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五百一十三章河湟起義

明昌十二年二月十二,夏國朝廷經過多日的艱難籌措後,終于在經過幾番風波後,湊足了河湟所需要的震災糧和軍糧。

所謂手里有糧心中不慌,有了糧食的夏國,便可以調動軍隊支援河湟谷地,更能穩住災情,避免內部生亂。

這一次夏國為了避免像上次河西一樣全軍覆沒的慘劇,夏國將作為支援的河曲兵馬,並未部署在第一線。

而是部署在河湟谷地的大後方的今民(民和縣)、邈川(樂都縣)、湟州(平安縣)、鄯州(互助縣),以及西寧州(西寧市)一帶。

夏國從河套共調動三萬河曲兵入河湟,一路經隴右等地,計劃在三月中旬到達西寧州。

如此一來,既能保證援兵在經過長途跋涉後依舊保持戰力,又能減少路途上糧食的耗費。

夏國的計劃很美好,可偏偏天不逐人願,河湟的事情計劃趕不上變化。

在河曲兵剛剛啟程興慶府沒多久,在離河湟還有千里路途之遙的時候,突然從河湟傳來緊急奏報,河湟難民造反了!

河湟難民造反一事還得從之前說起。

去年河湟難民在冬季受于白災後,大批畜牧凍死,導致河湟糧食大幅度減產,百姓牧民無有果月復之物,一時間受災難民多達十萬眾!

于是各地難民為了求活,紛紛拖家帶口逃離地方,從各地逃難匯集一起的難民,如洪水一般席卷整個河湟谷地。

已經餓瘋了的難民為了活命,在各地燒殺搶掠,打劫大戶人家,搶劫,偷盜層出不窮!

這一舉動極大的破會了河湟谷地的社會穩定與治安。

面對十多萬不穩定因素的難民,河湟當地各州縣官府沒有第一時間救災,而是選擇不約而同的閉門自保。

官府的不作為放任自流,令河湟災情逐漸惡化,原本的天災以變為人禍,難民如蝗蟲一般將河湟四野啃了個一干二淨!

對逐漸惡化的局勢,河湟當地官吏也不是沒人提出過用軍糧救災的意見。

可鑒于西海外的金軍對河湟虎視眈眈,當地的夏國駐軍拒絕了官府這一要求。

畢竟在駐軍看來,軍糧都不夠供應了,豈可用寶貴的糧食去救一群賤民泥腿子!

並且現在各地城外的難民,說不定什麼時候就成了禍亂地方的反賊。

屆時還要用軍糧供應大軍後勤鎮壓地方叛亂了,豈可昏了腦袋做出損人不利己,用軍糧去資敵的事情!

于是駐軍拒絕用軍糧救災後,河湟當地州縣官府因為缺少糧食,只能眼睜睜看著災情逐漸惡化,卻不能挽回半分。

駐軍的保守舉動,將受災的難民更一步推向深淵!

導致在數月之間,河湟官府毫無作為,不發一分一厘救濟糧,餓死城外難民無數!

官府的這一舉動如同火上澆油一般,令艱難困苦維持至今的難民瞬間爆炸!

本就連續幾個月沒有糧食活命,之前官府關閉各地城門禁止難民入城,現在又數月間不見官府絲毫動作。

于是憋了一肚子委屈火氣的難民,在有心人的挑撥下,瞬間在積石州發動叛亂!

難民的突然發難,讓毫無準備的積石州官府束手無策,還不到一天時間就被難民攻破城池!

破城後,難民殺戮官吏,當地儲存軍糧被難民一搶而空!

于是事實便這般失去了控制,受災的難民與官府最終因為種種原因,從一開始的被救者,最終走向對抗者!

一月中旬,因為長久不見朝廷救濟糧,在餓死無數人後。

終于忍無可忍,已經餓紅眼的難民,在有心人的挑破下,瞬間爆發,開始殺官破府,揭竿而起!

難民的起義來的很突然,從積石州最先爆發,然後在不到月余期間開始蔓延整個河湟谷地!

明昌十二年一月二十三日,積石州人張玄,在父母兄弟一家人都死于白災後。

懷著仇恨心理的張玄,在積石州糾集一幫亡命之徒,于二十三日在積石州悍然發動叛亂起義!

張玄起義之初,就積極拉攏各地難民,在難民中施威施恩,在未起義之前就為自己在難民中取得了威信。

在起義之前更是以「殺官、放糧、均富貴」為號扇動難民起事!

張玄的起義團體在起義之初,因為積石州當地官府沒有準備的原因,不到一天時間就快速拿下了積石州當地官府。

在打下積石州後,當地知府左官以及數百駐軍,被起義難民屠戮的一干二淨。

手中沾了鮮血,搶劫了朝廷的糧食,起義過後的難民已經退無可退,只能一條道走到黑。

于是在取得第一個立足點後的張玄,沒敢耽擱,立刻馬不停蹄的指派麾下義軍,向河湟谷地各州縣難民派出使者。

派其領導各自難民,相約在五日之後,各州縣難民一同發動起義!

許是老天都在幫助起義軍,因為夏國官府之前關閉城門的原因,導致河湟各州縣之間互相來往消息遲緩。

因此積石州起義的消息並未在第一時間傳至夏國官府耳中。

如此在起義軍最緊張最虛弱的時候,起義的火苗並未遭到夏軍第一時間打擊撲滅。

等五日後,夏國官府終于姍姍收到積石州淪陷的消息後,此刻義軍的起義範圍已經從積石州一隅之地,擴大至整個河湟谷地!

遍布河湟谷地的十多萬難民一同殺官起義,一時間可謂聲勢浩大,震動三川!

這些起義軍在起義之後分為三個團體,一個是以張玄為首的漢人造反勢力。

一個是以杰桑為首的蕃人造反勢力,一個是以李寶元、巴扎格為首的蕃漢混合造反勢力。

三股勢力雖不為一體,但卻各自互相聯系,以壯聲勢!

其中以張玄為首的勢力以積石州為大本營,輻射周邊地帶,盤踞在河湟西部一帶。

杰桑一部以湟州為大本營,盤踞在河湟谷地東部一帶。

李寶元、巴扎格二人為首的勢力以廓州為大本營,盤踞在河湟谷地南部一帶。

除了上述三個大勢力外,還有零零散散數之不盡的一些小勢力就不值一提了。

這三股最大的義軍勢力各自盤踞一方要津,令當地官府驚慌失措,卻拿義軍無可奈何,束手無策!

一時間義軍聲勢浩大,大有顛覆河湟夏國統治的跡象,令駐地西寧州的河湟都統軍野利遇乞大為震怒!

野利遇乞作為河湟最高軍政指揮官,在收到消息後,氣的連斬三名失城棄地的文官武將!

殺過人後,野利遇乞還不解氣,在府中破口大罵文官怕死,武官無能!

一月底,野利遇乞在西寧州,召集各地文武官員齊議彈壓一事。

……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