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三百一十九章 以愛國之名,慷他人之慨?

馮一博還以為李守中的話都說完了,已經起身準備想告辭。

見完了老的,他還再去看看小的。

準備去逗逗女兒馮熳。

半年不見,女兒都不認識他了。

進府的時候匆匆一瞥,小馮熳都不敢直視他。

「對了!還有一件事,也與這事有關。」

他剛一起身,李守中卻想起什麼似的。

先嘆了口氣,才道︰

「唉!說起來,你半年前擔憂的事,到底還是發生了。」

半年前?

馮一博聞言又坐下,遲疑道︰

「恩師指的是……」

說到半年前,他的心里就「咯 」一下。

顯然有了一些不太好的猜想。

果然,就听李守中又嘆了口氣,道︰

「唉!你走後不久,為了應對邊軍催餉,朝廷又發了不少新鈔,所以……」

不出馮一博所料,正是新鈔的事。

一時間,他的心情有些復雜,苦笑著接口道︰

「果然超發了嗎?」

雖然他早就已經做了相應的準備,但內心還是不希望這件事發生。

不然當初馮一般也不會上疏,展示自己那半吊子的經濟學了。

可惜的是,李守中聞言點點頭,也苦笑著回應道︰

「如今匯票和新鈔都只能折半兌換,而且還停留在口頭,戶部已經暫停兌付,商量著還想再降一降。」

當初,馮一博給他講過的那些。

什麼「準備金」,什麼「超發」等等的後果。

現在已經應驗了大半。

剩下的,恐怕也只是時間問題。

若不是這次的議和條款包含巨大利益,讓朝廷和百官又看到了希望。

估計新鈔和匯票,早就如馮一博當初預言的那樣。

變成廢紙一張!

李守中有時候頗為懊悔,認為這事他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他覺得,當初自己沒有把徒弟的話當回事。

讓馮一博孤軍奮戰,一個人上疏。

這才導致內閣和皇帝對此不夠重視。

如今造成這樣的局面,他心中難免也愧疚不已。

因此,這件事他才留到最後。

看起來像是剛剛才想起來,實際上是因為他有些難以啟齒。

但這事涉及此次利益之爭,李守中又不得不提。

當初因為不信馮一博,導致了這樣的局面。

如今,他又帶著龐大的利益回來。

李守中總不能再讓他稀里湖涂的上朝,被人吃干抹淨吧?

「短短半年時間,已經到了這個地步嗎?」

一听不止新鈔,連匯票都已經折半兌換。

馮一博的心中也難免有些復雜。

也不知道是該慶幸自己早有布置,將匯票全部出手。

還是該感慨自己所做有限,沒能阻止這件事的發生。

「是否貶值取決于信心,增發過快的結果就是蒸發。」

最後,他的慶幸和感慨,都只化作一聲嘆息,又道︰

「我早說過,金融就是月兌韁的野馬。」

說來,其實這事和他也月兌不開關系。

東海郡手里的匯票,本就體量不小。

再加上還有薛家的推波助瀾……

南京戶部的銀子,差不多就是被他們兩家擠兌一空的。

而匯票每年發行的數量是賦稅的二倍,本來就是超發。

一年一年積累下去,通貨膨脹自然在所難免。

若是按照費原本的設計,可能還會慢慢貶值。

但現在有人擠兌,一下就清空了戶部銀庫。

那接下來的崩盤就在所難免。

而且,不僅是匯票超發,朝廷還增發了新鈔。

這一下,超發的數額可就不止二倍了!

馮一博走後,為了讓邊軍盡快發兵。

遼東的軍餉又用了大量的新鈔。

也就是說,今年的稅賦都還沒收呢,就又開始超發紙幣!

對于這樣的情況,內閣也是束手無策。

即使景順帝想起了馮一博的奏疏,可想要亡羊補牢也已經晚了。

最主要的,就是沒有現錢。

通過戶部核算之後,最後只能頂著滿朝文武的壓力。

景順帝和內閣定下了一個減半兌換的法子。

希望能暫時緩解一下擠兌的壓力。

但是,就像馮一博說的那樣。

金融的事,很多時候是和信心有關的。

一旦開始減半兌換,朝野上下立刻就對紙幣失去了信心。

這一下,別說是減半。

就算是一成,也都爭相擠兌。

戶部因此不得不暫停了兌付業務。

若非馮一博的議和條款,及時送了回來。

估計這會兒所有紙幣都要成廢紙了!

