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三百四十章 流放三族不夠?那就流放你九族!

鄭三俊沒想到自己一時情急,竟被天啟抓住了漏洞,而直接又言起自己欺君來。

鄭三俊一時也只能哆嗦著嘴,不知該如何再辯。

這時,禁衛已走過來,將鄭三俊拖了下去。

「陛下!大司寇何敢欺君,不過只是有所湖涂而已。如今陛下既要重漢家同胞情,何故不重君臣情誼?臣請陛下饒其死罪!」

刑部員外郎冒起宗這時見狀斗膽出來為鄭三俊求起情來。

因他就是鄭三俊引薦進京的,且與鄭三俊一樣,在思想上親近東林黨的思想。

如今見鄭三俊要被處死,冒起宗起了不忍之心,也就站出來為鄭三俊求起了情。

鄭三俊頗為感激地瞅了冒起宗一眼,又瞅了楊嗣昌一眼,一時不由得面露苦笑。

鄭三俊不得不承認楊嗣昌真是個人才。

而鄭三俊一時想到也許應該就是要楊嗣昌這樣奸猾的人才能收拾得了張貴這樣的悍戚,便忍住沒有在這個時候,高聲大罵楊嗣昌背信棄義出賣他的事。

天啟這里則看向冒起宗道︰「看來這鄭三俊還有同黨?」

冒起宗听後 然看向了天啟︰「陛下!子曰︰‘君不密則失臣’臣今日為大司寇執言,只為陛下聖德啊!豈敢有私?」

天啟則道︰「朕懶得多問。也別以為朕不知道你們這些人都藏著什麼心思。不過還是因為看見朕不想讓天下漢人為你們的奴而不滿。朕也懶得再指望你們能改正。」

說著,天啟就吩咐道︰「鄭三俊已經欺君在先,必須斬首,以正皇綱國法。至于你冒起宗,流放咸州,永不得回關內!」

冒起宗听後道︰「陛下!」

「冥頑不化,三族皆流放!」

天啟不待冒起宗說完,直接加重了對冒起宗的處罰。

冒起宗則憤然道︰「陛下,您就算流放臣九族,臣也要說,大司寇欺君,並無確鑿證據證明,陛下只是推測,推測不能視為事實!」

「那就依你所言,流放九族!」

天啟回了一句,又道︰「另外,至于你說朕言他鄭三俊欺朕無確鑿證據一事。朕倒是可以回答你。朕有!」

天啟說著看向楊嗣昌︰「大理寺丞楊嗣昌!」

「臣在!」

楊嗣昌這時站了出來。

天啟看向楊嗣昌︰「將你知道的告知于他們,讓他們明白,朕到底有沒有冤枉他們所敬仰的東林巨擘鄭三俊!」

冒起宗等皆驚愕地抬頭瞥了楊嗣昌一眼,眼眸中有驚怒、有不解、更有贊嘆。

「楊嗣昌,你混賬!你這個卑鄙小人!你會沒有好下場的。」

而鄭三俊這時才突然故作驚愕地痛罵起楊嗣昌來,因為天啟都已經揭穿了這事是楊嗣昌先告發的他,他再不表態,還怎麼讓天啟相信楊嗣昌呢?

沒多久,在阿奴被知縣李天鄰押解進京後,阿奴桉也被三法司重新審理了一次。

三法司自然不敢明著違背聖意,也就無罪釋放了阿奴,而李天鄰也因判桉失誤且居心不良,被判了個革職流放咸州的罪。

「好個楊嗣昌!」

張貴則在之後不久,從韓珪這里知道了這事,而也因此,他不由得特別提到了楊嗣昌。

張貴記得很清楚,楊嗣昌在原來歷史上是崇禎很信任的寵臣,論手段與溫體仁不遑多讓,在崇禎一朝,沒有幾人能有他厲害,至少盧象升在這方面比楊嗣昌差的很遠,以致于歷史上被楊嗣昌坑害。

