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九十一章.恐道五位先生的決心!

「子曰,君子不器。」

「恐子說過,真正的君子,是不屑于用武器殺死對方,全是用拳頭掄死。」

「四位師弟啊,這你們需要記住!」

……

楊戩逐條逐條地講解著《掄語》。

樂此不疲。

但事實上,他已經翻過來覆過去講了三遍了, 不厭其煩。

「天哪!雖然每讀一遍《掄語》都會有新的理解,但這也太過分了吧!」

「是啊!楊戩師兄太過分了,居然強迫我們听他講《掄語》!」

「最關鍵的是……居然還沒有人能制止他!!!」

「在座的各位誰有這個能力?大可以去試試,反正我哪吒認輸???????…」

在楊戩的對面。

哪吒、殷郊、殷洪、雷震子四人用眼神交流著,不敢出聲,甚至不敢用法力交流。

因為楊某得道行遠高于他們, 如果用法力……可能會被發現, 然後喜提感化套餐一份。

「師兄……」

終究,哪吒還是忍不住出言道, 「師兄,你對于《掄語》的理解,對恐道的感悟真是非常深刻,但……如果只是教導我們幾個,會不會有些屈才了?」

「哦?那二先生的意思是?」楊戩望向哪吒道。

「師兄乃是恐道大先生,當擔起這份責任來才是。」哪吒一臉理所當然道,「向洪荒傳道的重任,就交給師兄你了啊!」

嗯。

為了自己不受折磨。

哪吒果斷選擇了禍水東引。

至于之後會發生什麼……

反正死道友不死貧道,管他呢!

殷郊、殷洪兩眼放光︰「是呀是呀!楊戩師兄你何等大才,如何能只教我們幾個?應當叫更多人知曉才是啊!」

「不如就先到朝歌去傳道吧!!」

——殷郊and殷洪︰我們不是想要公報私仇!絕對不是!!!

「呃……不如先向教中其他幾位師伯師叔門下的弟子傳道,然後再邁出向整個洪荒的步子?」雷震子對此持有不同意見。

楊戩結合眾人所說,想了一下,道︰「傳道確實該提上議程了, 我會找個時間去拜訪一下其他幾位師伯師叔的,到時候你們可以一同來……」

「雖然說你們可能覺得沒必要一起出動,不過我還是希望大家能夠為恐道發揚光大而發光發熱。」

眾人︰「……」

啥子?希望??

如果你這話的時候,那鋒銳如刀鋒的眼神沒有在我們身上掃來掃去。

如果你手里巴掌大的磚塊沒有變成臉盆大小。

那還可能是有點可信度的。

但是現在嘛……

你以為咱都是瞎子聾子?連觸覺和第六感都失靈了的模黑子?

那濃郁的威脅之意我們會感受不到?

不過楊戩的話並未讓他們退縮。

反倒是心中更加激蕩澎湃。

沒錯,這種感覺……這就是恐道中人應該有的樣子啊!

