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236章 只剩三州

清晨。

許都城外。

兩騎緩緩自南行來。

正是呂布和諸葛亮。

「孔明!」

看著旁邊的諸葛亮,呂布說道︰

「暫時于我身邊做個書記官,待天下一統,吾為你和玲綺主持大婚!」

「大將軍!」

諸葛亮拱手,有氣無力的說道︰

「能娶玲綺,亮三生有幸,然,吾只願躬耕鄉野,並無出仕之念,還請大將軍明鑒!」

「無妨!」

呂布一擺手,笑道︰

「先做書記官,出不出仕,以後再說!」

諸葛亮無語。

做你的書記官,和出仕有什麼區別?

「我軍克日即將南下,屆時,孔明可將家人接至許都,以免被戰火涉及!」

尚不等諸葛亮說話,呂布又澹澹的說道。

聞言,諸葛亮心中豁然一緊。

他可不會以為,見面後,呂布一直對他好言好語,就真的好說話了。

不知道為什麼,呂布非常看重自己,以至于深夜孤騎追來,一副對他勢在必得的樣子。

但這絕不代表,自己可以在他面前一而再,再而三的忤逆不從。

順著生,逆者死!

呂布雖不是濫殺無辜之人,但毫無疑問是這種做派。

諸葛亮相信自己的判斷。

所以,這種時候,呂布特意提到他的家人,是什麼意思?

諸葛亮的心思,說是七竅玲瓏,一點也不過分。

呂布說的非常含蓄,他卻第一時間感受到了。

威脅!

濃濃的威脅!

諸葛亮或許不在乎自身,但家族呢?

一時間,諸葛亮陷入兩難境地,眉頭深深皺起。

其實,他多少有點誤會呂布了。

換一個人,若死活不從,呂布自然不會慣著。

但諸葛亮……

資質,悟性,天賦三維和呂布一模一樣,這麼一個驚才絕艷,同樣千年一出的絕世天才,他絕不會自毀長城。

這個世界的一切,早被呂布看做自己的東西。

包括當世所有人杰!

哪有毀了自己東西的道理?

所以,呂布不會對諸葛亮如何,也不會對其家族如何。

不過,提一提,讓諸葛亮心里發發緊,卻無傷大雅,對不對?

諸葛亮的心思,呂布其實完全清楚。

前世沉迷三國多年,《三國演義》翻來覆去看了不知道多少遍,對諸葛亮是什麼樣的人,他甚至比現在的諸葛亮自己都要清楚。

雖然還沒和劉備攪合在一起,屬于在野閑人,談不上什麼‘忠臣不伺二主’。

但此人鐵了心匡扶漢室,除了漢劉嫡親後人,誰也不會輔左。

四百年大漢,余蔭延綿,盡管大勢已去,可諸如諸葛亮這般,死忠漢室之人,仍然還有。

比如荀或。

商朝滅亡,能出伯夷、叔齊這兩個寧願餓死在首陽山,也不吃周朝糧食的死忠分子。

漢朝自然也能出諸葛亮、荀或這樣的人。

所以,現在的呂布,雖然權勢顯赫,一統天下近在眼前,但諸葛亮這樣的人,仍然不願輔左。

包括荀或,看似在朝為官,但呂布敢肯定,當他罷黜漢獻帝的時候,就是這貨辭官而去之時。

別說他了,就是原本時空的曹操,還沒稱帝呢,僅僅打算稱‘公’,就和荀或分道揚鑣。

人家可是有二十多年的感情!

凡此種種,可以斷定,若呂布將來稱帝,諸葛亮、荀或這樣的人,必然不為他所用。

硬逼沒用!

這些人以忠義自詡,個個不怕死,能把人家怎麼樣?

但呂布一點也不擔心!

原因很簡單。

等未來氣運王朝一出,朝中重臣皆有長生不死、成神稱聖的機會。

那個時候,不管荀或或諸葛亮,都不可能不動心。

他們現在的信念,不過基于凡俗觀念罷了。

一旦凡俗觀念被打破,自然水到渠成。

說破天,漢室正統,了不起是上承‘天意’,而氣運王朝的王者,本身就是‘天意’!

二者有可比性?

待見識了諸天世界,平行時空,對以往大漢那區區的凡俗忠誠之念,更會迅速瓦解。

因此,諸葛亮、荀或等輩現在不歸心于自己,呂布一點也不在意。

這卻不提。

……

建安七年初夏,大將軍呂布平涼州。

至六月盛夏,一封降書來到許都。

漢中張魯,響應年初勸降檄文,向大將軍稱降。

按慣例,呂布勒令張魯親自前來許都。

有遼東公孫康為例子,張魯沒有猶豫,很快來到許都拜見呂布。

依照公孫康、馬騰舊例,呂布封張魯為漢中太守,除了軍隊,一應民政,依舊以其為主。

又命郝萌率數十戰將,三萬原曹兵改編的軍隊進入漢中,接管當地軍隊,打散重整。

和軍中將領近乎二十年的師徒關系,這兩年一現了出來。

數百絕對忠誠于呂布的驍勇戰將,在佔領和穩定新得之地時,起到了莫大作用。

換了其余諸侯,即使打下了新地,能瞬間安排這麼多戰力強悍且忠心耿耿的心月復入駐各地?

也就呂布了。

在接管漢中之際,呂布再次向益州劉章發出一封措辭嚴厲的勸降檄文。

劉章沒頂住。

一方面,劉章本身就沒什麼大志,且生性懦弱,另一方面,麾下臣僚,也沒人敢和呂布抗衡。

當然,曹操、公孫康、馬騰、張魯的前車之鑒,也起了很大表率作用。

天下人皆知,大將軍呂布,除了戰無不勝外,對降者向來優待。

至少,沒有偏見!

以投降諸侯為自己的貼身書記官,這事,古來有幾人做過?

馬騰投降,不僅自身得保無虞,兒子和麾下大將,甚至被呂布調至自己的親衛隊!

凡此種種,莫不說明,大將軍心胸寬廣,宛如大海,可納百川。

這種情況下,劉章獻降,理所當然!

于是,建安七年,夏末,劉章離川,前往許都拜見大將軍呂布。

受封蜀郡太守,執掌一郡民政。

當然,益州二十一郡,劉章降為太守,其余二十個郡,就和他沒關系了。

各地各郡官員,自有賈詡等人商議安排,卻也不提。

至年底,漢中和益州接管完畢。

如此,呂布不費一兵一卒,輕易得到漢中和益州,版圖再增。

大漢十三州,就只剩下荊州、揚州和交州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