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二百九十一章 儒學東漸,劉宗周講學于幕府

劉宗周听後癱倒在了地上,毫無面色。

這是他第一次感到恐懼。

對異國他鄉的恐懼。

何況,這異國還是早已讓許多江南人聞之喪膽的倭人之國。

沒錯,在劉宗周意識里,那地方的人肯定不會像大明的人那麼溫良,只怕會羞辱他這個斯文之人。

「劉宗周可能對倭國的真實情況不清楚,再加上倭寇之患讓國人對倭人的印象都是與畜生無異的野蠻人。所以,他可能會有所畏懼。但你不一樣,你是受過西廠正經訓練,熟悉倭語,當應該明白,這些倭人與畜生無異是事實。但如果你能欺負他,讓他服氣,他就能變成溫順的狗,你現在去倭國就是要劉宗周幫著你把他們馴化成我大明的狗!」

張貴這里也對即將去倭國的許都,囑咐起讓其去倭國的相關要求來。

許都听後點了點首︰「卑職明白!」

張貴則繼續囑咐說︰「大明現在最需要的就是損外夷之利,養我大明之民眾。因為大明的人口如今實在是太多了!多到即便朝廷以前壓制了生產力,還是有很多人沒有活計。這怎麼辦?如果不用屠戮民眾的殘忍方式讓人口減少,只能苦外夷,而讓外夷的人口減少!奪外夷之資源來養我大明的民眾!」

「但奪外夷之資源,讓外夷人口減少,有多種方式。最直接的就是,屠其民,據其地,移本國民眾過去。現在虎賁軍李自成他們就在南洋這樣干。另外一種方式,沒那麼直接,就是利用他們自己的貴族,讓他們的貴族自己去減少自己國內的人口。」

「而對于第一種方式,是南洋那些巨島與孟加拉一帶及其以東的平原,可大規模發展農業的地區所宜采取的方式;但在倭國這種本國沒多少耕地的國度,第二種方式更為適合,讓他們的貴族自己去滅他們的族群!」

「卑職明白,國舅爺的意思,就是讓卑職和劉宗周幫助倭國貴族把倭人馴化成听話的百姓。讓倭人用最辛苦的方式去活著。他們不能織造,不能冶煉,不能匠作,或者做些最低廉的活計。其絹羅布帛皆由本朝賣予,其軍械百貨亦由本朝賣予,使其拿省吃儉用之糧食來換,拿開采之礦石來換。」

許都回道。

張貴拍了拍他肩膀︰「你果然明白我的意思。凡是願意跟我們一起馴化倭國百姓的貴族,可以稱為買辦。讓他們幫助我們的商品去佔據他們的市場,可以分給他們一些利,另外我們也需要保證他們在倭國的絕對權力。你去後就是發展這些願意崇儒而心向我大明的貴族。幫助他們做倭國真正最有權力的人,也幫助他們去消滅倭國那些不听話的人,哪怕讓倭人減少一半,也得讓倭國變成這樣的倭國!」

「是!」

許都點頭回道。

許都在領了張貴的指示後,就以大明太常寺丞、儒學正使的身份,與劉宗周一起遠渡重洋,去了倭國。

西廠早在倭國江戶設有自己的租界區,且早就在租界區設有儒學院,宣教程朱理學。

天下的貴族都是一樣的秉性,都希望自己治下的百姓溫馴听話。

所以,程朱理學在江戶租界區發展的還不錯。

許多幕府高官,包括幕府將軍都對程朱理學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

甚至可以說,他們在西廠于租界區設立儒學院之前,早就對程朱理學有所熟悉,且已經開始很感興趣。

理學嘛。

在馴化百姓這方面所表現出的獨特優勢,注定他不可能不會受到封建地主們的歡迎。

事實上,劉宗周的理學學問,也在江戶西廠的租界區通過儒學院有所傳播,幕府很多貴族乃至附近的大名都已經是劉宗周的忠實粉絲。

他們希望他們的子民都能像劉宗周所教的那樣加強自身道德修養,哪怕處于即將餓死的處境,也不要反抗,要恪守自己的節操。

而他們有多麼希望自己的子民這樣,就有多麼崇拜劉宗周。

所以,事實上,當倭國的上層貴族在得知劉宗周即將被派來倭國傳播儒學後,倭國的上層貴族激動不已!並沒有排斥大明這種行為,即便對大明朝廷不滿,那也是出于對劉宗周個人的同情,認為大明朝廷不識貨,把這樣的大才貶去海外,而對于劉宗周的到來,他們則是非常歡迎的。

在劉宗周到來這一天,江戶萬人空巷,幕府將軍德川家光親自率尹達政宗等大名出迎。

在倭國,這種場面,也只有德川家光去見天皇時才會出現。

劉宗周也在得知這一切的時候,感到驚愕不已,尤其是在登岸看見這些倭國貴族向迎接神明一樣迎接他的一幕時,他不由得問著許都道︰「何以這里的倭人如此知禮好學?」

「這你得感謝我們西廠,將你劉副使的學問早傳揚到了這里,才讓這里的王公貴族這麼歡迎你。」

許都因而回道。

劉宗周听後笑了起來︰「國舅爺怎麼會做這樣的好事?」

許都直言不諱道︰「因為你的學問會誤國。而如果誤的是倭國,自然就是好事了。」

劉宗周︰「……」

「蕺山先生,久仰大名!如今您能來江戶傳教,實乃我大和文壇盛事。晚生雖忝為大將軍一職,但內心其實更願意做你門下弟子。如今明國皇帝既派您來傳教,不知可否先至幕府一敘,指教晚生一二。」

德川家光在先與許都見禮後,就恭敬地向劉宗周見起禮來。

劉宗周很感動,有一種被貶來倭國其實很香的感覺。

這也正常,對于大明現在的許多官紳而言,其實潤出來真的很香。

尤其是潤在朝鮮和倭國,可以有上國之民的待遇。

只是很多大明士大夫還不知道而已。

「蕺山先生,實不相瞞,我大和眼下頑寇四起,甚至不少大名武士也跟著裹挾饑民作亂,不知您對此怎麼看?」

德川家光接著就真的向劉宗周請教起學問來。

劉宗周微微一笑後,倒也傾囊相授,回道︰「得讓他們知道,餓死事小,失節事大!」

「餓死事小,失節事大?」

「沒錯,此乃我大明國祚綿延二百余年而不衰之根由也!」

德川家光听後頓時如醍醐灌頂之感,忙躬身道︰「到底是大儒!蕺山先生所言,可謂至理也!明顯,我大和之士民,多還教化不足也!」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