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百零一章 百萬石

「堅守十日。」

這是唐清安按照船隊的運力推算的時間。

十日里,他要搬空海州。

第三日,遼陽的援兵來了,收攏各處軍士,合計七千人,試探了一番,被城牆上的弗朗機炮打退。

第六日,代善率領近兩萬兵,繞了近兩百里路才趕到了海州,和遼陽合兵一處,兵力已達到兩萬六千人。

他和諸將在山上,看著城南源源不斷的船來船往,氣的破口大罵,下了死令,各部不計傷亡攻城。

唐清安在各處城牆,和南門的新修的工事處,布置了八十門弗朗機大炮。

特別是南門新修的工事,因為沒有城牆之堅,只這里就布置了四十門,佔據了一半。

而城南碼頭,依托城牆石橋修建的工事,成為了雙方爭奪的重心。

此處防守的數千金州兵,才打了勝仗,被潑天的物資刺激的面紅耳赤,舍生忘死的堅守陣地。

雖然戰況慘烈,卻紋絲不動。

代善損兵折馬數千,急的火急火燎,滿嘴的燎泡。

各將都哀求,不能再這麼硬攻了。

海州顧名思義,從遼河口的大海,延伸內陸,大河就有三條,支流更是數不勝數。

三岔河顧名思義,就是三條大河合流之地。

一般的城池依山而建,而海州,則是依海而建,所以海州沒有護城河,它的護城河就是河道。

城牆修建在河堤上,只有四座石橋跨河相連城門。

海州南門正南二十余步就是渡口,往東百余步,才是南門橋。

想要奪下渡口,就必須奪下南門橋。

南門橋各種工事且不提,北側三十余步就是城牆,上面有弗朗機,有守兵弓銃齊射。

南門橋的河中,又有船騷擾。

相當于攻橋的蠻兵,要受到上中下一體的打擊,任他多麼不懼生死,也奈何不得,徒留遍地尸體。

這般打法,城池沒有打下來,自身就亂了。

代善到底是知兵的,終于鳴金收兵。

「船,我們要有船。」

眾人點點頭。

「可是小船小筏子倒是能模索個一二出來,但是那般大船,沒有船匠大匠,如何能憑空造出。」

修造一艘大船,需要的大工序就有幾十種。

不是砍伐木頭,榫卯拼接就能造成的。

如果這般輕易,原來那蒙古國,為何督促南民船匠不得,才轉而督促高麗國造船。

如今加上大周承襲前明的禁海政策,船匠都在直隸,江淮,福建的船廠。

這些船匠,軍匠受到官府的直接管理,每個人的名冊都在官府手中,沒有人身自由可以隨意出州縣,所以遼東委實沒有船匠可用。

不然歷史上,後金全奪遼東,渡海攻打東江鎮,也不會才只有十一艘船。

眾人你一句我一句,唐清安到底還是用了十五日的時間,才徹底搬空了海州城。

為什麼用了這麼久,因為海州不光是草料糧食,還有兵器盔甲,馬匹騾馬眾牲口。

既然對方無法突破自己堅守的城牆,唐清安見軍心可用,才又堅守了五日。

最後,望著空城,唐清安又看向了眾將官。

沒有人願意再留下來了。

海州還可以守,但是沒有意義。

上下左右都是蠻族的城池,只是個孤城,就算再守些時日,又有何用處呢?

而且留多少守兵才能保證海州不失,五千?一萬,兩萬?

