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三百五十八章 八條建議,配合默契(上)

馮一博拉著忠順親王的一條腿,就這麼大搖大擺的往宮外走。

在他的身後,拖出長長的一條血痕。

元春抱著孩子與他並肩,怕小皇子看到尸體,還將小皇子的腦袋埋在胸口。

一路上,宮人、內侍們見了這個情形,早已嚇得四散奔逃。

等到了太極宮門口,三人一尸才被攔住。

守衛如臨大敵,手中腰刀對向馮一博。

「侍衛兄弟們,請將宮門打開,娘娘有話要和外面的朝臣們說。」

馮一博見此笑了笑,還朝身旁元春一指,道︰

「剛剛忠順親王暴起,要刺殺娘娘和皇嗣,我為了護駕才將其擊斃,現在正是和娘娘一起面見百官,好說明情況。」

元春一听,也忙開口道︰

「開宮門,本宮要見諸位臣公。」

幾個守衛對視一眼,小聲說了幾句,就有一人上前道︰

「請娘娘過來一些,我們要確認您的安全。」

見元春果然上前幾步,守衛們才松了口氣。

隨後,等候已久百官就見太極宮後宮的宮門忽然打開。

百官們立刻一靜,隨後忙回到各自的位置站好。

他們一眼就看到元春抱著小皇子出來,有人都要開口迎接新君了。

可很快,百官又都不由後退幾步。

無他,只是看到了後面馮一博拖著忠順親王的尸體。

「好賊子!你怎敢在宮中殺人?」

「龍禁尉呢?還不將他拿下!」

「……」

一時間,宮門外的百官亂作一團,卻無人上前。

有的人失控大喊,有的人高聲謾罵。

這些都還算表現好的。

可能是經歷過皇帝被刺殺之事,有人有了應激反應。

一見忠順親王死了,第一反應是轉身就跑。

而原本留守都中的官員,則大多是腦子里嗡嗡嗡的。

他們還沒經歷過這樣的事,一時有些理解不了。

堂堂親王就這麼死了?

