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五百二十一章 內部問題

「才剛停戰三個月,就……」

劉備愕然地看著陳逢,眼里滿是驚訝,似乎沒有想到他會這麼提議。

雖是如此,但劉備終歸沒有繼續說下去,更沒有把陳逢之前做的定論,等上兩三年之後,再繼續征戰的論調說出來。

「朝暮匆匆,萬象更新。」

陳逢嘆了口氣,搖頭道︰「戰機往往都是稍縱即逝,一旦玄德公不能把握,或許……就會導致更大的問題發生。」

沒錯。

陳逢之前確實提出了先養兵兩三年的論調。

但那是在之前。

三個月之後的今天,這個辦法其實已經不適用了。

當然,陳逢這番轉變,並不是因為天下形勢又發生了極大的變化。

實際上,在劉備、曹操簽訂停戰契約之後,天下間的形勢幾乎就沒有發生過變化。

現在的曹操,大概率還在養精蓄銳。

根本無法對關中或者遼東出兵。

孫權倒是不同,不過也差不了太多。

因為他最多也就只是打打山越,這是誰都可以做到的事情,因此完全不必提及。

而陳逢之所以轉變想法,其實主要是因為劉備集團內部出現了問題。

這問題就是。

隨著形勢逐漸變好、四方漸安,世家豪族忍不住開始圈地兼並了。

這是一個相當可怕的問題。

其可怕之處在于,伴隨著他們的圈地兼並,許許多多的人都會因此而受到影響。

比如說,最先受到影響的底層黔首百姓。

如果他們看到劉備當家做主以後,自己的日子並沒有變好,甚至要賣兒賣女才能活的下去。

他們還會支持劉備嗎?

還會把劉備當成救世主嗎?

還會和以前一樣,听到曹操南下之後,立刻就會隨著劉備搬遷嗎?

大概率是不會的。

因為他們會想,劉備沒來之前過的是苦日子,劉備來了之後還是過的苦日子,既然如此,那他不是白來了嗎?

說不定曹魏來了之後會更好呢?

說不定……之前他們對于曹魏的看法都是錯的呢?

這樣的想法,會影響到很多人,並最終導致劉備集團的士卒漸漸失去跟曹軍拼命的勇氣。

一旦到了那個時候,劉備再想控制地盤的話,自然也就只能依靠‘良家子’了。

是的,這里的良家子是要打一個引號的。

因為此處所說的良家子,指的並不是自耕農,而是地主、豪強,乃至世家子弟。

事實上來說,這樣的影響不大。

尤其是在封建時代來說,幾乎可以說是沒有半點影響。

因為這樣的事情,不僅會發生在劉備集團。

曹魏、江東……乃至關中、遼東,也都會出現。

換句話來說,這個時代的精銳士卒,本來所指的就是地主、豪強的子弟。

再直接一點來說就是,到了戰場之上,往往只有他們拼命作戰。

至于剩下的?

那叫徭役!

所謂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說的就是這些人。

然後,問題也就來了。

對于這些人來說,就算是曹操贏了,又能怎麼樣呢?

或者說,就算是曹操贏了,說不定他們還更好了呢?

事實上來說,對于他們來說,投降的夠快才是最要緊的。

因為只有他們投降的夠快,他們才能突破百人長這個限制,進而沖到另外一個階層。

也就是領兵二百,被稱之為軍侯的曲長。

其實從軍侯這個稱呼,就已經能夠看出來一些東西了。

畢竟,什麼叫軍侯?

軍中之侯。

侯是什麼?

世襲罔替!

沒錯。

以曲長這個位置來說,只要天下不出現太大的變化,幾乎都是世襲罔替。

而屯長,也就是百人長這一級別而言,卻是不太可能實現世襲罔替的。

為什麼?

這個問題解釋起來很麻煩。

總的來說,其實一句話就可以解釋清楚了。

一般而言,一個曲,也就是兩個屯的兵力,往往都是從一個縣征召而來的。

也就是說,一般情況下,如果一個縣當中出了兩百名兵員,那這兩百人則必然會被編到一起。

這其中的原因有二。

一是便于指揮,二是更上面一層不能被打亂……或者說,軍隊構成就算再怎麼復雜,也都不能影響到軍司馬這一級別,不然的話,軍隊的戰斗力都是要被打一個折扣的。

為什麼?

倆字︰制衡。

更進一步來說,漢朝軍制往往都是兩個曲為一部,由軍司馬統帥。

說的更簡單一點就是︰軍司馬必須要能制衡下面的兩個曲長,因為只有如此他才能夠領好一部兵馬。

或者說是幫著校尉領好這一部、兩曲、四百人。

說到這里,應該明白了吧?

沒錯。

漢朝作戰的時候,往往都是以校尉為主力的。

而一個校尉,多的時候領五部,也就是兩千人;少時則領三部、四部,也就是一千來號人,或者兩部八百人。

然後問題也就來了。

如果軍司馬不能制衡下面的曲長了呢?

那這個幾乎必然空降的校尉,他還怎麼打仗?

再下面來說,一個縣的兩百人,總也是要有一個領頭的吧?

要是為了方便起見,將這個領頭的變成世襲罔替……

應該也是很正常的吧?

這就是問題的關鍵,同時也是曲長被稱之為軍侯的原因所在。

他們顯然更有價值。

或者說在那兩百人當中更有威望。

那什麼樣的人才會在一個縣內的兩百人內更有威望呢?

不是世家。

不是豪族。

大概率會是那些較大的地主。

如此一來,軍中的戰斗力來自于哪里,應該已經很清楚了吧?

是的,就是來自于地主,或者說是來自于地主家里的佃農子弟。

但這其實是一個很危險的信號。

因為地主的子弟想要坐穩軍侯的位置,就必然要有一定的威望。

換句話來說,平日里最舌忝著那些地主的佃農,往往都能得到更好的照顧,有了好處的時候,他們領,有了壞處……也就是需要服徭役的時候,則是讓那些不听話的人上。

這是多麼可怕的一件事?

時間一旦長了,那將是個什麼形勢?

是的,人人都會舌忝著地主,人人都會把地主當成天一樣的存在。

更為可怕的是,他們還會借助這種威望,不斷地實施一些沒有人性的行為。

比如圈地兼並。

你不賣?

小心老子讓你去當兵!

小心老子讓你去徭役!

小心老子……

這樣的情況下,誰還敢不賣?誰還敢跟地主作對?

就算是一縣之長,面對這樣的一戶人家,往往都是要低頭認慫的。

這便是封建時代的兵員制度了。

看起來好像很正常,可事實上來說,這種‘正常’的情況下,一旦發生了戰事,軍隊的戰斗力就很難保證了。

這對于剛剛起家的劉備集團來說,那傷害可著實是太大了。

甚至可以說,完全就是在挖根!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