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三百二十七章 流放儒生去關外,大喊不要啊!

噗呲!

李漁一刀戳進了自己這白皮西夷狗的脖頸處,冷笑道︰「我的狗我已經殺了,你們想要對他明正典刑,盡管讓錦衣衛的人把他拖走便是。」

在場的儒生猝然一驚,皆沒想到李漁會直接殺了眼前這白皮西夷人。

「既然是一條狗,權且就當瘋狗咬死了這舉子,先上報再做處置吧。」

而在場的錦衣衛見此則也就沒再繼續追究此事。

但也因此,這一幕讓隨後跟來的儒生張溥瞧見後,更加地難以接受。

他沒想到真的有漢人在拿外夷當狗,也沒想到這樣的漢人還竟已操控外夷去誅殺不與他觀念相同的人,關鍵在殺外夷時竟也真的當屠狗一樣輕率而毫無心理壓力。

「學生張溥疏請陛下恪守祖制,禮待外夷,以彰顯聖人仁德之道,並下詔嚴禁蓄外夷為奴,而致使外夷生怨;且勿擅改科舉舊例,而壞天下取士之制。而使濫竽充數者,充溢于廟堂之上,大壞朝政!」

張溥則在接下來敲了登聞鼓,且在敲完登聞鼓後,就如此奏稟起來,意在諫阻皇帝這樣做。

張溥在江南頗有文名,崇拜他的儒生有很多。

此時,跟他一起來陳情的儒生就有不少。

這些儒生都和張溥一起陳詞著,要求天啟恢復祖制,別再尊漢貶夷。

天啟知道後,雷霆大怒︰「他以為他是誰,還在這里要求朕禮待外夷,外夷又不是朕臣民,朕又不是他外夷的奴才,他外夷有什麼資格被朕禮待?!」

「還要朕恢復科舉舊例。這些舉子都是只會照著朱子的意思寫幾篇通達的時文的人,就跟朕造出來的一個模子的器物一樣,用處沒什麼區別。」

「全部錄取和只錄取一半可以說都一樣。」

「真是一狂生!」

張貴在一旁提議道︰「正好如今在關外東北一帶,因氣候持續變冷,故而沒有多少漢人百姓願意移居那里,而那里又地廣人稀,很是需要足夠的人口用作開礦修路築城等用,自然也就需要教化當地的夷民為漢民,同時這也算是瓦解建奴的方式。而現在,既然這些人還堅持要待外夷與仁德,不如就流放他們到這些地方去,與當地夷民配種,順便加速這些地方的漢化。因為據戶部調查所知,關外東北一帶的原始部落中,許多夷民壯丁受建州女真迫害而大量減員,至少現在那一帶的夷民多為婦孺,如今正需要流放一些漢人男子去配種,順便同化為漢民。」

接著,張貴又道︰「順便也繁榮一下大明的文化。據臣所知,文人士大夫越是被流放,所創作的詩詞文章就越是能優秀,蘇軾要不是一直在流放的路上,也寫不出那麼多名篇。」

「陛下,我大明要想真正中興,在文化上也還是要爭奇斗艷的,畢竟有些佳作對加強內部民族意識也是很有幫助的,甚至比朝廷用苦口婆心的官樣文章講有用的得多。」

天啟頗為贊同︰「這是個道理。那就傳旨,將這些再擾朝政者,皆貶去遼東與咸州一帶!不得帶家卷,著當地有司對其配屬夷女為官妻。」

「遵旨!」

……

「什麼,要流放我等去關外?!還要娶夷女為妻,教化夷民?」

張溥听到旨意內容後,如被人狠狠錘了一拳,退了幾步。

「不是娶,是有官衙配種!」

來宣旨的內宦強調了一句,就道︰「你們這些書生,抬不了挑不了,除了拿身上那玩意兒戳幾個夷女,教化幾個夷漢混血人變成漢民外,還能做什麼?難不成還想不要那玩意兒,進宮搶我們的活兒?」

張溥抖著唇齒道︰「真要這麼說,學太史公受宮刑之辱,也比被強配于夷女為夫強!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朝廷這樣對待我們,是有辱斯文!」

「少廢話!看看你們各自的身子骨兒,干的了宮里的重活嗎?」

這內宦說後就離開了這里。

張溥是真沒想到朝廷會這樣處置他們,竟要他們去和夷女組建家庭,教化新生兒為漢民,而不是殺了他們。

事實上,張貴建言天啟這樣做,而天啟也沒有拒絕,也是跟大明帝國如今的現狀有關。

雖說大明在南洋是采取屠光土著再遷移漢民過去的對外擴張方式,但在東北不一樣,這里的索倫部包括一些生女真,常被建奴掠奪走壯丁以充實自己的實力,如今大明也需要這些少數部族來充實自己在關外的實力,而不再像以前一樣實行羈縻政策。

只是大明如今開發關外比較晚,所能利用的少數部族的部民多以婦女為主,也就只能多遷移漢人男子過去,與之雜交。

正常情況下,漢人男子是不願意遷移到那苦寒之地去的,也就只能采取流放的方式。

所以,大明朝廷如今對待這些反對新政的士子官紳也就開始變成以流放為主,也算是根據現實情況,將他們廢物再利用。

當然,這也正好契合大明眼下主張漢人內部不隨意殺戮的主張。

天啟十年的冬季自然是非常寒冷的,關外尤其寒冷,卷縮在囚車里的張溥也因此不得不把自己抱得緊了一些,回想起這些日子來的遭遇,再一看這千里冰封的北國風光,不知為何,他突然文思若泉涌,很想賦詩一首。

要知道他一向是重視道德文章的,而鄙夷詩詞這種過于注重闡述個人情思的文學形式。

但現在他的確很需要用這種方式來慰藉自己的心靈。

先不說別人覺得如何,張溥自己都覺得自己現在所想的詩詞頗有些水準。

而在這後不久,張溥就到了一處兵站。

這處兵站名喚開州驛站,眼下因茂山鐵礦的開采,這里已駐有五百近衛軍甲兵,和民夫一千余人。

只是民夫里有一大半都是從四周招募來的夷民,不少還是當地的生女真。

原因還是之前所提,願意來這里的定居的漢人很少,哪怕朝廷給的安家費不少。

而張溥的流放地就是這里。

他被安排成了這里的一名看護草料的兵卒。

不過,就在張溥剛被安頓在這里看護草料時,開州驛站的驛丞劉尚輝就領了一群女真和索倫女過來。

這些女子皆面寬腰粗,如這一帶常出沒的熊一樣,但在見到張溥這個白面書生後也還是害羞的丟下了頭。

劉尚輝這時對張溥道︰「按照自己的身體挑吧!至少要挑三個!這些全都是十六七歲的黃花大閨女。可以給你暖被窩,還能給你下崽,乃至打獵什麼的。按照制策司制定的生育獎掖條例,生一個漢化培養到十歲,就能獲銀十兩,兩個獲銀二十兩,三個可去關外大城定居;四個可恢復功名;五個可申請回關內。」

張溥則在看見這些塊頭比自己大幾倍的夷女後,瑟瑟發抖地搖起頭來︰「不要!我全都不要!」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