貿。江南的水師,已經爛到家了,與地方大族勾結,私自下海貿易,與朝廷爭奪海貿的利稅,此事,老夫早有心思出手整治了。」

大乾之所以禁海,是因為海貿已經不能再向宣隆初年那般,繼續為大乾帶來大量的國庫稅收了,甚至,為了肅靖近海匪盜,朝廷不得不支出大量的軍費,用以裝備水師。

可地方的大族就像是附骨之疽一般,私下賄賂買通水師官兵,甚至扶持自家子弟擔任水師將官,走私猖獗,朝廷掏銀子組建的水師,卻成為了他們私家護衛。

如此一來,朝廷在海貿中得不到想要的利益,自然就慢慢放棄了海上貿易,甚至禁海。

「你去信給賈瑛,讓他先不要急著回京了,安心在江南剿匪,再過幾日,老夫會向陛下奏請,正式任命他為浙江、福建水師提督的。」

事已至此,也只好如此了,嚴華松點頭應下。

皇宮,華蓋殿。

戴權正向嘉德匯報著浙江的局勢。

听完戴權的回報,嘉德沉默一陣,方才開口問道︰「朝中百官都是什麼反應?」

戴權回道︰「從昨日到今天,已經有六撥從江南來得信使了,分別去了李閣老府上,還有刑部侍郎府、督察院劉御史府、安國侯府、碩陽郡主府、還有禮部右侍郎府。方才探子回報,不久之前,又有一個信使去了澄清坊傅府。」

「兵部尚書嚴大人,今日去了傅府。刑部侍郎、劉御史、安國子昨天收到信後都去了李府,不過,李閣老並未見他們。禮部右侍郎去拜訪了馮尚書,沒有待多久,似乎是負氣離開的。」

嘉德點了點頭,沒再說話。

「繡衣衛上奏的私產火藥一事,還有軍器局火槍外流之事,可有眉目?」

「目前還未有新的奏報。」戴權回道。

「你的人呢?」

戴權略做停頓,說道︰「那批火藥並非出自一家之手,沉千戶猜測的私炮坊應該是卻有其事,但目前奴才還沒有收到任何消息,倒是」

「倒是什麼?」

「倒是西山煤礦那邊,賈大人因為需要挖礦,所以走了御馬監的路子,從軍器局調出了一批火藥」

嘉德冷笑一聲道︰「你的意思是,賈瑛用自己礦上的火藥,去殺自己?這麼做為什麼?」

戴權回道︰「不一定是賈大人,但奴才已經找軍器局的大匠確認過了,那批火藥確實是兩種沉色,其中一部分,也可以確定是軍器局撥給西山煤礦的。」

「繼續查。」嘉德蹙眉道︰「火槍呢?」

「軍器局的一名副使,人已經控制住了,如今正關在繡衣衛大牢內,正審著呢。」

嘉德點點頭,不再說話。

肅忠親王府。

「小保,你父親什麼反應?」楊佑從李小保這里听到了事情的詳細,好奇問道。

李小保搖了搖頭道︰「父親這兩日誰都不見,也不準我出府,若非是爺派人來請,怕是我還出不了門呢。」

「你呢,爺怎麼看你一點都不擔心呢?還有你們老家發生了這麼大的事,也不見你有什麼反應。」

李小保訥訥道︰「我該有什麼反應?」

「從小至今,我都未曾回過一次嘉興,每次老家有人來,父親也都是讓府里的管事接待,還不讓我與他們接觸。」

只听李小保繼續說道︰「爺你不知道,我父親是獨子,祖父祖母早在他很小的時候就去世了,父親是吃百家飯長大的,听老管家說,當年他還陪著父親一起乞討過呢,混過賭坊,串過街面,也不見那些親族接濟一二。

只是隨著後來父親做了官兒,他們才湊了上來,父親與他們並沒有太深的感情的。唯獨就是那些叛匪掘了我家墳塋,我本想代父親回一趟嘉興,只是父親不讓我摻和。」

嘖嘖。

楊佑暗自稱奇,這位首輔大人到底在想什麼呢?

