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三百七十章 九省統制成為歷史,奉旨巡邊才是常態

監軍一職,早在春秋之時就有了。

最開始是齊景公以司馬穰苴為將軍,使莊賈監軍。

這是因為穰苴覺得自己威望不足,請齊景公派心月復協助穩定軍心。

這算是自己要求的監軍。

再後來,漢朝和隋末唐初,也都設過監軍使者。

監軍從這時起,開始從協助變成代主公監視出征將帥。

但這個時期的監軍,還都是臨時的差事。

直到武則天之後,唐朝的各藩鎮開始用宦官監軍。

也是從那時起,監軍第一次成為常設職位。

後來歷朝歷代皆有監軍,時而常設,時而臨時差遣,不一而足。

大魏在開國之初,太祖聲望極高,于軍中並未設置監軍。

因為能掌握兵權的人,就是太祖的親信。

到了天泰帝時期,每當出征會臨時派遣監軍隨行。

但駐守邊地還未派遣監軍。

直到景順帝登極,龍鱗衛匯報邊地情況開始糜爛。

他才第一次派出監軍性質的九省統制,奉旨巡邊。

現在李守中提出,要派監軍去監王子騰的軍。

這讓百官都有些哭笑不得,一眾武職更是咬牙切齒。

就連新貴雖然想讓王子騰多些牽制,卻也不想以後自己帶兵也有諸多掣肘。

因此,他們大多目光閃爍,卻一時沒人附和。

但開國一脈的反應尤為劇烈。

「正是如此!」

蔣子寧這時也出來幫腔,朝丹陛一拜,高聲道︰

「若派人前去巡邊,又有科道監軍,那關鍵時刻到底是听誰的?」

凡是帶兵打仗的人,誰不煩身邊跟著一個外行?

現在倒好了,奉旨巡邊的監軍還要有監軍跟著。

擱這套娃呢?

科道這邊一听,立刻有些不樂意了,便有人上前道︰

「兵事听他自己的,科道監軍,不過是負責監督記錄罷了。」

這話說出來,他們自己都不信。

凡是文官,誰不向往以文御武?

很多讀書人看了兩本兵書,就覺得自己是岳武穆了。

「呵呵!說的輕巧!」

陳瑞文斜睨那人,問道︰

「豈不知兩宋以文御武,才導致軍隊文弱不堪,任人欺凌?」

科道言官統兵肯定不行,但怎麼會輸在專業上?

那人聞言,立刻冷笑道︰

「陳將軍若這麼說,是不知武夫無人能治,才有安史之亂?」

「……」

說到底,陳瑞文到底只是勛貴。

雖不是賈赦那樣不學無術,對于歷史的了解終究有限。

而科道言官再怎麼也是進士出身。

再加上術業有專攻。

陳瑞文哪里會是專攻嘴炮的御史對手?

眼見陳瑞文抬手,似乎想靠武力解決。

侍班官員忙喊了一聲︰

「肅靜!」

見他訕訕的放手,不少人都有些失望。

珠簾後的元春暗嘆一聲,又是一樣的套路,問道︰

「諸位閣老,還有楚國侯怎麼看?」

這一次,賈雨村自覺明白了元春的意思,當即上前道︰

「臣覺得,若要派人監軍,也可以用內侍。」

顯然,這是支持不用監軍,在說反話。

因為他這個提議立刻得到一致的圍攻。

「不可!」

「宦官豈可干政?」

「太後娘娘萬萬不可!」

「賈閣老莫要一念誤國!」

「……」

一听要用太監,滿朝文武無不色變。

不管哪一派的官員,立刻達成一致,紛紛出言反對。

這時,賈雨村才不緊不慢的繼續道︰

「既然滿朝諸公都反對內侍監軍,那不如還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他曾因王子騰保舉,才坐到了兵部尚書的位置。

現在又歸附了王子騰的親外甥女,當今垂簾听政的太後。

所以賈雨村除了猜測元春想用王子騰,也是在投桃報李,表達自己並未忘本。

元春見他幾句話的功夫,就將百官玩弄于股掌之間。

不由抿嘴輕笑,但為了維護太後的威嚴,硬是沒笑出聲。

隨後,她忍住笑意,才側身問道︰

「楚國侯的意思呢?」

馮一博猶豫了一下,便道︰

「我覺得,不如讓王大人奉旨巡邊。」

這話一出,文武百官都是一臉不解。

誰都知道這位小閣老的意見重要,但這話說了不是等于沒說嗎?

現在討論的是王子騰去邊地,用不用再派人監軍。

你說讓他奉旨巡邊,這不是說回之前的話題了嗎?

