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六十九章東廠

完顏璟跟夾谷清臣聊完西京事務後,又強拉著推辭不過的夾谷清臣,陪自己用膳。

在夾谷清臣回去後,完顏璟又召見了老五完顏從彝。

完顏璟躺在坐榻上,看著坐在一旁除非自己問,否則一言不發的完顏從彝囑咐道︰「該說的朕都跟你說過了,雖然朕不想再嗦,但還是得囑咐你。

西京地處要塞,直面黨項以及韃靼、吐蕃人。

肩負朝廷西北邊陲防務,不可謂不重要。

你此去西京一定要多加注意,萬不可掉以輕心,釀成大禍。」

完顏從彝面無表情的回道︰「臣記下了。」

完顏璟也被老五的簡單回答給打敗了。

馬蛋,自己說了一大堆,你倒好,直接回一句記下了就完了。

完顏璟撫模著額頭,有氣無力地說道︰「你記下了就好,最後還有一件事。

朕跟東閣商議與韃靼各部聯姻,朕身為皇帝,皇後只能是國人女子,對韃靼女子只能以妃納之。

但你是親王就不一樣了,朕想你給宗室諸王做個表率,納韃靼女子為王妃,咱們兄弟一起為國家出力。」

完顏從彝哪怕是听到自己的終身大事,也不做出其他反應。

只是回道︰「一切听陛下安排,臣無意見。」

完顏璟在完顏從彝臉上看不到自己想要的表情,有些氣磊的隨意揮手道︰「既然你沒什麼意見,那也就沒什麼事了。

你明天可去西京上任了,好了,你先下去吧,朕還有些事情要處理。」

完顏從彝起身行過了禮後,不做停留直接退去。

完顏璟在完顏從彝退去後,想起了金國的內侍問題。

內侍究竟該怎麼用?說實話完顏璟經過這段時間的思考,心中已經有了大概的脈絡。

內侍不管是對文還是對武,都不如文官和武將。

但有一點,那就是內侍有文官跟武將沒有的屬性。

那就是只對自己一人負責,用來監視地方行政比八旗還好用。

自己哪怕是把金國 安改編成了八旗。

但八旗對外只能是野戰軍隊。

對內只能是監視漢軍,鎮壓地方的軍隊,不能用來監視行政。

哪怕八旗屬于自己的親兵,但畢竟也屬于軍隊。

用軍隊去插手地方行政,會犯了軍政相離的原則性問題。

對一個國家來說最可怕的不是有了一個錯誤的政策。

而是政策執行不下去,或者政策沒有延續性。

政策錯了,還能改過來。

但如果政策沒人執行,哪怕中央有再多的好計策,地方沒有人去執行或不執行,那就等于沒有政策。

而如果政策執行了,但時間一長這條政策沒有人管了,沒有人去監督了,慢慢的這條政策就等于廢掉了。

所以說想要地方將中央的政策貫徹下去。

想要政策有延續性並不會半途而廢。

這就需要有人去監督,但對皇帝來說用誰去監督合適呢。

用軍隊?

肯定不行,一旦軍隊可以插手地方政務,那就離藩鎮化不遠了。

用文官?

用御史或用督察院?

也不行,畢竟這些監察機構的官員也屬于文官體系。

平常用文官組成一些監察小組去監察地方還可以。

但是一旦文官監察組織在地方常態化。呆的時間長了,這些地方監察體系也會跟地方政府合流。

因為這些監察體系的官員的升遷調用,也是在地方外朝文官體系里面。

既然監察體系的人事任命,也在外朝地方文官體系里面。

那就不會做到準確的監察地方。

那把這些監察官員從文官體系里面調出來,只在監察體系里面升遷調用可不可以。

當然可以!

