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0490章 朝廷困死之局

本以為朝廷的軌道生意,那就是鐵桿的莊稼,絕對是躺著就能賺錢的買賣。

誰承想,朝廷明明盈利當中,居然自己主動的降價了!

皇帝的一道旨意,直接就讓軌道社七成的利潤煙消雲散了。

今年的軌道社分紅,一定很少了。

隨之而來的,便是股交所當中,軌道社股票的大跌。

不少人都開始紛紛拋售。

新年之後的股交所,可以說是相當的慘烈了。

幾乎所有人都在拋售股票。

相對于這些有軌道社股票的人,那些個沒有搶到股票的人則是在拍手稱快。

雖然大家伙心里都明白,整體算下來的話,軌道車的票價還是要比走路便宜,但一下子掏出來那麼多的錢坐車,他們還是覺得肉疼。

就比如說,很多進京趕考的舉人,他們就不舍得花錢坐車,現在還在趕路當中呢。

這下子,軌道車的票價直接降下來了,也是大大的方便了百姓們的出行需要。

但這也引起了一些新的矛盾。

月底的時候,中部諸州府的知府和縣令發現,自己治下出現了很嚴重的民眾流失情況。

要知道,在大契朝廷當中,人口數量可是一名官員績效的重要考核點。

哪個地區的人口增長了,那就相當于勞動力增長了,朝廷是要褒獎的。

但若是哪個地區的人口減少了,那就相當于少了人去干活,朝廷不僅僅會下文斥責,更是會減少官員的俸祿。

而且更重要的是,人口少了那就相當于賦稅少了!

這樣的話,一系列的連鎖反應都會出現。

到時候年終評定的時候,一定會被判為下等的!

而人口的增長並不是只有生娃這一條路,更多的則是遷徙!

現如今中部這一帶的問題就在于,隨著江南和岷嶺地區的工商業快速崛起,越來越多的百姓向著這邊靠攏了。

特別是花河府這樣的地方,工坊林立就特別需要勞工。

而勞工的薪水,那可是要比在老家種地一年,賺的多得多。

原本只是有一些鬧了饑荒的地區,流民才會來到花河府。

但他們拿到了薪水之後,回到老家過年的時候,看到那些窮到吃不上飯的同鄉,一個個就覺得自己命好。

而那些窮困的同鄉,看到突然富裕的同鄉,自然就會有人詢問了。

就這樣,年一過後,更多的人便隨著他們一同去了花河府務工。

當然,這些事情都是發生在那些土地貧瘠,而且交通還是極為不便的地區。

待到官府來清點人口的時候,這才發現已經流失了很多人口了。

這些地方的官吏立刻上報給知縣和知府大人,而當地的父母官也是直接上奏朝廷,請求朝廷禁止人口流動。

要知道,這地方上的考核,那可是關系到了官員升遷的大事。

這些偏遠地區的知縣,本來也都是正牌的進士出身,來到這里為官本就有一肚子的怨氣。

可如今自己治下的人口,都朝著南方發達的地區跑了,這可讓他們的日子更加的難過了。

治下人口減少,這就意味著賦稅也會減少。

那以後的考核只能是越來越差。

而且朝廷對地方上的基層官員,考核是相當嚴苛的。

若是一個地方知縣在三年內都是考核下等,那就會被朝廷以無能罷黜。

所以,可以說這次的人口流失,可是動了這些地方官的飯碗!

這次群臣上書,可以說是群情激奮了。

對于那些地方的知縣來說,他們本來就是舉步維艱的狀態了,現在在來個雪上加霜,誰受得了啊?

而那些南方的地區,富裕點的縣郡根本什麼都不用做,每年輕輕松松就拿到上等的考評。

大家都是同樣的進士出身,只不過是在吏部分官的時候不同而已,憑什麼差距這麼大?

雖說現在吏部采用了抓鬮選官的方式,但這也是加劇了中部對南部的仇視。

這次的集體上書,就是對這種情況不滿的宣泄。

如此大規模的上書,大契從建朝一來還是第一次踫見。

所以就連政事堂也不敢自作獨斷,只能將折子原原本本的送進了皇宮之中。

此時方景正在抱著羋婉兒親熱呢,就看到小太監急急忙忙的將奏折送了過來。

方景很是不爽的走出了後殿。

中部的知縣聯名上書?

方景翻開折子,直接映入眼簾的是密密麻麻的名字。

這些知縣都怎麼了?

方景看完了折子之後,也明白了這些縣老爺們為什麼如此激憤了。

朝廷考核嚴苛,地方官本來就比京官難當。

想要出些政績就更是困難了。

如今這軌道線路和海上航行都很是發達,那些沒有船運也靠不上海邊的城池,立刻就顯現出了落後態勢。

而人口的流動便的簡單,更是讓很多的人選擇離開家鄉,去別的地方發展。

可就算是朝廷下令,強行禁止了這些人的遷徙,那又有什麼用呢?

根本就無濟于事啊!

方景皺起了眉,這次真的是犯了眾怒了!

【叮!】

【是否召開御前議會?】

當時召開了!

方景整理好了衣裝,立刻對小太監說道︰「去找六部尚書和丞相,朕要召開議會!」

方景朝著垂拱殿走去。

見到陛下如此急切的背影,皇後宮中的宮女忍不住問道︰「娘娘,陛下這次為何會如此著急啊?」

方景在別人的印象中,一直都是不動如山的姿態,從來都沒有過如此著急的時候。

對于朝堂之上發生的任何事情,就算是邊關戰亂,陛下從來也沒有著急過。

可這次他如此的急切,宮人們還是第一次見到。

羋婉兒並沒有責備宮女多嘴,反而是耐著心說道︰「這次的事情怕是要動搖國本了,陛下急切也是應當。」

「我大契從建朝開始,就沒有停止過南北之爭。」

「南方富庶,而北方貧瘠。」

「吾記得先帝十年恩科,北方無一士子中舉。」

「北方的士子就聯合了起來,控訴當時的禮部舞弊。」

「當時先帝爺還派了吾家父去調查。」

「雖然最終的結論是沒有舞弊一說,但朝廷還是把當時的主考和監官們全都貶了職。」

「這才平了北方士子的憤怒。」

「現如今問題不只是南北之爭了,更是有東西之爭。」

「看陛下的神情,估計是比南北之爭更難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