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四百八十六章烏鞘嶺之戰

在滴淚崖和鐵櫃山之間,峰陡峽窄,高崖墜石,兩山夾水,風寒雲低,水惡浪險,構成雄偉險關,確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

武則天大足元年(701年),涼州都督郭元振在峽口築和戎城,後被吐蕃所廢。

《五涼志》稱「此地足資彈壓,誠萬世不可廢也」。

昔人又稱此峽為虎狼峽,詩雲「驛路通三輔,峽門控五涼」,所指正是這里。

清代張美總修的《古浪縣志》描述此峽是「峻嶺居其南,岩邊固其北。峽路一線,扼甘肅之咽喉。

河水分流,資田土之灌既。近而千峰俱峙,遠則一望無涯。」誠不為過。

清初古浪知縣徐思靖以《危岩墜險》為題,賦詩贊此峽︰「蜀道之難過上天,我今獨立秦山前。

崖崩石墜不可數,鳥徑插天天與伍。

谷中仄道車馬通,盤旋百折如游龍。

山下灘聲險成吼,一夫當抵萬夫守。」

明指揮王國泰曾題「山川絕險」四字于滴淚崖。

從上述前後詩人、地志中的描寫就能看出洪池峽之險,的確是一個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地。

如此形勢險要之地,金軍不得不慎重對待。

金軍想要東出,洪池峽就是第一個繞不過去的坎,夏軍在洪池峽中共修築有三關三堡。

其中第一關位于西部峽口,直面昌松金軍,駐守有兩千余人,關名為洪池關。

洪池關後方十里之地,修築有一堡,駐守五百夏軍,堡名古龍堡。

在古龍堡其後一個S形的峽谷中部設有鐵櫃關,駐守一千夏軍。

在鐵櫃山對面設有五百人駐守的徐家嶺堡。

在越過中間的大S彎後,在距離烏鞘嶺關不遠處設有營盤堡,而後一直在峽谷東部出口處設有虎狼關。

總長約六十多里的洪池峽谷中,夏軍依據三關三堡共前後駐扎七千軍士,是擋住金軍東出的重要關隘通道。

金軍想要打通東出的道路,就必須沿著峽谷進入,一路攻城拔寨,直至打穿夏軍前後長達六十多里的阻礙。

才能抵達烏鞘嶺東面的永昌地區,進入隴中黃土高原!

……

明昌十一年七月十六日夜,洪池峽戰役打響!

是夜,金軍在白天養精蓄銳一天後,到夜間已經體力充沛的金軍,趁著夜色,悄悄模至洪池關城下,趁夏軍不備,趁機發動偷襲!

金軍的突然襲擊,令城中已經睡下的夏軍一片驚慌失措!

好在夏軍洪池關守將反應及時,不及披甲,親自帶領數十親兵,赤果上身與金軍在城頭血戰!

夏軍守將的悍勇,擋住了金軍的偷襲,更是穩定了士氣浮動的軍心,在其余夏軍反應過來後,立刻趕來支援。

經過數個時辰的激戰,夏軍終于穩住了搖搖欲墜的防線,擊退了金軍的第一次進攻。

金軍第一輪偷襲失敗,金軍將領也不惱,偷襲之策本就沒有成功的可能,被敵軍打退也是常理。

至于之前依舊選擇偷襲,無非是想試一試罷了。

成功了自然最好,若不成功也通過此番戰斗,試出了夏軍的底細。

于是退卻後的金軍,調整陣型,于洪池關正面選擇羊攻。

真正的主力則從關牆與山脈的交界處,搭建雲梯等物,在幾員悍將的帶領下先登攻關,眾士兵蟻附而上!

金軍的第二次進攻比之前第一次進攻來的還要 烈,更是瞅準了夏軍的防守薄弱之地,從城牆邊緣處瞬間突了進去!

金軍在取得城牆上的第一個落腳點後,立刻投入重甲部隊,以點帶面從突破口逐漸擴大戰線範圍!

兩軍鼓角響徹雲霄,廝殺吶喊傳遍原野,旌旗舞動一副世界末日之像!

金軍投入重甲部隊後立刻取得先機,將城牆上的夏軍逐步消滅或推下城牆,導致城牆上的夏軍兵力一步步減少。

最終夏軍守將眼見大勢不可違,逐放棄堅守之心,帶領麾下軍士邊戰邊退,最終與金軍月兌離接觸,撤退至後方的古龍堡堅守。

七月十六日金軍與夏軍血戰一個晝夜!

金軍在損失兩百多眾,殲敵四百多眾後,擊敗洪池關夏軍,導致洪池關夏軍遺棄關口,敗退古龍堡。

金軍取得首戰告捷,但並沒有驕傲大意。

畢竟洪池峽長達六十多里,有著三關三堡,洪池關才是第一關,後面還有五座關卡。

這才只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只有打通全部關卡,才能算是打通了烏鞘嶺通道。

否則任憑前期打下多少關卡,在中間或其後只要有一處關卡擋住金軍,金軍在之前所取得的成績便會瞬間化為烏有。

要麼一口氣全部打通,要麼在中間或末尾折戟沉沙,之前的所有努力全部做了無用之功。

狹窄的洪池峽谷中,不適合大軍久留,如果不能在短時間之內打通整個峽谷,再之後金軍就只能退出峽關,重新再攻,再走一遍老路。

金軍沒有多余的選擇,畢竟洪池峽谷不是一兩座關卡的事情,整個洪池峽谷是猶如一條巨龍一般的長形防御體系。

不將這條巨龍的頭與尾同時掐點,這條巨龍就根本死不了,些許受傷也會快速恢復傷勢。

所以金軍在一鼓作氣取得洪池關開之戰的門紅後,沒敢停歇多久,全軍下馬,以步兵姿態繼續向洪池關後方的古龍堡進軍。

金軍持續 進,在峽谷中小心翼翼行軍三個時辰後,終于抵達夏軍的古龍堡據點。

此刻夏軍古龍堡中,原本有之前的五百軍士,在洪池關守軍退到此地後,古龍堡據點中的夏軍已經超過兩千余眾。

但比之金軍一萬多眾的兵力,古龍堡中的夏軍依舊處于劣勢地位。

但好在古龍堡此地山高崖險,三面環山,只有一面高坡可供金軍仰攻。

如此就導致此地利于防守,用地形天然的限制了金軍兵力優勢。

此刻抵達山坡下的金軍在歇息一個時辰後,再一次出動向著山坡上的夏軍攻去。

金軍頂著盾牌從下往上攻,山破上的夏軍則居高臨下,用山石、弓弩射殺正在仰攻的金軍。

一時間金軍傷亡慘重,還不待行至半山腰,就在夏軍密集的箭失與山石下退了下來。

夏軍的遠程「火力」過于厲害,讓一連進攻五次的金軍,每一次都連夏軍的邊都沒模到,就丟棄一片尸體,一股腦的退了回去。

……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