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二百一十四章 全面出擊

隨著阿喇善大旗倒下,岳樂寄予厚望的八旗軍預備騎兵很快消失在了殿前軍的大陣之中,強悍的殿前軍騎陣稍稍重整之後,在馬寶的率領下,如同潰堤的洪水一般,從大陣左翼轉彎,對陣前的清軍進行了一輪又一輪的沖擊。

在殿前軍騎陣的猛烈攻擊下,清軍的進攻陣線很快不支,左翼和中路的殿前軍士兵受到鼓舞,隨即開始了大反攻。

岳樂率領全軍最精銳的巴牙喇沖進陣中,拼死搏殺,但最終也不過是帶走了濟度麾下的數千人馬。

清軍的進攻陣列在殿前軍的攻擊下,不斷潰敗,原本有序的陣線很快變成了密密麻麻,爭先恐後逃竄的無數潰兵,這些潰兵又把尚在勉強支撐的軍陣沖亂,可謂是「兵敗如山倒」,最終造成了大軍的全線奔潰。

武昌城南面的原野上,成千上萬的清軍潰兵呼嚎大叫,在殿前軍的追擊下,驚慌失措往南逃去,甚至還發生了慘烈的踩踏事件。不等殿前軍殺到,在清軍潰兵的互相砍殺踐踏之下,平野之上便已經是尸橫遍野了。

中路和右翼的很多清軍潰兵被馬寶所部騎陣一路橫掃,逃跑不及的幾乎都死在了如同篩子一般的殿前軍騎陣的馬蹄之下。

這些潰兵們大部分都已經失去了馬匹和方向,三五成群,炸裂成了無數小股,向著四面八方逃散,但兜兜轉轉,又幾乎都被逼往了西面的湖泊邊上,而戰場上清軍尚存的數千騎兵被這些潰兵裹挾著潰敗,根本無法發揮機動優勢,更別說反擊了。

等他們被逼到了湖邊,這些潰兵又紛紛沿著湖岸往南面退去,但身後的明軍追兵卻越來越近,他們的陣形雖然也在沖鋒中變得混亂,但各個兵種仍舊能夠互相配合,對這些亂成一團的清軍士兵展開了密集地沖殺。

這個時候,清軍士兵已經完全喪失了斗志,所有人想著的都是逃命,根本沒有人再去抵擋殿前軍的進攻。密密麻麻的人影在平野上奔跑,後方不斷射來的箭矢如同狂風吹過,射得清軍潰兵一片人仰馬翻。

馬寶策馬前沖,親衛執旗緊緊跟在他的身後,一路砍殺而來,早就已經殺紅了眼,每個人身上都沾滿了血。面前清軍潰兵的尸體層層疊疊,有些地方戰馬甚至已經也無法通行了,在一輪輪的突刺和射箭中,清軍潰兵死傷慘重,原本密集的潰兵逐漸變得稀疏。

戰場之上,喊殺聲逐漸逝去,半空中的硝煙已經被湖面吹來的風驅散,平野之上到處都是大戰的痕跡。兩萬多滿清八旗軍的士兵尸體和數萬包衣兵的尸體,兵器,鎧甲和旗幟鋪滿了滿目瘡痍的大地,鮮血將地面染成了紅色,還有許多受傷將死的戰馬在地上嘶鳴。

唐大升被抬上了擔架,他在混戰中被清軍的戰馬撞倒之後,又被戰友踩在了右胸上,肋骨似乎都被踩斷了好幾根。

不過,唐二升並沒有過多關注他,還沒等他被抬上擔架,就接到了陸長川的命令,帶著手下的人和一群輔兵割首級去了。

這一仗殿前軍同樣付出了很大的代價,傷亡超過了一萬將士,其中有近半數都是當場陣亡,還有兩三千重傷的,以這個時代的醫療條件來看,基本上都必死無疑了。

不過,清軍的損失更為慘重,特別是陣線崩潰之後,對殿前軍來說,基本上就是一邊倒的大屠殺了。四萬清軍主力,最終能夠逃離戰場的,恐怕不足一萬,數萬包衣兵更是十不存一,這對于滿清朝廷來說,根基已然動搖。

不止如此,清軍潰兵往南奔逃之際,馬寶也迅速率部追上,經過一路的奪命狂奔,身上又披著厚重的盔甲,清軍戰兵的體力很快耗盡,面對追上來的殿前軍騎兵,根本就是毫無還手之力。

