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二百二十六章 不同的選擇

孫可望在取得了政治上的絕對優勢之後,永歷皇帝已經被完全軟禁,除了幾個太監,便是服侍的宮女都換完了,朝中更是基本沒了擁護之臣。而李定國,鄭成功都只能偏居一隅,還得面對和孫可望爭奪天下的壓力,便是有心,也無力再管這個虛君了。

隨著時間的推移,江西,湖北,福建各地的春耕也隨之開始,新兵的訓練同時在各地密集展開,錢,糧,人丁正從西南各地,通過一條條官道,水道,海上航線,源源不斷地輸送到前線。

不過,由于軍隊的巨大開銷,武器裝備,各地維穩,新兵訓練等等,都超過了孫可望和大臣們估計,江西,湖北借著剿滅亂兵的機會,免不得又是一番殺戮,最終營莊的建設還是超過了計劃的一大截。

但倚仗著強大的軍力和深入鄉鎮的各級官吏,農兵體系,兩地並沒有什麼過激的反應。而且,和清軍如今的橫征暴斂,四處訛詐相比,孫可望對待這些鄉紳就要好得太多了。

李定國在江西,福建的新收復之地,也學著孫可望有模有樣地建立起了強有力的統治,效果頗為顯著,而鄭成功獲得了商品生產基地之後,倚仗貿易獲取了足夠的軍費,糧食則主要從潮州府等地購買。

郝尚久不過是一顆棋子,廣東還是孫可望和李定國共管,鄭成功雖然知道這樣還是算不得萬分穩妥,但並沒有其他地方足以供應數十萬大軍及其家屬的糧草所需了,他只能期望孫李相互掣肘,自己坐收漁翁之利。

如今,孫可望已經借助澳門的葡萄牙人,在東亞的海上貿易中佔據了一席之地。葡萄牙人原本在各方勢力的沉重打擊之下,正處于內外交困的境地,孫可望及時送來了巨大的貿易機會,使得他們重新煥發了生機。

當然,鄭家的海上商隊憑借著多年的積威和日本的關系,仍舊一家獨大,但陳齊策在得到孫可望的明確指示之後,也已經開始以大明永歷皇帝的名義,用冊封朝貢為借口,插手通往琉球,日本等地的航線。

不僅僅是海外貿易,憑借著工坊的巨大生產力,錢莊,商社,以及正在恢復的各地商業,稅卡,孫可望得已聚攏控制區內的大多數資源用于戰爭,使得他的軍隊成為了各方勢力中後勤補給,武器裝備最好的,在更加嚴格的訓練下,戰斗力自然首屈一指。

憑借著中央朝廷的強力支持,通達的水路,不斷修繕的官道,各地工坊生產出來的產品幾乎佔領了每一座主要城池,在衣食用方面形成了強勢的壟斷地位,甚至還被大量走私到了清廷的控制區。

這些有官方背書的產品,民間的那些私人工坊除了在本地小範圍銷售,又如何競爭得過?僅僅是各地的稅卡通關費,衙役的敲詐勒索,那些小作坊就根本承受不了。就算是本地關系廣,人脈深的縉紳,到了別的地方,也無法和地頭蛇競爭。

不過,孫可望並沒有做得太過分,他只是需要為戰爭籌集足夠的軍費,並不是要摧毀民間的手工業,商業。所以廣大的鄉間,官營工坊並沒有深入布局,配給站也只是在營莊之內。

這是他在經濟問題上一貫的行事風格和行為準則︰當初是為了戰爭的勝利,只能極盡壓榨,如今境況變好了,若還是那樣,最終獲益的,只能是依附于這個體系上的官僚們。

孫可望可不想在這片土地上生生造出一個「東印度公司」來,把軍隊變成它的私產,對皇莊也沒有興趣。不過,他還是得讓朝廷控制的資產達到一定規模,不然戰後無法迅速投入力量,進行經濟基礎的改造.

