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百一十二章 天街踏盡官紳骨,這才是真正的民意!

天啟現在正是豪氣干雲、意氣風發之時。

他親自斬殺兩官紳子弟不夠,還要自己的禁衛,在未于平定叛軍時飲夠的血,從這些跪迎叛軍、打殺百姓的官紳,與他們的豪奴身上飲夠鮮血。

但他沒想到,就在這時,居然會有人打斷自己。

天啟回頭一看。

這人正是自己頗為敬重的先生孫承宗。

孫承宗拱手道︰「陛下,聖人有言,仁得天下,不仁則失。他們雖多為豪紳與豪紳子弟,但也是陛下子民,陛下為天下人的君父,民求陛下開恩,陛下自當能寬恕則寬恕,方能示之以仁,而不是以殺止殺,傷天下民意。」

天啟澹澹一笑︰「先生說的是,朕有必要先問問民意,畢竟朕是天下共主,不能不顧民意而殺人,如此,即便流血千里,也的確不能止殺戮。」

孫承宗欣慰地道︰「陛下聖明!」

但接著,天啟卻問著剛被劉誠踩在地上,而此時剛剛起身的孩童︰「你說,這些跪在地上的老爺和他們的家奴該不該殺?告訴朕的先生!讓他知道。無論你們怎麼說,朕都恕你們無罪!」

「回皇上,他們該殺!」

這個小孩鼓起腮幫子說後,就又哭了起來︰「我爹就是被他們這樣的人打死的!」

天啟又問向對面一貨郎︰「你說,他們該不該殺。」

那貨郎毫不猶豫地道︰「該殺!」

接著,在天啟移動目光看向一雜貨鋪的普通商販時,那商販不等天啟問他,就回道︰「該殺!」

「該殺!」

「該殺!」

「該殺!」

……

一時,在場的庶民皆異口同聲的吶喊了起來,一個個彷佛把被壓迫了幾代人的怒火都夾雜在了吶喊聲中。

在天啟這麼問後,這些怒火彷佛久壓在冰山下的滾燙岩漿瞬間就噴發了出來,幾欲掩蓋所有的聲音。

天啟不得不用更大的聲音問著孫承宗︰「先生,听見了吧,你說,這是不是民意?」

孫承宗從未見過這麼多庶民會整齊一致的吶喊,看著這麼多雙帶著仇恨的眼楮,甚至連看他這個帝師時也滿是仇恨,他也不禁膽寒,不敢違拗本意道︰「回陛下,是民意。」

「孫高陽!你休要惑君!愚昧未開化如草芥一樣的庶民豈能代表民意?你這樣回答,愧為帝師!」

劉志選這時候忍不住怒吼了一聲。

「你給朕閉嘴!」

天啟指著劉志選叱喝了一聲,道︰「朕的先生,還輪不到你來指責,傳朕旨意,劉志選辱罵朕師,乃是對朕大不敬,凌遲時加一千刀!」

劉志選︰「……」

被劉志選叱責的孫承宗本人其實沒有那麼生氣,他見天啟這麼激動,甚至忍不住勸諫道︰「陛下,還是算了吧。」

「不能算!」

「先生可以不要體面,但朕不能不要君威!」

天啟不容置疑地對孫承宗大聲回道。

「是!」

孫承宗無奈,只得如此應道。

而這時,天啟繼續問孫承宗︰「先生,學生朱由校還沒請教完,您剛才說他們既然是民意,那您說,這些跪迎叛軍的官紳和官紳子弟以及他們的豪奴們,該殺不該殺?」

孫承宗不得不承認他應該是大明朝最難為情的帝師,他這個帝師所教的皇帝學生,應該是最難教的一個。

因為這個學生竟在給他的老師下套。

孫承宗只得如實回道︰「聖明之君自當順應民意,如今民意如此,這些人自然該殺,而順民意。」

「朕听先生的。」

天啟突然露出一抹人畜無害的笑容來。

孫承宗︰「……」

之前的話,怎麼不听?

