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二百三十一章 爭奪

得知史鼐被調回京城,唐清安並沒有太過在意。

以如今金江鎮的實力,朝廷當然不會再放任,哪怕金江鎮孤懸海外,遠離內地。

如果大周國內太平,百姓億兆。

哪怕金江鎮全佔遼左,唐清安都不敢听調不听宣,反而會猶如遼東節度使一般。

老老實實的為朝廷鎮守一方,乖乖的讓遼東都司分權,家族則成為勛貴世家。

至于未來大周國內能不能太平,能不能有余力制衡他,唐清安拭目以待。

收到賈府的和三弟送來的信。

「錦鄉侯府同意了親事。」

唐清安告知二弟。

劉承敏默默的點了點頭。

以如今的地位,他的婚事已經不能隨心所欲,而自己有了嫡妻,那麼自己鐘意之人,將再也沒有緣分。

那個令他數年來難忘的女子,她的身份是不可能做自己的妾室的,自己也不願意如此委屈她。

「但憑大哥做主。」

「唉。」

看到二弟的模樣,唐清安嘆了口氣。

身居高位身不由己。

連這點覺悟都沒有,何談做大事。

他相信二弟能很快調整好心情。

第二日。

「赤金首飾三十件,珍珠十一掛,澹金盤兩件,金碗兩個,金匙四十把,銀大碗八十個,銀盤二十個……

黑狐皮十八張,青狐皮六張,貂皮三十六張,黃狐皮三十張,姑絨十二度,天鵝絨一卷,梅鹿皮一方,虎皮六張……

玉玩三十二件,銅錫物件一百件,鐘表一掛……」

以前的金州將軍府,現在的金江節度府,內院廊外賬房,執事們人來人往。

各處屋內算盤聲不停。

還有眾多的下人,幫助執事們送上賬冊的,送茶水的,送點心的,送筆墨紙張的,不一而定。

只送入內府庫里的物件就有這麼多,更不用提那些用來販賣的各色貨品。

年關,夫人臨盆在即。

已經騰不出精力,管理府上的事務。

不提各家家卷們的看顧,經驗最豐富的穩婆都被請了來,不過夫人乃生二胎,眾人並無太過憂慮。

鶯兒和香菱。

來金州已經半年余。

雖然有了自己的院落,有了自己的丫鬟,至今並未等候到將軍。

就連素來順從的香菱,也內心委屈至極。

不提兩人的心思。

如今內院里,都為夫人臨盆的事而忙碌,兩人也不敢怠慢,每日早晚問安伺候。

索性有金釧兒,晴雯兩位相熟的,到底也有人能說話解悶。

周氏受夫人所托。

打理這些外事。

周氏跟隨夫人數年,本就協助夫人打理這些事務,因此並無困難。

年關各處執事來匯報事項,都被周氏處理的井井有條。

而其中有幾樣重要的事務,周氏還是等到了節度使,跟著節度使一邊走,一邊說。

大軍歸來。

下面的人放了假,而上面的人,文武官員反而都忙得狠。

唐清安同樣也是抽不出時間,他還要應對朝廷的局面,更為費心勞神。

每日早出晚歸,往常晚上歸來時,秦可卿已經熟睡,他當然不忍叫醒她。

又為了照顧秦可卿的情緒,唐清安歸來後,一直睡在外間,沒有去鶯兒和香菱的院子。

今天早上,特意遲了些許時間出門,等到秦可卿睡醒,上前笑言幾句,才放心的出門。

周氏剛好踫到了將軍,立馬隨著將軍往外走。

北鎮被破,北鎮的馬市也隨之消亡,金江鎮少了馬匹的重要來源。

雖然濟州島已經開始養馬數千匹,但是仍然不夠軍中所需。

負責馬市的有烏家四爺烏良,鎮遠堡丁源之子丁勝安,薛家掌櫃杜松。

那丁勝安憂心父親,在錦州打通商道的之事,就落到了薛家掌櫃杜松,和烏家四爺身上。

兩人已經開始和關外蒙古聯系。

還有就是朝鮮的人參貿易,金陵二老爺負責的商隊,在旅順的商貿利潤等等。

周氏一路的向唐清安言訴,唐清安邊走邊听在心里。

到了垂門之處。

唐清安停下腳步。

「馬市的事,要著重配合烏良和杜松,必定要盡快打通商道,我已經和史鼐寫了信,讓史鼐關照。」

正說著時。

鶯兒,香菱領著各自的丫鬟,從隔壁的院子出來,正要去夫人處問安伺候。

沒想到在垂門遇到了節度使。

一行人紛紛向唐清安施禮,唐清安向周氏交代完,才看向鶯兒和香菱。

「這半年來公務纏身,戰事緊急,倒是冷落了你們,不過不要感到委屈。

夫人臨盆在即,你們要盡心照顧,等諸事安定下來,我好好的犒賞你們。」

听到節度使的話,鶯兒和香菱,兩人都面露笑意。

