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五十一章 紅人

作為唐清安在遼東最信任的人,劉承敏雖然只管著東海堡的事,但是對大哥的計劃十分的清楚。

「這個買賣的收益,咱們佔三成,廣寧右屯衛和火藥坊的碼頭由我們負責打點。

其中一成是掛在大哥名下的,實際上是遼東都司的經歷的,他也要上下打點,北鎮的鎮遠堡佔兩成,關口以及北鎮由他們打點。

薛家佔四成,他們負責船隊到東海堡接受物資和馬匹,會運到蓬來走陸路,包括銷售都由他們負責。」

「薛家對大哥是真不錯。」

陳德言听到薛家所佔的份額,忍不住驚訝道,他認為薛家佔五成都不過分。

劉承敏也點點頭,對薛家頗為感激。

「大哥創業之初,正是需要銀錢,薛家可能是考慮到這點,薛家太太才松的口。」

「那還有一成呢?」

「還有一成用來打點沿途各驛站,地方大戶等,畢竟這利益動人心,不讓別人沾點腥,誰曉得會不會捅出簍子。」

「還算是想的周到。」

陳德言認為理當如此,只有相關的人都能獲利,生意才能做的長遠,做的穩當。

鎮遠堡屬于北鎮,北鎮下面就是各處驛站等,經過廣寧中左所,就到了廣寧右屯衛的範圍。

一成的收益,足以用來打點這些地方。

看著眼前幾十艘大小的漁船,隨著波浪不停的搖擺,遠處的天際線泛著銀銀白光。

抬起頭感受到海風里的腥味,陳德言笑了起來。

劉承敏听到三弟的笑聲,好奇的看向他。

「大哥真是太厲害了,離開金陵半年,就打下了這麼大的根基,上上下下都結成了關系網,真不知道大哥是怎麼做到的。」

原來是因為這,劉承敏想到這半年來,大哥沒有一刻休息,哪怕年關大雪封路的幾天,也在教導百戶所里的幾個孩子。

「天道酬勤,大哥又是有本事的,加上他長遠的目光,能準確的預料形勢,的確是常人不能及也。」

想到大哥心中的那份規劃,如今已經徐徐展開,劉承敏的心胸,向眼前的大海一樣澎湃起來。

銀子要有了,兵也要有了,船也開始有了,一切都在計劃之中。

「這條商道很重要,其中風險也很大,三弟,多余的話二哥不想說,只能告訴你,務必保重。」

「大哥的預期是多少?」

既然大哥拉攏了這麼多的勢力,盤子當然是要往大了做,做小了錢都不夠分的。

陳德言九歲就在薛家從學徒做起,如今已經七年多了,賬目算的利索。

「每年兩趟,馬匹就要達到三五千匹,羊也要上萬,還有從金陵販絲棉等布上萬匹,茶葉三五萬斤……」

陳德言愣住了。

「大哥有這麼多本金嗎?」

劉承敏搖了搖頭。

「大哥只有五百兩,還是賈府借的,其余幾處也沒有太多的現銀,總共湊了才一千四百余兩。」

「這點本金,只算買馬的成本都不夠十分之一。」

「一千兩銀子,是今年先探路,把關外關內的關系打通暢,也是幾家磨合一番,按照大哥的想法,明年肯定會開市,到時候才是趁勢做大的時機。」

兩兄弟在白石灘,細談商道上的事,唐清安則到了衛司,受到了同僚的圍觀,恭喜他領了備御。

一個人的權勢,並不是只能靠官職來決定。

備御的身份,在廣寧右屯衛里,的確不算小了,但是更多的人,看重的是唐清安在當地駐守的便利。

說來說去,就是錢糧而已。

廣寧右屯衛至少還有三四千軍戶,湊個幾千人還是湊得起來的,但是湊起來了又能如何。

吃什麼?喝什麼?

所以別看唐清安手底下只有幾百人的名額,等招募完之後,實力不是廣寧右屯衛能比的。

有錢,有糧,有兵而已。

衛司的指揮使,徹底改變了態度,無法再像以往一樣,當做對方不存在。

品級上,他比自己低,但是對方現在領了備御的職位,已經可以和自己平起平坐。

營兵制和衛所制不同。

例如自己一個堂堂衛指揮使,名義上衛所里有五千六百戶軍戶,五千六百名正丁,實際上拉不出多少人,因為沒錢沒糧。

衛所軍的制度,一切開支從軍田出餉,出糧,出裝備,而衛所的軍田……大多被侵吞。

軍田少了一半,而軍戶生息繁衍反而變多了,飯都吃不飽了,還談什麼士氣,能跑的都跑了。

跑的人越多,軍田被佔的越多……

所以朝廷才開始募營兵代替衛所兵,開始發糧餉。營兵中擔任備御的武將,一般會領衛掌印,僉書的品級。

眼前人提拔的太快了,所以仍然保持百戶的品級,屬于職高級低,但是明眼人都曉得,熬資歷而已。

「遼東都司讓你從三衛中選營兵,不管廣寧中,左屯衛什麼態度,作為自家人,我一定會鼎力支持。」

听到指揮使的話,唐清安笑了笑。

漂亮的話誰都會說,而自己從來不听言只觀行。

自己這里是美差,沒人會不願意來,誰能攔得住?他現在已經不懼于對方了,不過沒必要得罪他。

官場上,花花轎子人人抬。

沒有多久,三衛先後下發了東海堡選兵的公函,各地戶所的軍民,紛紛往東海堡而去。

在火藥坊幾里外,工科已經搭建的軍營,除了辦公的房子,和倉庫等公房,其余都十分簡陋。

唐清安一大半的時間,開始留在此處的軍營中辦公。

自家千戶所的陳凱武早已經來任了職,成為營中的一名管隊,還有李彪的兒子也來了,同樣是一名管隊。

其余四個千戶所,也來了幾名百戶,如今營中十名管隊到任了六名,加上自家和他們帶來的旗兵,有營兵兩百二十余人。

前屯所自私的行為,引得了很多人的不滿,不過肉少僧多,都是一群「矮子」,當然用自己熟悉的。

只要唐清安不否定,前屯所一下子就佔了六個官職。

自己是軍官不是軍閥,唯才是舉不是他能做到的,自由朝廷規定,他只能從中配合。

劉承敏和陳凱武等人,在營門負責從報名的軍戶中挑選身強力壯者。

戚繼光的兵法,自己早就教給了二弟,其中如何選人,他相信二弟能做好這件事。

治眾如治寡,分數是也。分數是也,治兵之綱也;束伍者,分數之目也。

治理大軍還是治理余部,原理都是一樣的,都要依靠合理的制度,軍法來管理。

對軍隊合理的分編開,依靠軍規來管理統率軍隊。

至于怎麼分編,怎麼立軍規,自己教給二弟的兵法中,已經說的很詳細了。

他操練東海堡軍戶,映照兵書,已經做得很好。

在公房里,他寫著發往遼東都司的公文,匯報營所之事,三弟陳德言坐在一旁,安靜的看賬冊,和以往東海堡收到的文書。

「大哥,關外每年能有這麼多馬供應嗎?」

听到三弟的疑問,唐清安放下筆。

當年蠻族還沒有崛起的時候,朝廷拉攏遼東各部開市,只官面上一年就有三千匹。

而蒙古左翼里,各部的馬只會比遼東各部更多,因為一個是游牧民族,一個有游獵民族。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