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四百二十三章 統治確立

1071年1月,距離那場震動全羅斯的大戰已經過去了三個月,羅斯的局勢也穩定了起來。

人們開始適應羅斯季斯拉夫的統治,各地也不再需要大公的重兵壓制,那些部隊也開始了陸續遣散,而第一批則是外軍,現在沒必要讓這些外國人還留在這里了。

很快,挪威人帶著國王陣亡和大量金銀財寶離開,保加爾人也是滿載而歸,他們對羅斯季斯拉夫滿是溢美之詞,想來他們回鄉之後肯定會把羅斯新統治者的名聲傳揚吧。

不過亞當走之前還專門給羅斯季斯拉夫留下了一百重裝騎兵讓羅斯季斯拉夫使用,作為兩國友誼的禮物,羅斯季斯拉夫當然欣然接受。

現如今,全羅斯絕大部分區域已經向他徹底臣服,諸城都對羅斯季斯拉夫的霸權表示了順從,至于全體羅斯人那更是承認了羅斯季斯拉夫的大公身份。

基輔已經被羅斯季斯拉夫的老臣們所控制,其中權力最大的無疑是利奧,這個希臘人現在管理著基輔這座北方巨城。

這讓他頗為感嘆,他的權力可謂是越來越高,他距離自己曾經許下的願望也越來越近,兵臨帝都,以勝利者的姿態站在那些當年一手促成他流放的家伙面前。

羅斯各地原本的緊張態勢也得以緩解,原來羅斯季斯拉夫可是硬生生在全羅斯各地維持著上萬兵力,如此龐大的軍力維持給羅斯季斯拉夫帶來了巨大壓力。

軍費全靠他成為大公時各地的巨額饋贈以及基輔流動的金銀,在成為大公之後,羅斯季斯拉夫才意識到了基輔流動的金銀是多麼夸張。

不過這也是因為羅斯季斯拉夫借著清算南軍的勢剝奪了南羅斯三城許多權貴的產業和領地,一時之間羅斯季斯拉夫手中集中的資源甚至都達到了雅羅斯拉夫的巔峰時代——只是需要整合而已,但即便是這種粗放的收取,帶來的利潤也是巨額的。

整個羅斯的利益都在這個節點上匯集,依靠著蘊含的龐大利益,羅斯季斯拉夫得以燒錢維持大軍。

這些部隊一方面是為了確保羅斯季斯拉夫的霸權,而另外一方面則是為了對抗叔叔的兒子們,防止這些家伙作亂。

而他們都出色的完成了這兩個任務,諸城沒有任何心思反抗羅斯季斯拉夫,他們不願意把注下在那些年輕留里克身上,那麼也就只能選擇臣服于基輔。

畢竟大家終究是要依靠著基輔做生意,和基輔對抗的結果只能是損失慘重,這些城市權貴的根基就是商業,而在這上面基輔完全可以耗死你。

至于叔叔的兒子,他的那些表弟們,則被陸陸續續趕出了羅斯,流亡國外,揚完成他的工作完成得很到位。

關于他的表弟們,最初羅斯季斯拉夫以為他們會獲得來自草原上的支援,就像是歷史上那樣帶著草原騎兵進入羅斯燒殺搶掠。

不過由于薩魯可汗手上的血債,他的表弟們沒能調動多少草原部落,侵擾的兵力可以說是不值一提,甚至連站穩腳跟都不夠用。

現在他們正在黑海之濱的特穆托羅坎,羅斯在遠方的飛地,羅斯季斯拉夫暫時不打算去征討他們,去那片土地要跨越草原,由于和薩魯可汗的關系,羅斯季斯拉夫可不敢帶著大軍橫穿那里。