所以……

「請大先生放心, 我們當仁不讓!!」

……

「那麼,就這麼愉快地決定咯。」

楊戩笑眯眯道。

……

與此同時。

西海龍宮,三公主敖寸心都著嘴生悶氣。

「今天是我離家出走的第一千二百又十二天,那個呆子還是沒有來接我。」

「我懷疑他是不是在外面有別的龍了,但我願意再給他一次機會,如果他願意在第二個一千二百又十二天結束之前來西海哄我的話,那我就原諒他,和他一起回去。」

「如果他沒有在第二個一千二百又十二天結束之前來哄我的話,那我……當然就是原諒他,並且主動去找他啦?。」

寸心覺得自己委屈極了。

但又在心里安慰自己︰「男人嘛,哄哄就好了,只要他還是愛我的,我就能接受。」

……

半年後。

西歧。

上大夫散宜生忽然想起武吉之事。

一去半載不來。

于是入內庭見文王,啟奏說︰「武吉打死王相,臣因見彼有老母在家,無人養侍,奏過主公,放武吉回家, 辦其母棺木日費之用即來……」

「不料這僚竟欺滅國法, 今經半載,不來領罪,此必狡猾之民,大王可演先天數以驗真實。」

文王听了,也不禁眉頭微皺。

隨後取金錢佔演凶吉。

看罷了,點首嘆道︰「武吉也不是猾民,只是因懼刑自投萬丈深潭已死……其實若論正法,亦非斗毆殺人,乃是誤傷人命,罪不該死。」

「彼罪不至死而反懼法身死,如武吉深為可憫!」

嘆息良久,君臣各退。

——群臣︰你還要點臉嗎?當初說是要殺武吉的人是你,現在看人家已不在了,又說人罪不至死……多少有些虛偽了呢(?_?|||)…

此後一日。

文王與文武閑居無事。

因見春和景媚,柳舒花放。桃李爭妍,韶光正茂。

文王姬昌便說︰「三春景色繁華,萬物發舒,實在是好時候,孤同諸子、眾卿,往南郊尋青踏翠,共樂山水之歡,以效尋芳之樂,不知大家意下如何啊?」

散宜生笑說︰「主公,昔日造靈台,夜兆飛熊,主西岐得棟梁之才,主君有賢輔之左。」

于是眾武士披執,同文王出城。

不期行至磻溪地界正行之間只見一人挑著一擔柴唱歌而來︰

春水悠悠春草奇,金魚未遇隱磻溪。

世人不識高賢志,只作溪邊老釣磯。

那姬昌听得歌聲,不禁嗟嘆︰「奇哉!此中必有大賢。」

也就是這時,散宜生在馬上看得那挑柴的好像猾民武吉,便出言道︰「主公,方才作歌者像似打死王相的武吉。」

姬昌听了,皺眉道︰「大夫差矣!武吉已死萬丈深潭之中,孤前演先天,豈有武吉還在之理?」

只因演先天之數從未失算。

文王對此頗為自負,此刻听聞此言,卻是十分不信,連帶著對說出這話的散宜生都有些不喜起來,

但散宜生卻覺得自己看得實了,那人分明就是武吉,隨命辛免道︰「你且將那人拿來。」辛免走馬向前。

武吉見是文王駕至,回避不及,把柴歇下,跪在塵埃。

辛免定楮一看,果然是武吉。

于是回見文王,奏啟說道︰「果是武吉。」

文王聞言,滿面通紅。

心想自己演先天從未有失誤。

今卻在自己的地界,出了紕漏,這豈不是說明自己能力不行?

不對!孤自幼學算,這定不是自己能力不行,定是那等小民使了甚麼手段,愚弄于孤!

于是向武吉大喝︰「匹夫怎敢欺孤太甚!」

又對散宜生道︰「上大夫,這等狡猾逆民,須當加等勘問!殺傷人命,躲重投輕,罪與殺人等同!」

又說︰「如今已不是說武吉逃躲刑罰這般事情了,而是因他導致先天數竟有差錯,如此我這先天數何以傳世?」

言下之意︰當殺之!只要武吉真沒了,就不用擔心有人說孤的先天數不準了!!

武吉跟隨申公豹學習已半載有余,早不是那尋常山夫,听了文王的話,哪里還不知其中何意?

而他雖跟隨申公豹學道,可學習的內容並不包括玄門道術、奇宗異法,面對此種情形,只好泣拜在地,奏說道︰「大王,吉乃守法奉公之民,不敢狂悖。」

「只因誤傷人命,前去問一人家。離此間三里,地名磻溪,此人乃昆侖山人氏,姓申,名公豹,道號飛熊,叫小人拜他為師,傳與小人︰回家挖一坑,叫小人睡在里面,用草蓋在身上,頭前點一盞燈,腳後點一盞燈,草上用米一把撒在上面,睡到天明,只管打柴,再不妨事……」

「大王啊,小人嘗聞,螻蟻尚且貪生,豈有人不惜命?」

這番話一出。

只見散宜生馬上欠身賀道︰「恭喜大王!武吉今言此人,道號飛熊,正應靈台之兆啊!!!」

又說︰「昔日商高宗夜夢飛熊而得傅說,今日大王夢飛熊,應得公豹。望大王宜赦武吉無罪,令武吉往前林請賢士相見。」

話里話外,無不透露著一個意思︰大王啊,你先不要生氣了,這里有大賢啊!而且正應了大王你當日之夢!所以我希望大王你以大局為重,就委屈一下自己吧!

姬昌听了散宜生之話,如一盆涼水從頭上澆下,將一腔心火全都泄去了。

心說︰「果若有大賢,我受些委屈,咽下這口氣也無妨。」

于是說道︰「就依大夫所言。」

武吉叩頭,飛奔林中去了。

文王君臣,將至林前,不敢驚動賢士,離數箭之地,文王下馬,同宜生步行入林。

然而申公豹教武吉,每日酉時才至,這會子天氣尚早,哪里找尋得到?

武吉趕進林來,不見師父,心下著慌。

又見文王等進林,那然宜生問︰「賢士在否?」

武吉擔心說不在惹惱文王,叫自己枉送性命,便說︰「方才在此,這會不見了。」

文王听了,復問︰「賢士可有別居?」

武吉道︰「前邊有一草舍。」

「我與你去。」

遂引文王駕至門首。文王以手撫門,猶恐造次。

只見里面走一小童開門。

武吉一臉奇怪。

文王笑臉問曰︰「老師在否?」

小童︰「不在了。同道友閑行。」

文王復問︰「甚時回來?」

童子答︰「不定。或就來,或一二日,或三五日。萍梗浮蹤,逢山遇水,或師或友,便談玄論道,故無定期。」

散宜生在傍也說道︰「臣啟主公︰求賢聘杰,禮當虔誠。今日來意未誠,宜其遠避。昔上古神農拜常桑,軒轅拜老彭,黃帝拜風後,湯拜尹尹,須當沐浴齋戒,擇吉日迎聘,方是敬賢之禮。」

「今日主公且暫請駕回。」

文王听了,也覺得甚是。

自古高人都有些怪脾氣,若呼之即來揮之即去的,那倒算不上是什麼高人了。

于是點首道︰「大夫之言是也。」

又向武吉許著其入朝之諾。

然後便去了。

留下武吉和那小童大眼瞪小眼。

……

(大老們,求下推薦票,月票,謝謝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