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兩百零八章 這不就巧了麼!

在黑山軍拔營起寨的當天,就被中山相張純發現了。

站在治所盧奴的城牆上,張純望著離去的黑山軍,內心長嘆一聲。

【終于要結束了啊。】

隨即張純下達命令,繼續警戒,誰知道黑山軍會不會虛晃一槍。

第二天,張純派出幾十匹探馬。

第三天,張純繼續派出百多匹探馬

直到探馬全部回來,張純才終于確定,黑山軍真的走了。

隨即下令繼續警戒,隨後打開城門,讓士卒休整一下,準備聯合各大郡守。

出兵,報仇!

想的是挺好。

在治所城門開啟的當天。

來了兩路人馬。

一路是張純親戚。

另一路是張純的親信。

這兩伙人在外邊等了許久了。

自打奉行防御政策以來,城門直接被張純用土堵死了,真就出不去、進不來的那種。

在加上城外有黑山阻擋。

導致這個早應到的消息,遲來了許久。

先不說張純親戚,單說張純親信。

張純為了和張燕死磕,直接把中山給掏空了,黑山軍那種劫掠是明面上的掏空,而張純這種,是由內而外的。

從張純入主中山開始,黑山軍就不斷的找麻煩,導致張純根本就沒有時間發展治下,隨著秋收的結束,中山境內的收成那也是慘不忍睹。

比上黨還差點。

張純一開始接手這個中山相,本以為靠著家世和所學,能好好發展一番治下,給自己添些政績。

誰能想的到黑山軍也不是吃干飯的。

愣是把自己拖住了。

張純已經看出未來中山的疲軟了,索性一鼓作氣,直接把中山竭澤而漁一番,兩三年不可恢復的那種。

不管這次黑山軍的目標是不是中山,自己都有一戰之力。

張純打的主意就是,如果黑山軍攻打中山,那自己就據城死守,拖住他們,等其余幾路郡守率大軍前來,到時里應外合,殲滅黑山。

憑此功績,在稍加運作一番,足以升任別的官職,離開中山這個爛攤子。

如果黑山軍圍困的是常山國,那自己就率士卒支援,依然是拖延黑山軍的步伐。

到時憑借拖延黑山,外加殲滅黑山的功績,也足夠了。

這幾個月的時間,張純在中山這里呆膩歪了。

在九月底的時候,就開始思慮這個計劃了,不管黑山軍秋收後作何反應,自己都要主動聯合進攻一波黑山。

不這樣做,自己很容易被拖死在這里。

順便,張純連下家都琢磨好了。

那就是張溫、張伯慎,大漢的車騎將軍,現在涼州那邊的領頭人。

張純之所以選擇車騎將軍張溫,那也是有所思量的。

就在前兩個月,張溫因自己麾下缺乏騎兵,就開始從邊郡調兵。

從幽州調撥了三千騎兵。

又從烏桓調撥三千突騎兵。

而張純作為幽州漁陽的豪強,與烏桓丘力居等人,那是熟的不能在熟了。

到時候自己與丘力居等人知會一聲,由自己統率烏桓突騎兵,從而在涼州立下點功績什麼的,想必不難。

當然,才當了幾個月的相國,豈能說轉行就轉行?

然後,才有後來張純竭澤而漁的想法,為的就是打出成績,只要有了成績,才有借口調撥至涼州。

到時候中山這個爛攤子,誰愛接手誰接手。

【(張純)漁陽郡與(丘力居)遼西郡中間就隔著一個郡,四舍五入這就是鄰居。】

十月初的時候,偷模寫了一封自薦信,派親信送到張溫手里。

然後張純就開始備戰了。

要不說無巧不成書麼。

都說同行之間有內卷,其實親戚之間也有內卷。

中平二年(185)的泰山郡守叫張舉

張舉也是漁陽人

張舉在听聞張溫從烏桓征調了三千突騎兵後,就派人打听了一下。

打听完後,發現大有可為啊。

不過張舉辦事比張純痛快一點。

直接辭官不做了,騎著一匹快馬,就直奔涼州,投奔到張溫麾下了。

那是八月的一天,烏桓突騎剛到涼州一個月,張舉也隨後就到了。

說實話,張舉的到來,弄的張溫還有些發懵。

涼州是什麼香餑餑不成,別人都避之不及的地方,怎麼還有主動往這跑的。

張舉辭官後,一人、一馬,就到了涼州。

先把烏桓那里的關系打點好後,就去找張溫了,明里暗里的說,由自己統帥的烏桓突騎,戰斗力能提高一兩層。

對于這些鬼話,張溫自然是不信的。

不過張溫也沒駁了張舉面子,畢竟都辭官投效自己了,雖然看著像分某家兵權的,但也不能明說不是

別問,問就是張舉孤身一人來的,真就一個士卒都沒帶

事後,就給張舉弄後勤去了。

其實大漢官場有條鄙視鏈。

涼州<幽州<並州<楊、荊、益<冀<青、徐、兗<南陽<司隸。

交州蠻荒之地,這個不算。

而張溫是南陽人,張舉是幽州人。

至于盧植那種大儒,那些朝臣在心里自動給他的幽州籍貫除了,歸屬于與大漢了。

很顯然,張舉還沒到盧植那種程度。

兩個多月來,天天與糧草打交道。

別說領兵了,張溫百忙之中,連個大餅都舍不得給張舉畫一張

在某一天夜里,張舉跑了。

張溫雖然發現張舉跑了,但是完全沒有在意。

只是沒過幾天,張純的親信就帶著密信過來了。

經過一番周轉,這封密信就到了張溫手上。

張溫打開密信後傻眼了,又是要投靠自己的,又是要領烏桓突騎的,你比張舉還臉大,居然還自薦為將,想單飛

當即,張溫就把張純親信抓起來了。

嚴刑拷打。

這事屬實太怪異了。

你們漁陽張家有什麼秘密不成。

這也不怪張溫多疑,只能說太巧合了。

一個兩個的,相國、郡守不好好干,居然都想來涼州,還都想領突騎兵,關鍵你倆還是親戚

在嚴刑拷打一個月後。

這個親信也沒說出來什麼有用的消息。

張溫也看出來了,這人什麼也不知道。

隨後,寫了一封回信,就讓這個親信捎回去了。

信里就倆字。

【滾蛋!】

張溫雖然不知道漁陽張家想干什麼,為什麼突然這麼看重西涼。

但不管他們有什麼目的,直接不讓他們過來就行了。

如果他們敢通過朝廷發動關系,直接調過來,那就死吧。

真當某家泥捏的。

------題外話------

我今天發現了一個挺刷新我三觀的事。

東漢知識之所以昂貴,純粹是沒有印刷術

和紙關系不大

我以前一直以為,在古代弄出紙來,就能把知識價格打下去,結果印刷術才是王道

照理說,蔡侯這種大才,既然都能弄出紙來,照古人的智慧,沒道理弄不出印刷術啊。

陰謀論一下,蔡侯突然暴斃,是不是因為快要把印刷術搞出來了

【畢竟蔡侯這種大才,不光研究紙張,他連兵器什麼的都有所涉獵。】

而且紙這東西,西漢早期就有了,蔡侯只是把它變便宜了

西漢到東漢這麼些年頭,就沒人考慮過印刷術的事麼。

咳咳,以上純粹陰謀論。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