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百七十四章 槍劍對決

‘各位先生,各位女士,以及各位武林同道,今天第一場比賽即將開始。這場比賽是一場兵器對決,將由武當劍道高手李正林,對陣山西槍術大師王仲能。下面有請二位師傅蹬擂!’

隨著主持人的開場白甫一結束,一身穿白色勁裝手握連鞘長劍的青年,和一身穿黑色勁裝,右手倒持大槍的壯年漢子,越眾而出,一左一右龍行虎步迅速走向擂台兩側。

這青年看年紀約莫有二十五六上下,當他來到這近兩米高的擂台左側三五米處時,一個助跑縱身躍起,然後‘啪啪’兩腳速度點在那支撐擂台的木柱之上,只稍一借力,就已連人帶劍輕盈地跳上了擂台。

‘李師傅!’

‘李師傅!’

……

只這一下,就將現場的氣氛給點‘燃’了,有那已經看過他前面數場比賽的粉絲,已經開始高聲吶喊助威起來。

而位于擂台另一側的黑色勁裝漢子,不甘讓白衣青年專美于人前,也是在距擂台兩丈遠近時,一個助跑,約莫跑了三四步,將那大槍槍尾在地上一拄,趁勢借力一彈,整個人就以一種類似撐桿跳的方式,‘嗖’的一聲,連人帶槍躍上了擂台。

‘王師傅!’

‘王師傅!’

……

這黑色勁裝漢子的粉絲們,也不甘示弱的為其搖旗吶喊起來。

‘兩位師傅之前已在本次大會的擂台之上,已有過數次亮相。他們皆是憑著自己一身本領,一路過關斬將,這才闖入了今天這兵器組半決賽。

作為此次武林大會的參賽者,他們到了今天都還能繼續站在這擂台之上,爭取這決賽資格,這本身就是一種巨大的成功。

所以,關于他們的武藝,鄙人今天就不再重復做過多的介紹,大家也看過他們之前的比賽,相信人人心里都有一桿秤,自然能給出一個公平公正的評價。

下面,就把寶貴的時間交給他們,希望他們今天能給大家帶來一場精彩的龍爭虎斗!’

主持人做了一番簡明扼要的介紹以後,就把擂台留給了兩位兵器決賽資格爭奪者,他自己退到了一邊。

‘李師傅!’

‘李師傅!’

……

‘王師傅!’

‘王師傅!’

……

台下也隨之又響起了震天的吶喊助威聲。

台上二人猶如兩桿標槍,腰挺得筆直,腳下不丁不八,隔著兩丈相向而立。

‘武當,李正林。’

‘山西,王仲能。’

…………

台下一角。

‘來來來,抓緊時間下注了啊,下注了啊!現在賠率一賠一點五……’

‘馬二娃,你個狗日的,又梭到這個踏踏(地方)來開盤口了哇?’

‘喲,這不樊哥?哥佬官你也是專程來看這武林大會的哇?’

‘你娃來得,勞資就來不得?’

‘嘿嘿……來得,來得,哪個敢說哥佬官來不得!’

‘少說些沒球用勒,這台上兩人,哪個賠一,哪個賠一點五?’

‘嘿嘿,哥佬官,肯定是王仲能賠一,李正林賠一點五咯 。哥佬官也想玩一把?’

‘廢話,到你娃這踏踏來,不是玩一把,還找你擺騷龍門陣?’

‘嘿嘿,那哥佬官你下注,你下注。哦,要想穩當點 話,兄弟勸你買王仲能,這蝦子前幾場都是兩三招就把對手擺平咯。’

‘錘子,勞資就是要反起整,勞資就買李正林,弄死當睡著,管尼瑪 ,先下兩百大洋再說!’

‘臥槽,土豪啊!師弟咱要不要也玩兒玩?’

苟在一旁的霍殿閣童鞋剛好看到這一幕,不禁來了興致,忙向一旁的吳大蝦提議道。

‘玩兒玩就玩兒玩,就不知道霍師兄想買哪一個?’

吳大蝦無所謂的點了點頭,問道。

‘對哈,買哪一個呢?人前面比賽那會兒,咱正在亂石山那邊兒,和仨‘大師’一道與狼共舞,這比賽也沒看到,誰他喵知道這台上倆人兒到底是誰厲害咩?’

听到這問題,霍殿閣童鞋撓了撓後腦勺,自言自語道。

‘不如這樣,咱哥仨就憑著第一印象,將各自想要下注的對象寫到紙上,咱三人指定有兩人會選擇同一人下注,按照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咱就都下兩人選擇的那一邊,如何?’

吳大蝦略一尋思,笑問道。

‘師兄你怎麼看?’

