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八十一章 西廠奉旨征稅,帶精兵下江南催繳!

趙南星沒有封還聖旨,左光斗和高攀龍自然是滿腔邪火,且在這之後質問趙南星︰「大冢宰不是說寧死不屈嗎?!」

趙南星嘆了一口氣︰「吾不想因鄙人忤旨而連累諸公也!只有鄙人自污,才能避免諸公因為鄙人忤旨之事爭辯而下詔獄!另外,現在不忍辱負重,將來如何匡正利弊?不可意氣用事啊!」

事實上,趙南星作為東林黨人,是很了解自己東林黨的。

他不相信東林同僚真會不顧一切地為自己求情,如果自己真封還考成法的聖旨的話。

所以,為了不讓天子為推行變法而借宋師襄來扳倒自己,他也就干脆改變主意,主動接受了旨意,以此向皇帝表明,自己是支持變法的。

當然,趙南星現在也明白,自己士大夫這邊如今連漕糧斷運都無法逼迫天子服軟,那再與天子明著對抗無疑會是很不明智的行為。

因此,他選擇了妥協。

左光斗呵呵冷笑,他自然不相信趙南星的話。

他更希望趙南星直接對抗皇權,進而也激化北方士族與朝廷的矛盾,他和高攀龍等人好借此機會策動更多南北官員一起反對變法。

但他沒想到趙南星會選擇認慫。

左光斗因此譏諷道︰「大冢宰真是有李茶陵之風!」

說著,左光斗就對高攀龍道︰「我們走!」

高攀龍見趙南星沒按之前說好的方式來,也與左光斗一樣失望,哼了一聲,就隨左光斗而去。

「遺直!存之!你們听老夫解釋!」

趙南星見此忙喚了兩人一聲。

……

「趙南星沒有封還推行考成法的旨意?」

制策司。

張貴在知道趙南星沒有封還聖旨後,也很感意外。

魏忠賢點頭道︰「估計是怕國舅爺又抽他。」

張貴澹澹一笑,說︰「能識時務就好,但我認為,宋師襄還是在詔獄繼續待著比較好。」

「國舅爺是說趙南星封還聖旨是跟宋師襄有關?」

袁可立這時問道。

「不排除這種可能。」

張貴回了一句後,就道︰「算了,且不管他,考成法推行後,就有理由對拒不執行清丈田畝事的官員罷黜革職,乃至流放抄家!接下來,就該是清丈田畝和追繳逋賦的事。」

說著,張貴就看向袁可立、陳子壯、盧象升二人︰「不知你們三位商量好先在哪里開始清丈沒有?」

其中,陳子壯和盧象升二人是天啟下旨新補的制策司大臣。

而兩人現在還都算于少壯派官員,被提拔進制策司自然為將來新政推行培養後進,而避免將來出現變法主干大臣斷代的情況。

在張貴問了後,袁可立就先回道︰「我們覺得還是先在南直隸和浙江兩地開始清丈最妥,這兩地佔大明稅賦最多,只要這兩地清丈成功,接下來其他地方的清丈也就不成問題。」

「先難後易,甚好!」

因制策司就在勤政殿左側書房,故而天啟也常在這里參與听政,且在听袁可立說後,也說了一句。

張貴見天啟開口,便拱手道︰「陛下,臣亦認為先在南直隸和浙江兩地清丈最妥,這樣就可以盡快讓大部分逋賦繳歸國庫,而使國庫盡早充裕起來,強兵惠民之政也能盡快得到施行。」

「不如就設一浙直總督南下負責清丈事,專司清丈田畝事?」

「另外,為了盡快追繳逋賦到國庫,不如收稅的事包給臣的西廠來收,而不交給以總督、巡撫為代表的文官們來收,這樣做為的是避免底下官僚胥吏陽奉陰違,借著追繳逋賦的名義去橫征暴斂于百姓!而且,這樣也能讓西廠和文官們互相監督,督撫藩臬等官若清丈不明,則西廠在征稅時就可以通過貧戶稅負遠高于富戶的現象揭發出來,而西廠若于正稅外以損耗之名加征甚多,督撫巡按等亦可揭發。」