又經過了一番一邊倒的大屠殺,除了岳樂,濟度和尚善,李本深這些最先反應,又有戰馬之利的得已逃月兌之外,清軍潰兵最終消失在了袁溪西岸。

孫可望重新回到了望台之上,他的身後還有四百余親衛軍騎兵,白文選,張虎,張勝,劉鎮國,葉應禎,王允成,狄三品等一眾將領都匯聚到了他的身前。

很快,一個穩重的聲音從左臂受傷的白文選所在位置傳來︰「國主,清軍已經徹底戰敗,八旗甲兵死傷估計超過三萬,便是老將阿喇善也被馬寶麾下騎陣擊殺。不過,岳樂,濟度,尚善,李本深等人都反應很快,趁機逃月兌了。」

「俘虜了多少包衣?」孫可望看了一眼成群結隊被士兵壓著的俘虜,又吩咐道︰「這些包衣兵一定要嚴加看管,他們的的家人都在北方,和那些只能種地的不一樣,絕對不能疏忽大意了。」

凡滿洲兵無論投降與否全部殺光是殿前軍,乃至整個大西軍軍中的共識,自然不會存在俘虜一說。至于這些包衣俘虜,留他們一命也不是想要讓他們重新改造的。

如此一番大戰之後,湖北,江西兩地生靈涂炭自然是少不了的,到時候需要到勞動力的地方太多了,這些人都是極好的苦役來源。

「俘虜了近兩萬包衣,還有一萬多跟著清軍潰兵逃月兌了。據馬寶派人傳回的軍情,清軍大概八九千士兵逃走了,武昌戰場上的清軍主力已經徹底沒了。」白文選又繼續匯報道。

孫可望听罷,微微點頭,面色從容鎮靜,就好像早就預料到了一般。然後轉頭看向了身前的諸將,鄭重道︰

「諸位,如今武昌大戰已勝,清軍全線潰退,這是我們全體殿前軍將士的功勞。但現在還不是慶功的時候,更不是松懈的時候。傳令全軍,留下兩個戰兵營帶著輔兵打掃戰場,救護傷員,其余所有各部立即收攏人馬,今日必須拿下武昌城,明日必須拿下興國州,進入江西域內。」

諸將聞言,當即抱拳應和,然後又馬上轉身離去,帶著各自飄揚的認旗再度啟程。

與此同時,幾乎同時接到了岳樂大敗消息的洪承疇和賀九儀都立即做出了反應,但城內的清軍尚有近兩萬人馬,洪承疇知道自己守不住城池之後,當即放火燒城並四開城門,讓守軍各自突圍,以此干擾賀九儀的判斷,使其不能集中兵力阻擊攔截。

洪承疇在王輔臣的護衛下,和扎喀納各領一支兵馬分別從城東和城北突圍,賀九儀麾下兵馬不足,還有數千是農兵組成的戰兵營,加之他擔心圍得太緊,城內的清軍會狗急跳牆,魚死網破,並沒有竭力封鎖。

最終,洪承疇和扎喀納在付出了兩千多兵馬的代價之後,最終從殿前軍防守最為薄弱的城北匯合,然後突圍而出。

賀九儀並沒有著急追擊,孫可望之前已經交代過他,只是要他拿下武昌城,洪承疇麾下的武昌守軍只需要盡可能攔截,最重要的是保存實力,時刻待命。

而賀九儀也想保存實力,洪承疇手中還有數千精兵強將,他自知沒有本事同時拿下,所以選擇了利用孫可望大勝的聲威,以最小的代價拿下武昌城,最終俘虜了近萬清軍俘虜,還有數千民壯。但武昌城內,洪承疇囤積的輜重糧草基本上都已經被燒完。

洪承疇和扎喀納突圍之後,一刻也不敢懈怠,領兵直奔長江南岸的三江口,趁著明軍水師還未封鎖這段水域的機會,匯合了江北前來接應的綠營兵,從那里渡江北上。

盧名臣,李來亨,劉文秀等人很快接到了武昌大戰勝利的消息,盧名臣一面分兵護送李來亨渡江攻打荊州,一面領著剩下的船只順流而下,直接封鎖了鄱陽湖湖口。

李來亨全軍北上,將高第駐守的江陵城團團圍住,高第因為信息不通,對戰局還不夠了解,又見李來亨圍而不攻,原本還猶豫不決的,但堅守了兩日,發現劉文秀也已經率大軍前來,很快就要抵達江陵城下之後,當即帶兵突圍出城。