「老爺忙于公事,我和香菱當曉得大事為重,老爺請放心。」

鶯兒一邊回著話,仗著幼年的情分,竟然大起膽子上前靠近唐清安。

半年不知肉味。

唐清安聞到了鶯兒身上傳來的香氣,又看到她雖然穿的嚴實,還披著披肩。

可是白皙的小臉上,雙眼露出怯怯的目光。

鎮守一地之主數年,唐清安已經不怎麼在乎大周的禮法,習俗之類的。

伸出手撫模著鶯兒的臉蛋,軟香如玉。

鶯兒雖然舉動大,不過是想要表達親近之意,如何想到老爺這般無所顧忌。

一時間滿臉通紅,又不敢躲避,直挺挺的愣在那里,任唐清安施為。

香菱看在眼里,害羞地低下頭。

身旁的幾位丫鬟,沒有怎麼接觸過節度使,畏懼其威嚴,默默的看向別處。

見鶯兒已經羞的不行,唐清安才從她胸前抽出手來。

又看了眼香菱。

香菱雖然順從至極,卻當做沒看到老爺的視線,不敢上前過去。

唐清安笑了笑。

香菱雖然來到金州半年,可自己和香菱並沒有過多的接觸,自己出門在外就四五個月。

不過雖然沒接觸過,倒是對香菱的性子十分的了解。

考慮諸事纏身,唐清安收回了心思。

「你們去夫人處吧。」

一行人留在原處,等老爺出了垂門,才又動了起來。

原本一行人邊走邊說話。

這回有了剛才的事,反而都安靜了下來。

鶯兒強自鎮定,反而埋怨起香菱來。

「剛才老爺看你,你怎麼當做沒看見?」

「我不敢。」

香菱老老實實的說道。

光天化日眾目睽睽,她以前雖然听著嬤嬤們,講了好些奉承爺們的手段。

可是這白天里,讓她如何敢如此。

「你呀,我看你以後怎麼辦。」

鶯兒反客為主。

雖然現在還心跳的厲害,可是剛才老爺對她的親近,讓她心里又安寧不少。

終歸還是喜歡她的。

周氏看在眼里,卻沒有多余的話,早就離開去廊房了,一些事是擋不住的。

所有的權利,都來源于自己的金江鎮。

唐清安十分清楚。

未來不管是進是退,只要金江鎮實力強大,他都能游刃有余。

因此沒有貪戀其他,精力都放在了公務上。

節度府不光換了牌子。

原來還是總兵府之時,就名不正言不順的設立了很多部門。

如今正式建立了節度府。

因此設立了判官,支使,掌書,推官,巡官,衙推,營田,乃至行軍司馬之職。

節度府的官,品級權利是比不上朝官的。

不過有遼東節度府之前例。

日後恢復了遼東都司,原節度府的官員不少都為外放到遼東都司,是一條極便利的升官途徑。

而且金江鎮地盤大,人口多,權利也大。

舉人,秀才,乃至童生出身的金江鎮官員們,當然對各自的職位盯得十分的緊。

錯過了這個機會,他們一輩子都難得再有。

這是人之常情。

就是唐清安自己,不也是抓住權利不願意放手麼。

其余不提。

唯有支使一職,馮勝之,顧應時兩人雖然沒有明言,卻各自有一幫人搖旗吶喊。

馮勝之,顧應時。

兩位從長行島就開始治理名聲的舉人。

不論是出身,資歷,威望。

都是金江鎮不二人選。

越是如此。

連唐清安也不敢輕動,反而小心的琢磨又琢磨,終歸還沒有決定好,到底讓誰做支使。

馮勝之,顧應時。

兩人一南一北管理民生,反而兩個當事人,彷佛毫不在意一般,只默默的做事。

大軍在前方打仗,文官在後方治理。

民政被兩人打理的井井有條,絲毫沒有拖軍隊的後腿。

不管是供應大軍物資,還是收攏難民,或者組織各地秋收,屯田,清丈田畝。

治理新收復的地方,漁場,鹽場等等諸事宜,都讓唐清安沒有費多余心神。

而同樣因為這些原因,唐清安越是無法做出決定。

兩人不爭,反而比爭還要厲害。

不論如何。

金江鎮的公事不能延誤。

馮勝之和顧應時,的確顧不上爭權奪利。

大軍打了勝仗。

不可計數的遼民涌入各地。

帶來了沉重的壓力。

從收復游擊區,再到金州征集大軍,等待朝鮮援軍,國內援軍,然後收復復州,蓋州,榆林鋪和蠻族決戰。

耗費了海量的物資。

各地的積蓄早已見底,金江鎮的財政到了破產的邊緣。

這也是唐清安。

為何面對國內的打壓,選擇低聲下氣的原因。

唐清安神色嚴肅。

馮勝之,顧應時兩人,也苦著臉。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