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三百八十八章 謂予不信,爾等可拭目以待!(四千字)

听到秦落衡的話,叔孫通起初不以為然。

他儒家治學本就不是為了底層民眾,也不會為了底層庶人。

儒家自來主張的是‘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但在听到秦落衡問話四周民眾時,他先是一愣,隨即眼中露出驚恐之色。

他 的抬起頭,死死的看向秦落衡,雖兩只眼楮看不真切,卻隱隱看到了秦落衡嘴角得逞的奸笑。

秦落衡根本就不在意儒士看法。

也不在意他的回答。

因為他的目的從始至終都不在他們這些將死儒士身上。

他的目標是儒家!

準備的是說是儒家根基!

薛郡為孔子授學之地,在此地儒家的影響很深。

就算他們在此地伏誅,只要儒家大旗未倒,假以時日,儒家未必不能卷入重來,因為土壤尚在,根基尚存,但秦落衡所為,卻是意在刨除土壤,摧毀儒家在底層的根基,讓儒家徹底成為無水之萍,若是讓秦落衡得逞,儒家恐再難恢復元氣。

久而久之

儒家將跟過往消逝的學派一樣逐漸消亡世間。

以至不復存在。

叔孫通臉上露出驚悚萬分的神色,他努力睜大眼,試圖看清秦落衡的面容,但他的眼楮早已損傷,即便他費力的睜大,也始終不能如願看清。

叔孫通顫聲道︰

「秦落衡,你你究竟想做什麼?」

「你不能這樣。」

「你可知你在做什麼?」

「你這是在滅絕文明,滅絕天理,滅絕大道!」

秦落衡大笑起來,他居高臨下的望著叔孫通,以及後面同樣瑟瑟發抖,甚至是怒目而視的眾儒士,冷漠道︰「好個文明,好個天理,好個大道也,你們說這話時,良心真的不會感到不安嗎?你說的這些話,可敢說給那些兼並民田的六國貴族們听?可敢給那些流著血汗為人佣耕的農人們說?」

「文明、天理、大道,又何時成你儒家的了?」

「儒家便是文明?儒家便是天理?儒家便是大道?而你儒家治學真是文明之路?而且所謂的王道仁政何曾當過天理?」

「你儒家真是好大的口氣!」

「好大的身份!」

「你儒家既敢給自身安如此高帽,那我便來揭穿一下,你儒家是何等天理、何等文明、何等大道,不若你儒家還真把自己當回事了。「

「儒家從來都是亂政的天理,復闢的文明,亂世的大道。」

「我秦落衡雖身份低微,卻也要殺殺這復闢文明的威風,滅滅這王道天理的志氣。」

「我卻是不信,天下少了你儒家,便會不能運轉,我也不信,沒有了你儒家所謂的天理文明,這天就會塌下來,這地就會陷下去,我也不信,天下民眾都是瞎子,看不到郡縣制實施的好處,看不到大秦新政推廣後的優勢。」

「天下早已翻新。」

「爾等即還沉迷過往無法自拔。」

「那干脆就不要醒了。」

「儒家也好,這家哪家也罷,誰敢復闢,誰意圖亂世,便是與大秦為敵,與天下萬民為敵,人人得而誅之!」

「我也正告天下欲圖謀復闢者。」

「爾等若欲復闢,盡可鼓噪騷動,大秦必以萬鈞雷霆掃滅丑類,使爾等身名俱裂。謂予不信,儒家便是爾等今後的下場,爾等敬可拭目以待。」

「來人,行刑!!」

秦落衡的聲音猶如一道驚雷,在山谷四周傳蕩不息。

早已心懷死志的叔孫通,此時卻高聲嘶吼道︰「暴秦,暴秦啊,秦毀我儒家,乃毀天下文明,誤國誤民,更誤華夏文明也。」

「暴秦啊!!」

四周其他儒士同樣高聲悲呼。

只是喊得內容卻不約而同,都是叫罵著暴秦、暴政、苛政,卻是全然沒有對秦落衡所言做出任何辯解,但隨著士卒的逐一上前,原本還憤恨叫囂的儒士,瞬間就變了眼色,不少更是直接跪地哀求起來,再無前面的倨傲之色。

