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六十二章︰軍運會(二合一)

趙官家說的四處逛逛,還真就是此處逛逛,然後務農。是的你沒看錯就是務農,看到哪里老頭小孩整理水淹田地里的淤堵吃力,就擼起袖子一起干,別說還有模有樣的,看的周圍一通大員傻眼,不干吧官家都下場了,干吧咱又實在不會,恐怕添亂惹得官家不快。

萬幸得虧抓總的胡閎休也是早年近臣出身,知道趙官家是什麼脾氣,知道這位這麼干很可能只是發泄情緒……所以早早請了明旨,讓所有人按部就班,不許擅自模彷。簡單來說就是該干嘛干嘛。

當然了,隨軍進士(沒錯一直還存在著)和當地官吏肯定還是會將這個行為大書特寫,過幾天邸報也一定會在東京、鳳凰旬報會在杭州刊登出趙官家是如何‘親力親為感動寧夏子民’的。

不過,眼看著四月將近,午後太陽越來越毒,晝夜溫差也大,而趙官家還在耐心地給羌族老女乃女乃寫信問她在跟著蒙古使團去當腳夫的兒子啥時候回來,徒留一眾尷尬地臣子。胡閎休听說後還是認命地去勸趙官家。

「不是朕無所事事,而是朕仔細考慮,覺得朕這個天子現下能做的就是挖渠排水了。」趙久扶著一把鐵鍬,挽著褲腿在泥淖中答道,出言勸阻的寧夏路經略使正立在田埂上拱手相對。

此舉並未引發太多混亂,因為趙官家覺得他不尷尬,尷尬的就是別人。所以與他搭檔挖泥排水的乃是御前班直統制官楊沂中,清淤泥的乃是劉晏,抬走的也是翟彪與另一名剛加入御前班直的大理皇家子弟段智興,實在不會干活以至于這兩天已經被翟彪罵了五六頓……周圍安排的工作小組,也都是御前班直。

這不,這官家正和經略使說話呢,遠遠地就听見他那大嗓門,「你他母親的,老子都教了你多少回了,兜子要展開拉,使勁兒要均勻!不然官家忙了一上午你個傻子一松手,就白費力氣了。紅什麼眼楮啊,老子夠客氣了,想當年,那如今的蒙古王月兌里跟著官家一樣地干活,你一個小國王孫,嬌氣什麼!真不知道看上你哪點,還點你近前伺候。」

沒錯,這就是底氣,現在御前班直赤心騎里包括了東西蒙古王子五名,高昌王子一名,日本公家子弟三名,高麗王子一名和貴族若干,契丹自治路貴族子弟若干,然後就是這位大理國皇孫了。

所以這些人在翟彪眼里,真的有點不值錢。

更重要的是,在他樸素(沒文化)的內心里,皇家怎麼了,我們官家那可是國朝康王出身,登臨大寶,農活干的比我還順 ,你們這幫廢物就該給為王前驅,恩,對,對就是這句話。

弄得劉晏都看不下去,道︰「行了,翟老九你沒完了。要教到一邊去,沒看見大家都忙著,在在這兒嗦,兩個人午飯都不用吃了。」

驚得一旁的大爺忙操著濃厚的口音說︰「劉官人啊,可不能這樣,俺家好幾畝弟都是官家和您幾位伺候的,可幫了我們大忙,要是連飯都不吃,小老兒以後在村里沒法做人呀。」

這要是馬興祖在,真是一副其樂融融的官兵軍民一家親的和樂圖啊。

見狀趙官家也只好把工具一放,也到田埂上和胡閎休並坐。

看對方沒說話,趙久道︰「朕的班定遠今日倒是憂心忡忡的,不會也是來勸朕早日回鑾的吧!」

當年胡閎休萬里西行聯絡耶律大石,更在岳飛主力行進時通報了至關重要的消息,這些都是冒了天大風險。是以事後,直接成了寧夏路經略使,趙久尚未歸京時兌現承諾,加封這名太學生出身的文官為定遠侯。

當年頭發還是短寸的胡參軍,在短短大半年內,從一個幾乎邊緣化的樞密院編修官領參軍餃,一躍而成為帝國最高等級的地方大員,甚至因為爵位的緣故,直接反超了他的老上司劉子羽等人。

不過這也沒啥好說的,他這種傳奇經歷,後世不知改編成多少影音作品,就是修史時也得大書特書。回到眼下,人們也愛拿此打趣。

胡閎休倒是一板一眼,回答道︰「臣不會勸說陛下的,因為臣受到通報,秘閣請安使玉堂學士呂本中已經出了潼關,如臣猜測不錯,以後每月都會有人來請陛下的,就是不知道寧夏這個窮地方,一批接一批,接待得起嗎?」

趙久好險沒說怎麼幾年不見你跟曲端學了啥壞毛病,不過他說的也是實情,這是一個問題。

他在這里假模假式地裝勞動人民,固然是思考下一步該怎麼走,但也有帶動靈州境內趕緊完成春耕的效果,這堂堂天子龍足都踏進泥土里了,人就在旁邊杵著,任你何等進士、名門、忠烈之後還是公閣成員亦或是武官轉任,都不敢怠慢或者說治下是因災減產,反正一個個的糾集幫閑清淤,鼓勵百姓勞作,萬萬不敢學那被沉了黃河的張仲熊啊。