而且基輔大公不想把叔叔們的血脈斬盡殺絕,就讓他們暫時在那里待著吧,事情日後再說。

在驅趕其他留里克之後,各地的羅斯軍隊也得以陸陸續續的解散,那些征召而來的民兵帶著豐富的戰利品和滿月復的故事,唱著歌頌羅斯季斯拉夫的歌謠回到了他們的家鄉。

波洛茨克那片飽受了戰火摧殘了幾年的土地也因為南北大戰的結束而恢復平靜,不過這片土地上的諾斯封臣集團已經在戰亂和廝殺之中十室九空,當地人口也沒了二分之一。

但這對于羅斯季斯拉夫來說是好事,因為這意味他用不著在這個地區傾注過多資源,依靠那些分封和安撫的貴族平常統治即可。

只有紅城軍沒有解散,這支部隊現在分散在羅斯各地,基輔自然是親兵隊和工兵營,而莫斯科營和楚德營去了西南羅斯,羅斯托夫營和弩手去了佩列亞斯拉夫,這兩個地方是全羅斯之國最容易出問題之地。

同時羅斯季斯拉夫還在著手組建基輔營,也是在向基輔人散發善意,把基輔人納入到羅斯季斯拉夫的體系之中。

而切爾尼戈夫和佩列斯亞斯拉夫這樣的地方就緩緩,暫時還弄不到他們那里去,這里的主要工作還是對原來二叔三叔支持者的進一步清算。

不過有一個地方沒有解散兵力,反而羅斯季斯拉夫還專門撥給資源加強防守,那就是西南羅斯總管瓦林•卡申斯基處。

而讓他加強防御的原因,在于應對來自波蘭的威脅。

二叔在死前,向波蘭國王許諾了切爾文諸城這一繁華商業地區作為報酬,而現在斯維亞托斯拉夫雖然死了,但是波列斯瓦夫還是記得他的許諾。

波蘭沒有在布達的大戰中損失多少人手,這給了波列斯瓦夫行動的底氣,早在之前他回到波蘭的時候,這位波蘭國王就對切爾文諸城發動過進攻,但是被當地人阻擋。

而現在他依然對諸城躍躍欲試,這就是羅斯季斯拉夫為何要加強這個區域防御的原因,對于那個波蘭戰狂,羅斯季斯拉夫從來都沒有忽視。

在加強防御的同時,他還在和波西米亞和匈牙利,以及帝國溝通,商討怎麼圍堵波蘭這個煩人的戰爭狂,但羅斯季斯拉夫不打算去征服波蘭,一想到波列斯瓦夫那個對戰爭的狂熱不亞于哈拉爾德的家伙,羅斯季斯拉夫就腦仁疼。

而在基輔,自加冕為基輔大公之後,羅斯季斯拉夫把全家都接到了基輔宮廷,踐職基輔大公,連帶著而來的還有整個莫斯科宮廷。

當然,這不意味著莫斯科那邊就空了,實際上那里依然還保留著一套班子,就像是諾夫哥羅德那樣,這也是為了向當地人散發信號,羅斯季斯拉夫沒有拋棄他們,他依然很重視他們。

待到羅斯季斯拉夫未來兩個兒子長大了,他就會把兩個兒子分別送到這兩座城市——如此重要的城市,終究只有後代坐鎮他才能放心。

基輔因為大量人員的涌入而繁華了起來,恢復了往日的景象,基輔市民也適應了弗拉基米爾宮的新主人。

他們也徹底安下心來,目前羅斯有影響力的王公就只剩羅斯季斯拉夫了,不管怎麼樣,接下來羅斯肯定都得安穩個幾十年的。

新大公的「面包與馬戲」政策也在安穩氛圍中出力甚多,阿列克謝劇團這段時間一直都在基輔演出,而且觀看演出還有來自弗拉基米爾宮贈送的面包,這極大安撫了人心。

而國外也知曉了基輔有了新大公,在這樣的情況下,各國的使者和商人紛至沓來,或是為了自己的國家尋求機會,或是想要博取利益。

至于國內,也有一堆人想要靠攏新君,還有一些人則是誠惶誠恐想要獲得他們加入南軍的赦免,這群人一般是些中小貴族,因為產業不大而沒有被羅斯季斯拉夫注意,這些家伙的數量也不少。

在這樣的情況下,羅斯季斯拉夫忙碌了起來,在完成日常的工作之後就是都忙于接見各路使者,一時忙得連個人時間都沒有。

————————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