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七十二章改號

自從完顏永濟的那日宴會之後,接下來一段時間完顏璟便連續接到宗室諸王們的公開上書,同意行聯姻之策。

完顏璟心情大好,陸續接見了一些諸宗室王公大臣,對這些王公大臣們暗示了一番自己不會虧待他們。

接著完顏璟下旨,調撥宗室里的年輕俊杰,入宮為御前一等侍衛,陪伴皇駕。

完顏璟的這一番投桃報李,將宗室中原本的一些小抱怨,也因為這一份恩典給清理的一干二淨。

完顏璟在安撫了宗室之後,接著又讓東閣商議出前往草原的使節。

這一次東閣的效率很快,不到兩天就商議出了,出使草原的使節人選。

出使汪古部的有刑部尚書完顏守貞。

奉御完顏綱出使兀良哈部。

這兩部落也是金朝想拉攏的中等部落。

還有一些漠南小部落都屬于克烈支部的小部落。

在覆滅克烈之前,金國是不會拉攏去這些小部落來給克烈警惕之心的。

只有在覆滅克烈部之後才能拉攏這些部落。

完顏璟對東閣的出使名單,沒有什麼不同意的,直接批準。

不過這里面有個人名,卻引起了完顏璟的興趣。

而這個人就是負責出使兀良哈部的奉御完顏綱。

如果完顏璟沒有記錯的話,這完顏綱可是牛人啊!

完顏綱現在還不顯,可在以後是真正的大顯身手能文能武。

完顏綱在泰和年間招收安撫了西羌青宜可等十八部族三十多萬人口。

攻取宋國五州,離間宋國吳曦用全蜀歸附金朝,被元朝月兌月兌稱之為泰和終功之臣。

這麼一個人才自己要不是因為這次的出使名單中看到,自己以前居然沒有想起來。

自己可真是差點犯了不可饒恕的錯誤。

對了還有之前那個完顏匡,也是金國歷史上的能人,宋國開禧北伐之時,完顏匡可是金國的中路軍主帥,全殲宋軍北伐主力,一路打到襄陽,最後逼迫宋朝簽訂《嘉定和議》,逼的宋朝用主戰派宰相韓侂胃人頭來平息金國的怒火。

