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進屋後,肖佩佩給大家泡了糖茶,又匆匆拿出家里最好的點心,招待她們。

這是老家的風俗,正月前幾天,如果有貴客來臨,不管時間早晚,都要先吃一頓點心,再吃正餐。

夏臻望著擺得滿滿當當的雞鴨魚肉等葷菜,以及粽子、年糕、藕和紅棗煮蛋四樣主食點心。

舅媽這樣做,顯然把她們一家,當作最重要的客人來對待。

只怕昨天新女婿上門,也不過如此。

倒不是說以前不重視她們。

以前大家是自已人,禮節方面多少會有些松懈。

「都是自家人,用得著這麼客氣嗎?」祝琴見了,無奈地嚷道。

娘家的哥嫂熱情招待是好事,但是把自已家人當貴賓,就少了些親近,多了些疏離,這是她不願意看到的。

「去年年成好,家里有錢,就算我們自家人,也吃得不差——」祝華解釋道。

會這樣安排,自然是妻子的主意。

他和祝琴是親兄妹,肯定不會主動這樣做。

不過妻子的話也有道理。

所謂禮多人不怪,去年一年外甥幫自家太多了,如果自家不識事務,依然像往年那樣,萬一他心里有想法,那損失就大了。

夏臻倒是能理解舅舅他們的想法,所以也沒多說什麼。

前世這樣的場面他見多了,親戚之間誰有錢有勢,去做客時就會被特殊對待。

有時候不是人勢利,而是沒有辦法。

畢竟外面很多雙眼楮看著呢!你稍沒做對,就會有人說閑話。

考慮到一會兒還要吃午飯,幾人簡單吃了些,就停止進餐。

祝華也沒勸他們。

收拾好桌子後,一起到外面透透氣。

「今年有什麼打算?」祝琴和哥哥站在院子的圍牆前,望著前面的竹園,隨口問道。

兄妹倆各自成家後,都要操心各自的家庭,很少像現在這樣,靜靜地聊這些事了。

當然最主要的原因,還是生活由不得自已掌控,就算有想法,也做不到。

特別是農村,以前政策限制得很死,除了天天出去掙工分,沒有別的選擇。

這兩年才好一點,如果你有能力搞點個體,上面也睜只眼閉只眼,沒有管得那麼死。

「還能有什麼打算?」祝華笑道︰「繼續做豆腐,大家齊心干,到時多賺一點錢,我就心滿意足了——」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于有了解決之道,這里下載 huanyuanapp.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對現在的生活,他是真的非常滿意。

因為一直在農村,也沒什麼參照物,像他這樣的家庭,已經屬于最頂尖那一層次了,他還想怎麼樣?

「做豆腐好是好,就是太辛苦了。」祝琴望了一眼哥哥的雙鬢,明顯多了很多白發,就有些心疼。「要不,讓你外甥看一看,有沒有其它輕松一點的小生意?」

以前大家沒得選擇,只要能賺錢,就會拼命干。

現在已經過了這個階段,她就希望哥哥能輕松就把錢賺了。

自從父母過世後,眼前這個男人,是她唯一的血親了。

一旦他離開這個世界,娘家就真的成了親戚,沒事不可能再過來。

「那敢情好。」祝華听後笑得很開心。「回頭我問問他——」

妹妹願意這樣說,說明她們有錢後,沒有忘掉提攜自已家,這是他最欣慰的事。

多少兄弟姐妹一方發達後,就慢慢疏遠貧窮落後的一方。

妻子今天這樣用心招待,何嘗不是擔心這一點?

忽然听到鄰居家傳來鞭炮聲,原來他們家也來客人了。

「走,我們也去買些炮仗——」見家里有些冷清,夏臻拍了拍表哥的肩,邀請他一起去村里的代銷店。

這時候過年,沒什麼好玩的東西,只能放些炮仗打發一下時間。

「我也去——」小表妹祝延芳听到後,沖過來嚷道。

雖然村里的代銷店東西不多,遠遠比不上鄉里的供銷社。

只是現在手里有點錢,她也想趁機看看,有沒有自已想買的東西?