長沙城內的一處酒樓前,唐二升匆匆趕來。今日是陸長川牽頭,專門組織了手下一群正在休假的軍官和幾個認識的軍中好友聚會。

他們都已經接到了通知,五日後就要分批開拔前線,在軍營之中必然沒有現在那麼自由。而且,那麼多軍官聚在一起,除了吃喝玩樂,還有一件更重要的事情——互通消息。

馬寶所部原本不過一個戰兵營,一個混編營,八千余兵馬,如今擴張超過了一倍,變成了一個戰兵營,兩個騎兵營,兩個混編營,近兩萬大軍,若是算上戰時運輸輜重臨時派遣的輔兵,那就超過兩萬了。如此規模的擴張,必然有不少人能夠升官,而這自然就是今日宴席的最重要話題了。

唐二升原本還以為自己要靠著一年後的江南大戰才能更進一步的,但現在听著傳聞,以他的戰功,足以在大規模擴軍之後當上百總。換言之,唐二升極其幸運地搭上了這一輪擴軍的便車,在孫可望壯大自己實力的策劃中獲得了額外收益。

不只是唐二升,便是陳安和關有福,也有這個機會,而他們的老上司陸長川更是有傳言說馬上要當上總兵都督,執掌近三千兵馬的戰兵營了。

唐二升此時心中滿是說不清的激動,這是他夢寐以求的事情,居然就這樣達成了。從當初的朝不保夕,隨時可能喪命于兵災之中的農戶,到民夫,到戰兵,到旗總,再到如今,短短兩年時間,就好像做夢一樣,自己就這樣改變命運了,不再是一個任人宰割,毫無反抗之力的農戶了。

而且陸長川是真的把他當成了自己人,給了他很多有用的意見和點撥,這是唐二升覺得自己最值得慶幸的事情。

畢竟,他的出身就意味著所有的一切只能靠自己用命去換,沒有任何其他的余地。但是有了陸長川的賞識,事情就不一樣了。雖然對方也不是位高權重之人,但一個過來人的經驗和上官的提攜,足以使他少走彎路,少做無用功,這對于在官場毫無經驗的唐二升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唐二升一面想著這些,一面走進了酒樓。酒樓內人來人往,有許多都是歸鄉休假的軍官,他們在大戰中多數立功,軍餉和獎賞都不少,家中又在營莊中有地有房,臨近歸隊,自然少不得吃喝玩樂,甚至有不少要花光身上的銀子才會罷休。

「二升,怎麼那麼遲,就等你一個了。」陳安所屬的營莊就在長沙城外不遠,一早便到了,听到推門聲,扭頭一看便見到了唐二升,立即笑著招呼道。

「老子不像你, 達一圈就進城了,要不是問管莊借了匹馬,恐怕明日午時才能到呢!」唐二升見著老戰友,也笑道。

屋內的軍官原本都圍著陸長川和另外一個千總的,此時也都被兩人的聲音吸引了過來。大家都知道唐二升受陸長川看重,所以平日里也格外給這個旗總面子。

唐二升朝著圓桌走去,原本站在陸長川身旁的一個旗總當即讓開了位置,而他也見怪不怪,在陸長川微微點頭示意之後,便坐到了緊挨著兩個千總的位置上。

隨後,屋內的軍官們一陣寒暄,氣氛極其融洽,這里面的人基本上都參加過武昌大戰,還有一小半是從三年前出滇開始,便已經在殿前軍中為孫可望賣命了,共同話題自然是少不了的。

其中資格最老的,自然是陸長川和他請來的那個千總,兩人都是當初大西軍逃離四川的時候,便在軍中了。這麼多年過來,身邊的戰友也已經死得七七八八了。不死的,基本上都是百總以上,像陸長川這樣當上千總的,倒也還是少數。

軍中的感情很多時候都更為純粹直接,特別是殿前軍這種強軍,大家都是過命的交情,又總是見到生死,身邊的兄弟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沒了。因此,每每回憶起這些,便是陸長川這樣的老兵,也都不免一陣唏噓。

酒樓包間里的十幾個軍官很快便開始了吃喝,二手煙彌漫整個房間,大家一面討論著各自歸隊之後的官職,一面相互吹捧,每一個人都春風得意,興高采烈,在烏煙瘴氣的圓桌上哈哈大笑。