這些人都是歷史上原主發掘的人才。

如果說完顏襄、完顏宗浩等人是世宗時的能臣名將。

那完顏綱、完顏匡等年輕後輩,就是歷史上章宗時的能臣名將。

可以說這些人的才華功績一點也不會遜色于自己前輩。

完顏璟這麼一細想,好像在原身執政期間金國的厲害人物還是很多的。

金國並沒有因為換了皇帝就出現青黃不接的現象。

看來自己以後還真得仔細回憶回憶,還有哪些自己沒有記起的人才,得提前發掘出來,可不能因為自己的穿越就把人家埋沒了。

接著完顏璟召見了東閣、中書省、以及朝中六部官員。

在朝中重臣的見證下,下發御旨改封薛王完顏永濟為勃極烈康親王,並賜世襲罔替。

除謀反大逆叛國外,永不除爵。

爵下官吏以王爺謂之。以謂分別,以顯尊貴。

至此金國的第一個勃極烈親王就這麼出現了。

並且完顏璟下旨除完顏宗室以外,外臣封爵前不加勃極烈。

完顏璟做完這一套後,發現殿內眾臣都用羨慕嫉妒恨的眼光看著完顏永濟。

完顏璟發現這個有趣的現象後,嘴角微揚道︰「諸位也不必羨慕康親王,康親王與國有功,這等賞賜都是應該的。

當然朕亦不會忘了諸位,禮部擬旨,今後凡所封諸王號,不得再用上古國號,全部改封吉號。

今封霍王完顏從彝為勃極烈豫親王,準減等世襲。

封豐王完顏珣為勃極烈禮親王,準減等世襲。

封鄆王完顏琮為勃極烈睿親王,準減等世襲。

封趙王完顏永中為勃極烈肅親王,準減等世襲。

封老六完顏從憲為勃極烈易郡王,準減等世襲。

封老四完顏瑰為勃極烈贏郡王。

其他諸王都依次辦理,改國號為吉號,與國無大功者,不賜世襲罔替。」

完顏璟在眾臣領旨謝恩後,看向東閣大臣兼禮部尚書移刺履問道︰「禮部何時派遣使節出使漠南?」

東閣大臣兼禮部尚書移刺履出言道︰「三日後便可出發。」

完顏璟听聞後點了點頭道︰「屆時朕派遣正黃旗親兵為使臣儀隊,護使臣安全。」

移刺履听聞後,感謝的回道︰「臣代使臣謝陛下厚愛。」

完顏璟只是「嗯」了一聲並未回話,心中卻想道︰這次出使的人都是自己以後要用的重臣,自己得一定保護好呢,可不能讓那些草原蠻子給傷害了。

不然的話自己還不得心疼死。

接著完顏璟又問東閣大臣兼兵部尚書完顏讓道︰「兵部這段時間準備清查韃靼兵士一事人選準備的怎麼樣了?」

完顏讓听到陛下問自己,不敢耽擱立刻回道︰「臣已派遣兵部知兵之人,去往漠南清查,年底便可有準確詳細之情貢陛下御攬。」

完顏璟听後夸贊道︰「很好!看來兵部這段時間是費心了。」

「不敢當陛下稱贊,此乃臣分內之事。」完顏讓謙稱道。

完顏璟問完兵部事宜之後,又問完顏珣道︰「戶部核算漠北界壕一事,核算的怎麼樣了?」

完顏珣出班道︰「經戶部與工部商議後,要重修漠北界壕,所需民夫三十萬,時間長達一年之久,糧草所耗一百八十余萬石,銅錢所需一百萬貫。」

完顏璟听後皺著眉頭道︰「為何所需如此之多,能不能減下來?」

完顏珣不假思索的回道︰「陛下!戶部與工部所商耗費以是最低了,再不能再低了,否則耗費時間就不是一年可完成的了!」

完顏璟听到已是最低之後,就知道此事只能這麼辦了,再低恐怕就成豆腐渣工程了。

完顏璟下定決心道︰「那就依戶部所說辦理此事,戶部現在還有多少錢糧,可夠用?」

完顏珣回道︰「戶部除去朝廷必然開支為,只存糧有三百余萬石,銅錢四百余萬貫,金銀可折算為萬萬貫,平倉存糧五千余萬石。用來重修界壕以是夠用。」

完顏璟听到完顏珣所說之後,心中這才松了口氣。

說實話金國一年稅收除過必須的開支以外,真得所留不多。

好的一年留個兩三百萬石糧草,留個三四百萬貫錢,之後再沒了。

不好的一年留個一百多萬石糧草以及一兩百萬貫錢,是真的不多。

至于完顏珣剛才所說的平倉糧以及金銀錢,全是金國攢下來的。

像那五千多萬糧草,都是完顏雍二十多年來,平均一年一兩百萬石的省吃儉用攢下來的。

至于那折算成銅錢後價值萬萬貫的金銀錢,都是從太祖手里一直攢到現在的。

而且還是托了宋國與遼國的福。

金國朝廷因為國內銅錢少,所以不攢銅錢,只攢糧與金銀。

這些金銀大部分都是遼國跟北宋國的金銀。

金滅兩國之後,便將其搬到了金國國庫內。

一般除了賞賜一些大臣之外,其他的金銀一直留著不動。

一直攢到現在才攢了價值一億多貫的金銀。

跟隔壁趙宋一年就稅收高達一億多萬貫的財政根本就沒法比。

但完顏璟絕不會去羨慕宋朝刮地皮喝人血來的財政。

完顏璟覺得金國這種攢錢糧的習慣很好。

所有的一切都是一分一分攢下來的。絕對沒有一朝爆發。

完顏璟覺得之前的原身就很傻逼,漢化太深,將金國這種傳統美德給拋棄掉了。

原身登基之後,除了前期不錯之外,到了後期完全就是一個金國版的趙佶。

原身到了後期將自己祖輩辛辛苦苦攢下來的錢糧,全部用來修書、修書院、養文人,全部用在了文事上。

也開始了學趙宋刮地皮。結果就是他將全國所有資源都用在了文事上,而武事荒廢,給金國留下了滅國的禍根。

給完顏永濟留了一個空空如也財政,全國一地雞毛的爛攤子。

------題外話------

感謝︰p社完家狂喜對本書的積極支持。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