「爺雖不喜歡官場上的那些勾心斗角,可爺還是能看明白的,你父親這次,怕是要難過了,你有想過今後嗎?」

李小保搖了搖頭,笑道︰「大概是因為父親吃了太多的苦的緣故吧,從小他就十分寵溺我,從來不逼著我做不想做的事。一直到現在,我都只是一個紈褲,拋開首輔公子的名頭,我什麼都不是,想那麼多又有什麼用。」

楊佑听罷,也不知該說什麼好,他與李小保其實都差不多,都不喜歡經濟仕途那一套,也不愛讀書,他們的家世出身,讓他們半生無憂無慮。

與李小保相比,他唯一的優勢就是,他出身自皇家,只要大乾還在,這份富貴就能一直存續下去。

但不管怎麼說,李小保都是他年少時的好友,別人怎麼看李小保他不管,只是在他心中,是真的把李小保當做朋友的。賈瑛是新朋友,李小保是老朋友。

楊佑伸出大手,拍了拍李小保的肩膀道︰「你放心,不管什麼時候,爺都會站在你這邊。」

賈瑛平日里總覺的楊佑腦子缺根弦兒,行事與旁人不同,但不代表楊佑沒腦子。

他雖然放浪紈褲,可朝中的局勢,大概還是能看懂一些的。

李家如今的局面,與當初徐家的何其相似。

他如今算是明白,賈瑛為何會不遺余力去幫徐老二了

時間不知不覺已經進入了五月份,田里的水稻已經被沉重的稻穗壓彎了腰,最多再有一月時間,就是收割第一季莊稼的時節了。

可江南的匪亂仍在繼續,如果再六月下旬之前,還不能平定匪亂的話,今年大乾就要因欠收而缺糧了。

當日,封山馬場還是被攻破了,等賈瑛帶人趕到之時,馬場里的戰馬已經被李進忠屠殺了大半,一萬匹戰馬,當然不是一刀子一刀子去砍,而是用毒藥。

好在最後關頭,賈瑛派出的前鋒大軍趕到,與封山千戶所官兵合力急退了叛匪,救下來三千余匹戰馬。

蘇杭之地的河道被染成了血水,曝曬在荒野的尸體,隨處可見,有叛匪的,也有官兵的,戰爭本來就是殘酷的。

等賈瑛帶著大軍在湖州立穩腳跟之時,杭州已經陷落了大半,叛匪已經向著衢州進發,意圖將戰火燃遍整個浙江。

近來福建也很不太平,听說浙江這邊有人舉事,有不少失去土地的流民看著鋤頭鐵鍬殺官響應,可惜沒能成事,舉事的大旗才剛剛飄起,就被官兵彈壓了下來。

也不知賈雨村與福建的世家大族達成了什麼協議,福建都司對于賈雨村無比的配合。

賈瑛算是見識了雨村的何為「才干優長」,一人反,全村連坐,一村反,首糾里長之過。

可一說,福建的「太平」,是用人頭堆起來的,婦孺老幼都不能放過,誰知道幼童長大後,會不會下海為盜,繼續騷擾海疆。

「報!」

大帳之中,正看著福建傳來的邸報的賈瑛,抬起了頭。

「何事?」

「大人,英武衛在石塘灣敗了,三千人馬,只撤回來一半不到。」

「魏東平人呢?」賈瑛沉聲問道。

「魏指揮負傷,已經帶著余部退守新市鎮。」

賈瑛從太師椅上佔了起來︰「取我披掛來。」

在喜兒的服侍下,穿好甲胃後,賈瑛邁步走出軍帳,向守在一旁的賈砡道︰「去通知章指揮使,大軍趕往新市鎮。」

說完之後,賈瑛帶著一隊親兵率先往新市而去。

賈瑛將大軍分做了兩路,一路是楊大勇率領的虎賁右衛三千多人,由封山南下,向衢州進發,配合從江西都司趕來的大軍,前後夾擊南下攻打衢州的叛匪。

另一路由賈瑛親自率領英武衛和天策衛,由封山西進,一面阻斷從嘉興南下的叛匪,一面解杭州之圍。

事實上,叛軍在陸地上的戰力並不強,他們之中許多人,甚至連一副像樣的皮甲都沒有。

而且叛軍內部組織混亂,山頭林立,攻下兩府半之地後,後期根本無法集中優勢兵力與官兵對抗。

七千多人,為了杭州五天,愣是連杭州的城頭都沒登上。

浙江之所以局勢糜爛,更多的原因是因為浙江都司的無能,統調指揮不利,各地衛所分散,被叛匪打了一個出其不意,等到杭州府被圍之後,外面的進不去,里面的出不來,各地衛所只能各自為戰。