馮一博拖著忠順親王的尸體,走到宮門外。

出來的時候,還雙手合力才出了宮門。

實在是宮里的門檻太高,差點把尸體卡住。

出來之後,他就將忠順親王的尸體往前一甩。

留下的文武百官頓時又退後幾步。

剛剛大喊大叫和謾罵之人,見此都為之一靜。

馮一博則借機高聲宣布道︰

「刺王殺大行皇帝的罪魁禍首忠順親王已經伏誅,還請龍禁尉的兄弟們,控制住剛才那些為忠順親王搖旗吶喊之人!說不定兩邊就有什麼不可告人的聯系!」

這話一出,場面頓時再次失控。

守護大行皇帝棺槨的龍禁尉,已經分出部分將這邊圍住,正猶豫著是不是要上前拿下馮一博。

現在一听這話,頓時有些發懵。

三百龍禁尉,回來的就一百多。

現在听說這事和忠順親王有關,經歷了刺殺的人難免有些難以置信,一時都有些遲疑起來。

而文武百官的反應,則依舊各有不同。

有的人一臉難以置信的道︰

「忠順親王刺王殺駕?這怎麼可能!」

還有的人繼續謾罵︰

「胡說八道!我看他是瘋了!」

還有的人對龍禁尉吆五喝六︰

「怎麼還不拿下此人,莫要傷了皇嗣!」

「……」

元春見此,知道該她上場了。

她抱著孩子上前幾步,和馮一博並肩而站,也高聲道︰

「諸位臣公,請听本宮一言!」

說到這里,她還伸手虛按。

太極宮前的文武百官見此,都立刻陷入靜默狀態。

「本宮可以作證,馮將軍所言句句屬實!」

群臣一听,頓時面面相覷。

若是馮一博一面之詞,他們還可以質疑。

現在賈妃這個未來的太後出面,他們就沒法再懷疑這件事的真實性了。

「剛剛就在鳳藻宮中,逆首忠順親王欲以麻繩勒死我們孤兒寡母。」

說到差點被勒死,元春就一臉的淒苦。

她似乎回想起來還有些害怕,緊了緊懷里的孩子,才繼續道︰

「他還說在送葬的途中已經刺殺了大行皇帝,現在只要殺了我們母子,就能登上大位!」

「不僅如此,他還對馮將軍誘之以利,想要馮將軍和他一起動手,說殺了我們母子就能晉為王爵。」

元春說到這里,一臉感激的看向馮一博,抱著孩子微微俯身道︰

「幸而馮將軍深明大義,始終不肯答應,」

馮一博連道幾聲︰「不敢!都是臣應該做的」。

無論是刺殺景順帝,還是刺殺賈妃和皇子。

又或者是以王爵收買人心。

兩人口中這些忠順親王的所作所為,都讓百官有些難以置信。

可現在,卻又不得不信。

其實仔細想想,就明白皇家的子嗣單薄。

若是忠順親王真的這樣做了,那就成為繼承皇位的唯一人選。

即使弒兄殺佷,他們也只能捏著鼻子認了。

畢竟這是皇家內部的矛盾,奪嫡向來也都充滿血腥。

之前也只是事發突然,他們才一時轉不過這個彎來。

這時仔細一想,就知道這個可能性真的不小。

而此時,元春的腦海中浮現的,是出來之前,馮一博對她的叮囑。

「第一,必須要說明忠順親王剛剛行刺你,才會被我殺死,他在動手的時候,還想收買我,並親口承認殺了聖上,想要篡位。」

她見百官都陷入沉思沒有反駁,才松了口氣,又繼續說道︰

「逆首見收買不成,就狗急跳牆想要親自動手,馮將軍被逼無奈上前阻攔,兩人就纏斗起來,天幸馮將軍身手矯健,很快將其擊斃,這才將我們母子救下。」

說到這里,她一副劫後余生的模樣,感慨道︰

「現在想想本宮還有些後怕,我若死了倒是沒什麼,若是皇兒有什麼不測,那大行皇帝就絕後了,真是不敢深想……」

這一番說辭,讓太極宮門外的百官都陷入了短暫的沉默。

「還請娘娘寬心!只是馮將軍已然誅殺逆首,當務之急還是控制住其余黨羽,免得有人聞訊逃走。」

事關生死,李守中第一次站出來發聲支持徒弟。

朝中群龍無首之際,他這個禮部尚書的態度也就尤為重要。

「不錯!我們相信馮將軍的為人,更相信娘娘所言,逆首被皇位迷了心竅也是有的!」

「馮將軍這也不是第一次救了娘娘,你們又何必大驚小怪?」

「娘娘平安無事就好,既然逆首已誅,該盡快抓其同黨才是!」

有人開頭,開國一脈的人也出來聲援了。

「馮將軍向來一心為國,大魏誰人不知?」

「東海郡都是馮將軍勸說歸附,若不是被逼急了,他怎會輕下殺手?」

「不愧為馮稼軒,真真文武雙全!」

「……」

李守中一出聲,不少人紛紛聲援。

除了開國一脈聲援是為了元春,其余多是南方出身的官員。

他們雖然不少都曾是李守中的門下,但此時這麼多人都站出來,還是有些出乎眾人的意料。

其實無他,只是他們都清楚一件事。

只要新皇繼位,李守中大概率入閣。

無論是張松越和陳勤之病倒,還是潛邸舊臣夏語冰失去了靠山。

內閣之中,怎麼也能騰出一個位置了。

而李守中不僅身為禮部尚書,還和賈家是親家。

入閣之事基本就是板上釘釘的了。

馮一博見恩師一出手,立刻扭轉了局勢。

他便借著這個機會,直接朝元春一拜,高聲道︰

「如今逆首已經伏誅,除了盡快抓捕黨羽外,臣斗膽請新皇盡快登極,方能穩住人心!」

不管怎麼說,先把元春母子的地位確定下來再說。

等到新皇登極之後,元春就成了太後。

就算現在有人質疑他們這套並不縝密的說辭又如何?

到那時,想必沒人會沒眼色到,為了一個死了的逆首,去質疑太後吧?

當然,不縝密也只是相對的。

若不是馮一博知道,忠順親王不會傻到真的說出自己行刺景順帝的事。

但只要一去查證,應該很快就能確定這個謀逆的事實。

那時候,說忠順親王是得意忘形才功虧一簣,就順理成章了。

「臣等斗膽請新皇登極!」

「國不可一日無君,臣等請新皇登極!」

外面文武百官早就準備了這一出,只是被忠順親王之死打亂了節奏。

如今馮一博這一帶頭,立刻都跟著一起勸進。

尤其是開國一脈,最是積極。

景順帝一死,他們的心放下一半。

另一半就是等小皇子登極,他們這些老親都跟著沾光。

再加上忠順親王也死了,新貴群龍無首。

他們這些開國勛貴,有了新皇作為靠山,又沒了新貴這個對手,就感覺自己又站起來了。

其中賈家幾個有職的,此時心中都樂開了花。

剛剛听說元春母子差點遇刺,賈府眾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幸好馮一博這個老親也跟著進去,不然賈家的富貴就到此為止了。

真讓忠順親王上位,賈家就是第一個倒霉的。

現在賈府大姑娘的兒子就要坐上皇位,賈家的富貴又能延續幾代。

甚至都覺得,賈家馬上就要重現輝煌了!

