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六十三章 張讓這人能處,有事真上啊。

劉宏此時收到皇甫嵩表功的奏折,那是喜憂參半。

喜的是,這黃巾眼瞅著就要過去了,這是好事啊,今年由黃巾起義造成的損失,明年我找個理由加點稅就能彌補了。

憂的是,這次黃巾規模太大了,導致有軍功的人太多了,不說上邊皇甫嵩幾人,那功勞大了去了,事後封賞少不得食邑個幾千戶。

就說下邊那些自行招募士卒抵抗黃巾的義士,這有功不能不賞啊,這一賞就得花錢啊,某家哪來的錢,不賞錢也得封個小官啊,小官我也舍不得封出去,那玩意還能賣不少錢呢

這事我還不能和百官商量,我把這想法說出來,天下黨人,得把我祖宗給從棺材里噴出來。

所以現在劉宏是吃不香,睡不好,整個人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消瘦了。

張讓等人看著陛下整日茶不思,飯不想的,自己等人內心立馬就不憂愁了。

前一陣因為自己等人勾結張角他們,導致陛下對自己這些人稍微疏遠了一點,想尋找彌補的辦法,尋不到。

現在這不就是打瞌睡送枕頭麼。

「陛下,因何發愁?」

張讓逮住機會,雙膝直接跪在劉宏面前,機會都是自己把握的,這種事情,怎麼能等著陛下找自己。

「哦,張常侍啊。」

劉宏現在看張讓他們內心很不爽,他女乃女乃的,你們搜刮暴斂、驕縱貪婪也就算了,畢竟你們還給我一份,我睜只眼閉只眼過去了。

沒想到你們居然勾結張角,怎麼,舍得一身剮,要給我拉下馬啊,人家太監都是和皇帝一條心的,你們這個咋還有反心,呸,人渣。

要不是看你們好用,早把你們掛城牆上去了。

「陛下啊,您消消氣,私通張角那事,是前中常侍王甫、侯覽干的,真和我們沒關系啊。」

「好了,有事說事,我煩著呢。」

「陛下,老話說,十個中常侍頂個張子房,有何煩心事,我們可為陛下參詳一二。」

劉宏盯著張讓沒說話,我咋不知道有這句老話

「陛下」

張讓被盯的有些發毛,又呼喊了一聲。

「唉,這不是有關封賞的事麼,封賞的人員太多了,國庫根本拿不出錢來,不封賞,那就寒了人家心了。」

劉宏盯著大殿頂部發呆,現在也真是沒辦法了,國庫確實沒錢了,這次封賞弄不好,以後出事沒人幫自己了。

「陛下,這也簡單,該封就封,該賞就賞。」

「狗一樣的東西,老子說幾遍沒錢了,沒錢了呢。」

劉宏看著張讓,這狗東西腦子都沒王八大,就這還頂個張子房呢,你想當張子房兒子,人家祖墳都得原地搬遷。

「陛下息怒,咱們封完了,賞完了,在收回來便是,到時候只需派遣一督郵,查一查那些因軍功成為官吏之人,隨便找點借口,淘汰了便是。

至于皇甫嵩,朱那些高級將領的封賞,也是照給,還要大肆宣傳一下。

等風頭過去,就對宮外傳出消息,因我等在陛下耳旁,說了一些皇甫嵩等人的壞話,到時候,在把封賞奪回來便是。

當然,派遣督郵之事,也是因我等在陛下耳旁亂說,這樣傳出去的話,吾等必然遭天下人唾罵,而陛下則可,繼續以一副受我等蠱惑的姿態,面對天下人。

另外,由于現在國庫空虛,導致陛下想干什麼都放不開手腳。

等今年黃巾之亂過後,由我等燒毀一座宮殿,然後我們在勸陛下下令,收天下田地稅每畝十錢,到時候自然大把的錢財就進入陛下腰包了。」

劉宏看著張讓,這閹貨還挺上道,反正惡名都是你們的,好處都是我的,到時候手里有了錢,心里也不慌了,該吃吃該玩玩,在存點錢,留著應急。

世家不是啥好東西,你們也不是是啥好東西,黨錮這玩意暫時不能玩了。

隨即劉宏又撇了眼跪著的張讓等人,內心嘀咕著,等到不殺你們不足以泄憤的時候,那你們就和我拜拜吧,一道罪己詔而已,老祖宗又不是沒給我做過榜樣

「張常侍是我父啊,太惦記我了,快快請起。」

劉宏心里還算計的時候,嘴就禿嚕上了,然後快步的走到張讓面前,把張讓攙扶起來,又恢復到以前「父慈子孝」的和諧場面。

等張讓他們回去之後,幾人又開始商量起來,只听張讓說。

「陛下現在對咱們有了芥蒂,這玩意很不好處理,一不小心,咱們就會萬劫不復。

現在咱們只有靠著陛下,為陛下排憂解難,才能證明咱們也不是那無用之人。」

趙忠看著張讓道︰「怎麼個排憂解難法?給陛下錢,陛下笑呵呵收下了,轉頭只認錢,不認人了,怎麼辦?」

張讓撇了一下底下眾人,一群蠢貨,都是受你們牽連才導致現在這局面,隨即開口道。

「陛下所憂,無非有二。」

【這其一,自然是錢,藥是好東西但它苦,蒜是好東西但它味兒,酒是好東西但它醉,錢是好東西但它髒。

這髒錢自然不能讓陛下親自踫,需途徑咱們手,過它一過,大頭依然給陛下,只是咱們過的時候,指甲縫稍微流出那麼一點,足夠咱們吃喝不愁了。】

【這其二麼,自然是天下黨人,天下黨人威脅陛下的權力,陛下想做點什麼,總有人唱反調。

朱,皇甫嵩,盧植幾人,在朝堂上頂撞陛下,都可以得到下面大批人的求情,這朝臣的心,不在陛下啊,世家豪強的心,也不在陛下】

張讓說的話,讓趙忠等人,陷入沉思,這爹本事確實高。

ps︰說實話啊,我從不覺得靈帝是個廢物,可能後期昏庸一點,但也不是廢物。

建寧元年(168年)正月,劉宏隨迎駕隊伍抵達雒陽城外夏門萬壽亭,由竇武率文武百官迎接。次日,劉宏繼位

皇帝年紀小,朝政把持在誰手里,就不用我說了吧。

然後同年九月,眾宦官歃血為盟,當晚發動政變,竇武、陳蕃等人均被滅族,未被處死的族人則流放到交州,竇太後則被遷徙到南宮雲台居住。

好巧不巧,阻擋劉宏掌權的大石頭,當晚都沒了

按照誰獲利最多、誰嫌疑最大的原則,誰知道劉宏在其中扮演什麼角色

歷史不可考,反正根據流傳下來的信息,劉宏獲利最大,咳咳,劉宏不會有金手指吧?

簽到第一天,系統獎勵1000忠心耿耿的太監。

簽到第二天,系統獎勵「總有刁民(竇武)想害朕的消息。」

簽到第N天,恭喜陛下掌權,系統原地自爆,祝陛下人間瀟灑自在,某去也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