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兩百九十三章 曾記否,立國之初?!

博士學宮。

昌賀將詢問的情況告知給了孔鮒。

不過,因自己疏忽而產生的紕漏,他卻是選擇了隱瞞,並沒有真的和盤托出,只是籠統的說了秦落衡或有些猜測,然後將魏咎說的話悉數告知了。

聞言。

孔鮒臉色微變。

他反復問了幾遍,確定那些話真出自魏咎之口,這才陰沉著臉,朝昌賀揮了揮手,示意他先離開。

等昌賀走遠之後,孔鮒的臉當即耷拉下來。

他鐵青著臉,神色不安道︰「幸虧我留了心,不然恐真會出大問題,不過秦落衡是因何知道的?他近來一直都在咸陽,幾乎跟外界也沒有什麼接觸,他怎麼知道地方之事的?」

孔鮒眼中露出一抹疑惑。

他其實有想過是魏咎在說謊,但魏咎身為魏國公子,沒道理在這事上欺騙自己,畢竟私學之事,他們其實算是一根繩上的螞蚱,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儒家若是出事,六國貴族也跑不了。

私學之所以擴張這麼迅速,就是因六國貴族的大力相助,這事若是真的讓朝廷知曉,徹查下來,儒家、六國貴族一個都跑不掉。

孔鮒沉思片刻。

心中已然是做出了取舍。

當斷則斷。

他決定采取子襄的建議,舍棄掉已引人注目的私學,隨即,他就意識到了一個很嚴肅的問題。

他並不知秦落衡察覺到何處的私學。

孔鮒臉色陰沉下來。

良久。

他忍不住低罵道︰「這豎子盡壞我儒家好事,當初不是死了嗎?為何還能死而復生?而且偏生還對我儒家這麼有偏見,所作所為,皆是想置我儒家于死地!」

「此子實在可惡!」

「眼下私學之事絕不能暴露,不過不知秦落衡知曉的是何處的私學,這倒是個棘手的事,只能等襄弟回來,讓他來拿主意了。」

孔鮒深吸口氣,平復了憤滿的心緒。

不多時。

子襄匆匆回了博士學宮。

他這段時間並未閑著,一直忙于跟新晉官員走動,此刻,他的臉色有些沉重,顯然是打听到了一些不利的消息。

進到學宮。

孔鮒一見到子襄,凝聲道︰「襄弟,私學之事,恐有變數。」

子襄面色沉重道︰「兄長,你打听到什麼消息?」

孔鮒道︰「你前面不是讓我去向六國貴族打听消息嗎?我今晨便派人去問了一下,大部分都沒被察覺,而就在向魏府打听消息時,魏咎卻說秦落衡今晨專門試探過這事。」

「他恐是猜到了一二。」

「襄弟,對魏咎的話,你怎麼看?」

子襄眉頭一皺,疑惑道︰「魏咎?秦落衡?我若是沒有記錯,新晉朝堂的官員並無仕職魏地的,魏地的私學應該沒有暴露的可能,而且秦落衡是怎麼知道這事的?」

孔鮒道︰

「我也很奇怪。」

「按理而言,秦落衡沒可能知道,而且他就算真要去打听,也不應該去魏府打听,去六國貴族的府邸,豈能問出什麼實情?」

「襄弟,或許魏咎在說謊?!」

子襄眉頭皺的更緊了。

他在屋中來回踱步,眉宇緊鎖,沉思良久,搖頭道︰「此事多半是魏咎在耍心思,這數月來,六國貴族都有些反常,他們或許暗地在謀劃什麼,以至被秦落衡察覺到了,因而想禍水東引,讓我們去吸引走秦落衡的注意。」

「理應如此。」孔鮒道。

隨即。

子襄又搖了搖頭。

遲疑道︰

「但也不絕對。」

「我其實一直有留心秦落衡。」

「他最近去過一次華府,華阜之子,華寄卻是從薛縣回來的,華寄很可能察覺到了什麼,因而將此事告知給了秦落衡。」

孔鮒一愣。

眼中露出一抹凝色。

沉聲道︰

「這可如何是好?」

「秦落衡為大秦十公子,他雖然還沒有正名身份,但始皇以往沒少去看,他若是將這事告知始皇,沒準真能查出什麼東西。」

子襄額首道︰

「我也正在擔心此事。」

「華寄剛入職御史,還沒有在朝中站穩腳跟,雖然有其父幫其打理,但總歸還需要時日,而且御史府日常處理的事眾多,華寄沒有確鑿的證據,很難調集人手徹查,但秦落衡不然。」

「他的身份在這。」

「若是真的無意間透露出去,那恐怕是真的要壞事。」

「而且」

子襄看了看四周,突然壓低了聲音。

他道︰「我前面去拜訪了不少新晉的官員,原本會稽郡的郡守殷通,也就是現在廷尉府的左監,他無意間透露,儒家私學之事,已經被不少地方官吏注意到,只不過還沒影響到朝堂。」

