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二百四十一章 歸家瑣事

在鄉村里面處理了許多事情之後,羅斯季斯拉夫•弗拉基米羅維奇•留里克回到了他的居城莫斯科。

莫斯科的執政群體自然對王公的歸來早就準備,羅斯季斯拉夫隔著遠遠的就看見那集結在莫斯科城門前的龐大人群。

毫無疑問,作為莫斯科王公的妻子,左尹自然也在其中,她的身邊皆是莫斯科政權的高官顯貴。

只不過讓羅斯季斯拉夫十分失望的是,左尹的懷中抱著一個嬰兒,而小留里克則站在母親身邊。

羅斯季斯拉夫的失望也不是因為別的,主要是他對沒能趕上兒子的誕生而遺憾。

格瓦蘭影形不離的站在她們兩人之後,穿著鐵甲的他就像是鐵塔一般站在那里,親兵隊長在執行任務時還是一如既往的嚴肅。

而更多親兵則站在他們隊長四周,警惕一切可能出現的威脅。

待到莫斯科王公一行人接近,四周立即響起歡迎的樂曲,羅斯季斯拉夫對此自是一笑,這顯然是利奧的手筆,也就那個希臘人熱愛此等儀式。

在樂曲之中,羅斯季斯拉夫走到了妻子身邊,在和妻子微微擁抱,再抱了抱那高舉雙手的小留里克之後,羅斯季斯拉夫從妻子的懷中接過了自己的第二個兒子,並且他得知兒子是在一個月前出生。

而接過孩子的羅斯季斯拉夫給這個小嬰兒起了名字。

「沃洛達里,你的名字就叫做沃洛達里了,沃洛達里•羅斯季斯拉維奇•留里克。」

羅斯季斯拉夫選擇這個名字的原因頗為簡單,因為這就是歷史上他第二個兒子的名字。

在給孩子起名字上羅斯季斯拉夫可以說是徹底的偷懶,完全是按照歷史來,主要啊他懶得想,有現成的就直接用了。

在王公給予次子姓名的那一刻,侍立身旁的利奧立刻命令樂手演奏起那歡快的樂曲,讓歡樂的氣氛到達了高潮。

在城門處的迎接結束之後,羅斯季斯拉夫便策馬走入了城內。

莫斯科的市民很是歡迎王公的歸來,街邊擠了不少人群向王公揮手,而羅斯季斯拉夫也皆回以友善的笑容。

而對于跟隨羅斯季斯拉夫來到這北方的民眾來說,眼前這一切讓他們頗為新奇。

尤其是那些匈牙利人,他們還是第一次見到這樣的北方景象。

至于對移民的羅斯人來說,這城市讓他們驚奇的東西也是有的,比如莫斯科內城那紅色的磚牆,這是在羅斯很難見識到的景象。

把安置移民與部隊的工作丟給利奧和安瓦爾,羅斯季斯拉夫徑直走向了那座以他名字命名的宮殿。

進入覲見大廳,莫斯科王公坐在了他最經常做的主位之上,重新感受著那執掌東北大地的感覺。

本來羅斯季斯拉夫想要好好看看最近這段時間東北羅斯的各項記錄,以確定在妻子與臣屬統治這段時間的情況。

只不過就在他剛剛下令不久,他就被左尹從主座上拖走,拖到了臥室,至于兩個孩子則交給了侍女照顧。

為什麼拖的原因很簡單,作為一個年輕且健康的女性,大半年丈夫都不在身邊可太難受了,而現在丈夫回來了,那麼有些東西自然得是要補上。

對此羅斯季斯拉夫也欣然接受,他也是個年輕人,對于妻子的身體從來都沒有小過,只不過這次羅斯季斯拉夫完全錯算了。

第二天,在左尹依然帶著滿意的笑容睡著的時候,羅斯季斯拉夫則是捂著他的腰扒起來,左尹昨天晚上真的是……他差點都吃不消,丈夫長時間不在的女人就那麼恐怖嗎?

而就在羅斯季斯拉夫以為這天晚上熬過去也就過去了的時候,接下來三天里,他都被希臘妻子無情的拉入了屋中……

————————

當羅斯季斯拉夫終于出現在他的臣屬們面前事,大家都是有些驚愕的。

因為他們那近乎是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莫斯科王公此刻卻是精神渙散,一副勞累過度的模樣。

眾人當然知道這是縱欲過度所至,但是他們不知道其中的緣由,大家還都以為這是羅斯季斯拉夫主動導致的。

還有人暗示他年輕人雖然身體好,但還是要注意節制,這可真是讓他有苦說不出,啞巴吃黃連。

而他又不能說什麼,這能說啥?說自己這三天晚上都被妻子壓著嗎?他羅斯季斯拉夫也要面子啊。

一番咳嗽,示意眾人不要在意那繁雜之事,把事情回歸到現在的會議上,他回到東北羅斯後事情可不少。

首先是要對東北羅斯這半年來所出產的各類原材料進行數量匯總,並且在王公確定之後把它們放入預備的麻袋之中,這些麻袋接著被用帶著王公符號的印章所封起。

完成這一切之後,接下來這些東西會被送到基輔,在那里進行驗收,接下來它們就會被基輔大公的大船團賣到南方的君士坦丁堡,而賣完之後的利潤則會由王公駐派在基輔的人員收回並送回莫斯科。

這就是古老的瓦蘭吉-希臘之路的運作方式,也是商業羅斯的運行根基,無數的羅斯城市就像是這樣收集所在地的各種物資,接著把它們運送到基輔,而基輔大公會把他們統一販賣到南方,接著帶回利潤分配給大家。

同時,這也是羅斯國家得以維持的根源,正是這些商業利潤才把這片土地上的諸多城邦聯合了起來。

這項收入目前依然是莫斯科財政的重要組成部分,雖然說,現在莫斯科王公努力在東北羅斯進行那農業羅斯化的努力,也就是讓收入的大頭從商業變成農業,但是做了這些年下來,其實收效是甚微的。

別看羅斯季斯拉夫在東北羅斯到處建設城鎮控制鄉村那般的繁花似錦,但是一直到今天,他做這些事情還是支大于收。

要不是他在莫斯科進行了行會改革,為這座城市的手工業確立增長根源,為城市帶來了經濟增長,加上他征戰獲得的那些金銀,莫斯科的財政早就破產。

農業羅斯化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歷史上這個事情做了上百年才算是得以完成,期間不知道花費了多少人力物力。

————————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