但是在古代,任何一個文人打科舉考試開始,他的目標就是主政地方或入主朝廷主政中央。

一旦將這些人從文官體系調出,編排到監察體系里面。

這些人以後的升遷路線就都在監察體系里面了。

而不能做主政官了,如縣令、如刺史、府尹、六部官員、或入職中書省或東閣。

那麼這些監察體系的官員就會沒了動力。

因為在他們看來,自己干得再好再厲害也只能做左貳官。

會被排除在主流之外,會成為別人眼中的貳官。

他們就會喪失信念,喪失動力。

只會一天混日子,能混一天是一天。

整個監察體系就會淪為一個養老的體系。

那麼這兩者除外,還有誰可以替皇帝監察地方。

只有太監群體。

因為他們本來的升遷調任就在這個內侍體系里面,並不會出現因為被別人的排斥就沒有了動力的現象。

所以完顏璟的對內思路是,把八旗作為憲兵來使用。

將太監分配到地方。

就像蘇聯一樣,蘇聯為什麼組織力強,政策執行力強。

那就是因為蘇聯有一套體系來監察地方。

而太監除非外國打過來,否則的話他們只能依靠皇帝。

並不會去投靠文官或者是武將。

完顏璟想明白這些後,一刻也停不下來,直接將李志博叫到跟前。

對其道︰「自朕登基以來,讓蘇珍昌掌管粘竿處,讓骨刺錄掌管御前侍衛。

只有你一人,雖然為司禮監提督。

但一天只能替朕搬運札子、奏折之類的,跟其他二人無法比,心里有沒有怨恨朕。」

李志博听到完顏璟如此之話,嚇得直接跪倒。

表忠心道︰「奴才對聖主的忠心是日月可鑒。

奴才能陪伴陛下左右,已是天大的恩賜。

怎敢心中有怨言,望陛下明鑒!」

完顏璟也就是隨口一說,但看到李志博此番態度,心中很是滿意,不過並未表現出來。

而是對李志博道︰「你有如此忠心是最好不過。

朕有個差事賦予你,朕要你去組建一個衙門。

這個衙門所用官員,均由宮中內侍任職,這些內侍全部常住地方,三年一任,由朕親任。

而這個衙門所做的事情就是,監察地方一切政務。

不插手地方管理事務,只負責監察。

監察有三點。

第一點,地方官員有沒有執行朝中以及朕下達的命令。

他們有沒有陽奉陰違。

一旦發現地方官吏,並沒有執行朝中政策,或者是對朝中之令陽奉陰違。

便可上報于朕,由朕下旨再將其抓捕。

第二點,監察地方稅務。

地方有沒有隱瞞朝廷偷稅納稅,或中飽私囊。

一旦發現立刻上報于朕,再由朕下旨將其抓捕。

第三點監察大戶、豪族、讀書人。

這些人有沒有隱瞞稅報。

還有侵吞土地之事,或隱藏人口。

地方讀書人有沒有結社結黨,或者發表反朝廷言論。

一旦發現上報于朕,再由朕下旨抓捕。

這個衙門就叫東緝事廠,以你為東廠提督太監。

在五京設東緝事司,設守備太監提督。

在各府設東緝事廳,設鎮守太監提督。

在各州縣設東緝事局,設刺防太監提督。

在各鎮鄰設東緝事所,設管防太監提督。

各司、廳、局、所下面設刺探、番子,以為調用。

朕接下來會將戶部所掌的各地戶冊、田冊、稅冊均交與東廠。

一式四份,地方、戶部、內藏閣、東廠。

朕不管地方農戶將自家的田賣與了誰,地可以變換主人。

但絕不能因為一次換人,田地就莫名其妙的從賬冊上飛了。

你明白朕的意思嗎?

不管誰將農戶的田地買了去,稅跟之前一樣一分能不少。

一旦在冊田地沒了,或交的稅賦與田冊、稅冊不符,朕就唯你們是問。

在誰的轄區沒的,在誰任上沒的,朕就直接追究誰法辦誰。

你們一定要給朕盯牢了!

田地可以多但不能少。

做的好有獎勵,誰做不好,朕要誰的腦袋。」

------題外話------

感謝︰p社玩家狂喜、今世不會在愛,對本書的積極支持。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