很快,眾人吃飽喝足之後,又開始了賭博,還有人直接跑到對面青樓去了,平日里在軍營中不能干的事情,他們這會一個都沒打算放過。

陸長川招呼唐二升到了邊上,坐下之後掏出了一盒煙局最新推出的「抗清牌」卷煙。這煙唐二升見過,屬于煙局公開售賣的最高端卷煙,煙盒上是大明的版圖,一百文一包,實在太貴,他還沒抽過呢。

接過陸長川遞過來的煙,唐二升主動幫對方點上,兩人眯著眼楮噴雲吐霧了一番,然後還是陸長川率先開口了︰「二升,擴軍的事情我確認過了,剛剛那個楊千總,他大伯是兵部的,消息很可靠,你這次絕對能當上百總。如果能在一年後的大戰中,你再立些功勞,借著國主稱帝的機會,我再拉你一把,當上副總兵是沒問題的。」

「千總」唐二升自然听出了陸長川話里的意思,心中一陣感動。但兩人實在是太熟了,唐二升一時反而不知道該說什麼了。好像說多了反而是顯得雙方生疏一樣。

陸長川抬了抬手,微微笑道︰「咱們兩個大老爺們之間,不要說那些虛的,真要感謝老子,多買幾盒好煙帶去軍營,就是對得起老子了。」

「是,千總!」唐二升已經習慣叫上官官職了,便是陸長川也沒改口過來。

「你小子有志向,在戰場上又敢打敢殺,不怕死,一看就是個當將軍的料。」陸長川說著,很享受地吐了一口煙,又繼續說道︰

「老子就不想這些,等打完了韃子,老子就退了,到時候申請到長沙做個守備將軍,天天都能回家抱老婆,然後再納兩個妾,那日子得美死去!

不過,你要干啥,你就去干,很多事情是要听老子的意見,但活法這種事,每個人都不同,當將軍有當將軍的好處,老子是知道的。但老子就是不稀罕而已,一仗下來,自己手下的兵死了幾千上萬,老子受不了這樣的事情。」

看著陸長川眼眶微微有些紅潤,唐二升當即表態道︰「千總放心,等我當上了將軍,絕對護好手下的人。」他是知道陸長川最護短的。

「等當上了副總兵之後,後面的路就只能你自己走了。和你說了那麼久,你應該也懂了,要是有機會,給你說個兵部大官的小姐,有了那種位置的老丈人,在軍中升官很容易的。」陸長川又道,要是豁的出去臉,這個他還是有可能辦得到的。

兩人一番攀談,然後在其他人的招呼下,也參與進了賭局中。這些在原本歷史或者已經戰死,或者龜縮在西南的士兵,如今都對未來有了無限的希望。

第二日一早,唐二升便策馬回到了營莊之中,他是四天後第一批返回的軍官,所以還需要抓緊時間給自己留個後,以免出了什麼不測。

戰場之上刀劍無眼的,雖然有些話不好說出口,但誰都明白,唐二升也擔心,所以在給自己留後這件事上自然點了頭。

最後經人介紹,唐家用一擔谷子,六只臘鴨納了一個農戶的女兒做妾。雖然孫可望治下,農戶也不至于餓死,但家中兒女多的,賣掉一兩個女兒或者幼子,給長子籌聘禮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而且,現在唐小妹在工坊做工,唐大升和唐老爹又要照理田地,唐大升還是農兵,農閑時就要訓練,指不定什麼時候就要被動員了,家里的活嫂子一個人干不過來,買個妾回來干活也是劃算的,只不過是多了張嘴而已,他們唐家還不缺這點糧食。

唐大升最終還是選擇了和弟弟不一樣的道路,他怕死,上了戰場,見到那些血肉模湖的殘肢斷臂之後,更是心驚膽寒。現在有機會重新選擇,他當然不會干了。

不過,在後方當農兵沒什麼危險的,唐大升有經驗,也眼紅農兵的月餉,所以自然而然的又干回了農兵,還因為資歷夠老,有實戰經驗,當上了伍長和預備教官。

四日後,唐二升收拾好行囊,隨即便告別了家人和家鄉,再次奔赴戰場前線而去。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