霍殿閣童鞋對陳真問道。

‘就按師弟說的來,反正就是玩玩而已。’

陳真點了點頭,一邊兒回答一邊兒掏出了鋼筆,和一本筆記本,又從筆記本上撕下三頁紙來,一人手拿一張,依次在自個兒手拿的紙上,寫下了台上其中一人的名字。

少頃,哥仨將手上寫有台上兩人名字的白紙拿出對比。

‘臥槽,你們倆腫麼都選李正林?’

霍殿閣童鞋看到三張紙上的名字後,月兌口問道。不用說了,這比選的自然是王仲能了。

‘愚兄之所以選李正林,是根據他方才行走時的姿勢來判斷的,不知二位師弟是靠什麼判斷的?’

陳真笑著解釋道。

吳大蝦︰‘嘿嘿……小弟我也正是以此判斷的,此二人太陽穴高高鼓起,顯然都處于暗勁境界,至于誰強誰弱,還真不好說。不過就下盤功夫來講,這李正林似乎要略勝一籌,所以小弟就選他了。’

‘尼瑪,好像還真是這樣,霍爺我腫麼就淨想著一寸長一寸強去了?’

霍殿閣童鞋回憶了一下方才二人在台下行走時的行走步伐,還真發現這李正林的下盤功夫要略強于王仲能。

原來,這武林中有句行話,叫做‘教拳不教步,教步打師父’,說的就是這下盤功夫的重要性。

以形意拳為例,此拳月兌槍為拳,用的是趟步縱勁的貫穿拳勢。第一拳劈拳,就含著寸步、墊步、過步、踐步的組合變化。

發拳如扎槍,身勢整合如一,又含著攔拿埋伏,是開路手法,所以隨便一動就能帶動起相當的力道。

形意打人是以過程打人,如槍之貫穿,馬之崩撞,落步人翻,而不是落步二次發力。是為打人如走路的道理。

又講究「拳打三節不見形」,追求暗勁暗打,打人即如走路一般,自然從容,是境界上的形容。

拳譜有言——打人如走路,看人如蒿草,膽上如風向,起落似箭躦。又有︰練到骨節通靈處,周身龍虎任橫行,掌心力從腳底印,一指霹靂萬人驚。

當然,說到這兒,又有哥們兒表示不服了,你丫又特麼忽悠,人現在即將進行的是一場兵器對決,跟拳法有個錘子關系啊?

針對這個問題,本撲街只想說,兵器不過是肢體的延伸,你丫手眼身法步都沒練好,說句難听的,給你把兵器真打起來,沒準兒你能把自個兒給削了。

這就好比一個小孩兒,還沒學會走就學跑是一個道理。

說著又扯遠了。

閑話少敘,書歸正傳。

話說這哥仨在統一意見以後,立馬來到這馬二娃開的臨時盤口來,直接也下注二百大洋,買了李正林勝出。

哥仨剛下完注,這擂台上的較量就正式開始了。

且說這台上兩人在各自報完姓名來歷之後,就開始游走起來。

約莫過了有三五息功夫,這手持大槍的王仲能就率先發動進攻了。

至于為什麼是他先發動呢?道理也很簡單,因為他用的是長達九尺的長兵器,這長兵器嘛,講究的就是一寸長一寸強,他要不搶先手,讓李正林近身的話,那就是以己之短,攻敵所長了。

須知這武林中,除了一寸長一寸強之外,還有一句話叫一寸短一寸險。說的就是在長短兵器的較量中,一旦讓短兵器一方近了身,這長兵器一方就失去了優勢,這面臨的局面自然也就凶險了。

這王仲能一路殺進半決賽,自非庸手,正因為深知這些武學常識,他瞅了個空當,腳趾抓地一蹬,脊椎大龍猶如大弓一彈,後手一送,‘唰’的一聲,一式‘青龍出水’筆直扎向李正林。

李正林早有準備,見他大槍扎來,忙將身一側,不退反進,一個趟泥步略呈弧形向前,手腕一翻,瞬間使出一記翻格,劍刃由斜上方‘唰’的一聲,劃破空氣,向下格向王仲能手腕。

王仲能自然識得厲害,李正林這一下連消帶打,根本不與他的長兵器接觸,直接就攻其必救,這就迫使他不得不變招應對。

這王仲能忙將前手向後一撤的同時,腳下也速度向後撤步,于間不容發之際,避開了這斷腕之厄。這距離甫一拉開,立馬使了個拔槍法,將那九尺長槍向外一拔,‘叮’的一聲,堪堪架開李正林的長劍,緊接著順勢使了一記‘上平槍指南針式’,槍尾略朝斜下,槍頭‘嗖’的一聲,扎向李正林脖頸處!

好個李正林,就在這槍頭距他咽喉還有三兩寸時,將身一斜,脖頸稍偏,險險避過那長槍的同時,左臂一抬,順勢抓住槍身,右手手腕一翻,長劍由上向下一點,一式‘鳳點頭’,還是閃電般點向王仲能握槍的前手手腕。

欲知後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