態度可謂卑微到了極點。

然四周士卒不為所動,當著外面數以千計民眾的面,直接把這些儒士推下了深深土坑,隨著一旁的泥土的飛揚,儒士的聲音漸漸變得顫巍,而後更是直接變成了撕裂人心的慘叫,再然後便化為了一聲聲沉悶的低嚎,以至最後徹底沒了聲息。

秦落衡站在高台上,親眼目睹著這一切。

他直到這時才明白何為坑殺。

他也是第一次明白,坑殺為什麼如此讓人不能接受,因為人並不是當即死亡,也不算等到被從腳埋到頭後死亡,而是等泥土埋到胸口的時候,人就已經近乎死亡了,那是一副讓人十分驚悚的畫面,前面那些儒生還在高聲叱罵,但下一息他們都死了。

但頭顱還露在外面,只是臉色化為了獠青。

場景極為人!

即便是過了許久,秦落衡回想今日這一幕,也不禁有種毛骨悚然之感。

這一幕同樣震撼著四周民眾。

整個低谷靜若墳墓。

沒有人敢在此時開口,只有沙沙的刨土聲,以及不少人惡心干嘔,甚至是被嚇哭的聲音,整個刑場肅然的可怕。

所有儒士都被活埋,沒有任何可能活著。

在場也無人質疑,所有人已然默認了這個事實。

秦落衡道︰「涉桉被捕儒士已盡數伏誅,但仍有不少儒士竄逃,我知道你們中,或許有人曾跟孔門儒生走到很近,但此事已經過去,朝廷不會再追究,但若日後還敢跟儒家有瓜葛,那就不要怪朝廷怪罪下來。」

「儒家為復闢勢力。」

「儒家之種種所為,皆為挑動天下,讓天下陷入紛爭,此為朝廷所不容,朝廷也不會再容許儒家存世。」

「從今以後,儒家從天下除名,從大秦除名,從百家除名!」

「望諸位廣而告之!!」

說完。

秦落衡便徑直離開了。

四周草木森森,一陣寒風吹過,好似有寒鴉啼叫,讓四周倍顯陰森。

四周民眾在寒風吹拂下,才如夢初醒,從眼前的恐怖場景中清醒過來,望著前面掩上的新泥,整個人不寒而栗。

「儒家完了!」

「唉,自作孽,不可活。」

「也活該這些儒生倒霉,六國都擋不住大秦,這些儒生去惹大秦干嘛?這不是送死嗎?「

「而且這官員說的不錯,大秦再這麼不好,終究是讓天下太平了,不用再打仗了,這些儒生在地方到處生事,意圖挑起戰禍,他們不死,誰死?」

「死的活該!」

「人家皇帝都不要自家子孫做諸侯,你哥儒家痾屎鳥動彈鼓甚閑勁?還不是想給自家弄一塊封地滋潤滋潤,但那些田地還不是從我們手里搶的?」

「呸!」

「這些人真是死的便宜了!」

「」

四周議論聲頻頻。

不過對絕大多數普通民眾而言,他們對儒家並無多少好感,而秦落衡說的那番話,雖有些不明其意,但听到儒家是挑動戰禍的,心中對儒生不免多出幾分厭惡和反感。

他們雖不如儒士識字,卻深知太平的彌足珍貴。

因為他們是從戰亂中走過來的。

他們深知戰爭對他們的影響,也深知戰禍對他們的傷害

薛郡坑殺之事,很快便傳遍天下。

當听到秦廷對儒士實行了坑殺時,不管是六國貴族,還是方士,亦或者還在四處逃避的儒生全都沉默了,甚至心中大見驚慌。

他們都察覺到秦廷態度的轉變。

以往秦廷就算對儒家再有不滿,也不會做出這樣慘絕人寰之事,而今秦廷不僅做了,更是直接將其公之于眾,這無疑表露了秦廷對天下復闢勢力的態度。

絕不容情。

而且會從重從嚴處決!

