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1437章 軍火貿易總額

元旦日的火力展示聲勢浩大,雖然參與火力展示的是中夏共和國海軍的第一代裝備,但也在各國代表面前呈現出了一種全新的接近現代化的海軍作戰模式。

各種新式戰艦相互配合,水面、水下、空中,三股力量無縫餃接。

進攻時可以打擊200~500公里外的目標;防守的時候則完全有能力將敵人的火力集于百公里之外。

在代表團中的一些專業海軍軍官看來,這種基于全新戰艦形成的現代化的海軍作戰模式,基本可以碾壓當今世界絕大多數國家的海上力量。

如今的聯合國成員國已經超過了30個,其中有近半的國家沒有海軍或者海上力量非常薄弱,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剩下的絕大多數國家的海軍作戰方式依舊停留在二次世界大戰之前。

蘇維埃雖然在非常努力地發展海軍了,但是由于各種因素的限制,其實力依舊停留在二次世界大戰之前。

大不列顛和合眾國的海上軍事力量處于共和國之下的第一梯隊。

中夏海軍的發展起源于天津造船廠和大連造船廠。

而在最開始的時候,這兩個造船廠的設備和專家都仰仗西方的支持。

從某種程度上說,合眾國海軍是中夏海軍的師傅。

在之後的發展階段中,受到穿越者因素的影響以及戰爭的刺激,中夏海軍後來者居上。

從超級航空母艦到導彈驅逐艦以及艦載噴氣式戰斗機,合眾國方面一直在向中夏學習。

由于其國力不弱,人才儲備眾多,一邊學習一邊發展,倒也取得巨大成就。

大不列顛和英聯邦國家走的則是購買和仿制的路線。

用相對蠢笨的辦法在短期內迅速提升海上軍事力量,完成裝備的更新換代和作戰思路、作戰方式的轉變。

通過這條路線,讓英聯邦國家的海上力量沒有如日不落帝國一般迅速的衰落下去。

第一屆廣州軍事博覽會持續了整整一個月的時間。

軍事博覽會結束之後,各國代表團對中夏軍事力量有了一個大致的了解,同時也明白了自身與中夏三軍之間的差距。

對于絕大多數的國家來說,這樣的差距是令人窒息和絕望的。

因為他們基本看不到彌補差距的希望。

聯合國三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在震撼和憂慮過後,急切的想要強大自身軍事力量。

原文來自于塔&讀小說~&

不奢求在短時間內達到或超過中夏的水平,但是至少要保證自身力量強于另外兩方。

軍事博覽會結束之後又過了20余天,到2月初的時候,各國相繼拿出了自己的采購方案。

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蘇維埃願意支付超過500億新華幣的資金購買共和國的飛機、戰艦和坦克。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

他們主要側重于購買海軍裝備,陸軍和空軍裝備則是淺嘗輒止。

在參加軍事博覽會之前,克里姆林宮也知道海軍是聯盟軍事力量的短板。

可當參加軍事博覽會,近距離的感受火力展示的震撼之後,克里姆林宮才真正認識到,在世界強大海軍力量面前,他們的短板有多麼的虛弱。

因此決痛定思痛,決意花費巨大代價購買先進裝備彌補差距。

克里姆林宮方面展現出的孤注一致的氣魄是值得敬重的。

本著睦鄰友好,均衡大國軍事力量的原則,中夏也沒有讓克里姆林宮失望,直接打包賣出了兩個淘汰下來的超級航母戰斗群。

(實際上是看在超過500億新華幣資金的面子上!)

世界貨幣體系在聯合國成立之前便確定下來了,中夏新華幣與黃金直接掛鉤,與美元的兌換比例為1:2。

其購買力是當之無愧的世界第一。

隨著中夏國力和軍事力量的不斷提升,華幣在世界貨幣體系中處于絕對霸主地位。

當然,蘇維埃方面無法一次性支付超過500億華幣的現金。

其中絕大多數需要用石油、鐵礦、林木等各類資源交換。

在簽訂交易合同的時候,以周應山為首的委員會非常苛刻。

具體礦產交換名錄由中夏方面確定,莫洛托夫等人只能被迫的接受。

此次軍火交易雖有些憋屈,但在總體上對于雙方來說都是滿意的。

交易結束之後,蘇維埃的海上軍事力量有了一個質的飛躍。

憑借兩個超級航母戰斗群,完全可以壓制西歐、北歐,縱橫地中海。

塔讀@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