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要說這些官吏也是實在沒有辦法了。

現在的江南農戶基本上都開始種植桑田了,根本就不能可完成朝廷派發下來的糧食任務。

如果官府要強制這些百姓上繳糧食,那肯定要引起很大的抵觸,甚至可能會發生矛盾。

到時候,若是引起了民變的話,那可就不好收場了。

官府統一向南洋采進糧食,這本來是個很好的辦法,百姓們因為中間有利可圖,所以對官府的這種做法也是很支持的,就算是讓他們交錢也是沒問題的。

而且官府統一采購的方式,也是購買量很大的,南洋那邊的商人也是很樂意接單的,甚至有的時候還是很好議價的。

這本來可以說是兩全其美的事情。

若是現在也能低價采購來糧食,官府到是可以多出一些銀子,這也是可以的。

所以,如何能夠低價的購進糧食,這也是成為了江南所有官府都關注到的事情。

孫殿笑著說道︰「辦法很簡單啊,你們只需要找那些南洋商人去簽訂個價格就好了。」

眾人聞言,臉上皆是茫然。

孫殿見他們沒有听懂,便繼續說道︰「你們以前跟南洋商人簽訂價格的時候,是不是只購買了他們手中的現貨了?」

「這次你們不買他們手中的現貨,轉而去買他們幾個月以後的糧食。」

「但是要在契約上寫明白了,到提貨的時候,價格也要按照現在雙方簽訂的價格來。」

「這樣一來,官府在收到銀子之前就先和那些南洋商人簽好了文契,只需要等到了日子,購買完稅之後的糧食就好了。」

眾官員一听,恍然大悟。

「大人是要咱們先付銀子,購買日後的糧食?」

孫殿點了點頭。

「不錯!」

「你們先挪用一筆銀子,把商人的錢付了,然後約定幾個月之後交糧就好了。」

「這樣不管糧食的價格如何變,衙門總是能收購到足量且合心的糧食了。」

眾官想了想,居然全都覺得孫殿這個辦法可行。

先給銀子,然後等幾個月後再給糧食。

這樣的話就相當于把漲價的風險給轉嫁到商人頭上了。

就算到時候糧食的價格比較貴,商人們也必須要按照之前簽訂的文契來交付糧食。

如果再遇到了上次海盜的事情,官府完全可以憑著文契拿到糧食。

這樣的交易方式,那些大糧商也是很願意接受的。

因為約定好的收購價格也並不是很低,如果到時候糧食的價格掉了,他們也不用把銀子退還給官府,這樣他們也就能在其中賺上一筆了。

商人們如果覺得不保險,怕日後的糧價會漲,也完全可以拿著官府的錢來囤一部分糧食,等到了約定的日期,把這些糧食給交付出去就行了。

如此一來,糧商們手中有了更多的活錢,他們也可以拿出去做別的,說不定還能賺到更多的銀子呢。

這一舉動可謂是雙方互惠互利了。

江南的官員全都紛紛稱贊。

激動之余,他們對孫殿詢問道︰「孫大人啊,那就請您給這樣的交易方式賜個名吧。」

孫殿想了想,直言說道︰「既然簽的是契約,買的是他日之貨,那就叫契貨吧。」

契貨!

眾人品味了一會,紛紛點頭。

所有人都覺得這個名字叫的朗朗上口,也很容易就能被人理解。

于是契貨這種交易的方式,很快的就在花河府治內流傳了開來。

沒多久後,在花河府最大的糧食市場上,契貨的交易方式就正式的被推出了。

這樣的交易方式一經推出,就立刻受到了買主和商人的大力支持和歡迎。

負責采購糧食的各個衙門口都高興壞了。

雖然這樣賺的銀子少了點,但好歹不會像之前那樣虧本了。

而那些商人們也是很高興的。

能夠先拿到銀子,這樣手中就有了很多的活錢,也不用囤積那麼多的糧食了,風險也就小了很多。

而契貨定價的時候,總會比當前市場上的價格高一些,所以只要他們在交付日的時候,能比現在的價格低一點點,他們都能賺到錢。

一些稍微保守點的商人,他們則是開始興建起了糧倉。

干脆把糧食先一步買進來,然後存在糧倉中,等到交付日的時候,只賺那麼一點點差價就行了。

……

不知不覺間,已經到了大契正是發行銀票的日子了。

按照孫文錢的要求,在燕京城建立了一個大契金儲票行,這里是專門存放朝廷的信譽金的。

信譽金。

就是每發行一張銀票,朝廷就會在大契金儲票行中存進等額的金子。

當然,除了燕京城之外,朝廷在另外十多個經濟發達的城市,也都建立了這樣的分行。

這些分行也是會跟著總行,一起承擔發行銀票的任務。

政事堂的官吏們手中拿著的,就是最新印發出來的銀票。

淡雅清香的油墨味,還依然在紙上留香。

所有人看到這印刷精美的票子,全都震驚了。

大契的造紙術和印刷術,也在迅猛發展中。

因為新朝報的用紙需求巨大,所以還是按照之前的造紙法肯定是不行的。

若是依舊沿用之前的造紙術,別說是新朝報,就是這次銀票恐怕都印刷不過來。

就在前一段時間,幾名造紙老工匠坐在一起研究了起來。

他們在戶部的指導下,聯合開辦了一間燕京城造紙工坊。

這家造紙工坊所使用的是完完全全的流水作業,從木材打成紙漿,再到出成紙張,全都是清一水的流水線。

這樣一來,大契的造紙能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幾名老工匠的造紙工坊也發了一筆大財。

新朝報知道了這件事之後,立刻和造紙工坊簽訂了長久合作的契約,約定每個月都會固定日期來工坊中進購紙張。

不過,新朝報用的紙張並不是很精致的那種,甚至模起來還很粗糙。

倒不是因為新朝報摳門,也不是經費問題,完全是因為報紙這種東西看過一次之後很少會有人在看了,印刷的很精美成本自然也會漲上來,也就產生了不必要的浪費。

但銀票的印刷可不能這麼粗糙啊!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