就連李守中此時都有些詫異,疑惑的看著徒弟。

唯有一人反應過來,一臉贊賞的看向馮一博。

這個人,就是內閣首輔陳勤之。

元春凡事都听馮一博的,可這一次她也沒听懂。

不等別人問起,就听珠簾後的她問道︰

「楚國侯說的是不設監軍嗎?」

她覺得馮一博的意思是讓王子騰自己巡邊,不設監軍。

可馮一博聞言卻搖了搖頭,隨後朝丹陛一拜道︰

「回太後的話,是不設九省統制。」

這話一出,滿朝文武更懵了。

唯有陳勤之一副「果然如此」的模樣,笑著點頭道︰

「怪道太後如此信任,楚國侯果真是國之干才!」

「每每總能別出機杼,凡事到了你這里都能輕易解決!」

眾人听得一臉懵逼,怎麼兩句「廢話」就成國之干才了?

吹也不能這麼硬吹吧?

尤其是躍躍欲試的科道言官,他們有風聞奏事的權力,從不吝于發表自己的意見。

這時,就有一御史不服的問道︰

「陳閣老的夸贊難得,著實讓人羨慕,可楚國侯到底如何別出機杼?不設九省統制就是國之干才了?」

陳勤之聞言,意味深長的一笑,才道︰

「九省統制本就是臨時差事,所以讓王子騰奉旨,直接去巡邊就好。」

這事說來話長,還從大魏太祖時期說起。

在大魏開國之初,其實並沒有九邊的概念。

北地收復之後,雄才大略的太祖皇帝依照長城走向,初設遼東、宣府、大同、延綏四鎮。

之後,三朝都依此例,陸續增設,寧夏、甘肅、薊鎮、山西、固原五鎮。

這才形成了如今的九大邊鎮,俗稱九邊。

嚴格來說,鎮國公牛清沒執掌過九邊。

他是在太祖後期,做過六鎮總兵官。

也就是九邊都沒形成的時候,他執掌過邊地。

至于九省統制,還有後來的九省都檢點。

這兩個職務都是景順帝專門給王子騰量身定做的。

說白了,就是不想給他「九鎮總兵官」這樣的固定職務。

而是給了一個奉旨巡邊的名頭。

所以嚴格來說,這兩個職務都不算正式職務。

只能算是欽差。

也就代表皇帝巡視九邊,並監督軍事的臨時差遣。

真說起來,這其實就是監軍。

只不過,單純的欽差可換不來王子騰卸任京營節度使。

所以,景順帝又給這個差事定下了品級。

九省統治是從二品,恰好比京營節度使高一級。

以此表示對王子騰交出京營的嘉獎。

後來的九省都檢點,更是從一品。

這是為了嘉獎他的功勞,讓王子騰連升了兩級。

但這兩個職務都只有王子騰一個人做過。

所以依舊是可以當做欽差,也可以當做實職的特殊存在。

若王子騰真能一直在這個位置上做下去,那這個差事慢慢就會成為定例。

也就是形成固定的職務。

可惜,景順帝兜了這麼大圈子,自然不會讓這個職位固定。

否則那不成了「黑瞎子掰包米」,掰一穗丟一穗?