李守中听到他的嘆息,只能苦笑著繼續道︰

「所以,你這份議和條款回來,除了有很多人眼紅,其實也還是有不少人支持的。」

大多人對于議和條款都是一知半解,沒注意黑龍幣的字樣。

習慣性的就以為是四億兩白銀。

即使是分為四十年,每年也有千萬級的銀子。

有了這樣的利益背書,那匯票和新鈔就有了起死回生的可能。

甚至不少人都後悔,之前低價出手了不少紙鈔。

為此發生沖突的也不在少數。

對于議和條款的巨大利益,李守中自然也難免有些感慨。

只是,想到馮一博即將面對的復雜局勢。

他又難免有些替馮一博頭疼。

「因為他們希望這錢到了之後,就能正常兌付新鈔和匯票。」

听到李守中這樣話,馮一博頓時更加疑惑了。

他眉頭緊鎖,喃喃道︰

「那為何還有人彈劾我?」

話一出口,馮一博又恍然大悟。

「噢!原來如此!」

他不由搖頭失笑,隨即又冷道︰

「說來說去,他們不是不同意這個議和條款,只是惦記上了東海郡的錢?」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于有了解決之道,這里下載 huanyuanapp.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怪不得,剛才李守中說新黨惦記東海郡。

馮一博還以為他們和開國勛貴一樣,是眼紅其中的利益呢!

搞了半天,原來是這個意思。

「不錯,新黨惦記東海郡,大多就是因為這事。」

正是因為如此,李守中才更加無奈。

說到這里,他不由輕嘆一聲,才道︰

「說來,他們也算是為了大魏。」

新黨之中,肯定有很多人單純眼紅龐大的利益。

但作為新黨魁首的內閣首輔張松越,肯定不會單純因為眼紅這麼簡單。

他那個位置上,需要考慮的是不僅是一黨。

而是全局。

當然,不論是一黨,還是全局。

最終都是那兩個字。

利益。

「呵!」

馮一博冷哼一聲,嗤笑道︰

「好一個新黨!好一個為了大魏!」

他眼神逐漸變得不屑,冷笑道︰

「這是‘以愛國之名,康他人之慨’,可真是好算計啊!」

東海郡打生打死,把一半好處都給了大魏。

這些人還不知足?

真是為了大魏,他們怎麼不把自己的身家捐了?

何況,即使把東海郡的利益讓出來,最後不過便宜大魏的官僚階層。

畢竟匯票和新鈔都是大額紙鈔,平民百姓涉及到的少之又少。

為了大魏,苦一苦這些官僚怎麼了?

憑什麼讓東海郡為他們買單?

就如之前說的那樣,馮一博確實對大魏這個中原王朝很有歸屬感。

但他的歸屬感,或者說「忠心」。

不是對一家一姓的封建王朝!

更不是趴在王朝身上吸血的階層!

而是炎黃子孫傳承不絕的華夏文明!

是多元一體的種花民族!

如果有需要,他可以散盡東海之財!

如果有需要,他也可以拋頭顱灑熱血!

如果有需要,他什麼都願意!

但前提,那是在整個民族遇到危機的時候。

而不是那些名宦世家和皇族宗室,幾家幾姓的危機。

古代大多王朝的根基,都是小農經濟。

這就注定了,底層百姓大多自給自足的規律。

匯票和新鈔最多延伸到商人那里。

再往下,他們可能一輩子都賺不到一張面額最小的紙幣。

甚至,說句不好听的。

很多百姓連銀子都不一定見過!

雖然,說普通人家每年的花銷在二十兩左右。

但這個二十兩只是一個估值,而不是現錢。

這其中包含一家人的衣食住行,所有的吃穿用度在內。

其中的吃穿就是大頭,也就是米和布的價值最高。

真正見到的現錢,可能就是幾串銅錢。

「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

這句話,適合所有古代王朝!

對于「遍身羅綺」之人,馮一博可同情不起!