等賈瑛的大軍趕到之後,收攏各地衛所的潰兵,又派出哨騎聯絡未曾淪陷的縣域官兵,將浙江都司麾下的衛所兵馬統一調度起來之後,叛匪只能步步敗退。

這場仗看上去似乎太過輕松了些,可事實就是如此。

就拿圍攻杭州城的叛匪大軍來說,七千人馬,是由三伙大的匪盜,聯合一些小的匪盜團體臨時拼湊起來的隊伍。

還沒等賈瑛率領著天策衛趕到之時,已經有有人開始打起了退堂鼓。

面對這樣的叛匪,魏東平居然會敗,賈瑛倒是好奇,大敗他的是九大盜中的哪一支。

在去往新市鎮的途中,天空下氣了細密的小雨,道路變得泥濘不堪。

新市鎮如今已經由一座村鎮變成了軍營,鎮上的百姓已經先一步逃往了湖州。

距離了新市鎮不過十幾里之外的荒野,賈瑛帶著數百親衛正驅馬疾馳,杭州之圍已解,章澤的天策軍被賈瑛甩在了後面,不過看眼下的天氣狀況,天策衛恐怕無法繼續行軍了。

火藥一但受潮,官兵手中的火槍,就成了燒火棍子。

「大人,前方有叛匪哨騎出沒。」

正急行間,有斥候探馬來報。

「多少人?」

「一隊五十多人,一共兩隊相距不遠,手持長刀,看上去像是倭寇。」

看來魏東平是遇上我倭寇了。

「距離新市鎮還有多遠?」

「十六里地。」

十六里地,居然還沒被英武衛的斥候發現,這個魏東平是干什麼吃的。

賈瑛沉默片刻後,法令道︰「把所有的哨騎都撒出去,看看他們後面有沒有叛匪主力,再派人去通知魏東平,讓他帶人來接應。」

說罷,又轉身向身後的親衛道︰「其他人,跟本官去滅了這隊倭寇探子!」

相比大乾近海的本土盜匪,這伙兒上岸的倭寇顯然更像是正規的軍隊,居然配備了成建制的火器營,而且戰力也非尋常匪盜可比,不少衛所官兵就是被他們所滅,不過人數不多,堪堪超過一千。

「報,大人,倭寇發現了我們,正合兵一處,向我軍殺來。」

賈瑛聞言,神色一愣。

如今天上下著小雨,火槍根本打不出子藥,如今他身後跟著近四百人的親衛,而眼前的這伙兒倭寇哨騎兩隊加起來不過一百余人,發現了他們不逃跑,居然敢發起進攻?

小個子的腦回路這麼奇葩嗎?

「大人,我派人護送您先行離開,我帶人留下來迎敵。」身側的賈砡說道。

賈瑛聞言,轉頭訓斥道︰「你是主帥還是本官是主帥?豈有將軍拋下士兵不戰而逃的道理?這里還輪不到你做主。」

說著拔出了腰間的武器,長刀一舉,高聲道︰「弟兄們,隨本官殺光這群倭奴,讓他們見識見識什麼叫天朝威嚴!殺!」

「殺!」

戰馬沖刺,未行多遠,視線透過空中細密的雨束,便看到了一群穿著花花綠綠奇形怪狀鎧甲的倭奴,騎著低矮的戰馬朝著他們沖了過來。

「勇士ギグ(幼斯達嘰),ЁшИ(突)!」

疾馳的戰馬上,賈瑛刀鋒向前一指。

「殺!」

一如賈瑛印象中的那般,一群身高不足一米五的矮措,舉著比自己身高還要長的武士刀,騎著和自己身高差不多高的矮腳馬,還有亂七八糟拼湊起來的鎧甲,藤甲、皮甲、竹束,應有盡有。

只有一點讓賈瑛都覺得佩服,兵力明顯的劣勢之下,居然士氣不減反增。

「殺!」

「殺ウゼ(系內)!」

兩股洪流對撞,賈瑛雙腿緊緊的夾住馬身,一手從腰間抄起一把輕弩,抬手射死一人,另一只手中的長刀擋住了迎面橫 而來的武士刀。

「當!」

隨即身形向後一趟,身形擦著武士刀的下方而過,反手一個刀花,長刀利刃劃過了對方的脖頸,鮮血噴灑而出。

調轉碼頭的賈瑛,抬手看了看自己手中的長刀,刀刃之上已經留下一個淺淺的豁口。

賈瑛手中的刀,不是上次那把皇帝的御賜佩刀,而是從南京軍器局領到的普通戰刀,不得不說對上倭寇的武士刀,還是有著不小的劣勢的。

長度只是其一,關鍵是硬度和韌度不夠。

不是說大乾的鍛鐵技術就要比倭寇的差,而是不同兵種配置的武器是不一樣的。

像邊軍使用的厚背長刀,匈奴人手中尋常的彎刀根本無法與其硬踫,原因就在于裝備給邊軍的武器,是大乾最精良的,相反,地方衛所官兵手中的長刀,無論是材質還是工藝,都低劣了不少。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以眼下的鍛造和冶鐵工藝,打造一把好刀,成本實在太高了,不是所有的大乾士兵都能裝備的起的。