這又願意听了,哪有學生對老師的話選擇性听的!

天啟說後就大聲喝令道︰「殺!」

「是!」

禁衛營的官校們即刻執行起來,他們皆是經過嚴格甄選的子弟,對這些官紳豪奴沒有半點憐憫心,甚至還有仇恨,所以,一時這些官校也就毫不猶豫地砍殺起這些跪迎叛軍的官紳與官紳子弟以及他們的豪奴起來。

如砍瓜切菜一樣。

定國公之子徐允禎,歷史上于崇禎十七年投降滿清的他,此時也被禁衛營的官校當場殺死。

而他的豪奴們也盡皆被殺。

其他官紳與官紳子弟以及他們的豪奴也一樣。

噠噠!

天啟拉著轡,開始策馬走了過去,任由坐下馬蹄踏在這些戴儒巾著錦袍的官紳尸骨上,而漸漸進入了大明門。

禁衛營的官校們也跟了來,馬蹄、人腳,絡繹不絕地踏在這些人的尸骨上。

官紳們擺來迎接叛軍的香桉已被推倒在血泊中。

供奉王之臣、陳洪範的牌位也只剩下紅色。

劉志選、李春業、徐希皋等被押解起來的大臣也都被押著走了過來,而心痛如刀割般看著這一幕,對于他們而言,這簡直是末世!

坐著囚車的王之臣則苦笑了一下,他突然覺得自己似乎也沒有白造反。

至少鬧的動靜也不小。

畢竟,將與他一起陪葬的公卿勛貴似乎不少,甚至,現在已經先去黃泉一步的進士以下的官紳子弟都已經不值得他多看一眼了。

站在血粥中的百姓們最是興奮。

「殺得好!」

「殺得好!」

「殺得好!」

上萬的人在這樣吶喊著。

他們用最簡單的話表達著喜悅,有的開始抹淚,有的則把笑容綻放到最大。

這對于天啟而言,是他從未體驗到的一種支持度。

在天啟踏著滿街官紳骨回宮時,張貴在干什麼呢。

張貴正在抗敵!

因為職掌五城兵馬司兵馬調動的巡城御史潘如禎正在攻打皇城。

已經投靠叛軍的潘汝禎在勸降他這個國舅爺未成功後就不得不下令讓自己控制的五城兵馬司攻打皇城。

潘汝禎之所以這麼做,則是因為他想到自己一個御史如果也去跪迎叛軍,估計也沒多少風頭給自己,自己還不如先趁著自己手里有點兵,來偷襲皇城,生擒皇太子等人,立個大功再說。

所以,潘汝禎才率兵悍然來攻打皇城。

但潘若禎沒想到這個國舅張貴真的在嚴加防守皇城,讓他的偷襲變成了強攻。

而這些平素欺負老百姓還行的五城兵馬司兵馬攻城能力也的確不行,到現在也還沒爬上城牆。

倒讓張貴有機會站在城樓上對著這些攻城的人練箭。

知道天啟已經進城的張貴刻意顯示著很大的決心︰「即便叛軍至,也休想本督投降,本督寧死不降!」

「張貴!你就不怕被千刀萬剮嗎?!」

潘如禎見自己控制的這些兵丁攻城一點也不成功,不得不也繼續威脅起來。

「千刀萬剮又如何!」

張貴大聲回答後,就道︰「天子快來了,我大明忠勇的將士們,隨本督大喊,寧死不降!讓天子听見!」

「寧死不降!」

「寧死不降!」

「寧死不降!」

……

這時,天啟已經听見了這聲音,一時不得不感嘆︰「張卿真是忠臣啊!」

說著,天啟就看向徐希皋等人︰「你們還不如一出身寒微的外戚!你們這些世受國恩的人,羞也不羞!」

說著,天啟就策馬道︰「張卿!朕來了!」

「朕?」

潘汝禎听到這聲音後一時不由得回過了頭。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