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545章 好嘛,我頭發都白了,結果才不到三十歲?

「?犢深情似春暉,老帥離鄉今日回∼∼

慈母身居川江漢,將軍身戰火炮堆∼∼

一個是風刀雪劍無懼畏∼∼

一個是鐵馬金戈不皺眉∼∼」

……

天津大禮堂。

兩千人的注視下。

年紀輕輕的齊雲成開始給出腔調,唱出京韻大鼓的《陳毅探母》!

京韻大鼓屬于小眾藝術,沒有一定的理解和知識可能根本听不懂唱的是什麼,但觀眾們肯定知道陳毅是誰。

所以對于唱詞並不會覺得生澀難懂。

但這麼多人看和听,又是二十多分鐘,若非能耐在,壓根不可能唱得讓人听得進去。

因為實話實說的確沒有評書、相聲來的有趣。

好在齊雲成鼓曲方面不弱,演唱時候的氣氛並不溫,甚至下面不少位上年紀的人給好。

這已經說明問題,自從鼓曲社開辦以來,就已經陸陸續續把老觀眾給唱了回來。

當然孩子在大場表演鼓曲。

今兒後台來的演員怎麼可能不關注。

哪怕上了歲數的少馬爺都在看,他對曲藝同樣熱愛。

京劇、相聲、鼓曲沒有他不能來的。

于是望著舞台緩緩開口。

「這個段子我很喜歡,灰堆轍能寫成這樣真算佳作了,唱腔設計也好,現在孩子來唱,細節處理得都很到位。」

馬智明的夸獎,郭得剛在旁邊听到了心里去,因為孩子的好,從認識他的那一刻便已經明白。

也果不其然,唱完一段,下面的聲音此起彼伏,都在請求演員再來一個返場。

齊雲成自然不辜負,返一段非常熟悉的鼓曲《花木蘭》!

