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百三十七章 另一條戰線

霍四爺致開幕詞之後,接著又是李書文等武林前輩上台致詞,他們這些德高望重的前輩人物,這回將會作為本次大會的評委,原則上不會下場參加比試。

這次武林大會,主要以相互交流取長補短為主,目的就是破除門戶之見,進一步整理發掘華夏的文化遺產-武術。

因為這個原因,報名參加本次大會的武林同道,被分為了文比和武比兩個組。

所謂文比,當然也不可能是嘴炮無敵,說的直白一些,就是指相互搭手,正所謂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有這些成名前輩作評委,其實雙方只需要一搭手,這誰優誰劣自然是一目了然了。

至于武比嘛,也就是擂台賽,雙方可以比試拳腳兵刃,規則也很簡單,參賽雙方一方無力再戰,或者被逼下擂台,又或主動認輸,另一方自然就勝出了。

截止到八月十四,也就是本屆大會開幕的前一天,來自全國各地,報名參加本屆大會的武林同道總共二百一十一人。

這其中參加文比,也就是搭手的,總共九十六人,他們將以抽簽的形式,每四人一組,分為二十四組,每組兩人晉級,決出四十八強。

這四十八強再分為十二組,每組四人,還是前兩名晉級,決出二十四強,以此類推,決出十二強,再分成四組,每組三人,這三人里面的第一名晉級四強。

之後就是半決賽,直到決賽,半決賽勝者晉級決賽,決出冠亞軍,負者爭奪第三名。

前三名將分別獲得一萬大洋、五千大洋和三千大洋不等獎金,外加本屆大會主辦方頒發的華夏勇士勛章。

至于武比,又被分成了徒手組以及兵刃組,賽制和文比大差不離,也是采取分組淘汰賽,最終決出前三名。

不同的是,參加武比的獎金將比文比高出一半。其用意不言自明,自然還是為了增加大會的觀賞性,以便于吸引更多的人投入國術運動中。

畢竟,一種運動或者說一門技藝的傳承,龐大的群眾基數,是不可或缺的關鍵因素。

當然,說到這兒,有哥們兒問了,這些前輩都作為評委了,這里參加比賽的武林同道,真的就能代表目前華夏武林的最高水平嗎?

你這撲街不會是瞎扯淡吧?就這樣能吸引個毛線啊!

針對這個問題,有句老話說的好,‘拳怕少壯’!這話絕不是說說而已。

作為這個世界的武者,以內家拳為例,這內家拳到底練的是什麼?

其實,不論是明勁練骨,還是暗勁練筋,又或化勁練髓,說穿了都是在開發人體的潛能。

而人體是有自身規律的,這規律是什麼呢?不外乎生老病死四個字!

只要是人,都逃不過這四字規律,至少在這個世界的武道最高境界-化勁這個階段,那是絕對不可能違反這個規律的。

所以,這個世界的武者,通常都是在十多歲到二十多歲這個階段,功夫提升的速度會非常快,屬于上升期。

到三十歲以後進入巔峰期,也就是說,一名武者通常都是在三十歲到四十歲這個階段,是其個人戰力最強大的時期。

四十歲之後其實就已經進入了衰退期,只不過這個過程因人而異,有人衰退的快,有人衰退的慢而已。

到了五十歲之後,這種現象會更加明顯,不論是誰,在這個階段都已遠遠不如自己的巔峰期了。

畢竟這又不是什麼高武世界,年紀越老越厲害,沒個一甲子以上功力,你丫都不好意思說是高手。

所以,這些前輩評委們,雖說境界不低,但是絕大多數都已過了自己的巔峰期了。

要說起實際戰力,未必就一定強過同境界的年輕高手。

當然,如果是生死搏殺,那又另當別論,畢竟這些前輩的經驗要遠強于年輕人,而經驗這玩意兒,很多時候又能起決定性作用,這才是這些前輩的厲害之處。

但是,這次武林大會畢竟只是一次切磋交流,又不是生死搏殺。所以,他們那些多次經歷生死得來的寶貴經驗,還真的未必有用武之地。

閑話少敘,書歸正傳。

隨著分組抽簽的結束,第一項文比,搭手就開始了。

第一對選手分別是來自福建的白鶴拳拳師鄭木火,對陣來自河南的太極拳師趙開陽。

這倆在听到主持人唱名後,都在第一時間走出了涼棚,幾乎同時從擂台的兩旁,約莫三丈遠近的地方開始助跑。

在接近擂台的時候,不約而同地選擇了手腳並用,嗖嗖嗖幾下就竄上了兩米高的擂台,也借此贏得了一個滿堂喝彩!

兩人相向而立後,主持人簡單的講解了一下規則,無非是友誼第一,比賽第二之類的話,此處也無需多講。

之後就把這擂台交給了這倆,退到了一邊兒。

主持人退走後,倆人相互抱拳,彼此剛把姓名通報完,這來自福建的鄭木火也不客氣,第一時間就向趙開陽發起了攻擊。

啾!好像是從很遠的天邊傳來了仙鶴的長嘯!鄭木火脖子一豎,頭一昂!兩手微微張開,右腿一抬,左腿一墊。

整個人好似凌空飛起,一掠過來。在撲過來的瞬間,兩手拳頭瞬間啄成鶴嘴,手臂內纏,螺旋勁風鼓蕩,撲面而至!