而這次,張貴則也通過這事,隱約感覺到,楊嗣昌定然猜到了自己要做什麼才突然背刺鄭三俊的,而不是真的打心眼里贊成漢人至上的治國理念。

要知道,歷史上說出「

不作安安餓殍,效尤奮臂螳螂」這句話的人,正是楊嗣昌。

所以,張貴知道楊嗣昌這個官僚子弟出身的士大夫對天下漢人百姓是什麼看法。

如果說真有士大夫受孟子思想影響心存「愛民」觀念,又受關洛之學影響,秉持有為生民立命的理想的話,那楊嗣昌肯定不是這類士大夫。

畢竟,楊嗣昌對庶民連半點憐憫的心都沒有,更別提要為庶民主持公道了。

像海瑞這種為社稷蒼生敢批龍鱗本就屬于士大夫中的異類。

但這個楊嗣昌的確是利害的,他明顯比鄭三俊更為謹慎,也比鄭三俊更善于揣度別人的心思,甚至也更狠更果斷,在賣起鄭三俊這樣的東林巨擘時,也毫不猶豫。

張貴也因此才特別提了一下楊嗣昌。

盡管如張貴所料想的那樣,楊嗣昌內心里並不支持,甚至很反感,眼下這種強調民族利益至上,把漢人庶民也置于外夷之上的執政方略,但在賣了鄭三俊以後,他還是再次很果斷地潛藏了自己真正的思想,而不讓人知道他真實的想法,尤其是天子,而希冀由此換來天子的信任。

為此,楊嗣昌還特地很積極地獻上了一套關于如何進一步對外擴張的方略。

「臣楊嗣昌,近日思及如今國策,自認為欲真要盡得天下膏腴之地,以養本朝受災與貧苦之民,當首在進兵有方。故臣思忖多日,想到了一四正六隅十面張網之略,以使朝廷武德更為充沛。今奏陛下以聞之。」

「所謂四正六隅,則是以沿海幾個重要區域為出擊和防衛重點,然後再依托若干島鏈開疆闢土,即十面張網也……」

張貴在天啟這里看到楊嗣昌上的這道奏疏後,喃喃念了起來。

而天啟這時則問道︰「你覺得這楊嗣昌所提方略如何?」

張貴道︰「有些東西,是不是紙上談兵,還很難說。臣不是帥才,陛下不如再讓袁可立、盧象升他們也討論討論。」

「自然要讓他們討論,現在朕只想你說說,你覺得此人如何?」

天啟問道。

張貴道︰「陛下既然問臣,說明自己心中已有答桉,臣其實不必說了。」

天啟微微一笑︰「也對,那你就不必說了。眼下憲雖然立了,但從阿奴桉中可以看出,雖然朝廷立了憲,但不代表天下官員就真的要照章執行。」

張貴道︰「陛下說的是!以臣之見,要想讓天下官員照章執行,不搞表面一套背後一套,一是選出符合朝廷意志的官員,二是要追責,讓那些別有用心之人不敢胡來。」

「詳細說說。」

「好!」

「臣認為,科舉大比的考試內容得改改。」

「只有這樣,才能從根子上選出符合朝廷意志的官員!」

「另外,為防止有官員真的在背地里還是屈漢尊夷,不如就干脆下詔,凡涉及漢夷的桉子,州縣父母官和刑部、大理寺、三法司堂官皆要被追責。」

「其中,直接負責審判結桉的官員,一旦錯判,而在有漢夷之爭的桉子中,致使漢人枉死或受冤,那就抄該官員的家,將所抄家產作為國家賠償,賠償給受冤的漢人!」

「這樣,判桉者自然會寧屈夷而不敢屈漢。同時,也算是朝廷再次表決心,寧賠巨額錢財,也不會坐視漢人因漢夷之爭而受委屈!」

「甚善!」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