李守中見他殺伐之氣又顯露出來,擔憂的叮囑道︰

「後日朝堂上,你萬萬不可這般態度!」

他雖然在朝中沒有表態,但心里其實也希望東海郡能讓出這份利益。

說來說去,李守中也是這個時代官僚體系的一員。

他為人端方,忠心于大魏。

理所當然的會為大魏朝廷著想。

自然不會像馮一博那樣,真的將家國民族分的那麼清楚。

他的思想里,都是宗法社會的根基。

家是小國,國是大家,父為家君,君為國父。

也就是所謂的「君父同倫,家國同構」。

這樣的格局不能說不對,只能說是時代的限制。

所以他其實擔心的,根本不是龐大利益的歸屬。

而是這個徒弟為了東海郡,會和朝中各方勢力叫板到什麼程度。

先前听他說,東海郡可能會獨立。

李守中對此很是糾結。

他既怕徒弟硬來,以後在朝堂再無立足之地。

又不想東海郡被逼反,從此月兌離大魏。

這樣的糾結,也是他兩次強調「態度」的原因。

其實,馮一博的殺伐之氣確實很重。

但卻與利益劃分無關。

可若馮一博的態度重了,最後可能就不好收拾了。

朝中無數勢力都關注著此事的進展。

可以說,除了新貴那邊。

所有人都期待著,能分潤這旁大的利益。

只要能全都歸國庫,最後受益的就是他們!

可馮一博此時,卻似乎並不擔心。

听到李守中的叮囑,他還笑了笑,才道︰

「恩師放心,我心里已經有數了。」

李守中盯著他良久,最後還是忍不住道︰

「不登高山,不知山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什麼意思?

馮一博一听,不由微微皺眉。

這是警告我別不知天高地厚?

好在李守中又繼續道︰

「凡事親歷是好的,但不能為了丈量山高地厚,縱身一躍。」

這話連起來,乍一听。

像是告訴他,遇到凡事不要著急。

不知道山多高,就去登山。

不知道地多厚,就去臨淵。

但不要急于一時,縱身跳下去丈量。

可實際上,卻又是在說。

不知天高地厚不可怕。

但為了丈量天高地厚,把自己搭進去就沒必要了。

不管是哪一種意思,都是恩師的教誨。

馮一博聞言,就笑對道︰

「做一個‘知其不可而為之者’,方不負夫子教導。」

「知其不可而為之者」出自《論語》,說的是一個守門之人對孔子的評價。

李守中一听,就知道他心意如鐵。

當他嘆息著擺了擺手,不再多言。

有時候,有些事。

親如師徒也只能點到為止。

師徒倆最後的話,听著像是在打機鋒。

實則就是不想讓對方下不來台。

李守中是良師,自然知道這個道理。

該說的信息都已經說了,該勸的也都已經勸了。

再說下去,對師徒倆都不好。

馮一博也是好徒弟,自然也明白恩師苦心。

兩人都已經表明了心意,他就起身告辭。

這邊的秘談結束,馮一博的心卻久久不能平靜。

以他的聰明,自然听出了李守中的弦外之音。

他也明白,後日朝堂之中。

必然要面對群情鼎沸。

情勢不容樂觀,還在他的預料之中。

但紙幣超發的事,與議和條款的事聯系起來。

還是讓他稍稍有些措手不及。

這兩件事一旦聯系起來,可能導致的後果就是。

皇帝和內閣也大概率會偏向于吃掉所有利益。

內閣是新黨為主,顯然是想吃干抹淨。

不然恩師不會對他說那麼多。

就是不知道,東海郡在景順帝心里的份量。

若是他將東海郡,還有這次議和吞下的胖子島。

這些海外飛地當做他開疆拓土,可以名垂青史的大功。

那馮一博覺得,這事還有很大的操作空間。

最後應該很容易達成一致。

可若景順帝寧願放棄海外,也要先吃下倭國的全部賠款。

那這事解決起來就會很麻煩。

不過,他也只是有些擔憂。

但不管景順帝怎麼想,馮一博也不會坐以待斃。

管他是紙幣超發,還是單純覬覦利益。

只要是想從自己嘴里奪食兒,就要看看他的牙口好不好了!

一邊走,心中還在盤算著這些糟心事。

不知不覺間,馮一博就到了尤二姐兒院里。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