「行,一起去吧!」對這個懂事的小表妹,夏臻一向很寵溺。

于是三人一起來到村里的代銷店。

小店面積不大,貨物倒是放了不少,想來這個管理人員,也用了不少心思。

炮仗的品種不多,大的有俗稱二踢腳的雙響爆竹,點燃升空後會響兩下,所以這樣命名。

小的就是鞭炮,正宗的叫法叫電光鞭炮,幾十個串在一起,你可以整封買,也有已經拆開的散買。

還有一種跟鞭炮差不多大小的叫摔炮,只要甩在地上,就會爆炸,是小孩子最愛玩的品種。

最後買了一捆二踢腳,一封鞭炮,以及一大包摔炮,總共花了五塊錢。

「冬冬,我要買跳跳棋。」難道表哥請客,祝延芳也不客氣了,又指著玻璃彈子棋嚷道。

在農村,這是最受歡迎的棋類。

除了玩法豐富,最多可以六個人一起玩,就算以後不玩了,玻璃珠子也是孩子們的最愛。

要知道那些小屁孩子看到彈珠,比看到好吃的更興奮。

「行,給我拿一付。」夏臻應了聲,又跟代銷員說道。「還有其它需要嗎?」

如果不是怕在舅舅家不好打發時間,這樣的小店,他真的提不起興致逛。

祝延芳搖搖頭。

她也知道小店東西少,真想買東西,明天去姑姑家,再買也不晚。

幾人回到家里,開始放炮仗。

祝琴和祝華兄妹倆見他們玩得開心,也出來站在旁邊看著。

接近中午,馬上就要準備吃午飯了。

院子外面忽然有人走過來,听了祝延慶的稱呼,才知道原來是祝家的新女婿帶著父親和叔叔過來了。

昨天不是剛來過了嗎?怎麼今天又來?

忽然明白過來,是因為自家人來了,他們特意過來的。

「親家,你們怎麼來了?」看到賀建權和賀建富兄弟倆親自上門,祝華激動地迎上去。

他當了一輩子農民,雖然因為妹妹的原因,對縣城並不陌生。

可是他的根在這里,所以對擔任公社一把手的賀建權,才會拿出這樣的態度。

在農村,單是得罪大隊長,就能社員吃不了兜著走。

何況權勢更大的公社領導?

等女兒嫁到賀家,他們就有了強大的靠山,這在他看來,是最近最大的喜事。

「過來給你們拜年——」賀建權能坐上這樣的位置,場面話自然不陌生,「突然上門,你們不會怪我們來得唐突吧!」

往年正月初二,他們也要在家里招待客人。

今年為了和夏臻搭上線,兄弟倆放下親戚,以拜年為借口,親自趕過來了。

他們只是祝華的親家,何況婚事還沒定下來,自然不適合去夏家拜訪。

今天是最好的機會,自然不能錯過。

「怎麼會?」祝華笑著回答。「你們親自過來,可是我們想都不敢想的大喜事啊!」

又把他們介紹給妹妹一家。

他當然不會把話說穿,反正以後都是親戚,提前認識一下也是好事。

「這就是你那個名牌大學生外甥啊!」賀建權剛進院子時,就猜到夏臻的身份了,此時夸張地伸出手,跟他握在一起。「早就听人提到過你了,沒想到我們還有機會成為親戚——」

他是公社一把手,消息靈通。

縣里有人考上了名牌大學,他第二天就得到了消息。

雖然羨慕人家孩子爭氣,卻沒放在心上。

但是其它人傳來的消息,卻讓他倒吸了一口涼氣。

那個男孩子不能考了越州第一名,還靠寫作賺了不少錢。

更不可思議的是,他居然和舜江縣一把手的兒子親如兄弟,一起做小生意賺錢。

這就很不一般了。

也是從那時起,他開始動起腦,怎麼才能跟他攀上關系?

才十八歲就已經這麼厲害,等到他大學畢業,參加工作,那還了得?