但此事的影響卻遠不止于此。

膠東郡。

當孔鮒子襄听聞薛郡之事後,兩個人陷入到了久久的沉默,等到孔鮒清醒過來,更是直接破口大罵。

「秦落衡,我跟你勢不兩立。」

「區區黃口小兒,做事竟這麼毒辣,竟想毀我儒家道統,此仇不報,我孔鮒誓不為人。「

但高聲叱罵之後,孔鮒直接癱倒在地,掩面道︰「完了,我儒家完了,秦落衡這廝為何非要置我儒家于死地?他這番做法,已是將我們徹底置于不仁不義,我儒家孔門立世上百年,最後竟毀于我手,我今後有何臉面去面對孔門列位先輩?」

「我孔鮒是孔門的罪人。「

「是儒家罪人啊!」

子襄臉色同樣很陰翳。

他也是沒有想到,朝廷會直接對儒士行坑殺,而且更沒想到,秦落衡會在薛郡說出那樣一番殺人誅心的話,他通過問叔孫通,直接把他們兄弟二人的名聲徹底敗壞,讓他們以後再也不敢面對其他儒生,而且更是以一己之力,摧毀了儒家在地方的根基。

這對儒家的傷害太大了!

更為甚者。

現在所有人都認為儒家意欲為禍天下。

他們儒家反成了動亂之源,為天下民眾所不恥,而今儒家已徹底失去了民意,也失去了以往高舉的正義大旗,從今以後,儒生之名,恐會人人喊打。

長此以往。

天下還會有儒生嗎?

秦落衡此舉可謂殺人誅心!

听到一旁大兄的哀慟,子襄卻是不知該如何安慰。

儒家有現今的局面,其實跟他有月兌不開的干系,但從始至終他並不覺得自己做錯了,只是不知為何,事情的走向往往偏離了他早先的預想,以至讓儒家徹底深陷下去,而後便到了如今無法自拔的地步。

子襄在腦海里回想了一遍,依舊沒有找到答桉。

良久。

等孔鮒情緒穩定下來。

子襄才道︰

「兄長,儒家還沒到不存天地的局面。」

「現在我儒家已徹底不為秦所容,今後的處境只會越發艱難,唯今之計,我們只有反秦一條路了,只要大秦亡了,我儒家自可東山再起,若是大秦依舊存在,我儒家消亡便已注定。」

「只是如今天下局勢變化很快。」

「匈奴若是還能牽制秦廷,我儒家尚有喘息之機,然隨著匈奴大敗,我儒家現在便不能再繼續左右搖擺,只能徹底倒向六國貴族,成為六國貴族的附庸,一旦選擇了這條路,我儒家恐再難有獨立的出頭之機了。」

「兄長」

孔鮒看向子襄,眼中閃過一抹埋怨。

儒家之所以落到如今慘狀,跟子襄的建議有分不開的關系,只是子襄畢竟為自己胞弟,他實不好再此時斥責,只是對子襄的建議,他心中已十分抗拒。

他木然道︰

「我現在不想談這些。」

「儒家是先祖所創,歷八代傳至我手,我不會坐視儒家消亡,只要有一線生機,我孔鮒便要去給儒家爭取,先祖之學不能荒廢,先祖之業更不能滅亡,而今秦不容儒,那我便反秦,六國貴族也好,其他勢力也罷,只要能保留儒家薪火,我孔鮒都會去爭取。」

「子襄。」

「論聰明才智,你遠在我之上。」

「我自知才學短淺,實在不願再這麼苟且,我欲學先祖,周游天下,遍訪各地反秦勢力,此行或許前路渺渺,但這已是我唯一能做的。」

「若我中道身亡,儒家便交給你了。」

「定要傳承下儒家薪火!」

子襄臉色微變,正欲開口勸阻,孔鮒拂袖,冷聲道︰「我意已決,你就不要再勸了,以往都是你出謀劃策,而今也該我自己做決定了。」

「就這麼定了。」

「我明日把先祖之學謄抄一遍,便會啟程上路。」

「你繼續待在這里也好,去找六國貴族也罷,我都不會有任何意見,我只要你記住,我們身上流淌著先祖的血脈,若是儒家在我們兄弟手中斷了傳承,我們恐死後都無顏去面對孔門列位先祖。」

孔鮒拍了拍子襄肩膀,而後離開了書房。

子襄站在原地,臉色微微一滯。

他如何察覺不到兄長的變化,只是這一次次的失敗,讓他對自己也開始失去了信心,只有暗暗握緊拳頭,在心中暗暗發誓,一定要把儒家傳承下去,而且還要讓儒家成為真正的文學之首。

甚至是唯一!!

在孔鮒準備周游天下時,秦落衡也開始了自己的返程之旅,不過在臨近咸陽時,他並沒有隨大軍進城,而是獨自一人去到了驪山。

他要去給夫子掃墓!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