一段唱完,掌聲落下,表明今天鼓曲的節目暫時告一段落。

唱的很順利,不管是張雅麗先生的開場,還是他的兩個作品都是如此。

那麼接下來,便輪到評書方面。

郭得剛給孩子助演,上去說一段。

他一上去,觀眾反響很熱烈,讓場子漸漸出了氣氛,到底下面坐著的更多是觀眾。

可惜今天同樣不是過來填坑的,是來挖坑的,在舞台上準備花一個小時說一段東西。

而在師父說的時候,

齊雲成有著大量的時間休息,休息過程,他依舊向馬老祖和張雅麗先生請教請教,別看前者不是專業干的,但還是那句話,他唱大鼓的水平,比一些專門的還好。

深扎在曲藝方面。

為此,當孩子的學到很多,他天賦再好,也沒有學到頭。

曲藝學不到頭。

哪怕活到一百歲都還在學,他一個不到三十歲的更是如此。

而馬智明非常愛孩子學習的勁頭,甚至連後面要說的相聲,也稍微歸置歸置,算不上歸置就是說一些其他的舞台經驗。

意外的是,對于這些東西,他發現孩子真是能融會貫通,一說便能理解。

比如告訴當年自己父親一次場子的經驗,孩子立刻能琢磨出放到現在該怎麼處理。

就那麼的靈。

平時都說誰誰誰天賦好,備不住夸一句,但真正和孩子接觸的多,才徹底明白天賦好是一個什麼概念。

不客氣的說,孩子到他這個歲數,絕對會干得比他出色。

他馬智明這一輩子再干不出什麼名堂,更對曲藝做不出什麼幫助。

孩子不一樣,人氣和能耐的扎實相輔相成,絕對會讓他成為下一個郭得剛。

甚至超過他師父都說不定。

這一點他能打保證,畢竟當年那雄赳赳氣昂昂的郭得剛,現如今也快上了歲數。

時間不繞人的。

也不多想。

等到了時間九點半,郭得剛說完一篇書的時候,輪到孩子齊雲成上場。

他這一上去同樣是掌聲雷動。

鞠躬起來望著觀眾們給出一個定場詩後,慢慢開口。

「謝謝各位,剛才我師父說了一篇書,我估計又得挖坑了,我呢盡量的說完一個故事。

不過也是很感慨能過來開辦這麼一個場子。

這並不表明我能耐有多大,只是向各位匯報匯報我會的東西,我也算是打小學習的曲藝,不知道學的怎麼樣,請您各位多擔待,學生以後定還有進步的地方。」

「之前唱的大鼓倍兒好!回頭我去鼓曲社听听去。」

听見演員的聲音,大禮堂有大老爺們不客氣的喊出一嗓子。

他一喊,其余人更是如此,對于齊雲成這種狀態,觀眾只可能捧,因為每一場演出都不馬虎,踏踏實實賣力氣。

尤其今天。

三門演出,怕是當年他師父也沒有怎麼干過這種。

到底是愛徒弟,給徒弟捧到這種。

當然若非實力在這,那怎麼捧都捧不起來,打鐵還需自身硬。

顯然他齊雲成有這個本事。

更受觀眾認可。

不光那些女生,那些被鼓曲吸引回來的老觀眾同樣如此。

「謝謝吧,謝謝您各位捧我!學生感激不盡,能做的不多,唯一能做的只能是在舞台上賣賣力氣。

而咱們因為時間關系,就閑話少說。

今天咱們說的這個書叫什麼呢,學徒我直功直令、規規矩矩地給您奉獻上一段《金剛經》!」

堂!

