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0444章 萬民送君千里

從燕京城南下運送貨物,完全可以在地廣人稀的江陵,作為集散地。

然後從這里送上船,順著揚子江而下,運送到各個沿江的城中。

這可是要比走陸運強上太多了,而且運輸成本這一塊也是減少了很多的。

軌道車也鏈接上了鄂邑平原。

以後鄂邑的糧食也完全可以通過軌道車,運輸到附近的州府。

看見百姓們如此的熱忱,高永鑫的心中也是十分的激動。

要不有句話說的很明白,群眾的眼楮是雪亮的。

最樸實的老百姓從來都不玩那些虛假的東西,誰對他們好,誰給他們做了貢獻,他們一清二楚。

自從高永鑫來到鄂邑,從來都沒有因為是京官就騷擾地方的官員或是百姓。

就連吃住都是在工地上解決的,若不是要買米買面他都不會進城。

非但是不打擾百姓,他甚至還給當地的百姓帶來了福蔭。

他在這里建橋,招募了大量的徭役,這也變相的帶動了當地的經濟。

如今軌道車通了,江陵城乃至整個鄂邑之地,在未來必然會蓬勃發展。

百姓們自然是對高永鑫感激不盡的。

高永鑫拗不過百姓,最後還是手下了萬民傘。

之後又有幾個年輕力壯的小伙子走上了前來,他們推搡著將高永鑫的衣服給拔了下來。

「高大人啊,請您留下這身官服,當做給我們鄂邑百姓留個念想。」

留下官服,這也是百姓們愛戴官員的一種傳統。

無奈,高永鑫也只好將自己身上的官服給褪了下來。

百姓們看到高永鑫留下的襤褸衣衫,紛紛流下熱淚。

高永鑫自從到了鄂邑之後就沒睡過一個好覺,甚至偶爾抽空小眯一會的時候都不願把衣服月兌下來,生怕有什麼急事來不及。

他因為每天都在工地上模爬滾打,再加上他為人本就勤儉,所以衣衫上全都是破洞。

這下子,百姓們又控制不住了,紛紛跪倒在地高呼大老爺。

「願高大人青雲直上,大老爺萬福!」

隨著高永鑫的離開,施工隊也趕往到了下一個施工地。

要說這修建軌道絕對是個技術活,高永鑫的麾下現如今有好幾個專業的施工隊,他們負責的就是各種復雜地形的修建工作。

「錢爺,來幫我給我媳婦寫封書信。」

說話的這個漢子名叫錢二,他也是追隨高永鑫的一名工匠,他一路從青州跟著高永鑫干到了鄂邑,絕對算得上是老部將了。

錢爺和錢二都是錢家村出來的,這錢爺年過半百,但曾經也是讀過幾年私塾的,多少會點讀寫。

也正是因為錢爺有點文化,所以他也成為了這個施工隊當中最受歡迎的人。

錢老在當下這個年代已經算得上是古稀老人了,所以他在工地上的活也是那種比較輕松的。

主要就是幫著做做財務,然後打打雜。

如今這朝廷取消了徭役制度,做工程可都是要花錢雇佣民夫的。

這青州多是山川而少田地,給朝廷做徭役,可是要比在家種田賺的多很多。

那些腦子靈光一些的年輕人,他們早就出去了,不是給朝廷做工就是自己做點小買賣,總之日子過的都很不錯。

要說這青州人的腦子都很厲害,而且本來他們就有做生意的傳統。

如今這軌道車已經通了很長時間了,青州的商人就更是遍布整個大契了。

青州、江南、閔州,這三個州府的商人可是當下大契商人團體中最有影響力的。

而其中影響力最大的,那就當屬是青州的商人了。

憑借著最先一批開通了軌道車,青州的商人自然也是最先明白過來軌道車的價值有多大。

他們特別的熱衷于沿著軌道車路線做生意,利用軌道車的優勢將貨物送去全國各地。

那些年輕一點的人,他們都有著敢想敢干的冒險精神,他們就會深入到托亞草原之中尋求更大的經濟價值。

還有不少的年輕人去了西域大戈壁上,甚至是南洋。

他們會將大契廉價的工業品帶去那里的偏遠部落中,將這些廉價的商品賣出高價。

不過,錢二和錢爺這些人,要不是年紀大了,要不就是老實本分的,根本就做不來商人的行當,所以就只能跟著高永鑫了。

跟著高永鑫干活,待遇這方面還是很不錯的。

錢二更是因為為人老實,技術上也是不錯,所以被提拔成了工頭,現如今他手下管著幾百號人呢。

單純靠著在外面接點小私活,錢二一年都能賺到不少的銀子。

當下正直新春,錢二為了鄂邑軌道的建設,所以也沒能回家和家人團聚。

等到大橋終于建成了,他這才有心思給家里的妻兒寫一封信。

錢二完全不怕家中的妻兒看不懂文字。

因為他的大兒子現在也入了郡學院。

這小子雖然在四書五經上沒啥造詣,但算術學的還是很不錯的。

還沒畢業就有好幾個掌櫃的看中了他,都想等著他兒子畢業之後去鋪子里幫忙呢。

可錢二卻覺得,自己的兒子怎麼能窩在青州做個賬房先生呢?

他應該去經商!

雖然在大契的階級中商賈是最低賤的,甚至比那些個青樓女子都要差,但在青州人的眼中,經商並不是什麼丟人現眼的事情!

錢二也是特別想要自己兒子經商的。

在施工隊里,听錢爺說現在的讀書人是越來越多了。

時不時的錢爺也會嘆息這自己年輕時候的日子。

那個時候的誰要是能考中個秀才,那就是十里八鄉了不起的人物了。

那些個曾經中了秀才的同窗,現在有好多都是鄉里有名的人。

錢爺讀過幾年的私塾,但後來發現自己實在不是讀書的那塊料。

被家人接走之後,他年輕那會兒也在村子中是個頗有名望的教書先生。

可現在呢!

不說公學院了,就是最底層的郡學院中,每年都會接收那麼多的孩子,學生更是一茬接著一茬的來。

除了這些朝廷官辦的學院之外,軌道社中也會有夜學堂,工坊里多數也會開設夜讀。

雖然這些個地方中部教授什麼四書五經之類的聖賢書,但最起碼也會教人讀書識字的。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