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百六十七章 財政赤字

戰爭烏雲籠罩西南大地,明清雙方都在緊張地進行著戰前的最後準備。

孫可望離開了白文選麾下中軍駐扎的湘陰-益陽一帶之後,又前往常德,一方面是檢閱匯聚于此休整,補充軍需物資,準備開往前線的賀九儀麾下後軍,另一方面也是檢查「常德武器局」的運行情況。

「常德武器局」在王應龍的親自監工督造之下,歷時半年最終建成開工。隨後,在劉體純的協助下,「長沙武器局」三分之一的工匠遷移于此。

與此同時,孫可望在「長沙武器局」推行的一系列生產方式,管理方式,組織方式的改革緊也隨而至,甚至還進行了更加徹底的改革。

「分工」,「量化考核」,「規範化,標準化作業」,以及更加平等的工匠關系,對創新的鼓勵和保護,都讓這兩座武器局在這個時代擁有著遙遙領先于其他工坊的生產效率。

孫可望沒有能力推動科技的大發展,但這些後世花費了幾十幾百年時間才總結研究出來的管理制度,組織制度,甚至是金融創新,他倒算得上是半個行家。

不過,孫可望籌備「常德武器局」的最主要目的還是為了保障軍需供應的安全,在廣州武器局籌辦起來之前,湖廣十幾萬大軍的軍需供應若是僅僅仰賴緊靠江西的長沙,那孫可望就很難真正放得開手腳,全力進攻武昌了。

而且,相比于長沙,雲南,貴州和湘西等地的銅料,煤炭等制造武器所必須的原材料由沅水順流而下,很快就能抵達常德,使得武器制造的成本大大降低。

在常德查處了幾個武器局的貪腐官員,又在賀九儀軍中借故恩威並施了一番之後,孫可望借口盧名臣派出的水師主力還沒返回,親自前往駐扎在澧州的李來亨大軍軍中,對外自然是聲稱要和這個親如兄弟的大明「興王」好好敘敘舊。

孫可望對李來亨的限制不多,除了要求他在接下來的大戰中牽制鄂西的清軍主力,伺機渡江攻打荊州,拖住湖北綠營以外,並沒有其他任何要求。

他很清楚這個人和劉文秀差不多,在這個亂世之中,算得上一股清流,而且一心抗清,除了要為大順軍余部爭取前途之外,並沒有什麼歪心思,更沒有太大的野心。

當然,最主要的還是大順軍余部已經被孫可望分化,李來亨雖然已經封王,但沒有封地的王爵只是一項榮譽稱號,他的實力不過是比馮雙禮,馬進忠等人強一些罷了,根本不能威脅孫可望的大權。

在李來亨軍中檢閱了一番,又康慨地給了些封賞之後,孫可望和李來亨隨即召集諸將,就鄂西的戰局進行了例行復盤,確定了一些一定要達成的戰略目標之後,孫可望便不再過問具體事宜,對李來亨表現出了充足的信任。

心滿意足地離開了李來亨大軍之後,孫可望又登上了盧名臣所在的樓船,親自檢閱了這支重金打造的「長江水師」。這是孫可望此次東征,隔絕清軍,攻克武昌這座軍事重鎮的關鍵。

雖說這些木制戰船最大的也就是四五百料,船身長不過十丈,在後世根本不值一提,但在這個時代,數百艘大小戰船在廣闊無垠的洞庭湖上 風斬浪,千帆競過,可謂是「浩浩蕩蕩」。

而且,在盧名臣的指揮下,這支水師已經持續騷擾武昌漢陽等地數月,僅僅是從那里搶回的大小船只就讓孫可望回本了。

也正是有了這許多從武昌,漢陽搶來的船只,依靠橫貫湖南的湘江水系,大西軍的物資轉運效率大大提升,節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