李來亨北攻,劉文秀東進,說明武昌城的戰局已經有了結果,還是極其不利的結果,高第雖然暫時還未受到確切消息,但他不敢把自己的全部家底拿來做賭注,甚至來不及燒毀城中的糧草輜重,匆忙之間便突圍北上,直奔襄陽而去了。

而李來亨和劉文秀拿下荊州之後,又獲得了數萬大軍急需的糧草馬料,分贓完畢之後,隨即兵分兩路。劉文秀改為北上攻取鄖陽,襄陽二府,李來亨東進拿下承天,漢陽,德安等地。

高第原本還想固守襄陽這個戰略要地,不至于讓明軍直接威脅到河南的,但襄陽城在明末清初的幾十年,已經被多次破壞,城防並不鞏固。

這還不是最關鍵的,最關鍵的是隨著高第一路潰退,武昌城大敗的消息也已經傳遍湖北,各地綠營兵紛紛反正暴動,接應李來亨和劉文秀的兵馬。

不要說襄陽城了,就是當年固若金湯的鄖陽城,也被劉文秀不戰而下,高第見狀,也放棄了彈壓襄陽的綠營駐軍的想法,當即撤往了南陽城。

同時,得到了各地綠營兵接應和引路的李來亨大軍也十分順利拿下了承天府各城,而漢陽府城內的清軍守兵在兩個主將的率領下,當即撤往了黃州府北部,東部的山區,匯合洪承疇等人之後,有了據險而守的資本。

其實,就算他們不匯合洪承疇的殘兵,李來亨也不敢再追擊了,他還得整合承天,漢陽,德安三府的綠營兵,和劉文秀討要回襄陽府。

作為交通要地的襄陽在近十年中免于大的戰亂,經濟已經得到了不小的恢復和發展,無論是劉文秀和李來亨,都想要為自己的部下討點好處,李來亨若是去遲了,恐怕就是渣都不剩了。

與此同時,拿下大冶和興國州,休整了兩日,讓武昌城大敗的消息傳遍江西之後,孫可望開始率剩余的兩萬余殿前軍主力和兩萬農兵,民夫組成的輔兵,在盧名臣水師的策應下進入江西。

馮雙禮,馬進忠率先收到了消息,在孫可望行動的時候同時出擊,而李定國則是在孫可望開始行動之後的第二天才收到消息,行動已經十分遲了。

這自然是孫可望有意為之的,他敢如此「冒進」,最主要的還是王自奇的軍情司工作十分出色,江西各地新組建的綠營兵將領,從百總到游擊,到守備,甚至還有參將,有十幾二十個被滲透。

這也就使得孫可望對于江西各地的清軍守備情況十分清楚,有了武昌大戰的勝利,又有這些反正的綠營兵,加之江西各城的滿清八旗兵一心保存實力,並沒有繼續固守的意思,紛紛撤退,孫可望很快就拿下了贛東,贛中七府。

而李定國反應過來之後,最後只拿下了南安,贛州二府,以及撫州南部,建昌西部的一部分。

不過,這已經是孫可望和李定國擴張的極限了,孫可望自不用說,李定國還得分兵福建,佔了小半個江西之後,還得整合當地的綠營兵,也無力再擴張了。

隨著武昌城清軍大敗的消息傳到福建,當地的相持局勢也隨之被打破,陳泰和尚可喜兩人當心佔據了贛州府的李定國發難,最終決定收縮兵馬,退往邵武,建寧,福州等地,沿建江而守。

李定國見狀自然不會客氣,當即傳令竇名望從漳州府出發,派兵佔下了汀州,延平等地,根本不給鄭成功機會。

不過,在耿繼茂久無援兵的情況下,鄭成功最終攻破了泉州府城,斬殺了滿清藩王耿繼茂,聲威大震,隨即發兵北上,攻取了半個福州和福建,浙江南部沿海的大小島嶼,並布下重兵和清軍隔江對峙。

從湖北,到江西,再到福建,奉永歷為君的南明聯軍全面出擊,收復了大量國土,南明聯軍也第一次在軍力上開始對清軍縮小到了勢均力敵,甚至是佔優的水平。

而清廷一路潰敗,八旗損失近半,根基受損,後方也即將面對不斷反正的綠營兵,以及愈發活躍的反清力量。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