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0285章 誤人子弟

「現在江南懂得元學的大儒也不是很多吧?」

孫殿听他這樣問,隨著點了點頭。

朝廷推廣元學的,立元學為朝廷正統學術,這件事辦的實際上有些倉促。

元學在燕京城的傳播還是比較廣的,但在江南一帶就沒有那麼多讀書人學習元學了。

而且,土銘除了在新朝報上刊登過幾篇文章以外,也沒有出過什麼像樣的經文,為了能夠湊齊元學的基礎教材,那篇佚名的《拓論》都被塞進了元學經典之中。

反正元學就是個大框架,只要符合元學的理論,什麼東西都是可以塞進來的。

元學到底要怎麼來學,到底要考些什麼,朝廷自己都不知道呢!

更不要說元學的課程該教一些什麼了。

林玉說道︰「大人,咱們現在要在江南找個元學大儒,那鐵定是找不到的。」

「莫不如先開設幾個課程,然後讓學生們按照自己的意思去選學。」

「現在禮部也沒有將考試的綱要編纂好,那就找一些比較實用的課程先用上,反正這些內容學生們學了也不會吃虧的。」

孫殿思索著點了點頭。

他問道︰「那現如今有什麼課程實用呢?」

林玉立刻說道︰「當下江南商貿繁榮,最實用者莫過于算術了。」

「各家店鋪都需要會記賬的先生,前幾日我還听說花河府的賬房先生辭職了,說是被一家海貿商行給挖去了,開了三倍的銀子。」

孫殿倒吸了一口氣。

江南的財政富庶,官吏的月銀一般都不是很低,最起碼保證生活開銷是夠的。

三倍的銀子,完全能夠證明賬房先生在江南的緊俏了。

林玉繼續說道︰「那咱們就先開設一些算術的課程讓學生們先學著,反正這些知識也都是能用得上的。」

孫殿點了點頭,來公學院求學的都是些窮苦人家的孩子。

現在江南士紳大戶人家都還在觀望狀態,而且都是恥于將子弟送來公學院的。

不要錢還管飯,這就有不少家境貧寒的人家,為了能讓孩子有更好的發展,把他們送來公學院了。

這些孩子們的野心不是很大的那種,非要一定考上舉人進士不可。

只要能夠在衙門口里找到個吏員的公差,不少家庭都覺得是自家祖墳冒青煙了。

所以,讓他們先學習算術,一定是可以的!

他們也一定會很願意接受的。

林玉繼續說道︰「據我所知,這元學講究個格物致知。」

「我听說現如今江南也缺少能擺弄機械的人。」

「要不然再開設一門工匠方面的課程,這樣應該也是很不錯的。」

孫殿想了想也是點頭認同。

眼下工匠的地位也是在不斷攀升的,高永鑫升遷之路雖然有他皇親國戚的身份原因在,但至少也能說明朝廷對工匠的重視。

高永鑫的很多徒弟也都走上了仕途的道路。

不少地方上的名匠,也都得到了朝廷官員的身份。

講一些關于機械方面的原理,教一教關于機械運行方面的理論,這也算得上是元學的範疇吧?

也算是,對不對?

孫殿自己也不懂的元學,只能任由自己想象著來了。

林玉又說道︰「算術和機械這兩門課程都有了,詩詞歌賦方面的也應該教授一些,這些在江南肯定能招募到先生的,這個就不必愁了。」

孫殿依舊點頭。

林玉又繼續說道︰「當下江南海貿繁榮昌盛,也需要能夠與番邦之人交流的人士來做翻譯。」

「要是能弄上幾門語言課程,聘請一些先生,看看學生們都喜歡什麼語言,這方面就可以不必強求了,讓學生們自己選修就行了。」

孫殿連連點頭,總覺得林玉說的什麼都對。

「最後就是音律繪畫方面的了,這一類和語言方面的差不多,都讓學生們選修就行。」

林玉說完,孫殿很是滿意的說道︰「先生大才,你的這些建議實在是太好了。」

兩人歡快的把這件事情給定了下來,但他倆似乎都沒發現,自己搞的這個公學院,好像沒有什麼是教授儒學的課程了。

朝廷對于興辦公學院這件事,還是比較看重的。

戶部大筆一揮,直接從孫殿查抄鹽商的財產中,撥出了很大一部分交給他來辦公學院。

戶部還準許孫殿征用了鹽商的大府邸,改造成了江南公學院。

大契剛剛建朝那會也是有公學院的,不過還沒有堅持幾年的光景,隨著地方財政上的困難,公學院就面臨了銀兩撥款不足的問題了。

教育就是這樣,有人退市就一定會有人入場。

朝廷的公學院開不下去了,那士紳投入的私塾就開始上場了。

大契建朝時期公學院的收入全都是要依靠著朝廷撥款的,但朝廷剛剛建朝本來開銷就是很大的,又遇到連年旱災或是荒年,經常沒有多余的錢兩給公學院開支。

孫殿和林玉聊天的時候就提起了這件事,他想著一定要吸取當年的教訓,能讓公學院自負盈虧那就更好了。

之前听取了林玉的意見,孫殿在花河府開設了公學院,設立了元學、算術、機械等課程,又外設了琴棋書畫與詩詞歌賦等選修課。

這樣的課程設計一出,果然就被花河府的士紳們給譏笑了。

地方上的士紳豪強,都說孫殿就是個啥也不懂的文盲。

如此的文盲居然還好意思牽頭辦學?

居然要在學院中教授學子們這些下三濫的東西!

簡直就是誤人子弟!

然而,孫殿的課程安排雖然士紳們看不上眼,但卻受到了百姓家的追捧。

自從土銘在花河府開始了變法之後,這里就成為了江南一帶最為富庶的地區。

憑借著花河港口的地緣優勢,現在花河府已經是江南最大的郡縣了。

而花河府所在的特殊地理位置,也決定了這里對人才的苛求。

不管是會算術的賬房先生,還是懂得機械維修的師傅,亦或是懂得番邦語言的翻譯官,甚至是會些吹拉彈唱的人,也有很多酒樓爭相聘請。

公學院開設的課程,在老百姓的眼中看來,那是絕對務實的,如此自然受到了百姓們的追捧。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