但是收益明顯少于開銷。

胡閎休自顧自說︰「官家,本朝接受寧夏才六年,之前為了北伐大面積灌既種糧食,後來為了落實您的政策,有退耕還林。可知這一番折騰花了幾十萬貫糧食,讓下官差點被戶部罵死。當然,臣也不是抱來抱怨的,黃河縱橫萬里,乃是我朝北方命脈,官家自己都親力親為,臣等只有佩服。而且我昨日日與劉總督、蕭御史看過記錄,問題確實已經非常嚴重,非治理不可。但即便如此,您出京大半年不回,又遇到驪山之事,臣也實在是說不出挽留您看看賀蘭山的話。」

趙久當然知道這位說的是實話,你若說是來巡河的,這十幾日也看夠了,要是再往前那就是吐蕃境內了,除非踩著我的尸體否則您別想去,再說寧夏的產出就那麼多,就算您帶頭揮一揮鐵楸,也不能點沙成糧食啊,不管啥想法,這連春風都沒有只有沙塵暴的玉門關外都不是堂堂天子久留之地。

趙久還未說話,果然是一陣風沙,而後被人扶著躲到棚子里,萬幸這陣風也不是很大,他還自嘲道︰「沙塵暴嘛,你看西夏把好好的塞上江南治理的,朕滅國實在是仁義之舉啊。」周圍近臣一陣無語,誰都不想搭理他了。

不過看著胡閎休這幾年明顯的蒼老,趙久也不是滋味,明明這位不比他大幾歲,當年南陽時授官的時候何其稚女敕啊。于是把想好的話提前說了出來,「閎休,你言夏地窮苦,確是實情,那朕就送你,也送這地方一場富貴如何?」

胡閎休愣了,不是不知道官家又是發國債又是弄北伐彩票還開航運公司的,可這里連絲綢之路都不是,怎麼富貴?

卻听趙官家說道︰「此富貴長久卻不扎人眼,實在細水長流,名曰軍運會。」

饒是胡閎休見多識廣,一時也沒反應過來,傻乎乎地問了一句,「官家,何為軍運會啊?」咦,這個詞是不是在邸報上看到過,好幾年前了吧?還能找到嗎不行回去問問胡銓。

趙官家很是得意,也不怕自己被吹的滿嘴沙子,講解道︰「顧名思義,就是軍人專屬的運動會,這個運動會嘛,其實就是把蹴鞠、相撲甚至跑步等比賽湊成一起的大型活動。畢竟這些都是體育運動嘛。當然了,既然是軍人運動會,那還要加一些射箭啊、擊劍等項目,尤其是實戰對打,但要說好不能傷人性命!」

胡閎休還沒說話,靈州知州卻差點給官家跪了,苦著臉道︰「官家,這強身健體是好事,可您看這寧夏路窮苦至此,您帶來的經費全部投入治黃了,蕭御史可以作證啊」天啊,您就是要大興土木夸耀武功能不能選個富裕的地方。

趙久恨鐵不成鋼,數落他道︰「每年給寧夏路的撥款朕都要加蓋玉璽才作數,你說的朕會不知?可是你一方太守,不想著讓治下如何富裕嗎?興靈算是這一代最好的農業區了,產出還是有數的,但是若要這里成了八方雲集之地,還會這麼窮嗎?先把人招來,才會富起來。」

胡閎休倒是沉吟不語,忽而道︰「官家,此事富貴與否臣不敢說,不過臣卻覺得官家為解決漢番矛盾找到了極好的辦法。」

趙久大喜,果然是能出使萬里的人啊,有國際視野。是啊,他舉辦軍運會雖然原因很多,但這也是其中之一。

前文有言,宋夏百年血仇,自從西夏覆滅之後,寧夏路成立,秦鳳路擴大,主官宇文相公又是那樣大愛無疆的性格,漢番對立的問題時常出現。胡閎休等親民官還好點,在軍隊內部那赤果果的歧視就不用說了,以至于趙官家得專門敲打吳玠。

民間私斗那是怨氣打,但如果用比賽競爭的形勢來解決沖突,男人打一架啥事兒不能解決!怨氣解決了不就能好好過日子了。

「所以朕想好了,此次先是試點,御前班直、御營中軍、御營騎軍都派代表參加,第一次嘛先不收門票了。地點也不用專門建造,第大宋第一屆軍運會,就在賀蘭山舉行,鵬舉跟朕說過哪里留下過一個軍寨,整理一下就能來一場賀蘭山論劍。」

趙官家一個人在那里興奮地說著,周圍的人不是茫然就是在苦笑,只有李秀之盡職盡責地問︰「那麼,可要發邸報?」

「當然,此事要天下皆知,大宋皇帝為此次舉辦人。」趙久揚聲道。

好吧,最終,大宋第一屆軍運會或者說賀蘭山論劍,定于五月初一賀蘭山余脈山下。

求月票,打賞和評論哦。如果更新還是加在這一章里。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