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百一十六章 朝鮮涌動

金州軍五萬人北上復奪鎮江,消息很快傳到了朝鮮,引起了轟動,其中朝鮮國主最為不安。

李琿第一時間招來親信,廣昌府院君李爾瞻,文昌府院君柳希奮,密昌府院君樸承宗三人。

除了李爾瞻,其余兩人都是外戚,這三人在歷史稱為三昌,深受朝鮮國主李琿信賴,掌握朝鮮大權。

「金州將軍是何意?」

當听到李爾瞻帶來的消息,金州將軍的使者告知金州將軍要入朝鮮,李琿大驚失色。

其余幾人默不作聲,李琿無奈的垂下腰。

用意很清楚,對朝鮮的行為不滿,要親自來問責了。

「主上殿下,不可在搖擺不定了,請和蠻族斷絕來往。」李爾瞻認真說道。

國主在大周和蠻族之間搖擺不定,左右逢源,引起了朝鮮大部分官員的不滿。

李爾瞻一樣不贊成國主的策略。

大周和朝鮮乃君臣,情猶如父子,況有救國之恩,天朝倘有事變,敝邦君臣所當掃境奔往,以為前驅。

朝鮮大臣之間的論調,在李爾瞻看來才是對的。

只不過他考慮的是,大周對朝鮮不會造成危險,只會有幫助,能穩定朝鮮的局勢。

如今朝廷上下政局不穩,需要上國的威勢彈壓,而蠻人野心之大,絕對不會蠻族于遼東,會對朝鮮造成威脅,不亞于日本。

李琿沉吟一番,最後還是沒有松口。

見狀,李爾瞻感到失望。

謝友成登門拜訪李爾瞻,交談一番後,面無表情的離開,悄悄去了金家。

朝鮮雖然不是中國,但是兩班人士皆會漢語。

金。

此人在朝鮮名聲極大,以前作為聖節使出使大周,對大周報有善意。

按照將軍的指示,謝友成來到朝鮮才月余,已經發現朝鮮形勢十分的復雜。

國內東西兩黨就不說,分裂出來的南派,西派,大北派,小北派,骨北,肉北,清北,義民,鄉黨……

謝友成至今都分不清楚這些派別。

不過這些都無所謂,負責金州耳目,經驗深厚的他,發現了一些有趣的事。

朝鮮國主倒行逆施,不顧國家貧窮大興土木,肆意屠殺宗室,加上處理朝鮮各派的矛盾,低劣的手段導致紛紛對他不滿。

如此這般,越是導致朝鮮國主感到被孤立,因此產生的不安,開始變本加厲的一意孤行,殺兄殺弟幽禁嫡母。

不論是如今當朝的東派,還是在野西派,連備邊司的大臣們都開始抱怨國主。

備邊司可是由當朝國主一手建立,成為朝鮮龐然大物,掌握政軍大權,能和議政班分庭抗禮的衙門,按道理來說應為朝鮮國主心月復才是。

連備邊司竟然都和朝鮮國主離心。

謝友成和親信分析了一番,這其中有個關鍵人物,那就是金。

這是條藏的很深的大魚。

不過謝友成還沒有搞清楚,金此人,到底在為誰奔走。

金笑著看向謝友成。

「李爾瞻可說主上殿下改了主意?」

在朝鮮,國主是不會被稱呼皇上的,有些大典上,祝詞可能會用萬萬歲等尊稱。

大臣平時稱呼朝鮮國主為主上殿下,內侍則稱為殿下。

「你猜猜。」

「我猜沒有。」

「為何?」

金笑而不語。

都是老狐狸,謝友成在試探他,他也在試探謝友成。

金州將軍對朝鮮國內是什麼態度。

如果金州將軍能支持他們,那他們就再也沒有了顧慮。

上朝極為重視禮制,連當今朝鮮國主在成為世子時,因為不是嫡長子都不被認可。

金他們,如今顧慮的只有上朝的態度。

如果貿然發動政變,會不會引起上朝的干涉,最後導致功敗垂成,就像安南一樣。

歷史上,他們遲遲不敢發動政變,最後被人告密,貶的貶殺的殺,最後孤注一擲發動政變,還是順利的獲得了成功。

這些人領著各自的心月復,合起來才一兩千人,守衛漢城的將領竟然視而不見。

可見朝鮮國主如今有多麼的不得人心,不管是大臣,武將或者是百姓。

「朝鮮如今雖然貧弱,一兩萬大軍還是湊得出的,能幫助金州將軍守衛鎮江堡,只是可惜。」

金一臉的惋惜。

謝友成笑而不語。

沒有來朝鮮國之前,他認為朝鮮是古國,有千里之遙的國土,實乃不可小覷。

來了朝鮮見到了實況,原來心里的想法大為改觀。

通過和朝鮮各官員的溝通,根據他的了解,朝鮮本就因為政治腐敗導致國力衰弱。

二三十年前陷入倭亂,人口直接比戰前銳減六分之一,現在也才恢復到三百萬人。

當然這是不包含奴隸和隱戶的,如果加上奴隸和隱戶,全國人口應該有近千萬。