「但這事只怕早晚會暴露!」

聞言。

孔鮒臉色微變。

驚惶道︰

「襄弟,這可如何是好?」

「私學本就是朝廷嚴令禁止的,若是讓朝廷知道,恐怕你我兄弟二人,都難逃一劫,我等生死事小,但孔門覆滅事大,這事可千萬不能出事啊!」

子襄面色凝重道︰

「我知道。」

「其實暴露是注定的。」

「地方的事就那麼多,私學若沒泛濫成災,確實能做到不引人耳目,但現在私學數量已經過百,還在不斷增加,地方官府不是瞎子,他們肯定有所察覺,現在之所以沒事,主要是六國貴族相助,還有就是地方官府跟咸陽離心離德。」

「但這事遲早會有官員上疏!」

「唯今我們能做的,其實就一件事。」

「拖!」

「只要拖的時間足夠久,等到儒家徹底在地方扎根,到時就算朝廷怪罪下來,儒家頂多是傷筋動骨,但斷不致身死道消。」

「我剛才仔細想了想。」

「我們沒必要太把秦落衡放心上。」

「他不足為懼。」

「他的確是大秦十公子,但眼下被始皇下了禁令,短時間恐都很難來博士學宮,而他沒恢復身份,對朝廷官員的影響力有限,現在棘手的其實是在華寄、殷通等人身上。」

事關儒家生死。

子襄卻是顯得格外冷靜。

他已理清了其中的利害干系及輕重緩急,有條不紊道︰「今天我跟殷通交流過,此人長袖善舞,並不想得罪我儒家,因而才暗中將此時泄露給我,但華寄不同。」

「其妻為秦落衡至親。」

「華府更是一直力主秦落衡上位。」

「而我儒家以往投靠的是長公子,為了削弱長公子的勢力,也為了打壓我儒家,他一旦坐穩御史之位,恐就會開始暗查,正所謂明槍易躲,暗箭難防,他若真去查,一定會查出東西。」

「而且我們也不好防範。」

「關中氏族這些年不少在六地為官。」

「他們若是暗中聯系,互相溝通,我儒家恐會防不勝防。」

聞言。

孔鮒臉色徹底變了。

不安道︰

「這可如何是好?」

子襄目光陰翳,凝聲道︰「為今之計,只有一條,拖,絕對不能讓華寄把目光看向地方,要讓他只能把精力放在朝堂,或者其他的事情上。」

「唯有如此,我儒家才能月兌身。」

孔鮒面色稍安,但臉上依舊滿是擔憂。

問道︰

「那怎樣才能拖下去?」

「我雖是文通君,但博士學宮卻是周青臣在管制,我等雖然貴為博士,但根本沒有實權,也參與不了政事,就算有心給華寄挑事,恐也沒法操行。」

「再則。」

「我們雖然跟不少朝臣交好,但華寄背靠的是關中氏族,那些朝臣是絕對不會為了討好我儒家,而去特意得罪華寄的,我們根本就沒辦法阻攔。」

孔鮒一臉頹然。

子襄臉色也很是凝重。

他自然清楚這點,但他們沒得選。

私學之路是他提出來的,也是他一手操辦的,里面傾付了他大量心血,若是直接放棄,他實在心有不甘。

而且。

他想博一把。

他博華寄剛回咸陽,不會心急火燎的去做事,只會暗中調查薛縣一地的私學情況。

只要他博成功了。

私學就能繼續生根壯大。

不過。

孔鮒說的也沒錯。

其他人都靠不住,他們結識的朝臣不會貿然卷入其中,而六國貴族跟他們本就各懷心思,又如何能加以利用?這件事,他們能靠的只有自己。

只是他們沒有實權,想阻止華寄談何容易?

子襄在屋中來回踱步,腦海不斷閃現各種主意想法,但都被他一一否決了。

在屋中走了數個來回後。

他終于停了下來,凝聲道︰「我想到辦法了。」

「什麼辦法?」孔鮒急切道。

子襄不緊不慢道︰「現在我們必須要博一把,若是成功,我儒家將成為上千年不倒的正大學派,若是失敗,我儒家恐也會面臨一場滅頂之災。」

「但我想博一次!」

「眼下有探查心思的就華寄一人。」

「而他原本是在薛縣任職,我們從即日起,放棄薛縣,將本在薛縣,甚至周邊郡縣的私學一並舍棄,至少在這數年間,都不會再在薛縣開設私學。」

「不過這一切需要時間。」

「這來回傳遞消息,加上各種後續處置,至少都要一月以上,所以我們要拖延華寄至少一月以上,讓他只能把精力集中到朝堂,等這段時間過後,他就算深查,也查不出什麼東西。」

「儒家在朝堂式微。」

「但兄長可還記得大秦立國之初,那時我儒家在朝中還是十分風光的。」

「而今只需故技重施!!」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