「諸卿以為如何?」

天啟听後就向袁可立、陳子壯、盧象升三人征詢起意見來。

袁可立等本就不是不知變通的迂腐清流,要不然也不會因為支持變法而入制策司,听張貴這麼說,袁可立也就先說道︰

「回陛下,臣認為這樣很好,按祖制,本當由各地糧長交稅進京,而繞開官府征稅。如今西廠代表陛下去各糧長征稅,也是撇開官府,附和祖制之意,不算是干涉官府之政。」

「沒錯,饒是國舅爺為西廠提督,因只是代陛下收稅,也算不上是外戚干涉地方民政。」

陳子壯也跟著回道。

盧象升則道︰「國朝最難之變法就在于太祖不欲令官府直接參與征稅,而恐貪官污吏斂財于民,而也因此造成多有百姓因承擔運輸稅糧而破產者,如今國舅爺提出讓西廠代陛下去收稅,倒也算是很好的解決了這一問題,既未違拗祖制上不欲令官府直接參與征稅的本意,也避免百姓再因運稅糧進京而破產。」

「還能讓地方官少了借運糧之事盤在剝生民的機會!」

天啟回道。

「陛下聖明!」

天啟因此命道︰「皆準!你們制策司盡快推舉出浙直總督人選,並著內閣擬旨任命,另外擬旨著西廠代朕收天下稅賦,對于不繳稅者,可先斬後奏,便宜行事。」

「遵旨!」

張貴等回了一句。

至此,大明的賦稅制度再次發生了一次變動,稅賦由皇帝的西廠直接收繳。

而制策司的權力也在悄然間變大,不但有了制策的大權,竟還有推舉總督級封疆大吏的權力,儼然有中樞之功能。

袁可立則舉薦去年剛參與平定徐鴻儒領導的白蓮教之亂而立下大功的山東巡撫趙彥為浙直總督,負責浙直兩地的清丈田畝事。

趙彥與袁可立私交甚篤,又都是主張變法的大臣,在袁可立看來,讓本就熟稔地方政務的趙彥去浙直去清丈田畝,足以保證清丈田畝的政令被執行下去。

于是,趙彥便被加為兵部尚書兼右副都御史餃總督浙直兩地,奉旨去浙直兩地清丈田畝。

事實上,天啟讓制策司舉薦去浙直負責清丈田畝的總督人選,就是為了通過袁可立啟用其他支持變法的大臣去執行自己的新政。

張貴當初建言設立制策司,讓一部分支持變法的文官進入中樞,也是為了今天能夠讓一些支持變法的士大夫組成一個團隊來執行皇帝想要革新大明的意圖。

不過,張貴現在擔心的是,隨著許多支持變法的大臣開始執掌大權,會不會讓一些只圖名利的小人借機以支持變法的名義混入變法派的官員隊伍中,進而影響變法新政的執行效果。

如現在突然願意遵旨推行考成法的吏部尚書趙南星,會不會也是這種人。

張貴因而對大明內部改革這件事不得不心存警惕,並繼續做著通過西廠直接撇開文官政體另起爐灶的準備。

現在撇開文官政體,由西廠承包稅賦征收只是他這樣做的其中一步。

西廠已因天啟下旨將征稅工作交給西廠,而奉旨設立了稅警總隊。

孫應元擔任稅警總隊總兵官。

而總隊除有一負責會記出納等事務的經歷司外,下設若干千總部,黃得功、孫傳庭、夏允彝等畢業于武備學堂的學員分別擔任各千總部的千總。

整個稅警總隊的兵馬算得上是大明現在最強的軍隊,無論是軍官還是士兵皆是精挑細選的強將 卒,關鍵不少本就是舉人進士出身,對付江南官紳問題自然不大。

天啟五年的正月一過,張貴就帶著新編的稅警總隊與浙直總督趙彥等就一起下了江南。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