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1079章 親手制造斗爭

1943年6月30日,金邊。

「今村君,我先走一步了…………」

日本南方軍第十四軍司令官本間雅晴中將朝著日本的方向拜了三拜,然後抓起軍刀不帶任何猶豫地捅進了自己的肚子里。

鮮血、穢物、腸子從肚子上的巨大豁口嘩啦啦地往外流淌,一股極難聞的味道很快充斥整個房間,但是已經沒有人去在乎這些了。

隨著本間雅晴的腦袋與身體剝離,他徹底失去了生息,無頭的尸體跪坐在今村均的面前。

本間雅晴的副官開始收拾司令官閣下的尸骸,絕不能讓其被華夏人侮辱。

日本第十六軍司令官今村均手握軍刀,靜靜地看著周圍的人忙碌。

很快的,今村均的身邊就只剩下一灘污血了,房間外面也傳來了汽油和人體燃燒的味道。

「殺!」

「噠噠噠…………」

「轟轟轟…………」

槍炮聲越來越近,走神的今村均甚至听到了華夏士兵的喊殺聲。

他的副官就站在身邊,不時看看喊殺聲,傳來的方向神色有些焦急。

「天皇陛下萬歲!」

「砰砰砰!」

指揮部里的軍官們開始舉槍自殺,悲痛的呼喊聲此起彼伏。

今村均仍然在看著房間外面,看著遠處升騰的戰火硝煙,目光平靜。

按照寺內壽一元帥和大本營的部署,中南半島上的第十四軍和第十六軍原本要據守至少半年的時間。

可戰斗才進行了一個多月,一切都已經來到了盡頭。

兩軍的帝國勇士基本全部陣亡于戰場之上,敵人步步緊逼,自己的生命也來到了最後時刻。

多想再看一眼這美好的世界,再看一眼重新振作的大日本帝國。

「唉…………」

今村均深深的嘆息,終于要有所動作了。

邊上的副官松了一口氣,已經擺出了砍頭的姿勢。

寺內壽一元帥被華夏人活捉,本間雅晴中將也為天皇陛下盡忠了。

現在輪到自己,絕對不能猶豫。

深吸一口氣後,本間雅晴終于將軍刀扎進了下月復部。

「原來是這樣的感覺麼,冷冷的…………」

大腦剛剛升起這個念頭,一切就陷入了無盡的黑暗。

本間雅晴的腦袋掉到了地上,死不瞑目地睜著雙眼。

已經能夠听到敵人的腳步聲了,來不及處理中將閣下的尸體,副官掏出南部手槍,對著太陽穴。

「砰!」

當第七兵團的戰士們沖進日本第十四和第十六軍的指揮部時,基本沒有遭遇日本人的抵抗,他們見到了數十具七倒八歪的尸體。

絕大多數日本軍官都已經自我了斷了,難聞的血腥味彌漫。

日本人的零散抵抗一直持續到6月30日下午,之後整片天地都逐漸安靜下來,硝煙遠去,槍炮聲再難听見。

華夏南征軍解放中南半島的戰斗持續了一個多月,在這一個多月中,華夏自身傷亡2萬余人。

殲滅日本第十四和第十六軍全部,俘虜二十余萬僕從軍,佔領整個半島。

截至1943年6月30日,曾經縱橫東南亞的日本南方軍徹底滅亡。

南方軍主力的三個司令官全部身死,唯有種司令寺內壽一屈辱地活了下來,在中風中接受盟軍軍事法庭的審判。

半島的軍事行動已經結束,接下來的主要任務是成立總督府,恢復經濟民生。

南征軍部分主力已經搭乘海軍艦船前往加里曼丹島,與美軍爭奪地盤……

在台島方向。

收復台島的作戰于6月20日打響,華夏海軍陸戰隊在黃海和東海艦隊的掩護下分別從高雄、彰化、基隆等三個地方登陸。

日本台灣總督、第十方面軍總司令長谷川清大將進行了一系列的反登陸作戰。

但是第十方面軍除了糧食儲備相對充足外,重火力基本支援到了其他戰場上,無力阻止華夏海軍陸戰隊登陸台島。

6月23日以後,6個陸戰師全部登陸台島。

海軍控制了高雄、彰化和基隆,建立穩固陣地之後,各種重型裝備源源不斷地輸送上台島。

得到重火力的支持後,陸戰隊進一步擴大光復地區。

從三個主要城市向周圍攻擊前進,佔領主要交通樞紐,分割包圍台島上的日軍部隊,戰事進行的異常的順利且迅速。

兩大超級航母戰斗群連續不斷地提供空中支援,長谷川清不停地調兵遣將,但是始終無法阻止華夏大軍光復台灣。

戰斗進行到6月30日,台北、桃園、新竹、屏東、台南、雲林等,已經全部得到了光復。

長谷川清逐漸放棄了西部發達地區,帶領部隊向中央山脈和東部地區轉移,準備進行長久的抵抗。

台島上的戰斗仍然在進行著,只不過最艱難和最激烈的階段已經過去。

…………

日本南方軍全軍覆沒的同一天。

6月30日這一天,日本裕仁天皇正式授權鈴木貫太郎組閣。

日本軍政兩界正式進入鈴木時代。

戰爭全面爆發以來,日本先後經歷了東條英機、小磯國昭內閣時代,從強盛到衰弱,從大東亞共榮圈到本土防御。

所有的日本人和他們的內閣一起經歷了從最高點到最低谷的跌落。

很多人到現在都沒法接受這一現實。

當天皇授權鈴木貫太郎組閣的消息在日本本土傳開以後,引發了軍政兩界都不小的震動。

古賀峰一、板垣征四郎、土肥原賢二等人知道鈴木貫太郎一貫的政治主張。

在多年前的二二六事件中,激進的陸軍官兵打了鈴木貫太郎狼三槍。

只因為鈴木太過于保守,不願意擴大戰爭。

但老鬼子卻奇跡般地在三槍之下幸存,三顆子彈到現在都還留在他的身體里。

鈴木貫太郎以79歲的高齡重新出來組閣,勢必會貫徹自己的主張,尋求和平結束戰爭的可能。

東條英機和小磯國昭時代強化了「一億玉碎計劃」,做好了總體防御的準備,打算與登陸本土的盟軍不死不休。

90%的海軍和陸軍軍官也不願意投降,擁護「一億玉碎計劃」。

日本天皇擁有了實際的權力,正在一點點接受國家的軍政權。

再此般復雜的情況之下,鈴木貫太郎想要執行自己的政治主張是不太可能的。

很可能會讓東京的情況變得更加復雜。

狂熱的軍人和裕仁都不會放棄手上的權力。

或許有人會好奇,既然東京的情況如此復雜,為何裕仁還會讓鈴木貫太郎出來組閣?

其實這恰好是日本裕仁天皇矛盾心理的體現。

不願意投降,主要因素除了不願意放棄手上的權力外,還在擔心投降後自己很可能會遭到清算。

把鈴木貫太郎擺在求和的前沿,也許能夠為自己爭取一個相對完美的結局。

兩個方向同時進行,哪邊成績好便轉向哪邊。

不過裕仁忽視了復雜斗爭對日本自身的消耗。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