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百零七章 立皇太子,封伯爵,處死太妃!

「清君側?」

天啟听後不由得一驚。

張貴則想了想道︰「陛下,他們這是狗急跳牆了,擔心朝廷借此事查火藥走私桉而查到他們身上。」

天啟驚訝之余,也明白了過來,點首冷笑道︰「也不知道是誰清洗誰!他們要敢清君側,朕就敢親征!」

「陛下真欲親征?」

張貴問道。

天啟點頭︰「如今我大明從里到外都爛透了,不只是文官,連開國勛貴都開始通敵賣國,更別提在遼東養虜自重的邊將,你覺得朕再不親征重立帝威,還能有別的什麼辦法立威?難道就靠幾個還有忠心的大臣,靠你這個外戚,就能行?」

張貴道︰「但兵者,乃凶器也!陛下可得想好。」

「朕已經想好了。」

「傳旨禮部!立皇長子為太子,擇日舉行大典!以皇太子立,並推國舅張貴護皇長子功,晉太康伯張國紀為太康侯,中軍都督府左都督張貴封睢州伯。」

天啟突然下旨道。

隨即,天啟就對張貴說道︰「現在夏允彝在睢州推行新政試點,而朕現在封你睢州伯,便是要你將來,一旦睢州新政試點推行的不錯,就要輔左皇太子繼續推行變法。」

「陛下,臣可是外戚。」

張貴神色凝重道。

天啟苦澀一笑︰「朕若未能若武廟一樣平定叛賊的話,那皇太子就需要你這外戚去制衡文臣勛貴,誰讓朕已經得罪了他們!他們不會想要朕的兒子即位,除非,有你逼著他們讓朕的兒子即位。」

說著,天啟就問道︰「你可明白了?」

張貴道︰「臣明白了!臣謝陛下隆恩,但臣希望陛下活著回來!大明到現在這個地步,更需要的是一位英明決斷的天子,而不是幼主。」

「朕盡量。」

天啟回道。

禮部收到旨意便真的開始準備起皇長子受封為皇太子的大典。

這對于許多真正關心大明社稷安危的大臣們而言,倒是一個好消息。

他們一向把皇儲視為國本,認為皇儲定,則國本安,則天下安。

要知道萬歷後期,為了一個皇長子封太子的事,可是鬧得沸沸揚揚,朝堂上因此爭執數十年。

只是,因為現在的皇太子舅父乃是視士大夫為國賊的張貴。

所以,也還是有不少大臣對此事並不樂意談及。

但他們也不能明著反對,畢竟立嫡立長,不容置喙。

皇長子現在虛齡六歲,倒也能夠參與受封大殿。

在天啟下旨讓禮部著手準備封皇長子為太子的大典後,就按照張貴的提議,拜祭了太廟,且向他朱家的列祖列宗奏明了劉太妃欲斷國本而干朝政的罪。

隨即,天啟就下旨將劉太妃賜自縊。

他沒有因為薊遼總督王之臣和總兵陳洪範以若殺劉太妃將以十萬大軍清君側的威脅而選擇妥協。

因為天啟很清楚,大明已經到了快要亡國的時候,妥協苟且已沒有任何意義,無非是他和兒子或者他孫子之間有一個是亡國之君而已。

劉太妃則在投繯之前,看了天啟一眼,道︰「陛下,這次若不是他張國舅早有謀劃,你不會贏的。」

天啟笑了笑︰「朕輸了又如何?你以為朕沒想過這些後果?朕之所以還這樣做,就是因為朕寧讓他們罵,讓他們去詆毀,也不會在朕還是皇帝的時候,讓他們日子好過!朕不是皇祖父,朕不會躲在深宮里,被一兩個言官罵了都只能生悶氣,朕更不是父皇,被罵了還得唾面自干,朕是寧死也不讓朕難受的人日子好過,朕就是這樣的漢子!」

劉太妃無奈苦笑︰「果然有的人一兩句話威脅就怕了,有的人拿刀架在脖子上都不怕,老身還能說什麼呢。老身只恨,當年替你選妃,不該把他張皇後選進前五十人中,那樣,我大明朝也就不會有什麼張國舅。你現在肯定已經絕嗣了。」

「老貨,趕緊上路吧。」

朱由校沒好臉色的說了一句。

「老身遵旨!」

彭!

沒多久,凳子落地,劉太妃自縊。

劉太妃自縊後不久,立皇太子的大典便開始舉行。

皇長子正式成為大明的皇太子。

而在這段時間,兵部和五軍都督府已經在著手準備天啟親征的事宜。

在天啟親征前一日,張貴被傳到了西苑陛見。

天啟問著張貴說道︰「你是京營提督,你打算怎麼守京師,在朕離開後?」

「臣請陛下讓臣只守宮城和內外城的一道城門!」

張貴回道。

天啟听後問著張貴︰「為何?」

「臣想釣魚!」

張貴回道。

「什麼意思?」

天啟問道。

張貴道︰「臣相信陛下必勝!但有的人不會相信,或者說不願意相信。」

說著,張貴便將自己的想法一五一十的告知給了天啟。

天啟听後微微一笑,隨即道︰「這樣也好,利于你把信得過的兵馬集中起來,一旦真有什麼意外,也能更容易地帶皇太子逃出京師。」

次日,天啟便帶著他的武備學堂入伍生總隊和以第一期武備學堂入伍生為骨干新編的近衛禁衛營、第二營,合計兩萬余馬步軍便出了京師,往薊州而來。

為更好的管理新編的屬于天子自己的兵馬,張貴便將這些以武備學堂軍官生為骨干組成的軍隊皆稱為近衛軍,且皆以第一營、第二營這樣的序列稱之,只是老兵比例最高、忠誠度最高的一營兵馬沒有被稱作第一營,為示光榮,而特稱為禁衛營。

而張貴則在天啟離開京師的這一天早上,收到了讓他節制宮城防務和內外各一道城門的旨意,其余內外城門則交給了別的勛貴和兵部文官在把守以及京營其他兵馬。

除滿桂的神樞營現已得到旨意,繼續防衛內廷,而只受張貴節制外,可直接控制的還有西山營孫應元部,孫應元部在這之前已經提前代替周遇吉的前鋒營接防京師內外城。

這次,孫應元也收到旨意,只受張貴節制,且負責內外各一道城門的旨意。

孫應元也不知道天啟這樣安排是何用意,而只以為是因為如今京營擴編後,而好讓城門每一處都可以集中更多的兵力防守。

在天啟率自己的近衛軍和武備學堂入伍生總隊往薊州來時,王之臣也得知了天啟將要御駕親征他的事。

王之臣知道此事後,就將陳洪範叫了過來︰「你老實告訴本堂,我們到底有多少兵馬。」

陳洪範回道︰「八萬總是有的。」

「那就好,八萬對兩萬,優勢在我!」

王之臣點點頭,又道︰「那暴君已親自率兵來討伐我們,不肯服軟,本堂決定即刻率兵清君側。」

「是!」

數日後,薊遼總督王之臣便與薊州總兵陳洪範率領著麾下兵馬也傾巢而出。

啪!

只是剛一出城,王之臣就給了陳洪範一巴掌,指著眼前稀稀疏疏的兵馬,問著陳洪範︰

「這有八萬兵馬?!」

「欺本堂不識數嗎?!」

「你實話告訴本堂,你到底吃了多少空餉?!」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