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0365章 微妙的平衡

可即使是這樣,吐蕃依舊能通過北上的方式哦來影響整個大切的西域。

而這個北上的出入口,就是費爾干納谷地。

沒別的說,這里實在是太太太重要了。

古波斯人當然也不是傻子,他們可比誰都要聰明!

能夠建立那樣強大帝國的人,又怎麼可能是個傻子呢?

在大契佔領了費爾干納之後,古波斯宮廷得到了消息立刻就派出了使臣,前往吐蕃和他們請求同盟。

他們能夠結成同盟的理由,自然也就不用多說了。

東土皇朝向來就是吐蕃最大的威脅所在,若是大契的勢力真的打通到了中亞大陸的話,那吐蕃最後也只能陷入到被大契包圍的命運之中。

所以,吐蕃自然是願意和古波斯人結盟的,他們也真就很快的答應了古波斯人的請求。

當下的局勢可謂是撲朔迷離,誰也說不明白明天早上升起的是太陽,還是投降的白旗。

大契現在和奧圖曼帝國結盟,以此來夾擊古波斯人。

而這古波斯人又和吐蕃結盟,一同來攻打大契。

這古波斯人自己家的南邊還接壤著身毒。

也就幸好這基輔人現在正處于內亂之中,沒有閑暇理會這里的變故,要不然真就打成一鍋粥了。

吳迪說道︰「將軍,真是萬萬沒想到,中亞大陸這邊的局勢居然如此的復雜多變。」

夏建寧聞言,也是認同的點了點頭,他說道︰「是啊,這場仗真是越來越難打了。」

現在的大契早已不是當時的樣子了,現在的大契疆土越拓越大,伴隨而來的挑戰也是越來越多了。

現在介入到中亞地區的戰局,這對大契朝廷和百姓來說,都是一場不小的挑戰。

吳迪又說道︰「咱們現在想要沒有顧慮的揍古波斯人的話,那就必須先斷了他們和吐蕃之間的聯系。」

聞言,夏建寧也是點頭贊同。

吐蕃雖然沒有當年興盛時那麼有實力,他們失去了川蜀屏障也對大契失去了威脅,但吐蕃人依舊不可小覷。

他們依然有著隨時可以調動的大量軍力,甚至可以直接北上費爾干納!

若是真的讓吐蕃人和古波斯人成了聯盟,那麼費爾干納谷地大契的將士能不能守得住,還真就兩說。

就算是能守得住,壓力也是不小的存在。

大契這邊的補給在費爾干納還是很薄弱的,一旦把戰事拖進了僵持戰,那可就是大契人不想看到的了。

其實,這樣的境遇何嘗不是古波斯人的呢?

他們也是不想打消耗戰!

他們的補給能力也不足!

如此,大契和古波斯人一樣,都有著自己的想法。

而奧圖曼人的心思也不單純!

他們都想著能讓別人去流血,自己坐收漁翁之利。

吳迪看著沙盤,皺著眉頭說道︰「現在的古波斯人不好對付啊!」

「但這些吐蕃人卻並非是鐵板一塊,還是有跡可循的!」

在商隊這邊,吳迪搜集到了很多關于吐蕃人現在的消息。

吐蕃國王叫拉色,但實際掌控者吐蕃國大權的則是有兩位最高首領。

拉色是在世俗這個方面的首領,而僧伽拉者則是吐蕃宗教方面的無上。

拉色的王位是世襲而來的,但僧伽拉者的繼承方式可就有些特殊了。

每一代僧伽拉者在臨死之前,都會和身邊的人詳細說明,自己過世之後會轉世去哪里。

等到這一代僧伽拉者死後,他的親信就會帶著他的遺骨去往他指定的地方。

在那里尋找僧伽拉者的轉世。

經過尋找,所找到的轉世之人就是下一代的僧伽拉者。

雖然吐蕃現在也是信奉的佛家,但他們信的這個佛家,與大契和暹羅國等等,還有這很不同的地方。

他們吐蕃這里的佛家被人稱作密宗。

而密宗佛門,也根本沒有東土佛門的那種大胸懷,有的只是更積極的爭名奪利。

所以吐蕃這個地方還是很亂的,可以說是個宗教與世俗相結合的權利框架。

就算是在吐蕃的王庭中也是一樣的,拉色和僧伽拉者一同聯合執政。

而且就算是在最基層的部落中,也是這個樣子的配置。

拉色和僧伽拉者都住在大昭城中,而拉色所管轄的地方卻只有大昭城中間的一點點位置。

除了拉色一族之外,吐蕃國中其實還有四個勢力很強大的族群。

他們被分封在大昭城的四個方位之上,其名號也就按照地理位置來叫了。

南邊的就叫南大論,北邊的就是北大論,東西也是如此。

大論,在吐蕃語中就是王公貴族的意思。

而相對的還有小論,意思也就是小一點的官。

這些個大論小論,其實就是在世俗上的首領,就有點像是大契朝廷中的官員。

而不同的是,在每一個大論的領地中,都要有一名德高望重的大型寺廟存在。

這種寺廟中的里領袖,就是和僧伽拉者一樣的存在,他們就是這片城池的宗教領袖。

吐蕃國中幾乎人人都是虔誠的信徒,所以宗教的號召力是不可小覷的。

而巧的是,吐蕃國中的寺廟里,是可以培養僧兵的。

這種奇葩的事情,也就讓吐蕃國的僧侶有了可以和國王平起平坐的實力。

說完大論,就是小論了。

這些個小論更多是大論的助手,也可以說他們是分封的武士。

吐蕃王庭會按照武士的勇猛程度來分別賞賜,金銀銅大印。

只不過是因為時間的遷移,武士的級別也跟著變成了世襲。

現在吐蕃金印小論武士,也不一定是最厲害的。

現在的金銀銅印,更多的則是階級的象征。

這些個小論其實還有一個至關重要的作用,那就是預備的軍官。

若是拉色王在有需要的時候,這些小論武士家族,每家就必須要出十人從軍,听從國王的號令。

當然,在這些小論的領地中,也是有一座座佛寺建立的。

這些佛寺中的僧侶,同樣這是他們領土中的宗教領主。

吐蕃這樣的架構下,世俗和宗教的斗爭自然是少不了的。

但時間是可以磨平一切的良藥,只要時間長了,一切都不是問題。

現在的吐蕃國中,世俗和宗教就達成了很微妙的平衡。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