他們倒是不好自己出聲,就鼓動老親們勸進。

百官本就群龍無首,現在新貴也沒了領袖。

非李守中門下的新黨和其余的新貴,都默不作聲的看著事態的發展。

他們其實也知道,大勢不可違。

新貴們更知道,他們很可能跟著忠順親王吃瓜烙了。

好在他們雖然和忠順親王走得近,卻大多並未參與謀逆之事。

因此這時反而不少人都心存僥幸。

這邊由元春代表小皇子三請三讓之後,便定下了登極之事。

在馮一博的提醒下,龍禁尉又派人聯絡京營,先將忠順王府控制起來。

這邊又將景順帝停靈在太極宮,百官哭靈就不贅述。

只說安排好後,由禮部右侍郎郝振林主持,文武百官跟隨。

元春帶著小皇子前往城郊,匆匆去舉辦祭天祀地的儀式。

路上,禮部就商議起景順帝的謚號和小皇帝的年號。

景順帝的謚號倒是沒什麼分歧,很快就順利定下了「孝景」。

天泰和景順這父子倆,也湊了一對「文景」。

可惜,就是都沒「治」過。

到了新皇年號,卻引起了一番討論。

郝振林的建議是用「正統」二字。

眾禮部官員倒是紛紛點頭,都明白他的意思。

這是在隱隱說明,皇家只剩這一個血脈了。

他不是正統誰是正統?

可這個年號一出,卻引起馮一博的激烈反對。

他向來不怎麼參與這事,這一次卻連委婉一下都沒有,就直接道︰

「皇子本就是正統,若是一味強調反而讓人多想,我覺得這個年號有些不妥。」

很顯然,多想的人正是他。

其一,自然是因為小皇子大概率是他的兒子。

若叫了「正統」,他難免有些心虛。

其二,則是這個年號可不吉利。

畢竟,前世堡宗用的就是這個年號。

雖然有些不理解徒弟為什麼一反常態,這樣激烈的反對。

但李守中想了想,就開口道︰

「不如用‘宣治’如何?」

馮一博想都沒想,就立刻點頭,還贊道︰

「恩師說的這個極好!」

他甚至都沒想這個年號代表的意義,就干干巴巴的稱贊起來。

反正只要不是「正統」,別說用「宣治」,就是「宣德」都行!

其實,李守中提出的這個「宣治」有兩重意思。

一是宣而治之為道,有無為之治的意思。

也就是暗指,新皇還不能親政,因此算是「無為而治」。

二也是接續父祖的「文景」,以期「治」世的到來。

郝振林稍一沉吟就明白了其中的意思,也跟著稱贊了幾句。

「宣而治之,部堂大人高見!」

畢竟這個即將入閣的頂頭上司說話了,他自然從善如流。

見三個大老達成共識,其他禮部官員自然也沒意見。

商議了好年號,新出爐的「宣治帝」也到了祭壇。

祭天祀地的一應禮儀,暫不細表。

只說祭天祀地之後,滿朝文武山呼萬歲,新皇就算是正式登極。

隨後,百官將新皇送回太極殿,又分列兩旁。

元春抱著新上任的宣治帝,一步一步登上丹陛。

她將小皇子往龍座上一放,滿朝文武再次山呼萬歲。

禮畢,元春又按照禮部給的建議,宣布了大行皇帝的謚號為「孝景」。

「馮將軍擊斃逆首,又救我們母子于旦夕之間,此大功不能不賞!」

眼見新皇和先帝的事都塵埃落定,元春就發出了感慨。

百官對此倒是都有心理準備。

馮一博現在身上有的功勞不少,有為先帝報仇,又有救駕之功,還有勸進之功。

所以,給他加官進爵也是應有之事。

可接下來的話,卻讓他們大驚失色!

「馮將軍本就已經是二等爵,又力挽大魏之將傾,本宮想著該晉封為國公,不如……」

元春故作沉吟了一下,才展顏笑道︰

「馮將軍起于江南,不如就楚國公吧!諸位臣公覺得如何?」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