他手中的刀都是如此,更別說麾下士兵手里的兵刃了。

大乾的軍戶參軍,是需要自備武器的,可軍戶能有多少銀子,二兩銀子打造出來的刀,和二十兩銀子打造出來的能一樣嗎?

其實大乾軍中的武器,成分也是十分繁雜的,五花八門,什麼樣的都有,主要就是來自于軍戶。

隨著手刃的敵人越來越多,更讓賈瑛感到驚心的是,這些倭寇的刀法都不一般。

或許是知道他們自己身材矮小,體力上面天然的吃虧,所以這些倭寇從來不與乾軍對刀,而是尋找時機,一刀斃命。

一場小規模的戰斗,持續的時間並不算長,隨著賈瑛一刀掀翻了一名倭寇,救下了一名賈家的族人,這場戰役最終以十多名倭寇狼狽而逃,宣告結束。

「別追了!」

賈瑛喊住了準備帶人追擊的賈砡。

賈砡倒不愧是武舉出身,一桿長槍使的出神入化,還有一膀子孔武之力,雖說戰陣的經驗缺乏了些,不過他帶來的四家子弟中,賈砡是殺敵最多的一個了。

「清點傷亡,帶上受傷的袍澤,即刻趕往新市鎮。」

這時,喜兒拿著一把倭刀走了過來,說道︰「二爺,倭寇的刀比咱們的好。」

賈瑛點了點頭道︰「我知道,吩咐下去,把所有的倭刀全都帶走,不能留給敵人。」

刀是武士的命,想這些流浪在外的倭寇,一但丟失了自己的佩刀,想要再打造一把可不容易。

一站下來,賈瑛身邊的親衛傷亡高達三分之一,江南衛所的軍備著實是松弛了些。

進入浙江以來,賈瑛親自上陣的次數只有兩回,一次是封山之戰,這里是第二次,而他帶來的四家子弟,已經沒了七個。

看著曾經熟悉的面孔,一個個在自己面前倒下,四家的子弟也漸漸成熟了許多,害怕是一定的,但一入軍營,便沒有了退路,做逃兵,同樣是一個死。

顧不得為袍澤傷感,一行人繼續趕路,在距離新市鎮數里之外時,魏東平親自帶著人馬前來接應,雙方匯合。

「大人,末將失職,讓大人」

賈瑛一抬手,打斷了魏東平的話,催動馬蹄道︰「回營再說。」

新市鎮,英武衛大營,轅門口。

賈瑛向一旁的魏東平吩咐道︰「把斥候都派出去,那伙兒倭寇,應該離著我們不遠,命令哨兵,提高警惕,警防襲營。」

「是!」魏東平向身後的一名屬下吩咐了幾句,方才轉身追著賈瑛的步伐,向大帳中走去。

只是他的臉上布滿了陰雲。

先是大軍兵敗石塘灣,這次敵人都模到家門口了,他都沒發現,還偏偏被賈瑛踫了個正著,接下來,也不知對方會不會那自己開刀。

軍帳之內,賈瑛揭下了身上的雨披,轉身向跟了進來的魏東平問道︰「說說吧,怎麼敗的?」

听到賈瑛詢問戰敗一事,魏東平心道一聲︰「果然逃不過去。」

不過賈瑛既然沒有上來就拿他作伐,說明此事還有緩。

隨即開口道︰「大人,是末將輕敵了,一路從封山打到石塘灣,沿途叛匪均不是英武衛的對手,一觸即潰,仗打的太順了,沒想到中了那伙兒倭寇的埋伏,他們還有火器,弟兄們被打的猝不及防。」