而前前後後花費了近兩個月,將近十萬大軍悉數檢閱了一番,成功實現了自己的目的之後,孫可望在劉體純和王尚禮的催促下,又趕緊回到了長沙,進行大戰之前的最後準備。

他前腳剛剛回到長沙王府,後腳王尚禮和劉體純就趕來了,似乎有萬分緊急的事情。孫可望一問,才知道是錢莊出事了。

為了更好地掌控統治區內的資源流動,也為了更加方便地榨取財富,孫可望以朝廷信譽和軍事實力為根基,在統治區內的主要城市開設了「大明錢莊」,並利用軍需采購,士兵軍餉,工匠,管莊,官吏等的薪酬以及所謂的養老金,撫恤金的籌備,將錢莊迅速推入了市場。

就如同孫可望在管理方式和生產方式上的微創新一樣,錢莊方面也同樣進行了不少領先于時代的創新,再加上在孫可望的授意下,劉體純軟硬兼施,西南地區的其他錢莊只能被迫加入或主動消失,永歷-大西復合政權控制區內,自此只剩下了這一家錢莊。

孫可望做那麼多,以管理和組織形式的創新提高效率,促進西南經濟社會的恢復和發展是一方面,為了挪用軍戶工匠,富商官吏們的存款,撫恤金,養老金作為大戰的軍費則是同樣重要的另外一方面。

畢竟,他在湖南,廣西沒有辦法像在雲貴的時候一樣,掌控一切社會資源,還得為新增的十萬水陸大軍,廣東的戰爭,以及比清軍綠營兵更加齊全先進的裝備買單,僅靠正常的稅收很難短時間完成。

永歷六年,四川,廣西,湖南三省大戰已經將大西軍經營雲南五年的積累消耗一空。雖然孫可望也獲得了湖南,廣西,廣東三省數百萬人口,數十萬頃土地的戰爭資源,但要在不到一年時間內,為了廣東大戰,為第二輪東征北伐做準備,只能采取些非常的手段了。

畢竟,清廷可不會等他緩緩為之,穩步推進。若是等兩三年之後再打,恐怕就要被洪承疇,岳樂等人徹底困在西南了。

但擺在明面上的敲詐勒索,吃大戶更不是明智之舉,孫可望有後世的學識和經歷,自然有了降維打擊的手段。

反正,錢莊賬戶里的錢又沒有人監管,商人之間交易,軍隊朝廷的采購又都是票據交割,里面的真金白銀,孫可望想怎麼用都行,只要留有準備金,避免擠兌發生就行了。

湖南,廣西,廣東三省還有很多沒被孫可望控制的資源,這些地方的人自然是不願意使用票據的,但孫可望用真金白銀和他們交易,那就不一樣了。

只是,孫可望低估了百姓的小心謹慎,他的斂財手段最終還是被懷疑了,並在不少地方已經傳開,甚至有了逐步擴大的風險。

「國主,此事要如何處理?現在安化,寧鄉等地的錢莊已經借故關閉了,之前要取錢的軍戶,商人都已經足額兌付,但若是事態擴展,錢莊里的準備金恐怕遠遠不夠。」王尚禮拱手攏袖,一臉急切地匯報道。

「臣也讓人專門核算了一遍,現在十幾萬軍戶,商人手上的票據已經超過了錢莊全部存銀的三倍。若是東窗事發,朝廷的威信恐怕將毀于一旦,便是軍中,也是要出亂子的。」劉體純也跟著出言道。

孫可望此時正在房中左右踱步,思考著應對之策。王尚禮和劉體純看著孫可望,對視了一眼之後,又拱手抱拳,垂頭以對,沒有再說話。

開弓沒有回頭箭,孫可望當初要弄錢莊,搞財政赤字實現擴軍備戰的奇跡,便想到遲早會有那麼一天,只是沒想到會那麼快。如果等到湖北,江西被收復,廣東的財稅體系走上正軌,他是可以通過戰爭把這些赤字彌補回來的。

而現在,錢莊里面的錢除了少數的準備金,基本上都已經用來購買各地鄉紳藏在地窖里的糧食,兩廣鐵料,以及澳門的火炮火槍,支付軍餉了,短時間內不可能彌補回來。

「這樣」孫可望,忽然停了下來,手指點了點,說道︰「提督,去監獄里找幾個犯事的人,然後寫一份布告,就說有人冒領軍戶存在錢莊里的錢,然後去妓院,酒樓揮霍一空了。總之,要往百姓最願意相信,最厭惡的方向去寫。

