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三百零一章 制度永遠比人性靠得住!(第一更)

秦落衡道︰

「難道關在咸陽就能避免?」

「歷史上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基本都是宗室子弟掌握了地方的軍政大權,從而有了叫板朝堂的能力,繼而有了取而代之的想法,這種情況並非不能杜絕。」

「只不過需在制度上做文章!」

「縱觀華夏歷史,其實對宗室子弟的限制都十分有限,除了商君提出的非有軍功論,不得為屬籍外,歷史上基本歷朝歷代對宗室子弟都沒有太多明文限制,而商君有關的律條,在大秦也是半廢了。」

「歷朝歷代,開國時,朝廷其實都需要宗室力量支撐,但如果行分封,周朝後面發生的事,無疑會再度發生,而且三代之後,宗室間的親情寡澹,地方跟朝廷離心離德的情況更會頻繁發生。」

「是以。」

「始皇做出了另一個選擇。」

「既然分封出去不行,那便將這些人限制在咸陽,以大秦的雄厚國力,供養宗室還是綽綽有余的。」

「但這其實治標不治本!」

「朝廷本就極度缺人,而今又把大量宗室子弟限制在咸陽,無疑加劇了地方缺人的情況,正所謂天高皇帝遠,民少相公多,地方離咸陽太遠,朝廷的威懾力輻射不到。」

「而這也是歷朝歷代分封的原因。」

「宗室子弟再不濟,也終究是出自宗室,早期跟朝廷休戚與共,一損俱損,因而宗室子弟是有益穩定地方的。」

「但始皇顯然考慮的更長遠。」

「始皇是知道周朝是如何覆滅的,也知道分封的不靠譜,所以才力推郡縣制,就是想避免這種情況。」

「只是有些不切實際。」

「天下廣袤,大秦本就官吏不足,此舉無異在為自身增加負擔,其中利弊朝臣又豈會不知?只是不敢言語罷了。」

「畢竟關系帝王家事。」

「在我看來,始皇並非一定要改變,只需做一定的變通即可,商君的方法,其實最好不過,立功才能獲得宗室籍,沒有功勞,自動從宗室除名,這也有益于為大秦減負。」

「我知道長吏的擔心。」

「長吏是親歷過成蟜之亂的,所以擔心會重蹈覆轍,但之所以會重蹈覆轍,其實是有一定原因的,只是以往沒有人想過,也不敢往這方面想,因為帝宮深不可測,外人不能插手!」

「大秦自有法度!」

「但涉及宗室子弟的法度卻是荒廢了。」

「甚至于就沒有了。」

「而這顯然是不對的,宗室子弟中不乏能才,以往大秦宗室,為大秦的建立,可謂是立下過赫赫功勞,嬴華、嬴疾等出可為將,入可為相,眼下大秦宗室子弟眾多,難道就不能再出王左之才?」

秦落衡搖了搖頭道︰

「非也!」

「防範之心不可少。」

「也不能少。」

「帝王權柄,絕不能旁落!」

「但堵不如疏。」

「始皇是第一個提出將宗室子弟限制在咸陽的,短時看,的確沒有任何問題,但長久來看,這種方式定然會出問題,因為宗室子弟的生活太過于富裕了。」

「眼下始皇諸公子,只有寥寥幾人能覬覦儲君之位,大部分人都只能選擇耽于逸樂,以後呢?眼下是始皇的威望足夠高,讓他們不敢相爭,但後面呢?」

「皇帝子嗣終其一生,目標只有爭儲一個。」

「以後內耗會更加嚴重。」

「甚至于,會讓善權者上位,但只會玩弄權術,對治理天下一無所知,這樣的人又豈能治得好大秦?」

「而且。」

「宗室子弟隨著時間推移,數量會越來越多。」

「眼下大秦的確供養的起,但以後呢?大秦百年、千年後呢?那時宗室子弟的數量,已是一個驚人數量,他們早就習慣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突然削減開支,又豈會甘願?」

「而這同樣會激化後面的儲君之爭!」

「到時。」

「宗室間的內耗會更加嚴重!」

「大秦是靠著宗室團結,才從弱到強的,如今卻是舍本逐末了,甚至是因小失大,因一次錯誤,便放棄了原本的所有優勢,這豈非很是可惜?」

「大秦變法以來就不養無用之人。」

「何況宗室?」

「這本就是逾了法!」

「宗室公子今後只有爭儲一條路,他們跟後繼者定然會爆發激烈的沖突對抗,因為只能呆在咸陽,諸公子間的內耗會迅速加劇,甚至會勢如水火,一旦有一方得勢,事後,新仇舊怨堆積,很難不對其余公子痛下殺手。」

「一旦開了此先河,今後恐會愈演愈烈!」

「始皇的做法,治標不治本,而這其實也是必然,因為以往天下從沒有限制過宗室,縱觀歷史長河,都找不到任何可借鑒的方式,因而始皇采取了一刀斬的方式。」

「但實際作用甚微。」

「只顧得了當下,卻顧不了長久。」

嬴政臉色很難看。

他還是第一次被人這麼數落。

雖然心中無比氣惱,但嬴政並沒喪失理智,因為秦落衡的話,的確擊中了他,也說的十分有道理,甚至于,若是真的繼續下去,秦落衡說的情況是必然會發生的。

因為!