王子騰其實也明白這個道理,但他別無選擇。

當時新舊黨爭接近尾聲,他知道景順帝下一步就會騰出手來,對付開國一脈。

京營的兵權,向來是帝王直屬。

如今執掌京營的開國一脈,卻在景順帝和天泰帝之間曖昧不清。

甚至偏于天泰帝這個太上皇更多一些。

這樣危及自身的情況,是任何帝王都不會允許的。

王子騰清晰的知道,即使自己不投誠,早晚也要被景順帝剝奪京營的統治。

與其坐以待斃,不如主動出擊,說不定闖出另一番天地。

于是他主動投靠,景順帝也算投桃報李。

景順帝知道他定然會在九邊竭心盡力,王子騰也想把握這個機會。

這件事做好了,也許雙贏。

正因如此,王子騰才在遼東大刀闊斧的同時,又瘋狂經營。

其實就是為了穩固地位的同時,也在那里打下根基。

只可惜,他越是這樣做,就越是給了景順帝足夠的借口。

等他穩住了邊地局勢之後,景順帝直接使出一招過河拆橋。

提出早就調查出來的邊餉之事,把王子騰逼到絕境。

王子騰差點想要挾兵自重,可惜到底棋差一招。

他到底是奉旨巡邊,再發一道聖旨就剝奪了他的兵權。

其實後來頂替他的仇欒,也一樣是九省統制的差事。

很顯然,景順帝本來也沒打算讓他做長久。

可惜的是,還沒等仇欒有什麼錯漏。

景順帝就先走一步。

也許,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景順帝之死,變相成為了仇欒下野的信號。

如今馮一博又提出取消這個職務,讓王子騰只以欽差的身份去巡邊。

說起來,也算在一定程度上繼承了景順帝的遺志。

陳勤之身為景順朝的內閣次輔,又曾做過帝師。

對于景順帝的彎彎繞自然了解頗多。

正因如此,听到馮一博的話,他才會投來贊賞的目光。

隨著他的解釋,朝中不少人都露出恍然之色。

顯然明白馮一博這一招的高妙之處。

看似只是將九省統制變成巡邊欽差,但其中的牽扯就太多了。

開國一脈和新貴的臉色都有些不好。

好在,新貴自知無望倒也沒說什麼。

可開國一脈小聲商議幾句後,立刻就有人上前道︰

「九邊相隔雖遠,卻為一體,先帝設九省統制就是為了方便統籌,楚國侯此舉,無異于將九邊分割,到時候各自為戰,若是出了事誰來負責?」

不得不說,這個問題問的極有水平。

但他顯然搞錯了一點。

那就是,景順帝的初衷。

陳勤之聞言,笑著道︰

「先帝設九省統制,本就是臨時差事,何況欽差巡邊代表陛下,一樣有統籌之責,何來各自為戰?」

說白了,九省統制官高位重,欽差巡邊只是臨時差遣。

二者差的不是權,而是勢。

若是九省統制,或者九省都檢點成為定例,就相當于多了兩個頂級武官,還都是一二品的大員。

有了這樣的權勢,在朝中的話語權也多了幾分。

這對武勛來說,自然是天大的好事。

而臨時差遣的欽差,皇帝可以隨便設置期限,也可以隨時召回。

還可以以文御武,以宦官巡視。

這對武勛來說,可不是什麼好事。

元春雖出身國公府,但畢竟執政日段。

她此時對此還是一知半解。

「既然楚國侯和陳閣老都認為此舉可行,那邊依此頒旨,征調王子騰為欽差,帶陛下巡視九邊。」

顯然,一知半解也不妨礙她做出決定。

「太後三思啊!」

蔣子寧怒氣沖沖的上前,瞪了馮一博一眼,才道︰

「此舉無疑會影響九邊安定,就算是王大人去了,怕也難以服眾啊!」

馮一博也朝丹陛一拜,回敬道︰

「你在質疑王大人的能力,還是質疑王大人的聲望?」

如果是別人,沒有九省統制的職務,僅靠著欽差的名頭,能不能壓服九邊還在兩可之間。

王子騰在邊地經營多時,就算仇欒接手都一時難以清除徹底。

若非有倭國入侵高麗,仇欒都沒有什麼像樣的戰果。

也就是賠款的事,讓遼東軍民振奮,都覺得能跟著喝口湯。

不然,王子騰就算下野,說話都可能比仇欒好使。

陳瑞文這時也上前幫腔,低吼道︰

「楚國侯,開國一脈與你也是沾親帶故,你為何要陷王大人于險境?」

這話聲音不大,只有前面的大老听到。

實際上,這話也是說給元春听的。

你舅舅沒了九省統制,到那邊不一定好使,你還支持?

馮一博自然明白他的小心思,有些不屑的道︰

「你在質疑欽差,還是在質疑陛下?」

陳瑞文怒目而視,幾乎指著鼻子道︰

「我在質疑你!」

馮一博見此,卻絲毫不以為忤,還笑道︰

「我懂了,你的意思是,讓仇都尉繼續留駐邊地?」

「你!」

陳瑞文一听,頓時臉被憋得通紅。

馮一博見他還指著自己,眉毛一挑道︰

「看來陳將軍也認同,想必這個提議也有不少人支持呢。」

這話威脅之意很濃,但也很有效。

陳瑞文聞言,不由看向躍躍欲試的新貴。

他明白,但凡開國一脈再糾纏下去,馮一博真的提出來。

這些新貴一定不會放過這個機會。

萬一太後又無腦支持馮淵……

開國一脈為了撿芝麻,丟個大西瓜,實在有些不值。

一時間,兩人對視一眼,就尬在原地。

元春見此,立刻趁熱打鐵的道︰

「好了,這件事就這麼定了,進行下一項議題吧。」

旁邊侍班官員也松了口氣,忙高聲道︰

「謹遵太後懿旨,進行下一項!」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