軍戶是國家的根基,朝廷為了保護他們的財產安全,今後錢莊取現要提前兩日申請,要說明原因,還要限額。而且大戰在即,錢莊的人都派到各個戰場去助戰了,人手緊缺,要是真的有很多人來排隊,就讓他們排著好了。

但一定要讓那些確實急需錢的人領到,所以在原因審查那里,你們要做好文章,卡好人數,分化要取現的儲戶。既要給他們希望,不把路堵死,又要達到我們的目的。這些人要是全部一起來鬧,事情會不受控制的」

孫可望頓了頓,還沒等王尚禮和劉體純說話,就又繼續說道︰「對了,記得,這是韃子搞的鬼,讓督察司派人往那方面去引導,這樣才能轉移注意力。只要涉及到韃子,百姓自然是相信朝廷的,要是誰敢懷疑,就一頂漢奸的帽子扣過去,事情就好辦得多了。」

孫可望身處如此局勢之中,所作所為所言本就十分矛盾。他雖然想要為這個文明引入活水,進行制度創新,思想革命。但為了大戰的最終勝利,他又無所不用其極,蔑視任何制度和律法,無論任何人,任何制度,若是他有余力,便還能商量。可若不是,那就只有死路一條了。

而王尚禮和劉體純听罷,隨即拱手領命,臉上沒有任何驚訝之色,到了他們這樣的位置,下面那些人的命比之豬狗都不如,更別說只是挪用百姓的錢財了。而這,只是這個時代猙獰殘忍的一面罷了。

「國主,還有一事。」劉體純隨即又抱拳道,神色還有些緊張。

孫可望見狀,便知道是更加嚴重的事情,還是關乎大軍作戰方面的,不然劉體純絕不會如此緊張。

「說。」

「國主,這段時間朝廷財政緊張,農兵加練,工匠加工都沒有付給額外酬勞,便是米糧也少有,各地營莊,工坊怨言不斷。此事關乎地方穩定,大軍補給供應,臣不敢妄下決斷。」劉體純眉頭緊皺,繼續說道。

孫可望听到又是錢糧的事情,沒有說話,繼續踱步起來。劉體純和王尚禮見狀,面面相覷之下,又繼續開口道。

「國主,臣以為,這些農兵工匠平日里受朝廷恩惠甚多,特別是農兵,又都是軍戶,本來納糧繳稅就少。現在不過是讓他們自備干糧,加緊訓練,以備不時之需,就有如此怨言,實在是忘恩負義。

而且,現在錢糧均供給前線,幾十萬民夫士兵都等著吃飯,朝廷也實在湊不出錢糧來給他們了。」劉體純偷偷瞥了孫可望一眼,又繼續說道。

「這些農兵都是軍戶,而工匠平日里錢糧便領得多,家中都是有積累的,朝廷拖一拖他們的錢糧也不礙事,絕對餓不死人。」王尚禮也緊跟著建言獻策︰

「老臣以為朝廷應該一面安撫人心,發錢不發糧,錢都直接劃撥到錢莊里面,讓他們看個數目,如此安撫一番便是了。一面威逼,若是有膽敢鬧事,擾亂軍心人心的,也絕不能手軟。」

「嗯,孤也是這麼想的。」孫可望點了點頭,反正這些軍戶和工匠的錢已經被他挪用光了,再開些空頭支票,他也不嫌多。

「不過,僅僅是這樣還不行。提督,你安排人手,從中鼓動宣傳,要讓農兵和工匠們都意識到︰現在正是朝廷最困難的時候,大家要體諒體諒朝廷的難處,共度難關。局勢如此,事情都不能按常規而論,朝廷此番也是無可奈何。

此外,各處營莊的管莊,教官明面上一視同仁,背地里,一定要好好賞賜,他們是穩住人心,執行朝廷命令的關鍵。而那些因為沒有糧食和軍餉就拒絕加班加練的工匠和農兵,讓各處的負責人要好好批評懲罰,在道義上職責這些都是落後分子,忘恩負義的小人。」

劉體純和王尚禮听罷,齊齊拱手稱是,心中更是暗嘆國主對付這些不服從朝廷者的手段高明。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