「還有那伙兒倭寇也不簡單,比起那些泥腿子叛匪要厲害多了,實在是吃了大義的虧。」

賈瑛冷哼一聲道︰「本官看,不止是大義吧!」

「魏東平,你哪一年入伍的?」

魏東平回道︰「宣隆四十八年入伍的,到現在,得有十八年了。」

「十八年!」

「一個十八年的老將,戰場之中居然不知道放出哨騎警戒?本官到要問問,你這個衛指揮使是怎麼當上的?」

「大人」

「你想說什麼?我倒要問問,傷亡過半,你覺得本官該怎麼處置你?」賈瑛冷聲說道。

魏東平心下一顫,暗道自己倒霉,偏偏讓英武衛踫上了倭寇。他心中自然也有不快,他是英武衛的指揮室,即便是要處罰,也該奏請了南京兵部才行。只是軍旅之中,主帥擁有絕對的權威,臨機專斷,他若是敢反駁,賈瑛就敢拿自己開刀。

眼前這位,可並不是什麼花花架子的大少爺,對方的名頭也是一路打出來的,起初魏東平沒覺得有什麼,而就在剛剛,賈瑛的親衛入營之時,馬上系著的人頭,他是親眼看到的。

一敗,一勝,兩相比較之下,他也無話可說。

「任憑大人處置,末將都認了。」

「認了?听你這意思,是覺得本官不該罰你,你不服氣?」賈瑛提高了聲調問道。

「末將不敢。」

「只是若大人能再給末將一次機會,末將絕對一雪前恥。」

這是激將法外加以退為進。

賈瑛沒有接他的話,而是問道︰「對方有多少兵馬,你營中還剩多少人馬?」

「那伙兒叛匪本來已經被末將擊敗,沒剩多少人,至于倭寇,人數在一千上下,兩支兵馬加起來,應該不超過兩千。末將營中,加上聚攏的衛所潰兵,還有不到兩千五百人。」

「倭寇的火器配置如何?」

「並不算太強,有兩門火炮,火槍應該不超過一百支,末將當時是被倭寇夜間偷襲,方才指使大敗的。」

賈瑛沒有理會魏東平夾帶私貨為自己開拓,而是在心底快速盤算起來。

雙方的兵馬,算是一比一扯平,陰雨天,對方的火器又不能用,要不要突襲一波?

想了想,賈瑛還是搖了搖頭,英武衛不是他帶出來的湘軍營,更不是北境敢孤身入草原的邊軍,江南衛所官兵的戰力實在太差了,而且經此一敗,英武衛已經沒了士氣,還是保守一些為好。

看著細雨綿綿,怕是有幾日要下的,對于乾軍來說,反而是優勢。

還是穩扎穩打吧。

「命令大軍,堅守營門,哨探撒出二十里之外,內外崗哨,均半個時辰一報。還有等外出查探敵情的哨騎回來之後,第一時間帶來見我。」

「是。」

見賈瑛表態如何處理自己,魏東平也不敢多問,轉身告退離開。

而與此同時,遠在數百里之外的嘉興城,府衙之內,十幾名匪盜頭目正聚在一起爭論著什麼。

「不能再繼續打下去了,當初咱們是定好的,攻打嘉興府是為了李家的財富,可沒說要與朝廷的官兵打仗。」

「不錯,咱們的優勢是在海上,而不是陸上,這般打下去,遲早要把兒郎們都拼光了不可。」

「海大當家的,這里你實力最強,你說句話啊!」

眾人目光同時看向一人,海閻王,九島之中,勢力最大的一個。

「龜山,你他娘咕囔什麼鳥語,有話直說有屁就放,少他娘陰陽怪氣的,老子最看不慣你們這些矮搓。」

「巴嘎!」那名叫龜山的倭寇當即便要拔刀,卻被旁邊一人攔了下來。

「諸位,當初聚義,大伙兒可都立過誓的,共同進退,在沒擊退乾軍之前,還是不要上了何其的好,有事好商量。」

「浪里飛,當初可是你鼓動大伙兒上岸的,如今各家死傷慘重,你那一份,是不是也該讓出來補償大伙兒才是。」

浪里飛眼底閃過一抹陰鷙,卻忍著沒有發作,眼下是在岸上,若是火並,他還真佔不了什麼便宜。

「好了,諸位,可否給我們九家一些時間,等我們商議之後再做定奪?」海閻王開口道。

等到眾人離開之後,大廳之內只剩下了九人,八名男子,一名年紀三旬左右的女子,一名倭寇,一名百濟人。

「諸位,到了如今,福建那邊還不見動靜,看來,我們是被出賣了。」海閻王看向眾人,沉聲說道。

「這得問浪大當家的了,當初可是他幫咱們牽的頭。」唯一的女子看著浪里飛,冷冷的說道。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