在大周的幫助下,打退了倭亂,本來地多人少可以恢復民生,卻又滋生出來朋黨。

國家不但沒有趁機改革,消除奴隸和隱戶恢復實力,反而越發的貧窮起來,百姓民不聊生,導致民亂四起,可以說現在的朝鮮極為貧弱。

高達六百萬的奴隸和隱戶,不但不能成為朝鮮的財政來源,反而成為了隱患。

千萬人口的國家,竟然連十萬兵都湊不出,可見一斑。

難怪將軍說朝鮮不足慮,他帶一萬兵入朝,就能讓朝鮮上下震動,引起不安。

「大周幅員萬里,只金州一地,精兵十萬,戰船千艘,蠻族在將軍看來,乃小患也,不值一提。

將軍出海以來,不戰則已,戰則必勝,從未有一敗,朝鮮支援也好,不支援也好,將軍都不在乎。」

听到謝友成的話,金點點頭,並沒有懷疑。

雖然猜到對方有夸張的成風,但是金州的戰績他們也能得知,這些做不得假。

「將軍不在乎朝鮮,朝鮮卻在乎將軍,更在乎上國。」金說完,長嘆一口氣。

「上國對朝鮮有再造之恩,基于此也應鼎力相助,且兩國輸出同源,實乃一體,奈何主上殿下……」

金痛苦的皺起眉頭。

試探到這個地步,金話里話外都是對朝鮮國主的不滿,謝友成也不再猶豫。

「朝鮮國主肯定會被將軍懲罰的,希望朝鮮上下引以為戒。」

謝友成說著大話。

將軍的信里,明確的告知,入朝鮮是假,嚇朝鮮是真。

謝友成理解將軍的苦衷。

將軍要是真帶兵入朝鮮,傳回國內會引起轟然大波,受到各方的彈劾。

「謝君可知朝鮮的一件秘聞?」

「請教?」

謝友成端坐看向金。

「薩爾滸之戰,主上殿下曾經派秘使去蠻族,不但告知蠻族,朝鮮軍隊不會攻擊蠻族,只是為了應付上朝而已,且還告知了蠻族上朝的動向……」

「什麼?」

謝友成不敢置信,隨後生起一腔的怒火,咬著牙質問金,此事可有真憑實據。

金搖搖頭。

見狀,謝友成冷靜下來,懷疑金是騙他。

其實這件事是真的。

歷史上,朝鮮國主在大軍先行之前,就派了密使去聯系後金,還私下命令大軍主帥姜弘立。

讓他帶領大軍到達戰場後,要觀察形勢,如果大明得勝那不用提,如果情況不對就立刻向背大明。

可惜他聰明反被聰明誤,後金並沒有領情,在大勝明軍後,照樣屠殺了幾千朝鮮軍。

投降的朝鮮軍也沒有好日子過,都被編為奴隸,最後只逃回了千余名朝鮮軍士。

一萬三千名朝鮮大軍,就這麼被李琿的「聰明」耽擱了性命。

此人又蠢又自負。

見到謝友成不信,金笑道,「這件事謝君可以親自去查。

「我一個外人,如何能查朝鮮國主呢。」

謝友成搖了搖頭。

「當然可以查。」

金終于忍不住了,圖窮匕見。

……

謝友成離開了朝鮮,留下了越發暗波洶涌的變局。

一處破亂的院子,被重兵看守,負責送飯的僕人按照往常一樣,默默的從側門進入。

守兵也沒有怎麼檢查,那人松了口氣。

綾陽君李倧沒有胃口。

他的父親被朝鮮國主殺了,弟弟也被殺了,自己原來的府邸,被朝鮮國主以有「王氣」而奪去。

王氣。

想到這里,李倧滿心的疼痛。

他的父親是嫡長子,雖然不受祖父喜愛,但是祖父對他卻非常喜歡,親自為他取小字天胤。

所謂「天胤」指上天的子嗣。

如果不是那場倭亂。

李倧怨憤的想到。

下人竟然沒有離開,難道自己已經輪到了連下人都敢欺負的境地嗎?

李倧抬起頭,這才看到下人不住的使眼色,遂默不作聲的開始吃飯,快子果然踫到了硬物。

悄悄把布條收了起來,等到了無人處,他才悄悄的打開。

謝友成趕到了鎮江堡。

鎮江堡人滿為患。

以鎮江堡為中心,兵不血刃光復上下合計千里之境,人口還沒有統計,但是更遠處從岫岩,鳳凰各地,源源不斷趕來投奔的百姓。

索性這一次不同于金州,身無余物的流民佔比並不多,每日涌入鎮江堡的推車不下千輛。

今年的物資是不用愁的,愁的是明年。

歷史上,毛文龍剛收復鎮江時,糧食雖然短缺,但沒有鬧到人吃人的地步。

後來因為退至海島,生產跟不上人口,年年缺口變大,才導致了慘不忍睹之事。

不過唐清安有所準備,在黃海各島偷藏下的百萬石糧食,就是為了供給明年遼左北部之民,開墾田畝之用。

當然,如果能守住鎮江那就更好了。

從鎮江到金州沿海一片都是平原,可以提供大片的田畝。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