實際上,眾人歸心似箭。

那潑天般的物資,能聚集軍心堅守城池,也能讓人心神不寧。

見狀。

唐清安招來了遼民營。

一日攻城奪下了海州,雖有許多的優勢,最後仍然是用人命堆出來的。

全軍傷亡一千八百人,加上登陸以來大大小小的戰爭,合計傷亡高達兩千余人。

唐清安招來了李齊,朱秀。

全軍遼民營戰心最高,而遼民營中,這兩部戰功最高。

想要順利撤退登船,在敵人的視線下是不容易的。

一個鬧不好被蠻兵尋到機會突破城池,那就轉樂為悲了。雖然如今物資已經運走,但是城里還有一萬多士兵。

「我命令你們二部留守城池,掩護大軍撤退,以碼頭號聲為令,令聲響起,你們二部才可撤退,我會留船在碼頭接應你們二部,你二人可有信心。」

李齊,朱秀互相望了一眼,紛紛領命,並無怨言。

唐清安見二人干脆,略微沉吟一番,終于還是忍不住向他們二人透露。

「這一番大勝歸去,我將會擴兵,你們守好這一仗,我算你們大功。」

雖然沒有明言,李齊,朱秀面露驚喜。

「將軍請放心,我等一定死戰不退,保護大軍無憂。」

第二日,海州各部開始撤出防線,缺口由李齊,朱秀補上。

第三日,蠻兵發現海州城周兵有退意,從北門開始強攻。

第四日,蠻兵佔領北門,李齊,朱秀兩部一千人,死守南門城牆,掩護剩余兩千兵渡船。

當碼頭只余二十余艘船時,號令聲終于響起,卻並沒有見周兵出城,久等了三刻,才從南門跑出了三百余人。

人人帶血,丟盔棄甲,到了渡口,紛紛跳河,由小船打撈上來。

緊隨其後殺來的幾百蠻兵,殺氣騰騰地拉弓射殺打撈士兵的船只。

苟兒一邊指揮船只去打撈水中周兵,一邊組織船上兵士和碼頭上的蠻兵對射。

蠻兵立足于土地,周兵在船上起伏不定。

這般對射下來,當然是周兵傷亡慘重。

不過將軍有令,水師不計代價也要接回李齊,朱秀兩部殘軍,不能讓功勞之士寒心。

因此苟兒忍著內心的不舍,命令各船不退,頂著傷亡繼續放鳥銃。

在不停晃動的船上,集火的鳥銃比用弓箭好使。

見打撈完了落水的周兵,也來不及問清楚李齊和朱秀兩人上了船沒有,見城門大部的蠻兵趕來,苟兒立刻下令開船離開。

……

連雲島位于蓋州大清河入海口處,又稱為連陰島,連雲峪等,乃蓋州海邊一座突兀的孤島。

一面倚海,三面環河,在後世修建了堤壩相連,島上面積相當于後世六百個標準足球場。

一次又一次,海量的物資源源不斷的運送下來,還有從海州救回的上萬名百姓。

劉通對此島最熟悉,把連雲島上幾千百姓都被組織起來了,修建倉庫草棚。

就算如此,地方不足用,連正在結穗的田都被平了。

上萬名海州難民的青壯也被組織起來了,修建碼頭,方便大船靠岸,加快物資運送的效率。

一趟,兩趟,三趟……

所有人都麻木了。

當唐清安坐船歸來時,竟然找不到可以安營扎寨的空地。

至于還有田畝,唐清安不舍得毀掉,只能讓各部各自尋找可用駐地,自行解決營地。

如此下來,兩萬大軍的營地雜亂不堪,絲毫沒有章法。

萬一有敵人攻來,只要一千人就能沖入中軍。

可惜沒有萬一。

蠻族要是有船,唐清安也沒有這番的大勝。

水師的船絲毫不停歇,開始把連雲島的物資送到長行島上,然後由長行島送到黃海的獐子島,海洋島各島。

唐清安不放心,命了大軍回歸金州,自己親自駐守連雲島,再派了二弟劉承敏去黃海。

兩人一頭一尾,安頓這百余萬石的物資。

前番遼沈失陷後,遼西走廊幾十萬民,新募十余萬兵,物資都需要登萊運送。

大周集全國之力,才收集到了百萬石豆料糧食。

海州有物資百萬石也不足奇。

大軍就有十五萬,騾馬十余萬,加上遼沈運送海州,海州運送前線的民夫十余萬。

老奴有繳獲原來沈陽,遼陽,遼左各衛的物資,加上自身搜刮,湊齊百余萬石,實乃深知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糧草才是軍心的關鍵,保證了蠻兵士氣高昂。

這才便宜了唐清安,唐清安委實也沒想到,自己有這般的收獲,這就是以海制蠻,打了勝仗的好處。

只要能打勝仗,有意料之外的好處並不足為奇。

就像後世自己的祖國,打了一場絕世之戰,各方拉攏,給了無數的好處。

又通過輪戰磨練出一把舉世兵刃,連當時的超級大國,都放段主動把生意送上門。

總之,馮勝之從金州趕來連雲島,詢問將軍到底獲得了多少物資。

唐清安搖了搖頭。

「敵軍環繞,未來得及清點,大概二十余萬石吧。」

軍士,民夫不停的搬運,不計其數的物資,每個人搬運自身的東西,是不曉得具體數量的。

各部報上來的數字,除了親信的幾人,唐清安誰也沒有透露,並嚴令不得私下交流此事。

就算有幾個關系交好的將領,偷偷的溝通,也窺視不到全軍到底搬運了多少。

水師只管運送,又不負責清點,同樣也不知道具體的數字。

這般下來,軍中的將領,連參將趙緱用也不清楚所獲幾何。

馮勝之露出懷疑的眼光。

他在金州听到顧應時的消息,等大軍回來後,親自去了一趟旅順,在碼頭上看到了源源不斷的船隊運送物資。

听說整個水師的船只都調動了起來,原來的兩百艘,金陵調來的五十艘,登萊調來的五十艘,合計三百艘。

這麼多大船,一趟的運力就有將近二十萬石,將軍雖然打亂了船隊,無法統計三百艘船合計運了幾趟。

但是他又不是傻子,如何會相信只有二十余萬石。

「我已經傳命劉承敏,等各項物資運送完,會嚴格清點,收到冊子我會第一時間交給你的。」

唐清安誠懇的說道。

獐子島,海洋島是大周在遼東最遠的海島,而且百余里外的大陸,又在蠻族手中。

這才是他為什麼要把物資運到那里的原因。

不是他小氣。

就像本錢一樣,有了這百余萬石的物資,唐清安再也不懼兩三年內收攏遼民之憂。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