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三百六十四章 被策反,背刺理學大臣!

天啟已經數月未朝了,這也是很多守禮大臣非常詬病的地方。

因為他們不希望天子躲在幕後,把皇權借給別人,這樣也不利于他們第一時間了解到天子,進而知道如何利用天子。

一听說天子要舉行朝會,很多大臣再累再沉迷妻妾的枕邊柔情,也都不敢拖延,皆紛紛來了朝房待漏。

沒多久,在群臣到了朝堂上站好,天啟也坐于正位後,張貴就突然出列道︰

「陛下,廣東原水師副總兵、現偽朝兵部贊畫主事茅元儀願意棄暗投明,歸附朝廷,臣請陛下準其歸附,授以官位,以彰準天下臣民改邪歸正之意。」

茅元儀?

朝臣們吃了一驚。

這些人皆沒想到這麼一位重量級的偽朝官員,會突然要歸附朝廷!

要知道,一直以來都是朝廷這邊的官員因為不滿改制,而去投附偽朝的。

可如今卻有偽朝的官員願意歸附朝廷,關鍵還是一位原廣東水師的副總兵。

天啟也沒想到張貴會提到茅允儀,便也頗為配合地道︰「準奏,當令有司銓敘用之。」

「陛下,茅元儀現在正在宮外待詔,可否請他來謝恩?」

「另外,他還有重要的事向陛下稟報,他要揭發指使葛應斗、竄通魏伯祥這些人泄露工業司機密、偷賣工業司鋼料的幕後主使!」

「宣!」

張貴剛說完,天啟就迫不及待地喊了一聲。

這時,朝中一文官听到這里後,神色不由得一緊。

茅元儀則在這不久後,走進了大殿。

他本來也是不滿天啟和張貴這些人改科舉之制的。

雖然他自己其實在軍事與器械方面頗有造詣,但他作為官僚世家子弟之後,也更願意維護士紳地主的利益,認為就該崇德守禮,讓漢人只學聖人之道,讓漢人百姓老老實實做牛馬,而不應該為了不讓老百姓做牛馬而要交惡于外夷。

畢竟,萬一這樣做激化了外夷與中華的矛盾,使得邊患加劇怎麼辦呢?

如此,豈不是難以永享太平?

這其實也算是農耕社會封建地主典型思維,怕起沖突,就想歲月靜好,彼此都和諧美滿。

但從生物學上講,種間斗爭是難以避免的。

畏威而不慕德也是人的本性,外夷也是一樣,不會因為你德高,人家就真的敬服,就不會跟你起沖突。

所以,茅元儀這種地主思想只能說是一廂情願,也算是一種苟安懦弱的表現。

當然,對于地主而言,則覺得這是最劃算的外交方式,畢竟他們不缺錢不缺地,可命只有一條。

只是這種思想,蘇洵《六國論》就已經對此進行了批判。

故而也不能說華夏古人都是這種思想,也是有高屋建瓴的士大夫的,這也算是華夏文明延續不滅的原因之一吧。

話轉回來,茅元儀因為有這種地主思想,所以也就支持偽朝,願意跟著王文奎一起干。

當然,他內心則也希望由此轉為文官,像大明朝廷如今許多在技藝上有不錯成就的武官轉為文官一樣。

這也算是他的一點私欲。

作為世代官宦出身的茅元儀有很深的文官情節,也以只是以武臣的方式進入仕途而為恥,但他又不擅長時文,故而也就一直當的是武官。

但茅元儀沒想到的是,在他支持王文奎另立朝廷後,雖然王文奎讓他轉為文官了,但卻歧視他非進士出身,也歧視他只會督造器械,而在理學上造詣不夠,所以不怎麼搭理他。

另外,茅元儀有感于如今大明朝廷這邊火器先進,技術更新迭代很快,也就根據實際情況,建議王文奎重視技藝研發,提高工匠地位,甚至最好像朝廷一樣,對技術精湛的技術老師傅給予官身,反正是一些榮譽性官餃,又不影響權力格局。

但茅元儀發現,王文奎這些骨子里就只講出身講尊卑的傳統守舊官僚,連他這種官宦世家出身的武臣都鄙夷,何況是這個時代本就不被尊重的工匠!

所以,王文奎不但不采納他的建言,還廢除張居正時期實行的班匠銀制度,要求工匠免費服役,說是為了恢復祖制,進而造成大量在廣東工匠消極怠工或逃逸進豪族大門內做家奴。

另外,對于偽朝彷造朝廷設的工業司,也沒有要投錢讓茅元儀組織工匠的意思,只熱衷于旁門左道,讓他彷造從朝廷這邊偷來的線膛炮技術資料造線膛炮,茅元儀對此無可奈何。

只是他沒想到,彷造線膛炮的研發銀竟也被漂沒!到他手里後,就沒剩多少。

關鍵是,偽朝的御史言官還要向他索賄,說不給錢就彈劾他私吞或者就諫言不準朝廷撥這筆錢。

茅元儀深感在偽朝做事太難,關鍵官職也不見升,甚至已經有御史言官因為他不行賄的緣故開始建議把工業司裁撤,說這本就不符合恢復祖制的宗旨,言外之意就是要撤了他的職,也有御史言與其注重奇技婬巧不如加強德教,多請儒臣為偽朝皇帝經延,而至于槍炮不過是末技,從外夷手里購買或者雇佣外夷打造即可,何必累民。

茅元儀也沒想到打著恢復祖制、獨尊理學的偽朝會變成這樣,加征賦稅導致民不聊生不說,關鍵加征了賦稅還是財政緊張,許多工匠工錢常年不發,官俸都發不齊,倒是吏治也越來越腐敗,本來廣東又不冷,竟也要冰敬!

最重要的是,偽朝大臣不少,但沒一個干事的!

閣臣尚書只顧著撈錢,御史言官也都只顧著嗶嗶,關鍵也是為錢嗶嗶,對廣州府城內已經出現餓死人的現象充耳不聞。

所以,在西廠細作的策動下,茅元儀決定棄暗投明,哪怕是為了廣東越來越多的哀哀餓殍呢,他也要重新歸附朝廷,即便可能因此被朝廷治罪。

也正因為此,張貴早讓西廠在廣東的細作幫助茅元儀回到了京師,且成為了他的座上客,如今則也因為他,而出現在了朝堂上。

「罪臣見過陛下!」

茅元儀虔誠地跪在了天啟面前請罪,雖然他心里曾經也覺得眼前這位天子是個不務正業的,但他不得不承認,至少這位天子沒有把大明變得越來越糟糕,至少他在離開偽朝統治區後,沒再看見滿城的餓殍,所以,他現在對于自己昔日投附偽朝的行徑的確是有一份愧疚之心的,覺得自己對不起偽朝的百姓,也對不起眼前的天子。

天啟懶得理會茅元儀個人的事,只急切問道︰「張國舅說你知道是誰在幫助偽朝偷取工業司的技藝,到底是誰,立刻告訴朕!」

「稟報陛下,是。」

茅元儀還沒說完。

這時,翰林院掌院學士張四知就已經先喊了起來︰「茅石民,你為何這樣做?!你這樣做對得起理學嗎?!」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