嬴政陰沉著臉,沉聲道︰「所以你認為當行分封?給宗室子弟封一些虛職,打發到地方,讓他們在地方去作威作福?」

秦落衡笑了笑。

說道︰

「這自然不可能。」

「在我看來,大秦剛沿用舊制。」

「無功不入籍!」

「宗室子弟本就條件優越,但想要獲得宗室籍,就必須要證明自己有這個能力,不然,就只能享一時富貴,大秦不缺宗室,也不缺宗室子弟。」

「大秦缺的是制度!」

「一個管理宗室子弟進出的制度。」

「大秦一直都對外聲稱,一切自有章程法度,宗室子弟也當有相關法度。」

「長吏擔心的問題,都可用制度來約束。」

說完。

秦落衡頓了一下。

嬴政目光微凝,神色也有些嚴肅。

他說道︰「細說。」

秦落衡深吸口氣,恭敬的作了一揖,開口道︰「小子等會所言,或許會有些驚人耳目,還請長吏恕罪。」

嬴政深深的看了秦落衡一眼。

冷哼道︰

「我若是真有意見,就你前面說的那些話,就足以讓你受番牢獄之苦了,我沒有那麼小的氣量,你若是不能說的有理有據,那也休要怪我翻臉不認人了。」

秦落衡尷尬的笑了笑。

說道︰

「長吏說的是。」

「而在小子看來,大秦制度缺失嚴重。」

「不僅是宗室子弟,也包括朝堂,大秦的體制很亂,不成體系,更不成系統,眼下甚至依舊是草台班子,根本就沒有建立一套正規化合理化的體制!」

嬴政蹙眉。

但並沒選擇開口。

只是冷冽的看著秦落衡。

秦落衡顯然也知道自己在說什麼。

他再度深吸一口氣,面色凝重道︰「小子這段時日,也是听聞了朝堂大動,潛心研究了一番,卻是發現了一個道理,大秦並沒有明確的晉升體系,這次朝堂之所以大動,其實並不主觀。」

「甚至是被動而為。」

「朝堂上面的官員,除非是老死、病死,或者實在干不動了,基本不會主動退隱,若是大秦真的穩定了天下,官吏本就衣食無憂,又沒有了生死之危,壽命無疑會增加。」

「這些官員甚至會長期把持朝堂。」

「朝堂需要新生面孔,也需要有人提出新的主張,更需要年富力強的官員,但普天下,官吏的晉升體制,從沒有系統建立過,以往都是有空缺了再提拔,或者被廢免了,再選人任用。」

「這其實是不健康的!」

「大秦的升退制度,當提上日程了。」

「大秦自有章程。」

「有升,自然當有退!」

「不僅是地方官吏,朝廷官員亦然。」

「三公九卿,這些朝堂重臣,也不應該有例外。」

「到一定時限就該退下,或者歲數到了,也該自動退下,只有位置騰出來了,朝堂才能有源源不斷的進發潛力,也才能有效避免官員的庸政懶政。」

「如此。」

「官職有了流通,官吏有了肉眼可見的晉升空間,這同樣有益于提高官吏的積極性,繼而讓大秦始終處于動態平衡之中,避免了朝廷權力被他人謀奪。」

嬴政眉頭一挑。

秦落衡給他提供了一個新思路。

官員進退。

若是真的能做到,結合大秦的體制,的確可以很大程度避免權臣出現,也能很大程度保持集權于上,避免皇權旁落,更重要的是,官吏的任選在皇帝手中,只要皇帝注意,就能很大程度避免其他家族做大,進而威脅到朝堂。

嬴政目光微闔。

他深深的看了秦落衡一眼,也是深刻的意識到,秦落衡跟以往不一樣了。

他的想法更狠辣了!

嬴政澹澹道︰「這就是你對宗室子弟的解決之法?」

秦落衡點了點頭。

說道︰

「只是以此類推罷了。」

「從小到大,從末到本,一切都可由制度解決,大秦是靠著制度取得的天下,也該從制度下手治理天下。」

「制度永遠比人性更靠得住!!」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