醒木再次拍下,齊雲成望著下面浩浩蕩蕩的兩千位道,「您各位可別誤會,不是我在這念經啊,書的名字叫金剛經。

什麼時候的故事呢?明朝嘉靖四十二年,這一年吳忠地區天氣不好,百姓們受了連累,幾乎是顆粒不收。

天兒一會兒旱一會兒澇,完事兒又鬧了蝗蟲。

一時間家家戶戶為了吃飯著急,那麼說咱們的故事具體發生在哪呢?列位,洞庭山有一個洞庭寺。

這個寺廟里邊,大和尚小和尚不少人了。

您各位也知道廟不是企業啊,不像其他做生意的,廟里面得吃飯啊,到這會兒要了命了。

米不夠了。

大和尚、小和尚、老和尚、胖和胖、瘦和尚坐在一塊兒開會。

怎麼辦啊?咱們上哪弄這麼些米去……

……」

舞台上齊雲成眉頭緊皺扮演著和尚們發愁的模樣,而這一個故事說起來也簡單,就是沒飯吃,寺廟把自己最寶貴的白居易手寫的金剛經拿出來抵押給山下相國家換米吃。

之後又因為金剛經發生不少事情,直到最後兜兜轉轉又歸還到寺廟的事情。

結局是個好結局,但不像一般故事有太多的矛盾,可不乏引人入勝。

所以大禮堂的觀眾們听下去同樣覺得有趣,而越听越還入神,氣氛比演唱大鼓的時候還要好。

感受到這一點,齊雲成一邊說一邊內心苦笑,沒辦法,鼓曲真是那種狀態。

哪怕也在說一個故事,奈何是要高雅那麼一些,並非平白直敘的講。

這一點郭得剛也瞧了出來,氣氛肉眼可見的要比鼓曲好,鼓曲是小部分人在互動,評書一說,幾乎全部人在听。

看來路還挺長,但一直走不會錯。

至少不能讓這門夕陽曲藝徹底失傳,一代代傳下去便好。

留一個火種在,說不定那一天會燃起大火。

不過正看著孩子說書,郭得剛感受到了手機的一絲震動,連忙轉身走到側幕靠里的位置去接。

「喂,怎麼樣了?雲成演出還好吧?」

打電話的是王惠,她現在正在雲成家里帶著幾個月的敬敬,按理來說鼓曲助演,她會首位考慮人選。

可是她不想上去,為此才讓雲成找的別人。

「好著呢!現在孩子正在說書,少馬爺也正在後台休息,下一個節目便是他老人家的了。

只不過他老人家一上場,氣氛恐怕還要往高推一步,他和他大爺的攢底便是也要緊張且賣力氣的說了。」

王惠不在乎這些細節,在難的場子孩子都上過,壓根不擔心,于是笑呵呵的說道。

「家里的敬敬也可愛極了,長得真好。不過和小時候的曦曦不一樣,他沒那麼的不喜人,一雙眼楮看著我們。

似乎我們說的話,他都會听進去一般,感覺很听話。」

想起雲成的兒子,郭得剛心里暖呼呼的,這罐子還真是如此。

不過剛高興一秒,電話那邊忽然傳來曦曦和閨女的聲音。

「媽媽!這個不能給弟弟,曦曦的,不能給他。」

「給他怎麼了?你都多久不玩了,你還喝你弟弟的女乃粉呢。」

「換一個,曦曦想換一個給弟弟,這個不想給嘛!」

听見兩個人的聲音,郭得剛更加開心,雲成這一家子以後怕是熱鬧了。

尤其曦曦在,這丫頭真感覺那麼的精怪,想象不到以後能長成一個什麼厲害的丫頭。

可不管怎麼樣,德芸一群人打骨子里疼她。

實在可愛的慌。

「行啦,不說了。我現在拍一張孩子的照片發給你把,讓你看看。」

「好。」

夫妻倆掛斷電話。

郭得剛拿起手機拍了一張孩子站在大舞台,聲情並茂說書的模樣。

旁邊于遷也在,一瞧搭檔拍照片,問一聲,「等會兒發微薄?」

「可不發微薄,我徒弟這是,還不顯擺顯擺。」

側幕只有他們兩個人在,話語之間沒那麼注意,自然那股驕傲的勁頭顯露無疑。

而瞧見老搭檔這樣,于遷嘴角上揚,沒什麼話說。

雲成這孩子,怕是得剛這些年最驕傲的一個孩子,同時也是最沒看走眼的一位。

更別提當中張先生還打了保證。

雖然當年他是04年才加入的德芸,之前並不了解張先生和孩子之間的故事。

但之後依舊能從張先生對他的喜歡看得出來,那狀態明顯是要區別離開的兩個人。

現在看來倒挺好,不管走的還是沒走的,都是好事。

于是也拿起拍攝了幾張照片,不光拍雲成,還有下面滿座的觀眾。

不過一個小時也很快。

要給扣子的時候。

馬智明和他的老搭檔黃族名穿著大褂從後台過來,在去側幕路上的時候。

黃族名開口,「我沒想到,你是這麼喜歡這個孩子,剛才說話的勁頭,我就在旁邊一個勁看著你們。

滔滔不絕的說,找著共同話題是不是?」

馬智明無奈擺擺手,「我跟他差著好多輩去,像這種年輕人,其實和我八竿子打不著。

哪怕一句話可能都搭不上,中間有代溝,代溝還不小。

但雲成不一樣,他是多才多藝的。

能聊相聲、能聊鼓曲甚至連京劇他也還懂得一些,這種孩子打著燈籠都難找。」

黃族名點點頭,不否認,「我和他不熟,不過瞧見我也是恭恭敬敬,而且之前的演出,我看得出來是有東西。」

「不聊了,準備好好說一段吧。」

說了幾句。

兩個人便來到了側幕,準備到時候的上場。

齊雲成這邊也快,再說一兩分鐘,陡然醒木一拍換來全場不小的掌聲。

鞠躬後,他開始下台。

主持人報幕。

「接下來請您欣賞對口相聲《糾紛》!表演者馬智明、黃族名!」

嘩!

僅僅是報幕。

兩個名字出來,天津大禮堂一邊喧嘩了。

掌聲、吶喊聲、躁動聲,聲聲不斷的起來。

少馬爺的能耐,可是頂好的。

光是他的名字便是一大看點。

而听見這麼多動靜和感受到氣氛,馬智明和搭檔上台時,畢恭畢敬的感謝。

老藝人了,骨子里帶著的謙卑。

「謝謝各位。今天孩子的場子,我們兩個老人過來給助演一場,結果現在這麼厲害的掌聲。

說實話我們有點頂瓜啊。」

黃族名道︰「是有點。」

「因為好久不太台了,老不說,嘴里也干,不得志了。同時孩子的演出,各位看了吧?您各位瞧著怎麼樣?」

「好哇!」

「不賴!」

少馬爺問話。

下面老少爺們,一位位回答。

馬智明單手扶著桌子,轉頭望著孩子之前離開的方向,「不僅您各位瞧出好來,我也是一樣,所以我覺得這種好的年輕人,怎麼也得過來幫幫忙。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出現在這的原因。

大伙兒多鼓勵,我接觸過孩子,是一個會得很多的好演員。」

「沒錯!」

「那麼現在換上我們兩個老的,肯定也得給您各位說好了。至于節目名字剛才的主持人說了,叫糾紛!這是一個我很早期的作品,到現在有三十年。」

馬智明看向黃族名,「我創作這段的時候,還沒你呢。」

「好嘛,我頭發都白了,結果才不到三十歲?」

「說不定啊,你能跟今天的演員論哥們。」

「什麼亂七八糟的。」

哈哈哈哈哈!

上台來,一個小包袱,觀眾樂得開心,同時到了相聲這塊。

氣氛比之前的都要厲害。

到底相聲還是火,並且大多人都為相聲而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