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9月12日中午,江東帶著呂卓然、楊甫青等人前往軍事科學研究院視察航天航空工程。

科學院里的眾多科學家們從報紙和電視上得知軍隊正在南方與西方國家作戰,他們只清楚戰爭的規模很大,但是無法知曉戰場上的具體局勢,不清楚共和國的軍隊是否處于領先。

當然,心里也有些懷疑軍隊能否取得最後的勝利。

他們在工作的時候有些難以集中注意力,經常會與周圍的同事們討論戰爭。

當江東帶著一眾人員走進軍事科學研究院的時候,引起了不小的騷動。

戰爭正處于關鍵時刻,總司令不是應該在總參謀部指揮作戰嗎?怎會有時間前來軍事科學研究院視察檢查工作。

大家看到江東精神奕奕,神態輕松,似乎沒有因為戰爭爆發而焦頭爛額,不知怎的,心里的躁動一下子就平復了下來。

看著江東微笑與眾人打招呼,科學家們更是感覺心中大定。

如今的中夏有最好的科研環境、生活環境和社會環境,科學家們清楚這一切都來之不易,不想因為一場戰爭爆發而導致國內局勢突變,從而破壞和平安定。

江東選擇在這個時候外出視察,自然也是想向外界傳遞出一些信息。

他微笑著與眾多科學家見禮,穿過眾多人群,一邊揮手一邊腳步堅定的走進航空航天研究所。

研究所所長李柏舟前兩天剛從實驗基地趕回來,恰巧是最了解研究進度的時候。

在研究所成立之初,江東便給航空航天工程確定了三步走戰略,第一是研制運載火箭,第二是發射人造地球衛星,第三是載人航天。

相關的研究工作很早就開始了,不過研究所成立之後進行了總體的統籌和規劃。

楊甫青的電子計算機研究也取得巨大成果,江東帶他前來視察,目的就是為了讓他也了解航空航天,清楚電子計算機技術在一系列科學研究中的重要性,從而樹立更加高遠的目標。

研究所所長李柏舟年輕時留學歐美,取得多個博士學位,屬于在楊甫青和盧廣華之後第二批歸國的專家人才。

回國之後他先是在軍事科學研究院里做一些理論研究工作,兩年後才從眾多科研人員中月兌穎而出,成為新成立的航空航天研究所所長。

李柏舟在這里找到了實現自我價值的機會,工作熱情高漲,視江東為伯樂,心存感激。

當江東要他簡單匯報運載火箭的研究情況時,李柏舟略顯緊張。

「我們的運載火箭是在東風系列中程導彈的基礎上進行研制的,對于科學研究者來說,這就等于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

他的五個手指緊緊的扣在一起,眼珠微轉,繼續道︰

「導彈的研究工作者給我們提供了充足的數據和經驗,研究所在此基礎上形成自己的總體設計方案,減少了繁瑣的論證過程,極大的縮減了工作量。

本書~.首發︰塔讀*小@說-APP&——免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