「賀伯伯客氣了!」夏臻現在對這種場合已經不陌生了,應對的也很從容。「姐夫才是人中龍鳳,有機會結為親家,舅舅特別滿意呢!」

花花轎子人抬人,他自然很給對方面子。

如果第一印象沒有騙人,這個賀權權應該是個能人,品性也不會差到哪里去,可以結交。

至于具體為人怎麼樣?回頭還得找耿啟中了解一下。

如果值得培養,拉他一把也沒什麼。

「哈——」賀建權沒想到夏臻會這樣說,更加確定他見識不凡。「說起來你們以後也算是兄弟了,希望大家能相互扶持,共同提高——」

他也遇到過很多所謂的人才,一交談馬上原形畢露。

像夏臻這樣,能跟自已平等說話的,幾乎一個都沒有踫到。

這很容易理解,知識可以慢慢學習,但是為人處事的能力,需要環境培養,做不得假。

也就是說,你平時接觸的人層次越高,能力越強,你就會變得更加自信和從容。

否則在自已這個公社一把手面前,只怕連話都說不完整了。

「那是肯定的。」夏臻說完後朝賀小龍點點頭。

這個表姐夫長得高大英俊,就是名字有些簡單,賀家在取名方面有些隨便了。

難道是出生時身體不好,故意取這樣的名字好養活?

賀小龍見夏臻看過來,居然臉紅了。

天天在家里听父親提到這個名字,說他如何如何厲害,他早已聞名已久。

現在見了面,看他在叔叔面前侃侃而談,沒有一點拘謹,更加佩服。

家里這麼多晚輩,誰敢這樣和叔叔說話啊!

「別在外面吹風了,快進屋喝茶——」見賀建權和夏臻踫面後,仿佛有說不完的話,祝華只好出面打斷他們。

一直在外面站著肯定不行,雖然他巴不得賀建權來自家的事,能被更多人看到。

「對,對。」賀建權笑著點點頭,又示意夏臻先走。

「請。」夏臻當然不會這樣做,讓他先行。

不管是年紀還是輩份,都應該禮讓一下,如果自已先走了,肯定會被人說閑話。

見他連這些細節都這麼重視,賀建權更加滿意,伸手按在夏臻背上,要和他一起進屋。

後面的賀建富和賀小龍父子倆,只能暗暗佩服。

肖佩佩已經泡好糖茶,等賀家人進來。

看到賀建權在外甥面前一點不敢擺架子,她又是激動又是欣慰。

當有人撮合女兒和賀小龍時,她多少有些擔心,就怕自家是普通農民,人家是領導干部子女,女兒嫁過去後會被看不起。

現在看到這一幕,才知道有外甥在,他們肯定善待女兒。

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得到冬冬的好感。

坐下喝了一杯茶後,雙方的交談才變得自然正常起來。

「听說街道那邊的玩具廠,是你幫忙辦起來的。」賀建權把話題轉到工作上。「我們公社現在只有兩家企業,以我們這邊的條件,你說有沒有條件也辦幾家工廠?」

他在公社這邊已經坐穩位置,接下來要考慮的是往上走。

想做到這一點,自然需要政績才行。

而這時候的領導干部,最容易出彩的工作,自然是辦工廠,發展當地經濟。

其次是發展當地農業,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

只是後者難度比較大,時間也比較長,比不上開工廠來得直接。

「辦工廠當然可以。」知道他的目的後,夏臻也沒有反對。「不過公社這邊離縣城有些遠,沒有優勢,如果讓我來選擇,不如發展農業來得實在——」

他其實想鼓勵舅舅一家這樣干,只是受時代限制,怕他們做出頭椽子,容易帶來麻煩。

而公社一把手就不一樣了。

如果他有魄力,完全可以當每一個吃螃蟹的人。

畢竟風險跟收獲成正比,只要對老百姓有利,對發展有利,就算有人不理解,最終也不會出大問題。

像小崗村,夠膽大妄為了吧!

他們從去年開始就大包干,一舉結束20多年吃國家救濟糧的歷史,第一次向國家交售余糧,並首次歸還國家貸款800元,小崗村人均收入400元,是1978年的18倍。

「發展農業?怎麼干?」听到這個的答桉,賀建權雖然有些失望,卻依然耐心地問。

他相信夏臻不會忽悠自已。

既然這樣說,肯定有他的道理在。

「鼓勵廣大農民搞養殖和種植。」夏臻收斂起笑容,認真地解釋道。「除了正常的糧食生產,空余時間大力發展個人和集體經濟,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這樣比辦廠安排幾個人上班有意義得多——」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