他好像一只巨大的仙鶴搶身正面撲擊,一手鶴啄縮在自己喉嚨處,引而不發,既是防御,又是伺機。另一手鶴啄發勁,直插趙開陽的右臂。

他要爭取于第一時間,將趙開陽抬起防護的右臂擊打到其臉部,迫使其認輸。

這也虧的是文比,要是換成武比,他這攻擊的部位,指定就得換成眼楮或者咽喉了。

趙開陽見其來勢凶猛,當即後退半步,順勢將腰一擰,右臂一收,左臂‘啪’的一聲抽出,剛好使出一記‘單鞭’,和鄭木火的鶴嘴踫到了一起……

…………

威遠鎮

此處是距玉門關最近的一處綠洲小鎮,也是從中原一帶到玉門關的一處重要節點,南來北往的客商旅人通常都會在這里歇腳打尖。

這就導致了這處小鎮麻雀雖小卻也五髒俱全,茶樓酒肆,秦樓楚館比比皆是,沿街小販更是絡繹不絕,端的是這西北戈壁灘上一處繁華所在。

‘我說師弟,你丫是不是緊張過頭了,這尼瑪都三天了,眼看著今天武林大會就開始了,腫麼還沒看到你說的藤田太君動用的江湖的力量?’

說話的正是霍殿閣童鞋,此時吳大蝦哥仨正裝成商人,在這小鎮上一人帶副墨鏡瞎轉悠,這目的嘛,自然是守株待兔了。

其實早在兩天以前,這哥仨就在這小鎮上,發現了藤田太君一行人的蹤跡。(通過川上操一弄到過藤田剛的照片,所以一眼就認出來了)

只是奇怪的是,人藤田太君居然是一身便裝打扮,身邊也只帶了五個人而已,並沒有像吳大蝦分析的那樣,帶著一大票軍隊殺來。

當時霍殿閣童鞋就吐槽了一頓吳大蝦,說這比自個兒嚇自個兒,完全是反應過度了。

吳大蝦當時也有些懵逼了,難道人藤田太君就是一文青驢友?因為熱愛華夏大西北的蒼涼粗獷,跑這兒自駕游來了?

這尼瑪這話要說出去,騙鬼鬼都不會信吧?

所以為了進一步證實這一點,哥仨到了晚上還專門借著夜色的掩護,出了小鎮,向來路探查過。

果然不出所料,出去不到十里地,他們遠遠的就發現了一片胡楊林里人頭攢動,還搭起了帳篷。

哥仨由于都是化勁高手,老遠就听到了林子里面人的說話聲,通過這些人的說話內容,很快就判斷出了,這些人就是偽裝成商隊的島國軍人。

由于對方有近二百人,又帶有熱武器,顯然已經超出了他們的能力的應對範圍,為了避免打草驚蛇,所以當即就選擇了悄無聲息的撤退,把這些人留給了他們搬來的救兵。

當然,他們的救兵肯定不是猴子搬來的那種。那麼,他們的救兵到底是誰呢?

其實,他們的救兵,正是前文提到過的,陳真主動聯絡的董老大這些人了。

話說這董老大等人,在接到陳真的求援信以後,老早就動身來這大西北了。

作為甘陝綠營的後裔,這一帶是他們的主場,人早就做好了萬全準備,就等著老鱉入甕了。

這吳大蝦哥仨撤退以後,又回到了威遠鎮,並沒有跟隨藤田太君前往玉門關。

因為他們都知道,沒有軍隊作為支撐的藤田太君,要想在武林大會上折騰出啥大動靜,除非太陽打西邊兒出來。

哥仨之所以留在這小鎮上,就是為了防備藤田太君有可能出動的一股暗中的力量,也就是前文提到過的島國浪人,以及一些島國的忍者。

島國這個國家一貫喜歡弄些上不了台面的玩意兒,萬一真有這麼一股力量存在,到時候一個不防,讓這些人鑽了空子,下個毒神馬的,哥仨連哭都沒地兒哭去。

誰知在這小鎮上一待就是兩天,今天就是第三天了,哥仨連個島國浪人和忍者的毛都沒有看見,這才惹來了霍殿閣童鞋的吐槽。

‘臥槽,霍師兄,話說這按照一般爆款小說的套路,高手都是最後才出場,上演壓軸大戲的。

無論正反派人物都是如此,這樣的巔峰對決才會吸粉無數,這他喵你都不明白嗎?’

吳大蝦什麼人,雖說到現在都三天了,還沒發現他自個兒推測的,可能出現的暗中力量。

可是,由于藤田太君帶來的軍隊已經有人應付了,他也不是太擔心,再加上爺們兒倒驢不倒架,所以繼續胡扯道。

‘兩位師弟,快看!’

就在霍殿閣童鞋準備繼續吐槽的時候,陳真有了發現,當即小聲提醒了一下這哥倆。

吳大蝦哥倆根據陳真的提醒望去,只見四名羅圈腿的矮壯男,正在向著一家酒樓走去。

哥仨都是高手,就這麼一打眼,就已經發現這四人身形矯健,步履沉穩,顯然是練家子,並且功夫絕對還不弱。

當下也不敢老是將目光放在這三人,因為功夫到了一定境界,這第六感比常人要強的太多,一不小心就有可能被人發現。

等這四人進了酒樓以後,吳大蝦哥仨對視了一眼,相互點了一下頭,之後也默契的向著酒樓走去。

哥仨來到酒樓門口,只見高大的門楣上掛著一牌匾,上書‘太白居’仨字,一旁的門臉上還掛著一酒旗,上書一大大的‘酒’字。

人還在門口,就聞到里面傳出的陣陣酒肉香味兒,哥仨也不再言語,徑直往里走去,剛好看到方才那四人正在靠窗的位置坐下,正在用半生不熟的華夏語對小二點菜。

欲知後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